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境只有绝望,抱怨前重新审视自己
有一位泰国企业家玩腻了股票,转而炒房地产,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从银行贷到的大笔资金投了进去,在曼谷市郊盖了15栋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但时运不济,他的别墅刚刚盖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他的别墅卖不出去,还不起贷款。这位企业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没收,连自己住的房子也被拿去抵押,还欠了相当一笔债务。
这位企业家的情绪一时低落到了极点,他从来没想到对做生意一向轻车熟路的自己会陷入这种困境。
让人敬佩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他决定东山再起。他的太太是做三明治的能手,她建议丈夫去街上叫卖三明治,企业家经过一番思索后答应了。从此曼谷街头就多了一个头戴小白帽、胸前挂着售货箱的小贩。
昔日亿万富翁沿街卖三明治的消息不胫而走,买三明治的人骤然增多,有的顾客出于好奇,有的出于同情。许多人吃了这位企业家的三明治后,为这种三明治的独特口味所吸引,经常买企业家的三明治,回头客不断增多。现在这位泰国企业家的三明治生意越做越大,他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他叫施利华,几年来,他以自己不屈的奋斗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的“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他名列榜首。作为一个创造过非凡业绩的企业家,施利华曾经备受人们关注,在他事业的鼎盛期,不要说自己亲自上街叫卖,寻常人想见一见他,恐怕也得反复预约。上街卖三明治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于习惯了发号施令的施利华,从最底层做起,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个著名企业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绝境只有绝望。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我们应高保持不抱怨的态度。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败,有人只能以乞讨混日子为生,有人却能出人头地,这绝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的奋斗与否。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存在,公平永远都只是相对的。
喜欢抱怨的人总是容易找到抱怨的借口,他们总是在抱怨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不幸。出身、家世和生存环境都可以成为他们抱怨的对象。其实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所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诗人惠特曼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永不抱怨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就应该学着做到不为抱怨找理由,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遇,我们就应该奋斗!
作为员工而言,当你开始抱怨生活的时候,先要认清楚自己,自己有没有全力去做领导交办的工作,有没有应付工作,消极怠工?对于出现的问题,自己要不要负重要的责任,如果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那就要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或工作方式。
当我们在抱怨时,总是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充足理由,如不公平的待遇、不如意的爱情、甚至是天气的阴晴。事实上,我们并非遭遇绝境,事情远没有你口中抱怨的那么严重,痛苦在你的不断抱怨声中放大了。只要我们自己不绝望,就不会陷入绝境,不抱怨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
抱怨不如改变,改善从我开始
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的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这就如同我们在工作中,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既然无法改变对方的航向,为什么不先改变自己的航向呢?
美国成功哲学演说家金·洛恩说:“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的确,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工作中的许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改变和左右的。在这种情况下,抱怨和牢骚没有任何作用的,你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有限的活动空间中将工作做好。做到这一点,你才是优秀的,不然,你只能在抱怨中蹉跎一生。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有座西敏寺,安葬于此的一位英国主教的墓志铭十分特别。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年少时,意气风发,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发觉自己根本无力改变世界,于是决定改变自己的国家。但这个目标我还是无法实现。步入中年之后,我试着改变自己身边的最亲密的人,但是,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当我垂垂老矣,终于顿悟了一件事,我应该改变自己,以身做作影响家人。若我能为家人做榜样,也许下一步能改善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我们也许都曾有过类似的困惑,费尽一切力气要改变别人,甚至要改变世界,让世界来顺应自己的喜好,然而,这是不现实且是最徒劳的。
既然改变不了现在的处境,那就改变自己吧。这才是明智的员工应有的工作态度。改变别人是只凭借外因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改变这一切,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了自己,你会发现,世界也会变得随心所欲起来。
工作中,你是否常常抱怨自己从事的职业太平凡,前途太渺茫?要让结果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要让结果更好的话,自己必须变得更好。只有人进步了,事情才有进步。我们成功和进步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自己。
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年轻时,有一天,他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听了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善自己吧!”“改善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变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原一平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诲,他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集会。
第一次批评会就使原一平大受打击,他没有想到自己有这么多缺点:
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
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不知拒绝,这一缺点务必改进。
你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成为别人的“生活指导者”。
待人处世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
……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之言都一一做了笔记,以便随时反省激励自己。
他把“批评会”中获得的改进,体现在每天工作上。于是,他的业绩直线上升,每周举办的业绩排行榜他都独占鳌头。
从1931年到1937年,“原一平批评会”一共连续举办了6年。
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为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因此,我们要想改变现状,获得成功,就要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和客户说话的方式、改变自己交往的人群、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成败的关键不在于环境的好坏,不在于能否改变环境,而在于我们能否将劣势抑制成最小阻碍,将优势发挥出最大价值。
只有改变,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才能获得成功。因为,改变了自己,相当于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遇,为职场发展扫除了诸多障碍,为事业的成功增添了砝码。
世界因心情而改变,改变心态就会改变结局
一个年轻人毕业后来到某家大公司,但是她的上司似乎每次都故意为难他,每次任务都不让她轻易过关。有一次,她又向朋友诉苦:“我那个上司,简直就是一个周扒皮,整天阴沉着脸,看谁都不顺眼。今天上午,就因为我报告中一个格式问题,冲我发了好大的脾气,没见过这么没有风度的男人!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个变态的上司呢?”
朋友说:“我有办法让你现在就能摆脱他,你马上辞职,不就行了吗?”
年轻人一愣,随即说道:“那可不行,虽然现在不如意,但相比其他公司还是不错的,况且现在辞了职也不好找工作啊!”
朋友说:“那你就把你的上司换掉吧。”
“那怎么可能,我又不是公司老板!”
“那你能改变你上司的脾气吗?”
“改不了。”
“那你跟我抱怨那些有什么用呢?既然改不了,你只能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我怎样可以把事情做好。”
的确如此,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吧。这才是明智的员工应有的工作态度。就像白朗宁所说:“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明智地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
因此,我们要坦然面对现实环境,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心态。当以感恩和负责的心态去工作时,工作环境没有变化,但是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一定会有改观。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改变心态呢?
很多时候,事情都因你的心情而改变,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世界,就能扭转劣势,就能找到成功的方法。作为一个员工,我们必须明白,面对不如意时,你唯一能做的是改变自己做事的心态。
汤姆森是一个小药店的老板,一直想找一个能干一番大事业的机遇。每天早晨他一起来,就希望自己今天能够得到一个好机遇。然而,好长时间过去了,他认为的机遇并没有出现。对此,他抱怨不已,他认为自己有干大事业的本事,却没有干大事业的机遇。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他并不是去研究市场,而是经常在花园里去做所谓的“散心”,而他经营的小药店也为此门庭冷落了。
有一天,他突然下定决心摆脱自己以前的那种怨天尤人的心态,就从自己的药店做起,他把自己的这一事业当做一种极为有兴趣的游戏,以此来促进他生意的发展。他让自己用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告诉别人,他是如何尽量提高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以及他对药店这一行业有多么大的兴趣。
“如果附近的顾客打电话来要买东西,我就会一面接电话,一面举手向店里的伙计示意,并大声地回答说:‘好的,艾森克夫人,二十片安眠药,一瓶三两的樟脑油,还要别的吗?艾森克夫人,今天天气很好,不是吗?还有……’我尽量想些别的话题,以便能和她继续谈下去。
“在我和艾森克夫人通电话的同时,我指挥着伙计们,让他们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来。而这时负责送货的人,脸上带着笑容,正忙着穿外衣。在艾森克夫人说完她所要的东西之后不到一分钟,送货的人已带着她所需要的东西上路了。而我则仍旧和她在电话中闲谈着,直到等她说:‘呵,汤姆森先生,请先等一等,我家的门铃响了。’
“于是我笑了笑,手里仍拿着话筒。不一会儿,她在电话中说:‘喂,汤姆森先生,刚才敲门的就是你们的店员,他给我送东西来了!我真不知道你怎么会这么快,这太神奇了。’
“因为我这里有优质的服务,过了不久,几条街以外的居民也都舍近求远地跑到了我们店里来买药了。以至于后来城里好多别的药店老板都跑到我这儿来取经,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我的生意会做得这样好?”
这便是汤姆森先生成功的方法,也正是这一方法,使得他的小药店生意兴隆,其分店几乎在全美遍地开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占领了美国医药业的零售市场。在当时的美国医药零售业中,他的公司拥有的分店数量及其规模占全国第二。
汤姆森的医药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有一个小小的秘诀,那就是:他摒弃了对工作的抱怨,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