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责任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团结语录: 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团队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在一个团队组织中,岗位与岗位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里相互咬合的齿轮般严丝合缝。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个齿轮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整个机器的运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一个团队中,每个员工是责任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某一个环节缺失了责任,责任链就会断裂,整个企业也可能因此而瘫痪。
为了避免责任链的断裂,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坚守自己的岗位,落实好自己的责任。1987年11月初,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的机械加工队承揽了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部分塔吊安装工程,由武某负责具体安装指挥。
1988年1月13日上午,10号塔吊的前后臂和配重块以及主要部件已基本安装完毕。塔吊回转以上部分未与塔身连接,只靠爬升套架支撑,塔吊处于顶升准备状态。
为安装平台围栏接板,武某违反塔吊不准斜吊的规定,叫起重工王某指挥用配合安装的9号塔吊牵引10号塔吊前臂转动,致使10号塔吊套架处弯折,向南倒塌。
拴在前臂上的9号塔吊钢丝绳被拉断。站在前臂端的起重工王某因前臂倒塌被砸死,平台上的电气技术员索某被摔死,塔基南面的起重工杜某被配重块压死,路过现场的职工方某被砸断腿,正在塔上安装的工人胡某等四人随塔吊倒下受轻伤,9号塔吊司机田某因钢丝绳被拉断而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6万余元。
事故发生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进行侦查,并请有关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意见归纳起来,塔吊倒塌的原因是:安装塔吊上部时,旋转台只安放在塔身标准节上端,没有把上下两端的销钉孔用销钉锁住固定,塔吊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为事故埋下了隐患。塔吊前臂长29米,只伸出17.9米,臂重9.8吨;塔吊后臂长7.5米,管重6吨,加上配重22.5吨,共28.5吨。前后臂不平衡,产生了后倾力。塔吊处于准备顶升状态,上下部分没有用销钉连接紧,在这种情况下,塔吊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用9号塔吊(在上)拉10号塔吊前臂(在下),必然产生3个力:向上的拉力使之增加后倾,作用于塔身的推力、旋转力使后臂往外套架危险的开口处扭转。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塔吊迅速向南弯折倒塌。这是由于安装的程序不对,改变了塔吊的受力状态而发生倒塌,而不是塔吊本身的质量不好而引起倒塌的。
“安装平台围栏接板”的岗位责任只是整个塔吊安装工程成百上千个责任中的一个,然而它却和其他的责任紧密相连,构成了整个团队组织中紧密有效的责任链。如果岗位责任缺失,它将沿着组织的责任链,导致一系列的责任缺失,最终给整个团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在工作和生活中,一件件事情总是环环相扣,形成系统。工作中任何一个责任不落实,都将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细小的责任所产生的后果不断扩大,就不再是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小责任。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责任链中,任何一环的忽视,其结果都可能是功亏一篑。
为了避免责任的缺失或断裂,为了避免责任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下去,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责任链的重要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如何都要坚守自己的责任,落实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要做到人人都负责,每一个责任都落实,不让任何一根“责任的链条”断裂。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使团队的“责任的链条”不断裂呢?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永远为两件事负责,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是以前所从事的工作。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两点,那么,他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员工,这样就能保证整个团队的责任链健康有力地运行。而如果人人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团队将是一个完美的团队。
思考题:
☆ 想一想,工作中,你是否推卸过责任?这样做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 有句话叫“责任重于泰山”,为什么这么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团结作战,建立“责任圈”
团结语录: 责任,团队精神的核心。
许多时候,工作中一个大的项目,需要许多部门、许多同事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样,每一位同事的漫不经心、不负责任都会让整个项目受到影响。所以,只有所有的同事都尽职尽责,保证自己完成的部分不出现问题,整个项目才会顺利交工。一个团队作战,需要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责任心,这颗颗责任心围在一起,才能构筑成一个团队的“责任圈”,经受住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
神舟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无数科研工作者一起努力,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计出的一系列数据便很能说明问题。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
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
涉及的科研工作者有10万人;
运载火箭有20多万个零部件;
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有12多万个元器件;
飞船系统有70多万条软件语句……
此外,载人飞船除了对各种系统、零部件有极高的要求外,对航天员的要求也同样严格。
神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变轨控制、轨道维持到返回调姿、出舱活动、轨返分离、打开降落伞、安全着陆,飞行程序指令有上千条,需要航天员直接操控的有100多次;从穿脱航天服、进行科研试验到操控各类设备仪器、启用生活料理产品,各种操作动作累计上万项,记录这些动作的飞行手册累计达40万字。 在“神七”飞天的整个过程中,正是整个航天团队成员的认真负责,默契配合,构筑出一个个环环围绕的责任圈,终铸就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航天工程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大系统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离不开团队“责任圈”的建设;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也离不开“责任圈”的建设。而一个企业、一个团队的“责任圈”是与每一位员工的认真负责密不可分的,每一位员工的认真负责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牛仔裤专家”邓建军是江苏常州黑牡丹公司的高级技工,是新世纪全国首批“能工巧匠”之一,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是什么让邓建军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获得如此众多的荣誉呢?是强烈的责任心使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邓建军刚刚参加工作时,正是中国纺织企业告别传统“金梭银梭”的年代,国内企业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
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积极主动地接过了任务,但看过现场以后,他的心底不禁冒出一股凉气。
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任务十分艰巨。
他一咬牙,从最基础的制图开始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经过他的艰苦努力,这些机器终于改造好了,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在工作中,邓建军一直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并把此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8月,新产品竹节牛仔布生产告急,如不能按期交货,公司不仅会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外加付违约金,还要将市场拱手让人。
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小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4台分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8,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新订单。
如果邓建军是一个没有责任感、不为企业着想的员工,他也许会像很多普通员工一样,依赖着公司,就没有办法为公司的前景使上一分力。但邓建军凭着责任和热情,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工作之中,为团队、为企业带来了辉煌,也激活了自己内心的力量,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辉煌。
企业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企业当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是通过企业的综合业绩来实现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以培育“相信集体”,拥有集体责任感为前提,齐心协力打造坚实的“责任圈”。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集体的利益,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思考题:
☆ 想一想,是什么使得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强烈的责任心?
☆ 为什么说责任是团队精神的核心?
☆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你认为自己最大的责任是什么?
这是我的团:为了共同的责任
团结语录: “我是头,你们是手脚。原则上,手脚要忠实服从头的指示。不过……有时候,手脚也会比头更要紧。”
为什么有许多人喜欢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它的魅力源于何处?答案就是这部电视剧它真正反映了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魅力。团队是每个成员的凝聚点和精神支柱,任何一个成员都不能离开团队而独自存在;团队的命运又与团长的使命息息相关,一个具有使命感的团长,会扛起这个团队的命运。正如里面一句台词所说的:“我是头,你们是手脚。原则上,手脚要忠实服从头的指示。不过……有时候,手脚也会比头更要紧。”
同样,对于企业来讲,一个好的团队,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命运。企业里的CEO就扮演着团长的角色,就像一位船长一样,掌控着整个船队前进的方向。但是,一个坚韧的船队光有一个控制方向的船长,是无法独立完成他们的伟大航程的,没有身后的所有水手的团结协作,也不会顺利抵达彼岸。团队的命运取决于团长的使命,然而团长的使命更是整个团队赋予的。苹果公园创始人史蒂夫22岁开始创业,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两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有创业天赋的人,然而史蒂夫却因为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
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二人势同水火的形式,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进行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把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
史蒂夫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手下员工团结一心的话,相信苹果公司是战无不胜的,可是他却选择了孤立独行,这样他就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他越有才华,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这样出类拔萃的老员工,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也只好忍痛舍弃。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通讯、交通等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空前容易,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抑或是具体到个人之间,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效率将大幅度提高。实际上,封闭的个人和孤立的企业所能够成就的“大业”将不复存在,合作与团队精神将变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可能成就事业,更不可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人们只有承认个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害性,明确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增强自身的力量,也才能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公司上班。上班的第一天,上司就分配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个市场策划方案。这名年轻人见是上司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就埋头认认真真地做起来。他不言不语,一个人费劲地摸索了半个月,还是没有弄出一点眉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