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经历证明: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可以成为自始至终的胜利者。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在你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宠辱不惊,失败时能从容应对,胜利时能坦然受之,那么失败也就只具备借鉴的价值了,还有什么风浪你不能越过呢?
拥有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自古至今常被人提及的一种心态。仕途顺利,正待平步青云,偏巧人际关系骤起波澜,于是一路逆转,正在失意惆怅,亲人的一句“仕途有起伏,要有‘平常心’”,会使你坦然面对,待时而进。
商海凶险,职场坎坷。志向高选,才能出众,一心想成就事业,却怀才不遇,无所作为,反不如平庸懒惰之人;勤勤恳恳,一心想干好工作,却陷入分流下岗、业绩难彰的困境。此时,最易出现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的消极心态,这样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由“伤心”到“伤身”,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使人们认识到,胸无大志混日子固然不好,但目标过高且又缺少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可取,于是保持“平常心”成为人们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古人说:“平常心即是道。”那么,“道”又是什么呢?答曰:“道可道,非常道。”古人说的“道”,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而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哲学。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便可知所谓的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贫、知足”等观念的综合。
实际上,平常心就是我们的心态在遇到特别事件或突发状况时沉稳,镇静。如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能够以平常心去对待,不但不惊慌失措,反而十分从容镇静,一面充分保持着人情味,一面还能够于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心态便可称做“平常心”。
当然,这里所指的“平常”,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指在处于相当紧张状况时心里却保持平静的状态,也是指不论遇到多大的人生苦痛,都能泰然处之的心态。
拥有平常心,你也就拥有了人格魅力,也就能任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平常心是颗荣辱不惊的心。它能够使你视金钱如粪土,视功名为过眼烟云。拜伦说:“真有血性的人,绝不乞求别人的重视,也不怕被人忽视。”爱因斯坦用支票当书签,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牌给女儿当玩具。莫笑他们的“荒唐”之举,这正是他们淡泊名利的平常心的表现,是他们崇高精神的折射。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也震撼了我们的灵魂。
不执著于宠辱
宠,是得意的总表象;辱,是失意的总表象。当一个人在成名立功时,除非具有淡泊名利的修养,一般都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这就是所谓的“得意忘形”。
古时候,有一个老童生考秀才,已经考得胡子都白了,仍没考取。有一年,他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那一天,他正关在屋里洗澡,儿子看榜回来,高兴地报喜:“父亲,我已考取了。”老童生在屋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儿子一听,吓得不敢大叫,便轻轻地说:“父亲,你也取了。”老童生一听,忘了自己光着身子连衣服还没穿上,忙打开房门,大声呵斥:“你怎么不先说!”
这便是“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的事例。
宠辱是常常交替的,于是,人们常感到“世态炎凉”,感到人际交往的势利。比如有人在台上时,不少人都巴结他,门前是车水马龙,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而一旦下台,就门可罗雀,无人理睬。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之间的交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势利是其常态。物以稀为贵,此所谓的道义可贵了。
战国时,名将廉颇的“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史记》所载,廉颇失势之时,他的门客全都走了。当朝廷又复用他为大将后,门客又都回来了。他愤怒地吼道:“你们都滚!”门客却笑着说;“您怎么到现在才知道,天下都是势利之交,您有权势,并养得起我们,我们当然都来追随您,您一失势,我们当然要散去,这是世道的当然道理,您难道连这点也看不到吗?
古今中外,在官场、在商场、在情场,有关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荣宠与羞辱之间的感受,都如在剧场看戏一样,是看得最明显的地方。所以,要做到宠辱不惊,就必须有深厚的修养,保持平常的心态。诸葛亮有一则名言:“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坦险而益固。”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势利之交,是难以长远的。真正的友情,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在你得意时,不给你添彩,在你失意时,绝不会舍弃你,而且能够同甘苦共患难,越来越牢固。
不动心于毁誉
要拥有平常心,不仅要做到宠辱不惊,还要做到面对毁誉不动心。
人与人相见,两三句话就说起别人来了,这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古人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特别是当领导的,要靠自己的智慧与修养来判断是非,不随便说人,也不随便相信别人批评的话。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个攻讦别人的人,他们之间一定意见相左,至少有矛盾。遇到这种情形,领导者就必须把舵掌稳了,否则就会失去管理者的权威。
过分的言辞,无论是毁是誉,其中一定有某种原因。所以,毁誉不是衡量人的绝对标准,听的人必须要清楚。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意思是说,听了谁毁人,谁誉人,自己不要立刻下断语。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人攻讦自己或恭维自己,都不要去管。
毁誉不惊,甚而达到全世界的毁誉都不管的程度,这才是圣人境界,也是塑造平常心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庄子也曾经说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真正的圣人,毁誉是不能动摇他的,他本来要做好人,再恭维他也还是做好人;全世界要毁谤他,他也绝不因毁谤而沮丧。
要想培养平常心,就不要轻易攻讦人,也不要轻易恭维人。人是很容易上恭维的当的。而且,对于自己的优缺点要看清楚,这样,才不会被毁誉所击倒。另外,要看到没有人是不遭遇诋毁的,而且是“谤随名高”,一个人名气越大,也越容易受到毁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成功与失败面前都是强者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人人都希望成功,但历史与现实总是那样的无情,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有的人一遇挫折,事业遭到失败,情绪就落入低谷,随之而来的是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觉得什么都不行,进取心全面瓦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失败与挫折面前,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在前进中失败是具有普通性的规律,在失败、挫折面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看到失败中的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成功创造条件。
爱迪生认为:“失败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种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有些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是强者,可是在成功和胜利面前反而成了弱者。一次成功就可以使他陶醉、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再不思进取了。
有些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是强者,在成功面前也是强者。在他们看来,一次成功,即是过去工作的一个终点,又是未来工作的一个起点,头脑冷静,客观地看待成功的价值,并分析成功中的不足。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当他50岁时,已经发表了48篇有分量的科学论文,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他曾先后担任物理学教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其获得的成就已为社会所承认,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我满足。后来他因研究X射线,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这笔巨额奖金足够他终生享用,可伦琴又对新的研究课题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晚年退休后,他还同约飞合作,发表了最后一篇论文。
可见,一个人只有在不断进击和攀登中方能显示自己的价值。如果谁把成功当成事业的完结,那么他的价值也只能到此为止。
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手中握着的一串念珠。智者将念珠平静地数过。无论是成功亦或是失败,都不是人生的终极。真正理解成功真谛的人就是笑对成功与失败的人!
敬佩成功,容忍失败
我们经常为成功的故事献上美妙的赞歌,但却很少为失败的事例送上鼓励的祝愿。在欧盟青年企业家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了一个口号,获得与会者一致的认同:“敬佩成功,容忍失败。”
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是在一个害怕失败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当他们长大之后,往往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缺少从容对待的态度。
社会上,人们的目光像一架架照相机的镜头,喜欢争相瞄准摆满鲜花的奖台,而没人关注连接它的那条满是泥泞的土路,就像人们厚爱秋天的果实,而忽视严冬的孕育一样。然而,失败对于成功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积蓄、转化与萌发。
失败向成功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如果失败了就放弃,那就真正地失败了。如果把失败看做是一种尝试和积累,失败就是成功的序曲。
一位在跨国公司任职的技术人员,有一次在工作中不小心把一台珍贵的仪器搞坏了。老板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对这个因出错而懊丧的雇员给予鼓励:“现在你是最有资格使用这台仪器的,因为只有你有这样的经验。”后来这位技术人员果然干得非常出色。
英特尔公司有一条经验,就是鼓励员工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冒险,并不因他们冒险失败而受惩罚。有人曾想把芯片融入手表,投了许多钱,后来发现不成功,因为这是首饰生意,不适合英特尔公司,但这些人并未因为这一开发项目的失败而被排除在英特尔之外。还有的高级职员离开英特尔去开创自己的公司,没有成功,英特尔依旧欢迎他重回公司工作。
现实生活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灿烂辉煌,由此学会面对失败以及面对成功,可以使这两者都成为幸事,否则失败或成功都会变成灾难。因为不论觉得自己了不起,还是觉得自己没希望,都是人生的阻力。而成功或失败就像你看到的硬币两个不同的面,不管拿在手中的是哪一面都把它丢进储蓄罐里。有一天你会发现“零存整取”的惊喜。
尝试“失败”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国外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小孩子摔倒了、打架了、光着脚跑出去了,大人都不去管,让他们自己体验,他们才知道什么事应该怎样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中学生参加夏令营,父母也不帮孩子整理行装,该带什么东西,由孩子自己掌握。父母知道孩子应该带上手电和多加衣服,但建议没有被采纳,父母也不再坚持。孩子付出了一些代价后,学会了如何为外出做准备,如了解当地的天气,带上必要的物品等。另外,父母不对孩子期盼过高,更多地关注孩子是否生活得快乐、健康和幸福。而活得轻松、洒脱、自然的人,一般具有不过分看重功名的心态,他们反而容易成功。
失败并非全是坏事,成功并非全是好事。有人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昔日的成功,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而有时述说自己以往的失败,甚至是难以启口的耻辱,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或尊敬。
谁都不会见到冬天的枯荷就说荷花不美,谁都知道残败之后会有新的艳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孕育、成长、开花、结果,从一个过程走向另一个过程。这中间自然有失败、有挫折,有辛勤、有汗水,当然也有成功。重要的是要有敢于正视失败的勇气,不害怕失败,宽容失败,允许失败。学走“路”摔摔跤,又有什么可怕,那不过是成长和学会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经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