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出现了。第四周……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得到一份新的高难度乐谱,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于从前难度的乐谱。无论如何都赶不上进度,丝毫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
学生越来越感到不安、沮丧和气馁。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向老师提出一个多月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问题。老师没开口,只是让他弹奏练习过的乐谱。出人意料的结果发生了,学生居然将曲子弹奏得流畅精湛!老师缓缓地说:“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绩。”
这就是高标准、严要求的结果,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超越自我,不断地取得进步。瞄准高标准,选择较高起点,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只有不断进取,自我加压,不言满足,你才会有进步。假如那位钢琴大师只是让学生练习简单的乐谱,那学生永远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只有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想超越,就要进行自我否定。否定自己不仅是痛苦的,而且有时也很令人难堪。但敢于否定自己,能够使你逐渐变得成熟,乃至赢得更多的尊重。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顶尖高手定为目标。只要战胜了自己,就一定能战胜一切。
完美其实只需多前进一步。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卓越。一个人的职业人生尤其应如此,必须瞄准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你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按时、按质、按量地落实工作
按时、按质、按量,这三大标准不仅仅要成为制度,成为企业的文化,更要刻进每个员工的心里。
工作有三项基本要求:按时、按质、按量。按时,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不能拖延;按质,就是要保证工作的质量,不能偷奸耍滑、偷工减料;按量,就是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一个都不能少。
大凡敬业的人,都会以这三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
派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任务,他是好样的,更是值得每一位职场人士学习的。
海尔的员工也一向以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著称,海尔的OEC管理体系也是为了保证这个标准而设立的。在海尔,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查,很好地做到了有人负责、有人监督,使得海尔的工作效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1999年4月5日下午2点,一个德国的经销商打来电话,要求海尔必须在两天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效。而两天内发货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的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2点,如果按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下午5点下班来计算的话,时间只有3个小时,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此时海尔人优良的团队精神显示了巨大的能量。他们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联系船期的联系船期,所有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抓紧每一分钟,使每一个环节都顺利通过。当天下午5点半,这位经销商接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他非常吃惊,继而转为感激,还破了十几年的例给海尔写了封感谢信。
仅仅两天时间,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任务,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如果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如果没有每个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敬业精神,要完成这个任务是不可能的。
按时、按质、按量是保证完美落实任务的核心。这三大标准,不仅仅要成为制度,成为企业的文化,更要刻进每个员工的心里。不管接到什么样的任务,我们都应首先对时间、质量、数量进行规划,然后有节奏、有步骤地去执行,保证任务的完成。
远离“跳蚤”综合征——忠诚是立身之本
忠诚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无论是对国家、家人、朋友,还是对企业,都需要具有忠诚之心。只有忠诚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受到他人的尊敬,在社会上立足。
最近同学聚会比较频繁,不论高中同学还是大学同学,见了面,我都会被问道:还在原来的单位干吗?有没有跳啊?当他们听说我毕业3年来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时,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还有人主动提供信息,鼓励我跳槽。这让我感觉到,似乎不跳槽就是落伍了。
这是一位网友在博客中的自述。
实际上,困惑这个网友的问题,同样也困惑着众多企业。
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外界诱惑的增多,让越来越多的人的心开始浮躁。他们不再淡定,不再沉稳,于是,整天忙碌着,瞭望着,跳跃着,失落着,沉沦着。具体到员工身上,这种浮躁更多地表现为工作的不踏实与频繁的跳槽。他们似乎患上了“跳蚤”综合征,跳来跳去,长久不能稳定下来。
高频率的跳槽,被一些管理理论家认为是忠诚度下降的一个表现。缺乏忠诚的心,频繁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对员工的伤害更深。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频繁地换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丰富,而是更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的适应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快速适应一份工作,就不会轻易离开,因为换一份工作的成本是很大的。”
很多人工作一不如意就跳槽,人际关系不行也跳槽,甚至没有任何原因也跳槽。在他们眼里,下一个工作肯定比现在的好,一切问题都能以跳槽的方式解决。这样,跳槽者的工作就是跳槽。慢慢地,他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以前那种积极努力的工作精神,一有困难就退缩,遇到麻烦绕开走。出现这种状况是危险的,它表明,换工作并不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在任何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以这种态度对待工作,只会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任的人不会频繁跳槽,即使是变换工作也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行事,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在自己的企业供职时,他们会表现出高度的忠诚。
高中毕业生小张和小林来到深圳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当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时,他们只好来到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包工头推销自己。
老板说:“我这里目前没有适合你们的工作,如果愿意的话,倒可以在我的工地上干一段小工,每天给你们30元钱。”无奈之下,两个人同意了。
第二天,老板给他们分配了任务——把木工钉模时落在地上的钉子捡起来。每天小张和小林除吃饭的半个小时外,一刻也不歇,每个人都捡了足足八九斤钉子。几天下来,小张暗暗算了一笔账,发现老板这样做十分不合算,根本达不到节流的目的。小张决定和老板谈一谈这个问题,但小林极力阻止他:“还是别找老板的好,否则我们俩又得失业。”小张没同意,他直接找到老板。
“老板,恕我直言,企业需要效益,表面看来,捡回落下的钉子是一件合理合情的事,但实质上它给您带来的只是负值。我老老实实捡了几天钉子,每天最多不超过10斤。这种钉子的市场价是每斤25元,这样算下来,我一天能制造20元的价值,而您却给我30元的工资。这不仅对您是损失,对我们也不公平。如果现在您算清了这笔账,打算辞退我,请您直说。”
没想到,老板竟哈哈大笑起来,说:“好小伙子,你过关了!我手头上正缺一名施工员,拾钉子这笔账其实我也会算,我知道你们俩也都算出来了。我一直就等着你们过来告诉我。如果一个月后你仍然不来找我,你们都将会被辞退。企业需要效益,更需要像你这样责任心强,一心为公司谋利益的人才,我希望你留下。小林嘛,我只能说很抱歉。”
一个人是否能真正地属于集体,并不在于形式上是否是集体中的一员,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承担起自己在集体中的职责,能否忠诚于自己的集体,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随时准备另谋高就,那么你根本就不属于这个集体,你的“在企业中工作”也仅仅是形式上的,这个集体对你而言,只是你谋求利益的一个阶梯。在一个企业里,这样的员工是企业的潜在危机,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对自己的工作撒手不管,甚至会成为自己对手企业中的一员,来和自己的企业竞争。
“我属于这个企业,并不仅仅因为我在这里工作,还因为我的内心告诉我,我要在我的岗位上作出我的贡献,我必须忠诚于我的企业。”在一个企业的年终总结大会上,一位获得嘉奖的优秀员工这样说。
的确,一个人究竟属不属于一个企业,并不仅仅在于他是否在企业工作,关键看他的心在不在企业,他有没有敬业精神。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员工缺乏足够的忠诚,企业的业绩和团队精神就要受到损害。也就是说,所有成员的忠诚才是一个企业最稳定的根基。
一个企业的老板说:“我最不敢用频频跳槽的人,一个总想跳槽的人,很难对你的企业有足够的敬业意识。”虽然,频繁“跳槽”可能是因为他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是,一个人必须敬业,这是忠诚的根本。
因此,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必须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让敬业成就自己。
【本章要义】
珍惜自己的岗位,岗位虽平凡,但人不能平庸。
在职业的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永远不要退而求其次,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
按时、按质、按量,这是完美落实任务的三大核心标准。
忠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频繁跳槽对己有害无益。
【敬业精神培养方案】:
每天多学一点知识,积累一点经验。
“公司的事就是我的事”,每天早上把这句话默读三遍。
在工作时,不要总想着我能得到多少回报。
当公司发展不顺利时,要及时献计献策,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在接到一项工作时,要求自己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在跳槽前,先要认清自己的内心需求和奋斗目标,考虑好跳槽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