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胜于能力
真正敬业的员工会不管职位高低,不论从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所爱,都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个愿意为企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才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在工作中,总是有许多人爱作壁上观,他们总说要等到“万事俱备”之后再投入这场赛局当中。当报酬令他们感到满足的时候,他们才愿意投入一些心力;当他们确定自己的努力会受到注意的时候,才会多做一些本分之外的努力。在这场赛局中,时间不断流逝,他们却老是在等待,有些人甚至根本来不及加入,比赛就已告结束,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把工作比做航船的话,敬业的员工总是坚守着航向,这个航向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决定的,即使有大风大浪,他们也能镇静地掌稳船舵,驶向远方。相反,那些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他们的航向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他们的许多时间都浪费在寻找工作上,却一次次被拒于工作的大门外。
“告诉我,你要我做什么,我就会去做。”
在一家电脑配件店上班的泰德每天都对经理这么说。所以,经理每天都告诉他,怎样把商品摆得更显眼,怎样接待顾客,怎样介绍商品,如此等等,像教刚工作的学徒一样。
像泰德这样的员工是“无心人”,好像心思飘忽着,总不能落在地上、落在实处。
那些真正敬业的员工不会这样,他们不管职位高低,不论从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所爱,都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投入,这样的表现才真正令人赞赏。
一个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企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固然很关键,但最关键的还是这个人是否敬业。
有一位在一家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先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2002年10月,我们公司的营销部经理带领一支队伍参加某国际产品展示会。
在开展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设计和布置、产品组装、资料整理和分装等,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可营销部经理带去的那一帮安装工人中的大多数人,却和平日在公司时一样,不肯多干一分钟,一到下班时间,就溜回宾馆去,或者逛大街去了。经理要求他们干活,他们竟然说:“没加班工资,凭什么干啊。”更有甚者还说:“你也是打工仔,不过职位比我们高一点而已,何必那么卖命呢?”
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公司老板亲自来到展场,检查展场的准备情况。
到达展场,已经是凌晨1点,让老板感动的是,营销部经理和一个安装工人正挥汗如雨地趴在地上,细心地擦着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而让老板吃惊的是,其他人一个也见不到。见到老板,营销部经理站起来对老总说:“我失职了,我没能够让所有人都来参加工作。”老板拍拍他的肩膀,没有责怪他,而指着那个工人问:“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经理把情况说了一遍,这个工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在他留下来时,其他工人还一个劲地嘲笑他是傻瓜:“你卖什么命啊,老板不在这里,你累死老板也不会看到啊,还不如回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老板听了,没有作出任何表示,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加入工作中。
参展结束,一回到公司,老板就开除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员;同时,将与营销部经理一同打扫卫生的那名普通工人提拔为安装分厂的厂长。
我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一帮被开除的人很不服气,来找我理论。“我们不就是多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吗,凭什么处罚这么重?而他不过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凭什么当厂长?”他们说的“他”就是那个被提拔的工人。
我对他们说的是:“用前途去换取几个小时的懒觉,是你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人逼迫你们那么做,怪不得谁。而且,我可以通过这件事情推断,你们在平时的工作里偷了很多懒。他虽然只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但据我们考察,他一直都是一个敬业的人,他在平日里默默地奉献了许多,比你们多干了许多活,提拔他,是对他过去默默工作的回报!”
这是多么生动的事例啊!在这里,敬业多一分,就多许多的回报。那个主动留下来的工人,虽然他只是个普通员工,但是他表现出的强烈的敬业意识,却使他远胜于没有敬业精神的“人才”。
对一个公司来说,员工是老板最重要的资本——品牌、设备或产品都无法和他们相比。正是员工创造了这一切,包括产品、服务、客户等。
员工的敬业是公司顺利发展的保证。如果员工拖拖拉拉、做事漫不经心、缺乏向上的斗志等,这些不良因素最终都会在公司的生产、服务和销售中表现出来。
如果,接线员不接电话、销售员为难客户,这个公司即使有最优秀的生产能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售货员对客户爱理不理,商店装潢得再富丽堂皇,又有什么用?
相反,如果员工仿佛充足了电,动力十足,能全身心地投入对客户的服务中,这样的企业将一往无前。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客户相处得其乐融融,关心呵护每一位顾客——一家企业如果保持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氛围,企业的竞争对手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
现代企业想要登上成功的最高阶梯,它的每个员工都要明白:“敬业胜于能力。”
我们也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敬业的精神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的确,战场上直接打击敌人的,是能力;商场上直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也是能力。而敬业,似乎没有起到这些直接的作用。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人们重视能力而忽视了敬业。
人力资源考官在招聘新职员时,关注的总是“你有什么能力”、“你能胜任什么工作”、“你有什么特长”之类关于能力方面的问题,而很少关注“你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吗”、“你觉得工作是无聊还是有趣”、“你会为顾客带来什么样的服务”等关于敬业的问题。
事实上,你从事什么职业或在哪个领域工作并没有多大关系。你一直会有让自己多做一些事情的机会,而不只是光尽到自己的能力而已。你可以选择忽略它们,也可以选择把提供附加价值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超出本分之外的努力以及杰出的表现,才是能否出类拔萃的关键,这就是敬业的精神。
敬业是最大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工作的能力,但是只有敬业的工作态度才能够让一个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一个人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
敬业的员工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他绝不会在还没有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就先逃避职责,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敬业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不会无功而返。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电在日本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却不被顾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相当惨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索尼派出了一位又一位负责人前住美国芝加哥。那时候,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还远不如今天这么高,其商品的竞争力也较弱,在美国人看来,日本货就是劣质货的代名词。所以,被派出去的负责人,一个又一个空手而回,并找出一大堆借口为自己的美国之行辩解。
但索尼公司没有放弃美国市场。后来,卯木肇担任了索尼国外部部长。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当卯木肇风尘仆仆地来到芝加哥市时,令他吃惊的是,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蒙尘垢面,无人问津。卯木肇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日本国内畅销不已的优质产品,一进入美国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经过一番调查,卯木肇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以前来的负责人不仅没有努力,还糟蹋公司的形象:他们曾多次在当地的媒体上发布削价销售索尼彩电的广告,使得索尼彩电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进一步形成了“低贱”、“次品”的糟糕印象,索尼彩电的销量当然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卯木肇完全可以回国了,并且可以带回充分的理由:他的前任们把市场破坏了,不是我的责任!
卯木肇没有那么做,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挽救局面。但是要如何才能改变美国消费者这种既成的印象,改变销售的现状呢?
经过几天苦苦思索,卯木肇决定找一家实力雄厚的电器公司作突破口,彻底打开索尼电器的销售局面。
马歇尔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为了尽快见到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见,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却被退了回来,原因是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经理比较闲的时间去求见,但回答却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门,经理终于被他的耐心所感动,接见了他,但拒绝卖索尼的产品。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听着经理的意见,并一再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回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叩响了马歇尔公司经理的门。这回听到的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重新刊登广告,并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24小时为顾客服务。
屡次遭到拒绝,卯木肇还是痴心不改。他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5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询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求购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经理大为光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笑逐颜开,等经理发完火之后,他才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地对经理说:“我几次来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辩下,经理终于同意试销两台,不过条件是: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立马搬走。
为了开个好头,卯木肇亲自挑选了两名得力干将,把百万美金订货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内这两台彩电卖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两人就送来了好消息。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两台。至此,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