职责明确、各尽其能
斯巴达方阵中的每一位勇士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那就是在奋勇杀敌的同时竭尽全力保护战友。在作战时,前排的士兵高举圆盾负责保护自己身边战友的右侧身躯和身后的战友,而后排的士兵分工合作,轮流举起长矛刺向敌人。在那场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300名斯巴达勇士用尽了身上所有的战斗细胞与身边密不透风的敌军作战,长枪折断,宝剑缺口,没有了盾,甚至没有头盔,他们用石块、手肘与膝盖,用咬、用踹的方式去攻击所有目标,就算身上被枪刺穿,就算眼睛已经被血模糊了视线,他们仍要紧紧地抱着敌人一起死!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士兵如此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是什么勇气让他们血溅沙场,气壮山河?是责任!是信念!是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誓死也要保卫国家,保护妻儿老小。正是在这样强烈责任感的引导下,斯巴达勇士以英勇、顽强的精神,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第二次波希战争的最终胜利。他们这种职责明确、各尽其能的信念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斯巴达方阵深层的管理体系。
纵观商海风云,我们不难看出现代企业中更需要建立起这样一种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到实处。对于领导者来说,不仅要懂得责任和忠诚是企业文化和精神的灵魂,还要善于将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命脉注入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作为员工来说,应该时时处处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尽职尽责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大局着想,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才是企业长城上经得起千秋万代考验的一砖一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职责明确、各尽其能”的例子:
足球队成员在踢球时不仅要保证整个球队的进攻优势,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各自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职责明确是要求每一个球员都要清楚地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以及我要怎样做才能做好。比如前锋负责什么,中锋负责什么,后卫负责什么;比如守门员如何才能做到尽职尽责;比如队长的责任是什么……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每一个球员都要全力以赴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只有全体球员都尽职尽责、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综上所述,企业在团队建设中,必须明确每一位成员的分工和责任,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尽职尽责。
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斯巴达方阵不是一个人的方阵,而是一个团队的方阵。它讲究的是整体的协同作战,而不是一个人的英勇善战。具体表现在方阵中的每一个人都要绝对服从高级将领的指令,并且以集体利益为重。于是,方阵的所有作战成效最终会不由分说地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协作精神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和所长,为达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单打独斗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协作获奖的只有41%,现在协作获奖的已占到80%。“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率领公牛队获得6次NBA总冠军的奇迹,也是靠团队才创造出来的!在国内,IT巨头联想集团为了应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提出要打造一支虎狼之师,用团队的力量去击败国际竞争对手……这些都是加强团队协作中活生生的例子。伴随着企业家对于团队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员工来说,善于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人人都要为团队作贡献。
说到团结协作,我们应该向蚂蚁学习。曾经,有人发现过这样一种现象:由于连日来不停的暴雨导致非洲大草原上到处是深深浅浅的水洼。一群困在水中央高地上的蚂蚁为了逃离这个“死亡之谷”,竟然团成一个足球大的黑球向对岸游去。尽管这个黑球在水中时浮时沉,尽管黑球外围的很多蚂蚁被浪花打散了,但它们中的大多数最终还是死里逃生,漂到了岸边。在生死攸关的关口,蚂蚁尚且能团结一致,懂得依靠团队的力量逃出“死亡之谷”,人为什么不能呢?因此,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懂得相互合作,用集体的智慧去战胜困难。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做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遭遇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
由此可见,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在团队建设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强大的团队来说,成员之间的彼此关联一定是既能在才能上互补又能在工作中彼此协作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就好像我们拍一部电视剧,总要有主角、有配角,只有主角、配角再加上灯光师、化妆师、音响师等很多人完美的协作,才能制作出一部精彩的电视剧。
情感凝聚、荣辱与共
在遥远的斯巴达城邦中,强健与勇敢被认为是善良的表现,英勇顽强、战死沙场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与喜乐,而临阵脱逃或败阵而归则会成为全城人的耻辱。因此,斯巴达的母亲们在儿子出征前不是生离死别的悲伤,也不是千叮咛万嘱咐的担心,而是交给儿子一个盾牌,就是说要么你背着它凯旋,要么你战死沙场躺在盾牌上被别的士兵抬回来。这就说明,不仅仅是斯巴达方阵的成员,就连所有的斯巴达人都有一股对国家的向心力和情感凝聚力,他们这种与国家共存亡、荣辱与共的精神铸就了斯巴达方阵精神的最高境界。
其实,现在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所具有的凝聚力会让这个团队迸发出超乎寻常的能量,从而战胜困难走向成功。这种凝聚力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的一个标志。但是,这种向心力、凝聚力一定要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那么,确保没有信任危机就成为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培养团队成员同甘苦、共患难的荣辱感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头等大事。而在这一点上,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从对待股东上说。早年,李嘉诚出任了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他却把所有的董事年薪全部归入长实公司账上,归大家所有。而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几十年来一直如此。这样下来,5000港元的董事袍金,还不及长实公司一个清洁工20世纪80年代的年收入。以80年代的水平,像长实这样赢利极佳的大公司董事局主席,一年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薪水,进入90年代,更是猛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然而李嘉诚却没给自己增加薪水。这样,李嘉诚的大商人风范赢得了公司股东的一致好感,他想办的大事,很容易便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从对待公司员工上说。多年来,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人员流动率低于1%。如此低的人员流动率,在香港的大企业中仅此一家。不管是企业高管人员还是普通员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公司是有认同感和归宿感的。20世纪70年代,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地产业当时的赢利已十分可观,但长江集团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这是李嘉诚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条生计。李嘉诚说:“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这是李嘉诚对员工的情意。香港多年来产生的“打工皇帝”,不少是出自李氏集团的高管人员。李嘉诚说:“虽然老板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正是李嘉诚将心比心,体恤员工,与员工分享利益的态度感动了一个又一个员工,从而使整个集团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李嘉诚的做法告诉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真正体恤下属的难处才能得到下属的尊重、理解和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形成一股情感凝聚力,将所有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这就是团队精神带给大家的震撼!而作为企业员工,只有真正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利益连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用老板的心态看待企业,才能在内心深处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这个时候,企业不再是老板的企业,而成为每一位员工自己的企业,“爱岗如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企业里,管理者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这样的氛围:能够不断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才有可能兴旺发达,你的基业才有可能常青!企业员工也应该努力做到:努力将自身的发展融入企业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中,不断试着用主人翁的心态体恤企业的疾苦并为之作出自己的贡献,努力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爱厂如家的敬业精神以及忠诚、荣辱与共的情感凝聚力,为了企业的远景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奋勇前进,努力书写企业的辉煌历程。
相互信任、善于交流
在斯巴达方阵中,每一个士兵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彼此间相互信任,不论到了什么时候,情况有多么危急,即使敌军的长矛短刀已经抵住了自己的胸口都要坚信:战友一定会尽职尽责地保护自己!自己一定不会有危险的!只有对战友产生如此大的信任,才能让斯巴达方阵的成员彻底忘记自己身处的险境,集中精力、集中智慧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另外,善于交流也是斯巴达战士身上一个闪光的优点。尽管斯巴达人之间的交流很少,却很精辟。往往一个字、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彼此会意,这种较短但很奏效的交流方式蕴涵着斯巴达人彼此之间高度的默契感,这也是长期相处过程中相互信任的最终结果。
这种精神折射到现代社会中就是要求大家在与人相处时,一定要相互信任、善于交流。在办公室,与同事相处要特别注意的是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同事的信任。信任是联系同事间友谊的纽带,真诚是同事间相互共事的基础。另外,同在一个公司、办公室里工作,你与同事之间多多少少会存在某些差异。知识、能力、经历的不同造成你们在对待工作和处理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因此,交流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善于交流是协调的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才能保证团队工作的最终胜利。因此,在工作中你要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倘若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进行沟通,矛盾还会产生吗?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在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上,突然有一位孕妇出现了临产征兆,当时在车上有包括列车工作人员在内的几百人,却都没有接生的经验。眼看孕妇就要生产了,孕妇的丈夫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他恳求列车长能够快点找到为自己妻子接生的人。于是,危急关头,一个小姑娘害羞地站了出来,小声地说:“我是一名护士,刚刚从学校毕业,还没有过接生的经验,而且前不久因为粗心酿成了一起医疗事故……”没等姑娘说完,列车长就一把拉过她,坚定地说:“你是这里唯一学过医的人,在这里,你就是专家!”列车长的语气中充满了信任。那位丈夫也握着姑娘的手满怀信任地说:“我妻子和孩子的生命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能行!”瞬间,姑娘的脸上掠过一丝异样的神圣,她走到那位临产的妇女身边,轻轻地说:“听着!我现在为你接生,但你要听我的指令,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你和孩子都会没事的!”孕妇睁开眼睛看了看这个小姑娘,坚定地点了点头。
接生开始了,小姑娘一边努力为孕妇接生,一边不时向孕妇询问身体状况,她不停地对孕妇说:“用力,再用力一下,快好了,加油……”同时,孕妇也用残存的意识竭尽所能配合着姑娘的指令,并将自己的身体感受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传达给姑娘。两个人就这样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保持了交流的畅通。最终,随着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小姑娘顺利完成了第一次接生,在她年轻的脸庞上,有汗水也有泪水……
是信任,让姑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从而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工作赋予她的神圣使命;是交流,让姑娘能够准确把握事情变化的动态信息,最终得以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信任是灵魂,交流是血肉,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只有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善于交流,才能成就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