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不知道,算上现在这份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换了三份工作。不是我挑剔,我喜欢工作的感觉,我总是能很快进入状态,周围的人对我都赞许有加,但是,工作中最需要的是新鲜感和刺激感。我这么年轻,要我老老实实在同一个岗位上一直做下去,那人生也太无聊了,况且工资也不合理想。所以,在干了三个月左右,熟悉了基本流程后,我觉得在这个公司没有太大发展前途,就辞职了。”
小林正跟他的一个同学说着他工作上的事情,他的情绪不是很高,耷拉着脸,似乎还没睡醒。
“第二份工作我做的是广告行业,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不断地开创意会议和文案讨论会,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内容。作为文案策划,每个月就那么一点工资,还不够我给女朋友买衣服和化妆品的,而且我还得付房租,每个月一分钱不剩不说,还得跟朋友们借好几百。
“别人都是‘越跳越高’,我就不相信我会比别人差。那份毫无意义的工作我只做了两个月不到就跳槽到了现在这家公司,老板原本是不想要我的,按他的意思,认为我前面的两份工作干的时间都那么短,而且职位也那么低,肯定是能力上有欠缺,他表示公司很难接受我这样的员工。我说,能力上有欠缺,是因为我以前的工作都没什么意思,如果一直做下去纯粹是在浪费时间,要是把我安排到一个重要岗位,我肯定能做得很好。那个老板摇摇头,说我的心态有问题,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深入地做下去,都能有所收获。无论是能力也好,奖金也罢,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实际经验,这样不管到了哪里,你都能谋得一份好差事。
“老板说得有道理,我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老板同意我先干着。不过,他认为由于我的能力无法胜任公司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就把我安排到了仓库做保管员,工资才1000来块钱,看来这个月又要入不敷出了!”
看过小林的经历后,可能很多人都会冒出这样的疑问:是什么造成了他工作转换过程中“越跳越低”的倒错现象?通常情况下,跳槽是为了谋求自己更大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这个发展空间能够让你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才干、增长薪酬、扩大视野,继而精进你的人生,但小林似乎是个例外,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与他无关。
其实,就跳槽本身来说,在道德层面,它并不存在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众所周知,在如今这个崇尚“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的年代,人才流动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和一个企业活力的关键要素,也是员工扩展自身领域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欢迎的是那些“身怀绝技”、踏实勤奋的优秀之人,而不是那些心态浮躁,对工作只注重表面,从而使自己始终停留在职场的“低端”,不能向高一层级的职位迈进,也就不能收获更高的薪水的员工。
事实上,对于员工来说,提升工作能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经过一段相对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成就。将自己的前程寄托于不断的跳槽转行中,往往容易成为“跳跳族”式的人物,导致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的半吊子的结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停的跳槽还会使你辛苦积累的经验、技术和人际关系一次又一次“回到原地”,“回到原地”的代价就是让你“从头开始”。 如此下去,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录用你,你的收入也不可能有质的提升。
这山望着那山高,费尽力气却始终达不到的这类员工,不单无法获得其职场生涯的发展空间,更可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成为企业首先“端茶送客”的对象。
工作忙而不乱,生活紧而有闲——职场“白骨精”的悠闲
纷繁复杂的社会每天都有着纷繁复杂的事情,将它们安排得井井有条,分清主次,是我们快意生活的基本保证。
这个时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对称,比如你拥有高学历,却不一定拥有高工资;你有辉煌的过去,但现在可能平庸无奇;你有绝妙的建议,也曾受到领导赞许,薪水却没有水涨船高;你每天忙得顾不上吃饭,但每月收入可能不及新进员工。
像这样有点“匪夷所思”的境遇,在每天都演绎着不同版本“情景剧”的职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若是细细分析其内外原因,恐怕都脱离不了两个字,那就是“结果”,即: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能达到怎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最终会呈现怎样的效果,给你的企业和你自己带来怎样的收益?
就拿“忙”来说,让每天忙得晕头转向的那些员工困惑不已的是:为什么我那么忙,每天都要加班,感觉上做了不少的事,而最后却得不到什么好的结果,工资单上还是原来那几个数字。
是的,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为忙而忙,没有重点,缺少主次,宝贵的8小时在不停地穿梭中耗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职场穷忙族”。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人,他们肩负同样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却能统筹协调,将公事、私事安排得井然有序,忙得有效率、有结果,在休息时间还能安心享受美好的生活。这样的人往往是公司的中高层白领,是社会的精英人士,是企业的业务骨干。他们被人善意的称作“白骨精”。
“我的工作性质决定我每个月、每一天都处于忙碌当中。”张海洋在向新员工介绍他的工作心得,“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日常生活。由于我能正确处理工作上在别人看来千头万绪、没有章法的事情,所以我不仅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家人、朋友,在个人的业绩和成长上都有了显著提高。
“要问我的秘诀是什么,其实也很简单。你要明白,不管公司规模和公司业务多大多小,就员工个体而言,他所承受的节奏和被要求的效率实质上是一样的。
“这就要求我们遵循以‘结果’为导向的做事原则。你要分清哪些是公司马上要看到最终结果的事,分清楚以后,无论你此刻手头上有多少事要处理,你都必须放在一边,集中精力,施展你的才华,以最快速度将最重要的事做好。这样,不但你的上司会很满意,你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因为提前一秒,就为以后增加了一秒。这样一来,简单而又不急的事情就更加容易解决。以此来指导你日常的工作,我想肯定是事半功倍的。这就是结果带动效率,效率赢得时间,时间让你无忧。”
正如张海洋提到的那样,员工在企业里做事,都必须以得到一个结果为最终落脚点,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忙得有条不紊,你的忙才能显出它应有的价值,使你有序规划工作和生活。对你来说,提高的不仅是数量,更是质量。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张海洋那样的优秀员工,他们事虽多但不乱,时间短也能出业绩;在他们的办公桌上,通常不会看到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匆忙的身影,比起那些被各种琐事纠缠,天天加班,但效率和业绩始终上不去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更能受到公司的信任。他们会因此逐渐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参与企业管理,慢慢进入高层,实现自己的追求,获得一个精彩的人生。
李然是南京进出口公司有色金属项目部的副部长,他年轻有为,富有干劲,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诸如协调与其他部门的人员调动、协助部长制订月度计划和季度计划,对员工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在部长不在的情况下代行部长职权,等等。当然,这些只是他所有工作内容的一小部分。
事务虽然繁重,但同事们从未见到他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过。一到下班时间,他只是抽几分钟检查一下文件,然后就和同事们有说有笑地下班了。李然喜欢钓鱼,一个月总要去个三四次。他总是会带上他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去享受田园风光,在钓鱼中体味人间的快乐。
他从不把工作带回家,不是不敬业,而是所有的工作他都在上班时间处理完了。李然有句口头禅,那就是,只有忙而不乱,才能生活愉快。
李然说得一点没错——只有忙而不乱,才能生活愉快。正是由于你能井然有序地安排你的诸多工作,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了应对纷繁事务的能力,所以才能创造出企业需要的业绩。有了业绩,你自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这不仅是对忙碌的工作本身的一种操控能力,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工作智慧的体现。
附:深度阅读——我的工资从哪里来
“我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回答不好这个问题,我们就无法认清自己工作的意义、使命和责任,更不可能积极、认真、敬业地对待工作,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缔造出让人刮目相看的卓越业绩。
什么是工资?工资就是企业给予员工做出的业绩的相应报酬,它是企业对员工能力和价值的肯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残酷的竞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只有尽职尽责,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找准方向、找对方法,高效率、高效能地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自己才能更上一层楼。
我们应该转变以高学历、老资格,或是无尽的忙活来获得企业给予丰厚待遇这种落后于时代的陈腐观念,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的工资直接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挂钩,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我们才能获得高额的工资。违背这一原则,最终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必须围绕“多出业绩,出最多的业绩”这一原则来做,偏离了这个中心,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要想“多出业绩,出最好的业绩”,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给我们每一位员工提供了工作岗位,希望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业绩,缔造企业利润,要知道,我们的业绩直接决定我们的工资。
综上所述,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从我们井然有序的工作进程中来,从我们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中来,从我们恪尽职守、忠诚敬业中来,更是从我们实际的工作能力中来。每个人都更多更快地做好工作,我们创造的业绩就会提高,公司利润就会增长,打个比喻——只有“锅里的肉”多了,我们“碗里的菜”才会相应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