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
将工作本身看成一种神圣的使命能极大地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战胜困难,完成自己的使命。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身成就奖”。无数的社会精英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最终获得这项大奖。但其中有一届的“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一个“小人物”——清水龟之助。
他原来是一名橡胶厂工人,后来转行做了邮差。在最初的日子里,他没有尝到多少工作的乐趣和甜头,于是在做满了一年以后,便心生厌倦和退意。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车信袋里只剩下一封信还没有送出去时,他便想道:我把这最后的一封信送完,就马上去递交辞呈。
然而这封信由于被雨水打湿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于这将是他邮差生涯送出的最后一封信,所以清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东打听西询问,好不容易才在黄昏的时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是一封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年轻人已经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当他终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和父母亲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体会到了邮差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几行字,也可能给收信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啊!我怎么能够辞职呢?”
在这以后,清水更多地体会了工作的意义和自己肩负的使命感,他不再觉得乏味与厌倦,他深深地领悟了职业的价值和尊严,一干就是25年。从30岁当邮差到55岁,清水创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纪录。他在得到人们普遍尊重的同时,也于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和嘉奖。
可见,使命感是一个人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找到了心中的使命感,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你就会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费兰德这样做了,他获得了成功。
30年前的费兰德是一个还不到13岁的少年,但那时他就要求自己将来一定要有所作为。谁会想到,一个未满13岁的孩子竟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可思议地定在纽约大都会街区铁路公司总裁的位置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费兰德从13岁开始就与一伙人一起为城市运送冰块。虽然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他总是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想尽办法向铁路工作靠拢。
18岁那年,经朋友介绍,他进入了铁路行业,在长岛铁路公司的夜行货车上当一名装卸工,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尽管每天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他都保持着一份快乐的学习心态,因此受到上司的赏识,被安排到铁路上,开始了检查铁轨和路基的工作。虽然每天只能赚1美元,但费兰德觉得他已经在向铁路公司总裁的职位迈进了。
随后,他又被调到铁路扳道工的岗位上。在这里他仍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帮主管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认为这样可以学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他回忆说:“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不得不工作到午夜十一二点钟,才能统计出各种关于火车的赢利与支出、发动机耗量与运转情况等相关数据。但是也正是通过这些工作,我迅速地掌握了铁路各个部门具体运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种途径,我对这一行业所有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
尽管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费兰德一直在不停地调换工作部门,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铁路知识。很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现在,费兰德已是铁路公司的总裁,他依旧废寝忘食地工作。他每天负责指挥运送100万乘客,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的交通事故。
费兰德的成功向我们证明:对于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员工而言,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
工作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差事,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当做苦役呢?有些人抱怨工作本身太枯燥,然而,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能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使命,并努力从工作中发掘自身的价值,你就会发现工作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乐事,而不是一种惹人烦恼的苦役。
你一定听说过邮差弗雷德的故事。
美国著名的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先生刚刚搬入新居几天,就有人来敲门。他打开房门一看,外面站着一位邮差。
“上午好!桑布恩先生!”邮差说起话来带着一股兴高采烈的劲头,“我叫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并向您表示欢迎,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了解。”这个弗雷德中等身材,蓄着一撮小胡子,相貌很普通,但他的真诚和热情却始终溢于言表。
他的这种真诚和热情让桑布恩先生既惊讶又温暖,因为桑布恩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认真的邮差。他告诉弗雷德,自己是一位职业演说家。
“既然是职业演说家,那您一定经常出差旅行了?”
“是的,我一年大概有160~200天出门在外。这也是工作需要。”
弗雷德点点头说:“既然如此,那您出差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把您的信件和报纸刊物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您在家的时候,我再送过来。”
弗雷德的周到细致让桑布恩很吃惊,不过他对弗雷德说:“没有必要那么麻烦,把信放进邮箱里就可以了。”
弗雷德却耐心解释说:“桑布恩先生,窃贼会经常窥视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您可能就要身受其害了。我看不如这样,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上,我就把信件和报刊放到里面,别人就不会看出您不在家。塞不进邮箱的邮件,我就搁在您房门和屏栅门之间,从外面看不见。如果那里也放满了,我就把其他的留着,等您回来。”
弗雷德的这种敬业精神实在让桑布恩先生感动,他甚至怀疑弗雷德究竟是不是美国邮政的员工。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没有理由不同意弗雷德完美的建议。
两个星期后,桑布恩先生出差回来,刚刚把钥匙插进房门的锁眼,突然发现门口的擦鞋垫不见了。难道在丹佛连擦鞋垫都有人偷?这不可能。就在他怀疑这些的时候,转头一看,擦鞋垫跑到门廊的角落里了,下面还遮着什么东西。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桑布恩先生出差的时候,联邦快运公司(UPS)误投了他的一个包裹,给放到了沿街再向前第五家的门廊上。幸运的是邮差弗雷德发现他的包裹送错了地方,并把它捡起来,放到桑布恩的住处藏好,还在上面留了张纸条,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费心拉来擦鞋垫把它遮住,以掩人耳目。
弗雷德已经不仅仅是在送信,他所做的是UPS分内应该做好的一切事情!这种从顾客需要出发的贴身服务,完全基于对顾客人性的深刻认识,并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得无微不至,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敬业精神。
弗雷德的工作是那样的平凡,可是,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又是那样高尚。在接下来的10年里,桑布恩一直受惠于弗雷德的杰出服务。一旦信箱里的邮件被塞得乱糟糟,那准是弗雷德没有上班。只要是弗雷德在他服务的邮区里上班,桑布恩信箱里的邮件一定是整齐的。
邮差弗雷德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可见,一个人能不能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使命决定了他能否在心中做到真正的敬业。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带着使命去工作,你才能成为真正敬业的员工。
认同企业的原景和价值观
有的人在工作中,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原因有很多,欠缺对组织的归属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缺乏归属感的人,是一个丧失了愿景,只会为工作而工作的人,丝毫体会不到在组织中大家为着共同目标奋斗的工作激情。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一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不是职位,也不是薪酬,而是来自真心喜欢他的工作与角色所激发出来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如果你认同组织的原景和价值观,那么你将从融洽的人际环境中感受到工作的独特价值。也就是说,能从团队成员的合作关系中找到工作的意义,由此激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工作积极性。
刘畅是联想集团生产部门的一名作业员,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将翻倒的零件捡起来以确保生产线不会阻塞。这个工作有点像交通警察,不同的是她得整天盯着生产线看。这原本是份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当她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杰出团队的一分子后,她的工作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她说:“以前我总是很骄傲地说我是在联想公司工作,当然了,当别人问到我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时,我就开始转变话题,因为对我来说,要告诉别人我是生产线作业员很难为情。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当有人问起同样的问题时,我会说我是团队的一分子,而我们的责任就是,以最合理的成本为全世界的用户制造出品质最好的产品。”
这两种工作态度之间的差异在于,以前刘畅只是在她单调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现在她清楚地知道团队的目标,她开始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努力地提升工作品质与生产力,并且为这样的新角色而自豪。
罗萍是某知名服装的一名缝纫女工,她说每天来上班“不是来缝衬衫的袖子,而是在创造一个更美丽的世界”。香格里拉饭店的清洁人员说他们“以身为‘服务绅士淑女’的绅士淑女为荣”,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不只是单纯的清洁人员,而是向客户(也就是绅士淑女)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绅士淑女。他们都深刻地体会到工作的真正意义,认清他们与整个组织的关系,组织的使命也变成了他们的使命。
这些人在对自己原本平凡的工作的认识上产生了本质的变化。同样的工作内容和方式,融入了团队意识带给他们的则是心态上、精神上的巨大改变,原本单调的工作升华为精致的服务,这一切的转变是因为他们了解并掌握工作的意义,他们也因此成为工作的真正拥有者。
将个人目标融入组织愿景和目标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认同组织的价值观,认同自己所在的企业。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在一个组织里工作,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个组织,除非你选择离开它,否则就要接受它。接受组织、认同组织,这绝不是靠外力强加于自己的,而是你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需要。这种积极心态在成功的企业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很多员工在第二天就要离开公司的情况下,前一天依然会很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果把公司看成一条大船的话,你就是大船上必不可少的一员。只要身在团队这条船上,船就是你的依托,你不要轻视它、伤害它,轻视自己所在的团队也就是小看自己。
有不少人曾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过,尽管离开这家公司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那种对可口可乐文化的信仰:坚持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坚持认为可口可乐的销售技巧是最好的销售技巧,坚持只喝可口可乐并认为那是最好的饮料。
小沃森在《父子同心缔造IBM》一书中写道:“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意在激发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前门刻有的座右铭“思考”二字,每一个字母有两英尺高,一走进去,是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踏着楼梯去上每天的课程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IBM就是这样一家把自己的信念像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华尔街日报》曾经指出,IBM的文化极为深入,以致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像移民一样。”
每一个你服务过的组织,都应该是你的一个荣耀。当你个人的价值观和自己对未来的期待能与组织达成一致时,你就像钻开取之不竭的能量源泉,你会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不再有弹性疲乏的危机。
有些人之所以能进入相对高层次的职业领域,是因为他们将自己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与他们的工作融为一体了,他们的行为虽然看起来也许与其他员工并无太大的差别,但是在公司价值观(愿景)的引领下,他们做事的出发点,往往会落在公司利益和老板的立场上。事实上,老板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像自己一样思考的员工。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在一家公司工作,不管你是否真的喜欢这家公司,除非你选择离开它,否则就要接受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公司其实就是接受自己。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观念,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观念。既然必须也只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那么认同公司,也就是认同自己。
员工要认同所服务公司的价值观和发展愿景,当你个人的价值观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与公司和老板达成一致时,你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工作动力。更重要的是,由于你的观念和立场自觉吻合了老板的思路,这将会为你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一位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说过:“一个人选择工作实际上是在选择价值观,因为有价值观,你才不会仅仅凭个人利益行事,而是能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待事情。”明确个人价值观能使你更有力量面对困境,表现在工作上能强化对行动的投入感。你要获得更大的工作激情,关键在于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能够密切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