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4000000027

第27章 前途怪现状(2)

名校背景只是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

“名校背景只是你的一张通行证。”工作了近四年的小管面对炒得沸沸扬扬的“废物”之争,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管是北大经济系的学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商业银行,现在已经升职做客户经理。

“越是名校毕业生,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小管认为,现在社会把名校毕业生炒得太过了,“关注度太高,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和很多人一样,巴不得自己的学校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工作以后就明白了,关注越多,你的压力越大,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在他看来,企业和学生双方的过高期望是造成名校毕业生成为“废物”的重要原因。社会的过度关注误导了企业,使他们以为名校毕业生每方面都很强,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一些学生也受到此类误导,自视甚高而忽略了实际能力,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被过度关注成为名校的难言之隐

实际上,社会的过度关注所波及的不仅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还影响到了名牌大学自身的发展。

“说实话,北大的确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一位北大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他所指的“好的环境”,是希望媒体和社会对学校的事务能少关注一点,为北大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氛围。“过度关注让学校不能很好地发展教育,我们希望安静一点,不要动不动就拿北大开涮。”他说,北大现在已经刻意低调,希望能务实、稳妥、扎实地进行一系列工作。

格式化大学生初涉职场十一大病毒

病毒一: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及装帧精美的虚假简历,甚至徒有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泛滥成灾。例如,某外资巧克力厂商的招聘会上,一名应聘女学生向面试经理特别提出,自己从头到脚连眼睫毛都是咖啡色的。

病毒二:职业理想成为借口

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愿意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

病毒三:择业强求“门当户对”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欢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弃。

病毒四:毕业就业只顾伸手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时,普遍有一个心理的误区:他们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的就业工作是该向社会“伸手”的时候了,觉得应该得到和收获了。

病毒五:就业指导不规范

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出现了两种病态的发展形式,一种是强化求职面试的技巧和攻略,自内而外的“武装”,细化到如何揣摩面试经理的丝毫变化以投其所好,有的职业顾问所教的职业技巧是在面试的时候怎样着装,怎样说话,甚至告诉学生该不该穿高跟鞋。另一种是用人单位直接大规模地“进入”学校,然后为学生尽快完成工作的“速配”。

病毒六:人才的“揠苗助长”

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会说自己的压力太大,比如某个学生刚刚开始工作就已经规划好3年之内要挤掉主管,5年后成为总监,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万的职业经理人。为此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不惜花费几十万元读MBA,但最终因把身体累垮了,没有完成公司的任务而被解雇。

病毒七:参加招聘会衣着不得体

病例:小李刚刚踢完球,就回寝室拿了简历奔向招聘会现场。他的球衣被汗水湿透了,腿上、球鞋上还带着操场上的泥巴。在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看到他都会皱眉头。

病毒八:个人材料准备过详,过简或不真实

病例:小周拿着10份自制的各有50多页的个人材料走进招聘会场,就像搬着一摞书一样。有人拿到他递上来的个人材料,想找“英语水平”这一项居然用了两分钟的时间。结果多数他投材料的单位都只是问了他两三个问题就草草了事,因为他的材料翻起来太麻烦了。

病毒九:二次面试心态失衡

病例:一家企业经过甄选,选定了20个求职者进入第二轮面试。在其中的笔试环节,有一道题是:你对企业有什么期望?很多人回答的都是“期望企业给我更好的发展机会”等,只有四五个人回答“希望企业在行业中能够独占鳌头”。最后胜出的是这四五个人,他们的心态是端正的。

病毒十:摔倒在职场第一步

病例:小王是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以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学历自傲,与同事总是格格不入。后来在公司第一次裁员的时候,他榜上有名。

病毒十一:求职过程过于技巧化,本末倒置

病例:小于从大四上学期开始,买来了一堆关于求职技巧的书;学校里每次求职指导的讲座他都去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将这些技巧都娴熟地记在脑中。但是一直到毕业前夕,他还是没有找到工作。

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之六大怪现状

2003年11月23日,北京地区2003届毕业研究生首场招聘会开幕,但那些硕士大多愁眉苦脸,难道工作就那么难找吗?

怪现状之一: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自信

“硕士怎么了?现在硕士生也遍地都是。”一名应聘的硕士这样沮丧地说。这次参展单位一共298家,需求人员合计6 300人,购票进入场馆参与招聘的达到30 000多人。心仪的职位,递上简历却遭到拒绝的尴尬场面也比比皆是。

怪现状之二:“专场”不“专”

虽然名字是“研究生专场”,但在招聘现场明白标出要“本科生”的单位也为数不少。据统计,6 300名人员需求中,本科生需求人数为485人,达到总需求的7%左右。仔细问问,也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对学历要求并不十分苛刻。如果自身条件适合应聘职位,本科生照样能在这次“研究生”招聘会上找到饭碗。

而实际上,到场的求职者里,手里举着本科生简历的寥寥无几,看来很多人是知难而退了。反倒是一对男女朋友,女方(本科)因为陪男方(硕士)来参加招聘会,投出了几份简历。

看来,绝对不能被“专场”的牌子吓住,应届生一定要鼓足勇气,多参加一些招聘会,以免许多好机会在你的面前悄悄溜走。

怪现状之三:招聘单位类型单一

这次招聘会是由北京市人事局举办的品牌招聘会,由政府机关出面组织的招聘会,出席单位应该相当全面,涉及面也应该很广。但实际上,参展单位中高校占14%,研究院(所)占18%,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占36%,民办企业集团等占1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占5%。研究生的招聘会与跨国公司彻底绝缘,三资企业几乎没有。招聘单位的外资色彩如此淡薄,也是一大怪事。

怪现状之四:我该用什么方式爱你

在招聘会上,对财经和IT人才的需求量不算少数,但问题就在于相关专业的求职者更多,同时用人单位对这两个专业人才的要求都非常苛刻,给那些充满信心,打算和竞争者一较高低的求职者泼了一桶凉水。

上述行业的用人要求有如此高的壁垒限制,令众多人望而生畏。任凭你专业课成绩再高,学校再有名气,知识结构不符合,一概免谈!而实际上,高校的专业教育再细化,也不可能具体到跟实际工作内容完全契合。所以,拿学位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真正有用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就要费一番工夫了。

怪现状之五:“应届生”三字难倒英雄泪

这次招聘会上,不乏打出“招聘2003应届毕业生”的牌子的单位。乍一看,不错啊,现在不要工作经验的地方少啊,恐怕也就只有这种专场招聘会上才找得到。有人赶紧上去递简历,“老师,您好,我是去年毕业的,但当时不想工作,就继续在英语班里进修了一年,您看……”“对不起,你这样的不算应届生。”就这样被拒绝了。对许多单位来说,毕业当年没找到工作的学生都是被人挑剩的,人家不要自己怎么能要。这种用人做法既幼稚,又武断。

怪现状之六:只认简历不认人

此次招聘会又一怪事是:本是双选会场,但实际交流并不多,不少人只说了一句话就没人理会了。有的用人单位只是派一个人收简历,根本没有所谓见面、交流、双向选择的过程。反正你递过来我就放桌上,我不劳神跟你说什么,你继续忙着去别家递交简历。不过,这样也还算不错,真的报了自己的专业名字,稍不符合,就恐怕连递简历都没人收了。

一年后,我的名校文凭贬值了

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张芊毕业后在广州一家报社工作。由于干得不开心,她萌生了跳槽的念头。起初,她把再找份工作看得很简单,认为就凭自己的复旦文凭,找份差不多的工作根本不会费力气。没想到,在接连几次面试中,和人家说自己是复旦的,对方脸上一点反应都没有。

她感觉这和她一年前找工作时的情形大不相同:“那时,只要一自报家门,招聘的人没有不对我另眼相看的。难道仅仅一年,我的名校文凭就贬值了吗?”

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赵璐和张芊有着同样的困惑。毕业后她在一家专业网站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份工作枯燥乏味,收入也不理想,就找了个机会和经理面谈,想换一个部门,并且提高工资。

“我是北大毕业的……”没等赵璐说完,经理就打断了她的话:“我关心的是在这一年里你比别人多做了什么。”

一个名校身份是找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和最权威的介绍信,很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对此深有感触。不管总体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在一家事业单位多年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王女士说,对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所毕业的学校可能是判断一个人基本素质最可靠的依据之一。而从大学生变成有工作经验的人以后,这个人的能力、水平都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的工作中体现出来。所以,名校的光环往往只能够在你工作的第一年里给你帮助,而一年以后就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吃饭了。

三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阎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我最怕的事情就是领导提起我是清华的。因为那就意味着我有什么工作没做好,领导不满意了。”

目前,赵璐还暂时留在原来的岗位上,因为她明白“等有了点成绩再提要求也不迟”。而张芊如愿以偿,跳槽到一家自己喜欢的媒体。她说,成功的关键是她及时调整战略,在面试时充分展示了自己在一年中取得的成绩。“不过在别人看来,第一份工作没干满一年就走人,多数时候是会有一些想法的。这就需要你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还得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不想就业一族

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毕业生求职竞争日趋激烈。在许多人感慨就业难的情况下,“不就业”一族却在悄然增多,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毕业分配的机会。2002年底,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不就业的人数仅在5%左右。其实有些城市远远超出这个比例。

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为例,在2004年应届毕业生供需比高达1∶6的良好就业形势下,学院209名毕业生中却有20%左右的人选择了不就业。据了解,报考研究生是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的首要原因。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选择不就业的40多名学生中,就有16人是为了考研究生而选择不就业。除考研外,出国也是高校学生选择不就业的一大原因。自主择业、个人创业也是不就业族为自己规划的主要出路。比较新潮的是,近年来有少部分女生准备毕业后结婚,婚后成为全职太太。她们在毕业前夕也放弃了就业机会,加入不就业一族。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日益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有信心。而且,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倾向很强,这导致了他们在毕业择业时,找不到合适工作宁可不就业。

同类推荐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这里浓缩了中国社会近六十年的风雨变迁,描绘了那个激情年代的人生百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细细品读这些珍贵的独家资料,在流金岁月中慢慢感悟人生,接受时代洗礼!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热门推荐
  • 替身太子妃

    替身太子妃

    身穿之后,长乐的目标就是嫁给村头的软柿子林秀才,可是万万没想到,她最后嫁给了当今太子,自己变成了软柿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水浒传(青少版名著)

    水浒传(青少版名著)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是在《宣和遗事》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加工,连缀而成。全书以现实主义手法集中并多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一次农民革命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两部分最为精彩。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另外,此书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有力,其情节紧张,环环紧扣,如三打祝家庄、大破曾头市、三败高俅等战斗场面,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 妃扬跋扈:天价妖妻

    妃扬跋扈:天价妖妻

    早有传言“妖瞳现世,天下皆乱”。和亲,将错位的爱恋,变得更加难堪。梦醒时分,换来的不止是一碗红花,还有锥心刺骨的背叛。是谁,为她印证了“天下皆乱”的传言?却不知,倾尽天下,乱世繁华的背后,不止是无尽的哀歌。这场爱恨情仇,究竟是错的太多,还是爱的太晚?一朝穿越,妖孽重生,血眸再现。他说:以天之价,换你怀中挚爱,你可会将她让与我?他说:若你能放下她,本王将天下拱手相让又何妨?且看,飞扬跋扈的妖女,如何演绎不同的人生……
  • 当家主母很凶悍

    当家主母很凶悍

    据说,这个国家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一百;据说,这个国家的女人们卯足劲生孩子,就是很难生出一个儿子;据说,这个国家的男人只要一出生,很快就被预订下了五十个妻妾;据说,由于男人的比例太少,女人们已习惯不惜一切代价地争个丈夫,哪怕只抢回个第五十房妾室的头衔。哦对了,据说…,这个国家有律例,男人的妻妾上限,是五十…面对自称是“母亲”的女人的循循善诱,她干笑——好吧,既然这是游戏规则,那么…她会使出浑身解数…抢一个夫君回来!传言,兵部侍郎家的御九小姐是出名的抢夫达人;但凡有男方发出“征妻帖”,抢夫现场总有她的身影…可是,却总是百战百败,百败…不怠!在男人备受宠爱的凤国,女人婚前要争,婚后还要争。婚前要争个可以嫁的男人,婚后要争个可以被宠幸的机会,继而一举得男…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女人嫁夫的艰难史,以及她打败众多妾室,一跃成为当家主母的…家斗史。文文非小白,女主扮猪吃老虎,阴险、腹黑、无操守!
  • 神兵天降

    神兵天降

    精元问世,群侯纷争。魔族问世,腥风血雨。不幸坠崖,遇见奇人。家族之耻,怀恨在心。几年陈酿,登峰造极。本书讲述一位天才少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从家族当中默默无闻的小子,慢慢崭露头角,最后为家族出人头地,以铁血佣兵团为复仇目标最后建立“神兵团”并且问鼎大陆巅峰的传奇人生。
  • 网游之邪魅痞神

    网游之邪魅痞神

    进入武魂游戏世界,机缘巧合下进入隐藏地图生死界,破解生死棋局失败得到一本技能书,从此踏上成神之路。不一样的设定一样的精彩,告别传统网游,给你不一样的感觉,2013,最热血,最暧昧,最风骚网游爽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西地平线

    西地平线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一个成熟男人的浪漫、一群最后的骑兵的剽悍,在中国当代文坛以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为其创作特色的高建群,将一切孤独、无奈、悲凉、艰苦和凶险都深藏在心里,展现给你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 秘密使命2:北美搏杀

    秘密使命2:北美搏杀

    现代版的“千里走单骑”,坚守与找寻的是传说的神秘宝藏……男人的使命?用生命与鲜血完成,永不回头!任何传说都有一定的事实来源,闯王宝藏也不例外。闯王到底把宝藏在了那里?由谁来打开闯王宝藏的大门?答案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揭晓……无名小卒一夜成名,混得风生水起。他还记得自己是谁吗?是赠性难改痴迷成疯,还是另有隐有天机不露?秘密,一切都是秘密。
  •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 重生前妻小萝莉

    重生前妻小萝莉

    被爱是幸福,不爱是痛苦,牺牲是无奈。她的优秀被世界承认,可是放到他的面前却毫无意义,她以为自己有了事业,也有家,却不想他的接近只为另一个女人。那样精心的照顾,那温柔的缠绵,原来不过只是逢场作戏,原来明白是要付出惨痛代价!带着孩子一起去天堂,哪知她不仅没死,还成了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满足而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她以为只要自己不再出现在他的面前,只要成全了他们的爱恋,她所有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就再无意义,启料命运总是捉弄人,她越是想要逃开,它就越是要把她送到他的面前……小鱼真的不会写简介,大家就凑合着看吧!小鱼的群,大家有兴趣就加这个号吧!109516007推荐一下小鱼自己的完结文。《不爱请借过》《弃妃的春天》《修练成精的情妇》《弃妇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