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不就业的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共性。例如,主动不就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宽裕,他们的父母都很民主,能够做到尊重子女自己的选择。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未来有全面考虑,觉得挫折在所难免,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搏一搏。同时,他们潜意识里都不愿面对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要么继续待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里,要么选择游离于传统的就业体制之外。
大学毕业生求职之怪现状
因身体原因未被录取,大学生扎死人事干部
2003年4月3日下午,浙江省某地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下称秀洲区人事局)两名公务员在办公室里遇刺。警方确认,凶手是当地某名牌大学一名22岁的应届毕业生。
案发经过
4月5日下午,当地秀洲区公安分局、人事劳动保障局就此案向媒体作了通报。
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周某已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通报对事件的经过作了如下概述:2003年1月23日,周某报名参加秀洲区政府招收9名乡镇公务员的考试。经笔试、面试,周的总分为73.1分,总排名第八。4月1日体检,周被检查出有乙肝“小三阳”。按国家公务员招考条例,周因此未被录取。
4月2日晚,通过同学发来的短信得知自己身患乙肝被淘汰,周心里很难过,当晚即产生自杀念头。随后,周又产生报复心理,决定将负责录用的招考干部杀害。
凶手性格
据了解,周母是当地剧院数码电影放映员,周父则已于1993年生病去世,此后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成了母亲惟一的希望。
在周母同事的眼中,母子俩性格都很内向,“他母亲有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不会像别人那样说出来。周某以前读幼儿园时性格还是很活泼的,父亲去世以后,他就很少说话了”。周母的同事分析说:“可能是单亲家庭的缘故,心理有点障碍,再加上她母亲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压力过大,他才会把找工作看得那么重。”
各方反应
1.学校:就业心理咨询亟待加强
这件事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加强,尤其是要重视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使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
2.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应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浙江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周加敏指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面正在拓宽,反映出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在发生变化,大学生应认清这一形势,在就业中调整好自己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果遇到纠纷,也应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解决。
3.心理学博士:大学生应充满激情、理想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心理学王博士认为,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在对生活的理解上与现实
有一定偏差。一个小小的挫折——无非是找工作不如意——就让他感到仿佛天塌了下来,这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心理极其脆弱的一面,他们还没有为走向社会奠定充分的心理基础。
王博士同时指出,现在一些大学生有享乐主义倾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上一代人那种激情和理想。因此,王博士认为:“大学生要成为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一代,就业只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们还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找工作“倾巢而出”:独生子女求职就业怪现状
90%求职电话是家长打来的
“我的儿子体型太胖,职校毕业两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你们能帮他介绍一个吗?”在不久前一次某电台“就业之友”节目中,讨论的是青年求职的问题,但90%的电话是父母为子女打来的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说自己的孙女是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应聘了好几家单位,但都没有回应,他非常着急。
找工作全家齐上阵
在上海虹口区举办的创业与就业活动上,一个女大学生由父母陪着前来,每到一个招聘台前,其父都要对岗位、薪资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和招聘人员交流一番,然后再决定是否为女儿投递简历。问到这位父亲为何要“包办”女儿的就业时,他表示:“女儿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再说,她读完大学不容易,我们当然要为她找一个好单位了。”
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长不大”,可是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能力。这些年轻人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投诉原是误会
子女有了工作,父母是否就可少操点心了呢?也不尽然。某市劳动监察总队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中年妇女气愤地在电话中投诉:我儿子刚刚工作,所在的某外资企业经常让员工加班,他天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回来,人非常疲劳,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哪能这样加班?这种行为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你们一定要好好查一查!
于是,劳动监察员来到这家外企实行检查,仔细查看了员工名单、考勤表、工资单等资料,发现这家公司并没有违规加班。单位的人事经理道出了原委,不少青年员工的夜生活比较丰富,晚上经常玩到很晚才回家,回家怕父母责怪,便以加班当“挡箭牌”。
劳动监察部门接到的家长代子女投诉非常多,除了关于加班的,还有关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现在,劳动监察员往往劝他们让子女本人来电,因为当事人更能讲清真实情况。
现在步入就业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他们的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尽管子女已经成年,不少家长仍然放心不下,继续包办。而很多青年在独立性与依赖性上,也表现得很矛盾:他们心理上是渴望独立的,但由于是在一种娇惯、包办代替的生活中长大的,行为上却依赖父母。长此以往,他们又怎能独立呢?
大学生应聘外企出现怪现象
南京某大学一位姓王的学生,在一家外企面试过程中,虽然英语说得流利而又标准,却因汉语能力不佳而落选。他懊恼地说:一心备战外语前来应聘,不料却在自己的母语上栽了跟斗,真是气煞我也!
据了解,目前不少外企公司在招聘时,不仅要求应聘者要有较强的外语工作能力,更注重考察其汉语的掌握程度。随着中国加入WTO,很多外企的业务必将深入中国内地市场,这就要求公司的中国雇员要有较强的汉语书面与口头交流能力。中华网公司的首席投资总裁林伟杰先生说,他自己不仅会英文,也会说汉语,尤其还会用粤语等几种方言交流。面对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他自然希望手下员工也具有这样的才能。
目前大学教育中有英语等级考试,许多大学还规定英语通不过等级考试就不能拿学位,但汉语却还没有相应的等级考试。加上一些大学生片面地以为只要外语好,进外企就有希望,致使不少学生在外语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在语文功课上所花的时间。此外,一些大学生总以为语文从小就学,汉语天天在说,怎么会有问题?但事实上在考试中有的大学生写一篇千字以内的作文,错别字就有好几个,甚至曾有大学生闹出不会写“咀嚼”,只好以英文“eat”代替的笑话。
南京一女生求职简历中附半裸写真
由于近几年的就业压力较大,不少大学生的简历也是花样百出。南京某高校的一位女大学生在自己的简历中附有半裸彩色写真照,并专门注明自己“能歌善舞,貌美端庄,温柔贤惠,社交能力较强,能喝酒……”如此言辞,让人骇然。一些男大学生的简历更是大打“感情牌”,称自己“父母离异”,“家庭困难”等。虽然这些求职信给人的印象很深刻,但不少招聘人员却认为这是毕业生缺乏自信和诚信的表现。
大学生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要把自身武装成人才市场上的热门“全才”,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要谋得一个不太委屈自己的职位,就只好等而下之地走“捷径”了。一位很有经验的猎头公司经理说,真正欲求“千里马”的单位,不见得会被求职者这些污七八糟的花招所迷惑;而那些爱将人才当花瓶作摆设的用人单位,你即使是一时瞒天过海地混了进去,早晚也会后悔地哭着出来。所以说,不管是应聘者靠“作践自己”赢得用人单位的眼球,还是用人单位专门挑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拿回去作“宝贝儿”,对求职和招聘者双方来说,这都是一个终将后悔误区!
大学生愿当仓库保管员
一位在公司管理岗位上干了若干年的本科生,竟要应聘一个仓库保管员,这是2003年发生在广西人才市场“营销类专场招聘会”上的一件怪事。
在这次招聘会上,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到南宁市某办公设备公司的展位前,递上求职材料说:“我想应聘贵公司的仓库保管员。”工作人员心里疑惑:为了区区600元,一个大学本科生竟会从一个大公司的技术主管跳槽来当仓库工,脑子进水了吧?这位年轻人有如下简历:他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原是广西某电子公司的技术销售主管,在业界摸爬滚打已8年。
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几轮十分严格的面试,以探虚实。年轻人对答如流,令人满意,看得出绝非虚有其表。最后工作人员话锋一转,严肃地问他:“你是想以我们公司为跳板吗?如果是,你就走,如果不是,你就留。”
这句话够火候,年轻人终于红着脸说出了真心话:“600元工资对我倒没什么,主要是贵公司销售员40%的业务利润提成吸引我。我原来已有一批固定的客户,管仓库时我一个电话就可搞营销了。一份工作赚两份工钱,何乐而不为?“工作人员听罢恍然大悟,立即表态:“可以录用!”
大学生面试后回家走失
2004年3月1日上午,天津市某高校一名应届大专毕业生和父亲一起到一家公司应聘,中午结束应聘后两人在街上走散了。焦急的韩某在街上转了半天也没找到父亲,因为身无分文,满头大汗的韩某找到民警帮忙。
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怎么不知道回家的路呢?巡警直到见到韩父后才弄清了事情原委。
原来,韩某从小就娇生惯养,父母从来都不让他独自出门。就连上了大学后每周回家、返校也都是父亲接送,学校里吃饭用的饭票都是父亲定期去给换。虽说马上就要大专毕业了,可是他连回家的路都认不全,更别说回家了。
这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极端现代版。如此“弱智”的大学生将来如何走向社会?面对这样的大学生,不知会有哪个单位敢于聘用他?
当然,我们只责备这位大学生是不对的,因为他的一切事务都是在父亲的严密监护和全权代理下完成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家庭教育的误区。
这让人想到了德国老卡尔·威特的教育观。“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随便地爬,父母不应该是他的保护神。他应该明白,他不能永远依靠父母,要靠自己。”1801年,53岁的老卡尔·威特正是运用这种方法,把一个公认智力低下的孩子培养成天才:10岁上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成为德国数学天才。与老卡尔·威特相比,当今父母应该觉醒了。
求职心切,女大学生电线杆上贴广告
2004年清明前夕,《荆楚在线》一名记者接到黄石市民李某的电话,称有一名大学生将求职广告张贴在该市工人文化宫门前的一根电线杆上,
成为城市的牛皮癣,显得很不雅观。
李?$某还说:“我即使需要教师或职员,也不会找这名大学生。连自己生活的城市环境都不爱护的人,又怎么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认为,大学生应是文明行为的倡导者,然而这名大学生的行为恰恰与之背道而驰。
记者在黄石市工人文化宫门前找到了那份张贴在电线杆上的求职广告,其内容说她是一名大学生,想找一份家教或零工。这则白纸黑字的广告,确实与周围的绿草地显得很不协调。
记者按照广告单上的联系电话,和那名大学生取得了联系。“这个广告的确是我写的,但我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这名女生向记者解释道,因为求职心切,她没想到自己是在制造城市的“牛皮癣”,并称她马上就去把广告清理掉。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思想境界也要提升,只有二者结合,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不过,知错就改很难得,那名大学生迷途知返,让人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