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凯是首汽集团一名出租车司机,1984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首汽,20多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服务投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凯把自己和北京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用精湛的驾驶技术和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宾客的信任。他认为开出租车不难,但要开好出租车,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服务上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内容和模式,一直在琢磨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不能停留在“微笑服务,扶老携幼,拾金不昧”上,应该与时俱进,让服务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
他结合实际工作,总结了一整套服务流程。如,乘客上车后,于凯总是主动问候,然后问“咱去哪”,一个“咱”字拉近了与乘客的距离。再比如,遇老人上下车时要耐心等待不能催;遇行李多的乘客要提醒关好车门和别忘拿好东西;儿童上车爱抢前座,为了他们的安全,要耐心将其哄到后座或让家长看管等等。虽是小事,却能温暖乘客的心。
在他的车上备有乘客常用的便签和笔,针对一些年轻旅客不满足于老景点和老字号的新特点,特意买了介绍北京周边景点、特色餐饮和特色购物指南的书籍放在车内明显的位置,同时车内环境的布置也尽量做到轻松、温馨。比如,在车内贴一个随车摇摆的竖起大拇指的手,乘客们觉得既好玩又轻松、亲切,特别是小乘客,本来哭闹不停,一看到摇晃的大拇指就破涕为笑。
为了达到无痕迹服务的最高境界,他开始注意观察、总结、记录一些乘客的乘车习惯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层次的乘客有特殊需求时的不同反映和语言暗示,尽可能的弱化“为您服务”的痕迹,让乘客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他想要的服务,免去让人诚惶诚恐的感激。有位乘客对他说:“坐您的车总感觉和别人的不一样,也没见怎么客气,就是觉得那么舒服,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时间,让我感觉路变短了,时间变快了。”
一次,一位外宾坐于凯的车到琉璃厂时,下起了小雨,一身西服的外宾露出了失望的神情。可车刚一停稳,于凯即递过一把雨伞,让外宾喜出望外,打着雨伞不慌不忙地逛完了琉璃厂和古玩城。随后于凯又送外宾到了机场,外宾让他稍等一下。外宾告诉于凯,他是第一次来北京,于凯细致周到友好的服务使他对北京和中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想用刚买的一把新伞换下于凯的那把旧伞作纪念。“中国好!北京好!你好!”握别时,外宾用很生硬的中国话说。
于凯就是这样通过出租车这一流动窗口,展示了中国和首都人民的精神风貌。乘客可能连于凯的名字都不记得,但是乘客的心里却记住了一个城市,无疑,于凯就是这个城市的一张精彩名片。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像于凯一样爱岗敬业、全心奉献,这样的人才会得到丰硕的回报,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相反,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厌恶自己的工作、蔑视自己工作的人,每天只顾想着如何多索取一些的人,不可能获得上司的青睐和事业上的成功。因为,一个对工作不尽心尽力、轻视的人,是没有任何资本去获得成功的。
于凯以其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我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各不相同,但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却是相同的。只有投入自己的满腔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奉献,才能将工作做到优秀,才能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敬。培养敬业精神,勇于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不仅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
多一些完美,少一些缺陷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既然一件事情值得做,就应该坚持“多一些完美,少一些缺陷”的原则。追求完美是敬业者应有的工作态度。
这里有一组数据,能让你深切体会到多一些完美,少一些缺陷是多么重要和实际。
如果99.9 %就算够好了的话,那么,在美国:
每年会有12 万双不成对的鞋被船运走;
每年会有20077 份文件被美国国家税务局弄丢;
每年会有25077 本书的封面被装错;
每年会有2 万个处方被误开;
每年将有55077 盒软饮料质量不合格;
每天将有3056 份《华尔街日报》内容残缺不全;
每天会有12 个新生儿被错交到其他婴儿的父母手中;
每天会有2 架飞机在降落到芝加哥奥哈拉机场时,安全得不到保障;
每小时会有约322 份邮件投递错误;
……
100 件事情,如果99 件事情做好了,一件未做好,这一件事就可能对某一企业、某个人产生百分之百的影响,一个敬业的人,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作为北京2008 年第29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已经由各类媒体争相渲染,成为众多成功名人中的主角。他的电影和他本人,甚至包括他的私生活,都成为产生文化效应甚至商业价值的原料。但当我们把焦点对准过去,对准登台以前的张艺谋,从一个差点回不了城的知青,到棉纺厂扛大包的工人,再到一名电影学院的大龄学生,而后一跃成为一个拍什么,什么获奖,拍到哪里,投资商就跟到哪里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导演。
在人们看来,他是一个高举着奖杯在红线绒的帷幕前不断接受闪光灯照射的胜利者;然而,这些成就源于他身上的一股子劲,一股子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执著,引导他百折不挠,一步步地走向辉煌。
在拍《红高粱》时,为了表现剧情的气氛,张艺谋带人亲自去种出一块一百多亩的高粱地;为了“颠轿”一场戏中轿夫们颠着轿子踏得山道尘土飞扬的镜头,张艺谋硬是让大卡车拉了十几车黄土,用筛子筛细了,撒在路上;在拍摄《菊豆》中杨金山溺死大染池一场戏时,为了给摄影机找一个好镜头,更是为了照顾演员的身体,张艺谋自告奋勇地跳进染池充当替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摄影师满意为止。
1986 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到农村去了。
他剃光了头,穿上大腰裤,露出脊背,吃住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每天他和老乡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担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暴晒。为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影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学着农民的样子蹲在地上,用沙土搓揉手背。为了电影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电影中那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实实在在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 块,每块150 斤。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真跌真打,主动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摔得浑身酸痛;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的那场戏时,为了找到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不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
与张艺谋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一旦他在做某件事、一旦他在思考时,就可以不吃不睡,连轴转,而且总是乐此不疲。
在拍电影时,张艺谋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让许多人都佩服不已。白天拍了一天的戏,晚上还要开会讨论剧本,而第二天早上在分镜头时,人们又会发现许多他自己新创作出的场景和对话。算起来他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而有了剪辑机以后,他每天开完会还要剪片,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样一来,他每天睡觉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三个小时了。
正是凭着这种惊人的敬业精神,再加上他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以及受人称道的处世艺术,所以才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一系列的神话。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若想成为企业里最优秀的一员,也要时刻秉持“多一些完美,少一些缺陷”的工作原则。
当每个员工将“做到完美”养成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少一些缺陷,在工作过程中找到快乐。
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做不到完美”成为一种习惯时,其后果将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可以毁掉你的企业,以及你成为卓越员工的机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难免会有不称心的时候,没有丝毫困难就完成的工作也几乎不存在,这时如果你视困难为磨难,你就会失去斗志;而如果你视其为一种锻炼的机会,你的心态就会平和下来,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市场是无情的,只有最优秀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也只有最优秀、最完美的员工,才能在企业中生存下来。
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躁
目前,在职场上,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在员工中普遍充斥着一种浮躁的情绪,而务实的人越来越少。有不少人每天都在想办法寻找成功的捷径,一行动起来,就尽可能地钻空子、占便宜,而不愿务实地按照正当的程序去做,白白地丢掉了成功的机会,也失掉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有的人刚步入职场,就梦想明天当上总经理;刚创业,就期待自己能像比尔· 盖茨一样成为巨富。要他们从基层做起,他们会觉得丢面子,甚至认为这简直是大材小用。尽管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浮躁的心态一览无余。实现梦想、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带着浮躁的情绪做事,工作只会一塌糊涂,你的职业人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每个职场中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摒弃浮躁心态,在基础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雄厚的实力。
有一位老教授在谈及他的经历时说:
“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务实的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几年、十几年后,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起来会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与务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情绪上也不浮躁,所以有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成功之门自然会向他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