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脏腑养生要顺时
调摄阴阳,要随四季流转变换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四季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也就是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因为身体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一样,春夏秋冬分别对应阳气的“生、长、收、藏”。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戕害生命力,破坏人身真元之气,损害身体健康。
在古人看来,春夏秋冬是与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相对应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要注意这一点。
春季与肝脏相对应,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所以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有很多人一到春天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性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所以,春天在情志上,每天都要高高兴兴的,别郁闷。在饮食上,春天不要多吃酸的东西。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牛奶、蜂蜜、新鲜蔬菜、苹果、梨、山药等。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体内的阳气也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夏天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因此,夏天要注意养阳,饮食要以清谈为主。
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这时候要多吃梨,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向里走。
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那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冬天要注重补肾,可以多吃些牛羊肉、木耳、黑豆之类的补肾食物。
但是,有人可能会对这种说法有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热了,为什么还要养阳?那不更热了?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为什么还要养阴?那不就更冷了吗?
道理在于,春夏的时节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温热了,会影响人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即大量消耗阳气,来调低自身温度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天热汗出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阳气的参与。
秋冬的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寒冷了,也会影响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调动阳气,以调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
所以说,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养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说的“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
但是,这并不代表,秋冬养阴就不用养阳了。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原动力。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它不仅主宰了人的生命时限,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不论何季,“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春季阳气萌,养肝要先行
大李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春天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似乎一点儿也没影响到他,他一上班就想跟别人吵架,心里老像憋着一团火,搞得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周末去父母家也是脸色沉郁,被当中医的老爸一问,才知道他最近在公司负责了一个大项目,一个多月来每天都要加班到11点,单位离家又远,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老爸一听就明白了,他这是长期睡眠不足,肝失所养,加上春天又是四季中肝火最旺的时候,就导致了肝气不疏、肝郁气滞,老是想发火。
肝在中医五行当中属木,它的功能就像树木生长时的情形,春天草木萌发,焕发生机,正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这时候人最容易生气发火。如果再不注意休息,就会出现大李那种情况,严重影响自己的健康。另外,肝胆是相表里的,肝脏的火气要借助胆经的通道才能往外发,所以很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嘴苦、肩膀酸痛、偏头痛、乳房及两肋胀痛、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这时你按摩一下肝经上的太冲穴,就可以达到止痛的效果。因为出现上述疼痛的地方就是胆经的循行路线,通过胆经来抒发肝之郁气,是最为顺畅的。
此外,春天阳气萌生,肝火旺盛,人体的阳气开始不断往外宣发,皮肤毛孔也舒展开,这时便很容易感染风寒,因此很多人都会染上咳嗽病,尤其是夜里咳嗽不止。这是因为肺属金,正好可抑制肝火(肝属木)的宣发(金克木),但春天是木旺之时,肝气最强大,任谁也抑制不了,于是出现了“木火刑金”的情形。此时肺脏外有风寒束表,宣发功能受阻,内有肝火相逼,火气难发,于是只有借咳嗽来排解内火和外寒。所以春天千万不要少穿,以免着凉,导致久咳不止。老百姓常说要“春捂秋冻”就是这个原因。
春天时,还容易有其他症状产生。有人经常会腿抽筋,有人经常会腹泻,有人经常困倦,这又是一种情形,就是“肝旺脾虚”。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二者是相克的关系。肝气过旺,气血过多地流注于肝经,脾经就会相对显得虚弱,脾主血,负责运送血液灌溉到周身,脾虚必生血不足,运血无力,造成以上诸般症状。这时可以服用红枣、山药薏米粥以健脾养血,脾血一足,肝脾之间就平和无偏了,这些症状也就能得到缓解。
除此之外,我们要抓住春季这个养肝的好时机,从生活的多方面入手,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不要生气。因为怒伤肝,所以时时要保持好心情,遇到不高兴的事情要学会放松,找到最能让自己发泄情绪的方式。
第二,找个好的环境居住。居住在蓝天白云之下,背山绿水之间最好,如果住在城市中,可以多去公园转转,那里有草有木,环境幽雅,空气新鲜,对健康有益。
第三,按摩太冲穴、三阴交。太冲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手法同前。
第四,吃对食物养肝,养肝的食物有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它们不但能提供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帮助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第五,运动养肝,运动方式以缓慢柔和最为适宜,如太极拳、太极剑、漫步等。
第六,小便清利洁净,表明人体水液代谢和肝功能正常。而保持小便清洁、通利的方法是少食。食少化速,则清浊易分。小便时不宜过度屏气用力,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大脑一时供血不足而致突然晕倒。饱时气血充足,老年男性可以保持站立解小便,饥饿时宜蹲式排尿,有利于肝脏的养护。
夏季养阳气,养心正当时
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并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而且夏季雨量丰沛,大多数植物都在此季“疯狂生长”,人体的阳气在这个时候也较为旺盛,因此夏季养生要注意顺应阳气的生长。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到夏天就会觉得心烦气躁。老辈人会告诉你:“心静自然凉。”话虽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就算待在空调房里,他会觉得心神不宁。这是因为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心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容易干扰心神,使心神烦乱,总觉得心里不得安宁,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疾病,由此可见,我们夏季养生重在养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具体去做呢?
第一,要保证睡眠。中午的时候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有条件的话可以增加午休的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第二,要保证营养。夏季天热气压低,人吃饭少,营养补充不足,而且,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劳作的时间加长,睡眠也不足。总的来讲,人体消耗大,一方面是出汗,一方面是活动时间多,人的体质会下降。所以,这时候更应该注意养自己的身体,增加营养,多吃绿叶蔬菜和瓜果。
第三,要及时补水,要多喝凉白开水,不能用饮料代替饮水,因为饮料中含有糖分,含糖越多,渗透压越高,越不容易为细胞所吸收,容易引起体内缺水,这也是饮料不如水解渴的原因。
第四,不能因暑贪凉。《黄帝内经》里说“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这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所以不能只顾眼前的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吃冷饮、穿露脐装、露天乘凉过夜、用凉水洗脚,这些都能导致中气内虚,暑热和风寒等外邪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