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如此看重节约的企业,在微利时代,怎么可能会倒下?怎么可能不获得利润呢?在这样一个毛利率比较低的时代,戴尔公司同样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为了降低成本,戴尔公司推行了强制性成本削减计划,要求在业绩上台阶的同时,把运营成本降下来。戴尔公司采取双重考核指标,让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既要完成比较高的业绩指标,又要持续地降低运营成本。原本被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戴尔公司却要不折不扣地执行。2001年,戴尔计划在未来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压缩30亿美元的支出,这意味着其要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要压缩相当于经营成本的10%,即年均压低运营成本3%以上。
戴尔公司给经理人的任务是“更高的利润指标,更低的运营成本”。为确保合理的利润回报,戴尔公司要求下属机构在2001年将运营成本压缩10亿美元。当时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是裁员和出售不符合战略的业务。2002年,戴尔公司又下达了10亿美元削减成本计划,这次削减成本的重点方向是运营流程等方面。戴尔公司总部给其中国客户中心下达了在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98年,戴尔公司在厦门建厂的时候,运营成本只有IT厂商平均水平的50%左右。逐渐戴尔公司生产流程中的工艺步骤削减了一半。而戴尔的厦门工厂每年都很好地完成了压缩成本的任务。到2003年,戴尔厦门工厂的运营成本跟1998年刚投产时相比,只有当初的1/3。而2004年财务报告显示,就其最新的一个季度而言,戴尔的运营收入达到了91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5%;而运营支出却降到了公司历史最低点,仅占总收入的96%。2004年,戴尔厦门工厂在产品运输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每年又节省了1000多万美元。
戴尔靠什么赢得市场?有的说是靠直销,有的说是靠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实际上,戴尔赢得市场的根本武器是靠节约来降低成本。
这就是一个在微利时代,本着节约的精神创造辉煌的戴尔。
在市场竞争以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一种企业的竞争力。节约的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节约是利润的发动机。只有节约,企业才能生存。在微利时代,企业只有一种必然的选择:节约!
为公司节约就是为自己加薪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能够帮公司节约资源,那么公司一定会按比例给你报酬。也许你的报酬不会很快兑现,但是它一定会来,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养成习惯,将公司的资产像自己的财产一样爱护,你的老板和同事都会看在眼里,你离开升职、加薪也就不远了。
一位海外归来的博士,回国后在一家公司里工作。不久,同事们便把她看成办公室里的“异类”,因为她从来不用大家都习惯用的一次性纸杯和筷子,总是自备水杯和筷子;她拒绝吃用塑料泡沫饭盒装的盒饭,总是自备餐具;别人哪怕浪费一张纸她也忍受不了,总是刻意地提醒同事要注意节约,她自己更是经常拿用过一面的纸写字和打印文件;办公室里的电器一旦用不着的时候,都是她主动把它们关掉。
同事们认为她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公司的实力还算雄厚,每个月的赢利也很可观,更何况老总也没在这方面有更多的要求。
可是这位女博士依然我行我素。几年后,当女博士离开那家公司时,那家公司的办公作风已经改变了:博士的那一系列原来被同事看不惯的行为,现在成了每位员工主动去做的事情。同事们也真正体会到了博士的节约精神的可贵之处。
现在,公司的实力更加雄厚,老总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还时时想起这位给他带来更多利润的博士。而那位博士已经是某家公司的总裁了。
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工资收益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因此,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帮公司节约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加薪。
乔治到一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满一个月,就发现许多炼铁的矿石并未得到充分的冶炼,很多矿石中仍残留着尚未被炼好的铁。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将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他便找到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反映他所担心的问题。然而工程师却十分自信地讲道:“我们的冶炼技术绝对堪称世界一流,你所担心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存在。”
无奈之余,乔治只好拿着未被充分冶炼的矿石去找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反映问题。听完乔治反映的情况,出于职业的敏感,总工程师严肃地说道:“竟然有这种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向我反映?”
总工程师立即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检查问题,果然发现了很多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公司的总经理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之后,不仅奖励了乔治,还提升他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可是我们缺少对公司负责、对工作负责、为公司着想的精神,以至于这么多工程师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甚至当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还认为不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不愿理睬或不以为然。要知道,这些小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大问题。当它变成大问题时,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与公司只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同老板或上司对立的地位,总是认为公司的一切与自己无关,节约下来的一切也是公司的,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虽然工作与取得报酬有直接的关系,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这种想法控制你的思想,那么可以断言,你的职业道路上也不会太顺畅。
但如果你能注意节约公司的财物,哪怕只是一张小小的纸片,也会给你带来成功的机会。
一位年轻人到一家大公司应聘。当他走进办公室时,看到门角有一张白纸,出于习惯,年轻人弯腰捡起白纸并把它交给了前台小姐。结果,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这位年轻人战胜了其他条件比他更好的人,成了这家公司的正式员工。公司董事长在给他分配任务时说:“其实门角那张白纸是我们故意放的,那是对所有应聘者的一个考验,但只有你通过了。只有懂得珍惜公司最细微的财物的员工,才能给公司创造财富。”这位年轻人后来果然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然他在给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财富。
为公司节约就是为自己加薪。若你能处处、时时帮公司节约,老板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你是把自己真正看成是公司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在处处为公司着想。这样,老板一定会更看重你,交给你更多的工作,随之而来的也就是薪水的增长。
精打细算,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
老张是公司的销售代表,常年出差,但是他每次都是坐火车,而且是硬座。即使到了另一座城市,他也从来不坐出租车,总是去挤公交,偶尔只有时间快赶不上了,才可能坐出租车去。有的同事很奇怪:反正公司给报销,为什么每次都让自己这么辛苦?反正都是公司的钱,你省下来,只是让自己遭罪,何必像花自己的钱那样心疼呢?
老张的话让这位同事茅塞顿开:“现在企业竞争这么厉害,公司本来利润就不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为公司省钱,那公司就会没利润,甚至亏损,等公司经营不下去,倒闭了,我们连工作都没有了,最后吃亏的是我们。”
对于企业能否节约成本,以及将成本节省到何等程度这个问题,员工肯定有很大的决定权。很多企业虽制定了很好的成本压缩制度,但没有得到员工的支持,结果没能取得成效。所以,要想节约成本,关键是员工要具备节约的品质。每一名员工要在脑海里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
可是,在一些公司里仍有许多员工认为自己为公司接的每一笔业务可能会有几十万或几百万的收益,在公司里浪费一点点是无所谓的。如果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有这样的想法,每一名员工都只浪费一点点,那么最后累积的数字将是十分惊人的。
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经理讲述过这样一个事实。
这家企业为了方便员工和财务部的工作,所有报销单都采用自动复写的特殊纸张,每张报销单A4大小,成本为18元人民币。财务部门一再强调请员工注意这种报销单的节约,但是员工在填写报销单时,仍然是随意填写,填错了就撕毁,重新取一张来用。
财务部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他们拿出去的报销单是收回的将近3倍,也就是说平均每位员工填写一张正确的报销单就要浪费2张。每位员工平均一个月报销2次左右,这样算下来,每位员工平均每年浪费近百元人民币。可能单看一个员工还不觉得成本很高,可是1000多名员工每年因填写报销单就浪费了近10万元!
他们也考虑过将报销单改为领用制,但是这样的确不方便员工的工作,如果企业员工为了领张报销单就要跑上几层楼,填错了又要跑几层楼再次领用,这也不太人性化。这位财务经理痛心疾首地表示,报销单是基本能够计算出来浪费了多少的,但是很多其他的费用,比如纸张、墨水、笔等却很难精确计算出究竟浪费了多少,如果以这个比例去计算,得出的数字很可能非常惊人。
所以,无论是公司的主管还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都应马上树立节约意识,要时刻提醒自己:“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当你有这种意识后,你慢慢也会从中得到益处,相信你的上级会更信任你、重用你。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没有这种意识,那么你也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小王和小李两个到一家公司应聘,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复试阶段。招聘公司总经理交给小王一项任务,要他去指定的那家商场买一打铅笔。距离要去的商场只有一站路,总经理建议他乘公交车去,自己买车票,回来报账。
过了一会儿,总经理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又吩咐小李去那家商场买一瓶墨水。
他们两个先后都回来了,在总经理面前报账。小王除了买铅笔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2元。而小李除了买墨水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4元。
原来,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小王坐的是普通公交车,所以票价是1元,而小李坐的是空调公交车,上车就要2元。所以,小李的车票钱和小王的车票钱不一样。
最终,总经理留下了小王,小李很困惑:为什么自己被淘汰?经理告诉他,公司需要有节约意识的员工,每个员工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一样,这样公司才会节约更多的成本,有更多的资本来发展、壮大。
小李明白了自己被淘汰的原因,也心服口服。虽然没有被录用,但是他一点都不沮丧,因为他明白了要为公司精打细算的道理。
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节约意识,如果员工缺乏这种意识,那么整个企业的命运也就危在旦夕。
曾经提起三株口服液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株公司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拥有15万员工的庞然大物就轰然倒下,令多少企业界的人士为之叹息。
三株公司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员工缺乏节约意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三株公司的浪费问题十分严重,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有的子公司70%的广告费都被浪费掉了;有的子公司一年的电话费竟然达到39万,招待费高达50万。更令人惊讶的是,公司出现危机时,有些员工竟然携款而逃!三株公司的员工并没有“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这样的意识,最终偌大的一个公司倒下了。
只有每一名员工都将节约根植于意识中,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永远领先于其他公司。只有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能主动去节约,公司的每一分钱才不会白花,公司的每一分钱才不会浪费,成本才能降到最低,公司也才最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