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种传染病,不要把抱怨传给他人
生活中,多数人都会有这样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当我们的心情糟糕和情绪不好时,总会迁怒于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好像不这样,心中的怒火就无处发泄。可是这样以来,我们身边的人就成了出气筒,成为索然无辜的受伤者。其实这种现象就是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名字源自于这样一个故事:
某公司董事长有一次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心头的怨气仍然是无处发泄,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董事长的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碴儿。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何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满肚子的怨气无处可发,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一般而言,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就拿下属当出气筒,这样的领导者即使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难有真正的成功。一个人如果不能与人为善,不能宽以待人,经常向周边释放消极的因子,成为心理疾病的一个传染源,导致所处环境的恶化,怎么能谈得上真正意义的事业成功呢?
成功者从来不把自己的怨气传染给别人,因为他明白,抱怨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一旦蔓延开来,将会殃及更多的人,产生的可怕的后果。在职场中,我们要不迁怒于他人,学会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委屈和不满。在这方面,美国著名总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肯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陆军部长斯坦顿气呼呼地走了进来,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给我说说,说不定我能给你出出主意。”林肯笑着对斯坦顿说。
斯坦顿像是找到了发泄的对象,对林肯一阵咆哮:“你知道吗?今天有位少将竟然用那种口气和我说话,那简直是侮辱。”
满以为林肯会安慰他几句,痛骂那名少将几句,但林肯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信回敬那位少将的无礼。
“你可以在信中狠狠地骂他一顿,让他也尝尝被指责的滋味。”
“还是你想得周到,我非得大骂他一顿不可,他有什么权利指责我呢?”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
林肯看完以后,对斯坦顿说:“你写得太好了,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好好教训他一顿。”林肯把看完的信顺手扔进了炉子里。
斯坦顿看到自己写的信进了炉子,忙责问林肯:“是你让我写这封信的,那你为什么把它扔进了炉子里呢?”
林肯回答说:“难道你不觉得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消了气吗?如果还没有完全消气,就接着写第二封吧。”
带有怒气的抱怨是一种极具毁灭力量的情绪,它不仅能够摧毁你的健康,而且可以扰乱你的思考,给你的工作和事业带来不良的影响,林肯的处事方法又告诉我们,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也不是什么上策,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消除心中的不满,或是把它转化成一种力量。
抱怨的消极情绪则会造成紧张、烦恼甚至是充满敌意的气氛。而这样的坏情绪又会直接影响和波及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也极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像扔进平静湖面的小石头,涟漪一波一波地扩散,也就将情绪污染传播给了社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克制自己的愤怒,使自己的抱怨情绪不向身边的人传递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经常和伙伴们吵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一周以后,男孩在篱笆上共钉了36颗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尽量避免发脾气和别人吵架,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并没有表扬他,而是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拔掉一颗钉子。”男孩按父亲的话去做了,终于有一天,钉子全部被拔光了,他忙去告诉父亲。
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干得不错!但是,篱笆上的这些钉子洞,永远也不可能消失的。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就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下,到处是诱惑和压力,如何才能做到:对己,在压力下能保持从容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较好地控制情绪;对人,能做到与人为善——真诚,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迁怒于人。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抱怨的情绪于己于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人遇到不幸时,都会身不由己地向别人抱怨、诉苦,这无疑是一种发泄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找到一种不会妨碍别人的发泄途径,排遣掉心中的痛苦,然后再改变观念,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唯有这样,你才能走出自己设置的阴影。
记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怨气传染给别人。良好的情绪会让人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因此也就会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学会坚强,一切的困难都是小事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每一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或大喜或大悲,无论如何,这些事情就像我们生命中的坐标一样,它们或深或浅或明媚或黯淡的色调,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画卷。
尽管在人生的岁月里,起伏不定常常带给人们不安全感。所以,人们常常抱怨磨难,抱怨那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艰苦的事情,抱怨那些让我们的内心承受煎熬的经历。可是,人们在抱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磨难就像烈火,我们只有在经过锤炼之后,才会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刚强。
德国有一位名叫班纳德的人,在风风雨雨的50年间,他遭受了200多次磨难的洗礼,成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但这些也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他出生后14个月,摔伤了后背;之后又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残了一只脚;再后来爬树时又摔伤了四肢;一次骑车时,忽然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大风,把他吹了个人仰车翻,膝盖又受了重伤;13岁时掉进了下水道,差点窒息;一次,一辆汽车失控,把他的头撞了一个大洞,血如泉涌;又有一辆垃圾车,倒垃圾时将他埋在了下面;还有一次他在理发屋中坐着,突然一辆飞驰的汽车驶了进来……
他一生遭遇无数灾祸,在最为晦气的一年中,竟遇到了17次意外。
令人惊奇的是,老人至今仍旧健康地活着,心中充满着自信。他历经了200多次磨难的洗礼,还怕什么呢?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困境出现,首先被摧毁的就是失去意志力和行动能力的温室花朵。经常接受磨炼的人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天地,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挫折中做出的。我们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充足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挫折和磨难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不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我们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我们要悦纳自己和他人,要能容忍不利的因素,学会自我宽慰,情绪乐观、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
如果能在磨难中坚持下去,磨难实在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有人说,不要做在树林中安睡的鸟儿,要做在雷鸣般的瀑布边也能安睡的鸟儿,就是这个道理。磨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学会去适应,那么磨难带来的逆境,反而会让我们拥有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我们在埋怨自己生活多磨难的同时,不妨想想这位老人的人生经历,或许还有更多多灾多难的人们,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挫折算什么呢?只要我们内心足够自信与强大,生命就能屹立不倒。
习惯抱怨生活太苦、运气太差的人,是不是也能说一句这样的豪言壮语:“我已经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眼下的这一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相信自己,就没有什么外在因素可以伤害或摧毁你,至于受老板的责骂、受客户的折磨、被别人批评之类的小事,你还会在乎吗?
疏导情绪,让健康与你同行
生活在都市快节奏的人们,情绪难免波动起伏,尤其是遇上不顺心的事情,不好的情绪常常干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出现种种偏差。另外,制怒也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智慧的人能懂得及时驾驭、疏导自己的情绪。如果一味地放任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成为人生成功的一大障碍。
据说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了惋惜声。教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如果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只破碎的咖啡杯。”
这是一堂很成功的素质教育课,学生们通过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面对无力改变的不幸,我们要学会操纵好情绪转换器,学会安慰自我,忘掉它,一切都会过去。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司机因为交通堵塞而满脸怒色;公共汽车上两人为抢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种情形,举不胜举。也许你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大加辩护:“人嘛,总有生气发火的时候。”“我要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死不可。”在这种借口之下,你不时地生气,也冲着他人生气,你似乎成了一个愤怒之人。
毕林斯先生曾任全美煤气公司总经理达30年之久。他在总经理任期内,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对于许多小事常常会大发脾气,对于那些重大事情却反而镇静异常。
有一次,他乘车回家,下车时,把一盒雪茄遗落在车里了,不久他记起来,再返身去找,但早已不见了。
这包雪茄的价值,不过是5美分一支,对他而言真可算是微乎其微的损失。但他竟因此而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以致旁观者都以为他失去的是一件盖世无双的宝物。
后来有一次,他凭空遭遇了10万倍于那次的损失,但他却反而镇定异常。
那是全世界闹着经济恐慌的年代,毕林斯先生有好几天因为卧病在床,没有去公司办公。就在这几天里,有一家银行倒闭了,他凑巧在这家银行里有3万块钱的存款,结果竟成了“呆账”。等到他病愈后,听到这个消息,却只伸手搔了搔头发,然后沉思了一会儿,便说:“算了,算了。”
发怒固然有损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样对健康无益。英国一位权威心理学家认为,积蓄在心中的怒气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爆发,可能会酿成大难。正确的态度是疏泄怒气,适度释放,学会把怒气转移到小事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疏导不良情绪,为自己的心灵解绑,让健康与我们同行呢?具体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