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的结婚礼服在哪儿,”那位自称是琳达的小姐伤心地说,“昨天它在佛罗里达州,今天中午你们就应该把它送到我的手中。可现在还没有送到,都下午三点了。我不知道联邦快递是做什么的,我只知道明天我就要结婚了。我们的镇子比较小,我的婚礼是镇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一生中的大事,你能帮我吗?”
放下电话,黛比立刻利用公司的跟踪系统查找,挨个给取送站打电话,询问是否有错投的包裹。终于,第六个电话打通后,她找到了那个包裹,它在300里之外的底特律。
在黛比看来,公司既然承诺了,就必须在当天下午把包裹送到琳达小姐手中。当时,底特律及其附近所有的运输机都在运货途中,无法调借。于是,黛比租用了塞斯纳公司的一架飞机和一名飞行员,把包裹空运到琳达所在的印第安纳州的小镇。
租专机和飞行员运送一个包裹,黛比真是敢想敢做!但黛比清楚送达这个包裹对琳达、对公司意味着什么,而且这也是完全符合公司“使命必达”服务理念的,客户遇到问题,公司一定要尽力解决,虽然当时公司处于艰难的境地,但为了兑现对客户的承诺,仍可以不计代价。
联邦快递的落实力就是如此强大,这一点常常为许多企业包括诸多同行所羡慕。在军人出身的弗雷德看来,公司递送的不只是包裹,更是客户的承诺。那么,为了落实这个承诺,可以不计代价。
可以说,联邦快递强大落实力的背后,有“使命必达”的企业文化在支撑,有“使命必达”的员工在支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协调。
时间就是快递业的生命线,为了使邮件在第二天早晨10∶30之前准时送达客户手中,联邦快递规定2∶07装载必须完成,飞机准时起飞。这对联邦快递人提出了高要求,为了准时复命,每个夜晚,超级运转中心的联邦快递人都是在争分夺秒的工作中度过的。
对于复命,近些年来国内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并且开始尝试一些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目前流行于一些企业中的“四小时复命制”就是一例。
四小时复命制,是刘光起先生在《A管理模式》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理念,即:对任何命令,不管完成与否,受令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下令人复命。完成任务后,受令人要及时向下令人复命。如果受令人在执行任务时发现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或阻力,无法按时按标准完成规定的任务,也要立即向下令者复命,并讲明不能完成任务的困难或原因。下令人根据情况撤销原命令或更改命令的内容而成为新的命令,复命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四小时,故称为“四小时复命制”。
四小时复命制的核心是有命必复,只要这件事布置下去,就必须复命,并且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命。四小时复命制符合古语“今日事、今日毕”,就是一件事不能无限制拖延,没有结果。四小时复命制并不是指四小时内完成任务,而是领导布置一项工作时,下属若不提出异议,就要按时完成,并在完成工作的四小时内给予领导答复。若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突发、意外事件,应在四小时内汇报;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应在四小时内向上级汇报,使领导及时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协助克服困难,使工作顺利完成,不能在拖延任务后再提出种种理由,那时已经违背了四小时复命制。
四小时复命制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它不仅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四小时复命制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领导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当然,除了“四小时复命制”,还有“八小时复命制”、“24小时复命制”等管理制度。在许多优秀的企业里,优秀的员工根据任务的特质,按照限定的时间进行高效的复命。“四小时复命制”、“八小时复命制”等制度的有效运行,是企业落实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员工对落实工作力求完美的结果。
西点军校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个传统,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学员只能有“四个标准答案”:“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我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所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而不是要为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都不可以。
西点军校不但培养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军官,还培养出许多商业精英,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老总,都是他们的毕业生。西点学员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能不说与西点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在企业的落实环节,借口无处不在:上班迟到了有借口,销量太少有借口,工作没有完成有借口,工作落后了也有借口。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费时间去寻找借口。因为公司安排你在某个岗位上,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那些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他的话,代表了很多老板的心声。
借口是致使落实这把利刃不利的锉刀,借口是培育落实折扣的温床,借口是落实中的魔鬼。借口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借口是掩饰缺点、推卸责任的保护伞。借口可以无处不在,只要你找,就能为任何落实折扣找出一大堆借口。但是,借口不会把你带到成功的天堂,它只会把你推向失败的地狱。寻找借口的人,总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盖,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他人,这样的人没有落实意识、缺乏落实力。所以,要提高落实力,必须抛弃一切借口。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我们应该拒绝借口,自己坚决不找借口,也不能任由别人来找借口。
许多优秀的企业为了杜绝工作中不胜其烦的借口,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如建立“无借口月”。
有的企业规定,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任何人在工作时只解决问题,坚决不找借口。
这时,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没送到,物流经理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
后来,这位顾客给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出色服务。
他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词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鲜,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运动。
把一年中的一或两个月设为“无借口月”,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管理者和员工彻底摒弃借口,培养勇于负责的职业精神,让工作任务和个人职责得到有效落实。
“打的是硬仗,要的是战果”:“结果思维”与“功劳意识”
战争是残酷的,其结局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所有参战人的心愿只有一个:打赢!只有赢得胜利,国家才会获得安定,人民才能得以安居乐业。每一场战争的爆发,交战双方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胜利。解放军战士也是如此,为了打赢每一场战争,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发动的“金化攻势”。在上甘岭,志愿军发扬了解放军自建立以来的作战优势——近战和夜战。连续的夜战让人根本没时间休息,加上粮食和水的短缺,战士们每天打仗的同时,都在与生理极限作斗争。
在2号阵地上,战士们看到敌军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们见人就打,不分你我。在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弹坑里,敌人筑起了简易工事,20多个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在不停地扫射,志愿军被压制住不能前进。这时,突击班的副班长李忠先带上两个爆破筒,在战友的掩护下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直接跳进工事,拉响了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15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这样写道,仅7连,就出了一个“一级英雄”,3个“二级英雄”。
在战斗尾声,7连还剩下8个人。上面要求他们撤退,换人来顶替,大家都不愿意撤。体力已经透支的连队,开始为后援部队运送物资,一直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胜利。
战斗结束那天,在一个安全地带,连长张计发带着另外7名战友,开了一个只有8个人参加的连队总结会。
由此战斗一角,我们便可看出战争的残酷性,解放军战士随时都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为取得“好战果”而奋斗。如果没有取得胜利的结果,一切付出都是白费,人民的期望将落空。用张计发的话说,那时“根本没觉可睡,满脑子就想着打胜仗”。大家都知道,结果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为了胜利的结果。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解放军拥有如此强大的落实力和战斗力的原因:“结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奔向结果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会喊累,很少有人会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很少有人会念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成员具有不知疲倦、不畏艰辛的拼劲,工作落实得完美到位也就不足为奇。
企业苦恼于不能有效落实,与自己的观念是否相关?
在企业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落实”等同于“做”,只要去做就是落实,至于能否取得好的结果,则与我无关。所以,工作总会“虎头蛇尾”,落实也总成为“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