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弃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你应该学会放弃。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手中的权力,不得不放走成功的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美丽的爱情。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其实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放弃。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梅花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累累硕果的金秋;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豪气,放弃是真正意义的潇洒,放弃是更深层面的进取!
你之所以举步维艰,是你背负太重,你之所以背负太重,是你还不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你放弃了烦恼,你便与快乐结缘,你放弃了利益,你便步入超然的境地,如果你能连放弃都放弃了,那你便更伟大了,你已与圣人无异。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如何放弃,放弃些什么。
学会放弃吧,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浪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应放弃。
放弃,是一种境界,是自然界发展的一种必由之路,也是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漫漫人生路,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轻装前进,才能不断有所收获。一个人倘若将一生的所得都背负在身,那么纵使他有一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倒在地。
昨天的辉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过去的成就只能让它过去,只能毫不痛惜地放弃。
什么时候学会放弃,什么时候便学会了成熟。
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容果断不仅意味着临危不乱,当机立断,而且意味着辩证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是舍鱼还是舍熊掌,必须做出果断的决策。一个人只有明辨取舍,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人,方能大有作为。一个人只有做到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世事的纷繁和扰动,才有可能倾其全力攻关于重点领域,在这一领域做出突破。
每一位渴求成功的人,尤其是处于创业阶段的奋进者,务要时时防范自己,不要滥铺摊子,滥用精力,不要以为到处出击才有收获,而应当像锥子那样,钻其一点,各个击破,让自己在某一方面展示出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那些自认为是多才多艺、精力超群的人,结果反而是看起来样样通,实际上什么都不懂,这样,别人以令人耀眼的特长立足于世,而你却难以与其匹敌,因此痛失获得成功的各种机会。
任何有所作为的人,都不是在一切领域里都能有作为的。即使在某一领域里,也不是每一方面都能有所建树。想全知全能,不过是天真的幻想。聪明的人,绝不会四处出击,样样都深入,门门争第一。你的每一种欲望,都会跟你的另外一些欲望发生冲突。如果你穷于应付,你就会被折磨得烦恼丛生。长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你的心,甚至会被撕成碎片,你的精力,被空耗至尽,最终将一事无成。
除了极少数才能极高的天才,能在不少领域创获极丰外,多数人,即使是才气过人的智者,也不可能样样都精通。
从千百万个成功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事实,他们都是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起步,果断进行自己的战略决策,明确自己的主攻目标,再“缩小包围圈”,向此目标步步逼近,最后终于一举成功。
那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知道限制自己的人。无不是在确立了明确目标后,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现实的需要,在众多的选择中,撷取其一,集中“优势兵力”,围追攻克某一领地。他们会聚起自己所有的精力,倾心相投,目标如一,敬业不渝,终有所成。
有些人在一生中,懂得取舍的辩证关系,知道自己应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总是将自己的精力、才能集中于一个领域,创出骄人的业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终生在哲学的矿藏中掘进,终成大师。他的体会非常实在:“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
恰到好处地放弃
无论你内心的感觉如何,你一定不要欺骗自己,否则你就要恰到好处地放弃。
拉斐尔十一岁那年,一有机会便去湖心岛钓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辉下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终于,他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它是一条鲈鱼。
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十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
“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四周,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的人,但他从母亲坚决的脸上知道无可更改。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了。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拉斐尔成为纽约市著名的建筑师了。他确实没再钓到那么大的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其实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它。
因为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的”,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像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你一定会懊恼不已。所以也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想占有就不会太坎坷,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不如恰到好处地放弃。
放弃无谓的固执
过于自信好强的人,最容易形成固执的思维,固执使他们消耗了不必要浪费的精力,往往结局都与预期的结果相反。
当固执与极端走到一条路上时,那就意味着它最终要与错误坚持到底。
造成固执的原因,是因为固执者缺少一颗谦逊的心灵。
固执者是不会因为本身的弱点而改变执著的理念,反之,当别人越是指出他的缺点,他越是要往固执的深渊走去。
如果我们能正确审视自己的弱点,那么固执的暴露则是最能为我们提供弱点所在的依据。
当固执者显耀出他的锋芒时,他衰落的心灵便早早为他的结局,垂落下悲哀的泪水。
固执者无法逾越过理想境界的高度,因为他总认为自己是站在理想高处的人。
由固执得出的教训,那就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正视自己的缺点,保持良好的心态。
固执者难以寻觅到真正的朋友,因为固执己见形成的障碍,阻碍了那清澈友情之水的流动。
学会审视固执,就要从缺点入手:当别人赞美我们时,我们要低下谦逊的头,寻找自己影子的缺陷;当别人诋毁我们时,我们要抬头看清楚远方的目标。
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