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这位同事告诉小龚一件事:
3年多前,小龚还是这家企业车间里的一名小小的装配工时,因为工作中的失误,在装配一个电动机组时,没有从长远考虑,为公司埋下了隐患。今天,这个电动机组发生了大故障,为公司带来了损失,总裁勒令查明这次事故的责任人。有人反映,小龚也是这次事故的责任者之一。这位同事建议小龚把责任推到当时他担任装配工时的上司头上,毕竟当时他仅仅是一名小小的员工,无权决定这些安装事务。尽管这种做法对自己有益,但是小龚考虑到自己当时是参与工作者之一,有一定责任,不应该完全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第二天,小龚亲自来到总裁办公室,坦率地承认这次电动机组发生障碍,自己也有一定责任,所以,他甘愿受罚。总裁为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做法大为赞赏,表扬了他一番,对他的人品也进行了肯定。最后,总裁并没有责罚他,只是要求他组织人员把那个电动机组再重新安装一次。
一个团队里只有每个人都敢于承担责任,整个团队才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团队,这也是整个团队团结统一的基础。相反,出现问题没有人敢承担或者愿意承担责任,那么这个团队就不具备任何战斗力,只能等着对手来把自己打垮。
3.“谁有权力谁负责,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这是很多基层员工经常挂在嘴边的理由。“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领导指哪儿我打哪儿,打错了也不能怨我呀。”这个理由看起来的确很有说服力。
安全责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没有大小之分,即使你是一个普通员工,的确没有什么权力,但你对于家人、对于你工作的整个组织或者团队都承担着责任。保拉·马丁说:“只要属于你的工作范围,你就必须负责。”
需要提到的是,你的领导也要因为你而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没有使自己的员工为整个组织承担起作为一个员工的责任。
其实,作为一个基层的普通员工,可能的确不需要负什么实质上的责任,但是对于整个团队而言,团队的失败,每一个成员的利益都要受到损害,无论你是统帅还是士兵。组织整体的责任属于每一个人,作为员工,又怎能不对整个团队负责呢?
洛纳里克早年在公司亚洲部担任采购主管时,听从另外一个部门的经理和自己这个部门经理助理的建议,犯过一个很大的失误。
那个部门的经理和洛纳里克所在部门的经理助理认为,泰国有一种产品,大量采购后,运到北卡罗来纳州会有很好的销路,结果洛纳里克在采购过程中听从了他们的建议,透支了账上的存款数额。公司对零售采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规则——不可以透支自己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补满为止——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个采购季节,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后,洛纳里克所在部门的经理突然打来电话告诉他,有一种日本企业生产的漂亮新式提包在欧洲市场上受到特别欢迎,要求他采购一部分。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一下子让洛纳里克措手不及。
此时,他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坦率地向自己的部门经理承认自己的失误,并配合经理向更高层申请追加拨款。第二种,把责任推到经理助理和另外一个部门经理的头上。他选择了第一种方法,他没有忙于向经理证明自己的清白、为自己开脱,而是向经理说明了自己已大量采购泰国那一种产品的具体情况,坦诚地向自己的部门经理承认自己的失误,同时,配合经理向总部申请追加拨款,再采购新式皮包。
尽管部门经理有些不高兴,但他还是被洛纳里克的坦诚态度和负责精神所感动,很快设法给他申请了一笔款项。后来,那种泰国产品和日本产的新式手提包在推向市场后,深受顾客欢迎,十分畅销。因此,公司高层对洛纳里克和他的经理都给予了丰厚的奖赏。
在一些员工看来,只有那些有权力的人才有责任,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下属,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一旦出现错误,有权力的人理应承担责任。有这种想法的员工,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企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因此,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无论你的职位是高还是低。唯有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保证企业顺利发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失职。
防微杜渐,方可堵塞漏洞
安全警语多管及严,安全保险;做好安全防护,不出工伤事故。
一位勇士发誓要排除万难去攀登一座高峰。从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过人的勇气和毅力来看,他是最佳人选,于是,在众人期待与敬仰的目光中,他出发了。然而,他却失败了。出人意料的是,使他放弃的原因只是鞋中的一粒沙子。
在登山的途中,险峻的山势没能阻止他前行,疲惫、饥饿和寒冷没能使他畏惧,恶劣的气候没能使他退缩,不知何时,他的鞋里落入一粒沙子,这却成了他攀登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起初,他是有时间将那粒沙子从鞋里倒出来的,但是他并没在意,或许,一粒小小的沙子在勇士的眼里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确,和悬崖峭壁相比,那粒沙子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随着路程的增加,那粒沙子钻进勇士的皮内,越走下去越是觉得磨脚,最后,每走一步都伴随着一阵锥心刺骨的疼痛,他终于意识到这粒沙子的危害。最后终于把沙子取出来了,但脚已被磨出了血泡。沙子被清理出去了,但很快伤口就感染而化脓,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
沙子虽小,不能像巨石般挡道,甚至把人绊上一脚也不可能,但在登山途中却成了勇士无法战胜的“高峰”。同样,在安全问题上,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都有可能成为管理中的沙子,如果我们看不到其中潜藏的危机,不能及时将其取出,事故就不可避免。
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沙子。因为企业大了,在管理上就很容易忽略一些小的方面,就如登山的勇士一样,无暇去顾及鞋内的一粒沙子。于是,企业出现细微的安全隐患的时候就不能被及时清除,做不到防微杜渐,结果企业往往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疏忽往往会带来大灾难,所以我们要尽量在开始时准确地辨认出危机并有效地解决它,这样可以避免损失。宝洁公司担心“Rely”牌卫生棉条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作出的早期反应就是一个例子。
宝洁公司在得到并不充分且结论不完全一致的一些证据后,立即停止生产这一产品,并将它们从市场上召回,这一举动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赞赏。管理层迅速的采取措施,以保护宝洁产品用户的健康(这同时也保护了公司的声誉),这个决定在短期内确实使公司蒙受了部分损失,但与公司长期获得的收益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公司由于遵循了一条商界管理者都认同但经常在危机中忽视的原则——顾客利益至上原则,从而避免了公司长期利益受损。很明显,在考虑自身健康和安全问题上,宝洁公司的客户最大的担心是这家他们多年使用其产品的公司是否真正值得信赖。宝洁公司把与客户的相互信任和沟通置于公司关心的问题的首位,这使它成为一位长期赢家。
《淮南子·说山》中有“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意思是说一个人见了树叶落,就知道秋天即将来临,这和道家庄子所说的“飓风起于萍末”是一个思想。
我们看到台风的力量这么猛烈,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时候,只见到水面上的一叶浮萍,稍稍动一下,紧接着水面上一股气流冒上来,慢慢大了,变成台风。道家这句话是说,个人也好,家庭也好,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如果小事不在乎,则大问题都出在小事上。“飓风起于萍末”,大风暴是从一个小风波开始的。同样,在工作中,事故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大部分安全危机并不是由单一事件引起的,而是微小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系列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工作中见微知著,防患未然,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海尔集团有一种“问题管理”模式,是指要提早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迅速解决。这些不足可能是自己主动找出的,也可能是从用户的批评和建议中感知的。
对于“问题管理”,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先生声称,海尔注重问题管理而非危机管理模式,就是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
“破窗理论”于安全责任的借鉴
安全警语一步失误输盘棋,一环薄弱全局垮。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车门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前一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瑟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漠视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在企业安全危机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破窗”,如不及时处理,不但会引发“砸窗”的连锁反应,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危害,还会引起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各种评论,一些言过其实的评论对企业的声誉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出现“破窗”后,最好以快刀斩乱麻的凌厉手段尽快将矛盾解决,别让公众热辣的目光聚焦在你的痛处,再把手中的石头扔过来,砸得你遍体鳞伤。
特别是对于那些资产数以亿计的大企业,宁可“蚀小财”也不能耽误处理“破窗”的时间,因为“破窗”带来的损失不是小钱所能弥补的。而且“破窗”久拖不决,无形中也给竞争者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即便“破窗”的危害不是很大,遭遇“破窗”的企业也会频频成为媒体热炒的目标,不管是客观评论还是歪批反说,终归是揭短者居多,企业信誉受损在所难免,市场份额失不再来。
曾几何时,在国内保健品行业夺目耀眼的三株集团,正是因为要赌气打赢“常德事件”的官司,结果因小失大,使企业一蹶不振。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湖南省常德市78岁的老汉陈伯顺曾经是三株口服液的消费者,1996年9月,陈伯顺的家属认定他喝了三株口服液导致死亡,并于同年12月向法院起诉。经过历时一年的调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三株公司胜诉。而在这一年中,“三株口服液喝死一老汉”的新闻被20多家媒体报道,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三株胜诉,但是三株公司没落的悲剧已经无法改变了。1997年,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接近2亿,而在事件发生后的1998年4月,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只有几百万元。一审判决后,三株正式员工从15万人减为2万人,直接损失40多亿元。
事实上,三株曾经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事情开始的时候,原告曾直接找到三株公司,要求其赔偿20万元。本来是可以“大事化小”的事件,可三株公司拒绝了对方的赔偿要求,选择对簿公堂。这种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事例对企业发展到底有多大意义呢?恐怕不说自明了。
所以,一旦“破窗”出现了,明智的企业会第一个赶到“破窗”现场,然后再在第一时间将“破窗”修理好!
古时候就有防微杜渐的故事,是指当不良事物刚显露时就加以防范,杜绝其发展。人们常因忽略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处于萌芽状态时注意防止并消除它,情况就会好转。也许古人未必了解“破窗效应”,但凭着对于家国天下的责任,他们非常明白要在未形成大的灾难前,及时消灭祸患的道理。安全工作更要防微杜渐,从细微着手,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患未然,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及时修补破窗,千万不要等船只沉没,一切不可挽回时,才后悔。
阅读思考题:
大家一起试着寻找工作中的“安全漏洞”。
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