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距离——沟通者相互站、坐的距离不可过远或过近,过远则失去直接效果,太近则有威胁压迫感,站立时以两人相互握手的距离最为适切,坐时中间以一椅之隔,或隔桌相对。
有了良性的沟通情境,在沟通进行中,为了维持这种良好情境,还有以下12点原则必须注意:
a维持心境平和。
b保持不断的笑容。
c绝不发怒。
d声调平顺,不高亢。
e时间长时,尽量维持坐姿,若发生争执对方站立,则应尽量让他坐下。
f维持眼神接触或轮流接触,每次每人约4秒钟。
g不用负面反对词句:接受对方意见时,点头称是,不接受时,则重复对方言辞,在重点处缓慢强调念出,先表示此意见颇有见地,不过,就另一方面而言,是否值得大家再研究研究……
h视“敌方”为不同意见的伙伴,不可“敌视”或“敌对”。
i主动握手,主动拥抱,掌握主动权。
j专心致志,不可一心数用,忽视接触之人。
k尊重每个人及不同的意见。
l无论沟通结果如何,最后一定要微笑、握手、致谢。
掌握以上情境及原则,你的沟通已成功了一半;沟通力是需要时刻练习的,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每日的生活、工作中,分分秒秒都是你实际演练的好机会,另外一半就靠你自己了。
三、幽默的沟通力
让我们先看几个幽默的例子。
有个年轻人刚学会开车,兜风时车子熄火,一时发不动,后面的司机气得猛按喇叭。年轻人满头大汗的下了车,走到后面车子的旁边,敲敲车窗。后面的司机横眉竖眼地摇下车窗,原以为年轻人是来找麻烦的,没想到年轻人对他笑道:“先生,这样好不好,你来替我发动车子,我来替你按喇叭,好吗?”
显然这轻松的一句话比武力还解决问题!
一个作曲家带了他自己的作品去找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罗西尼在听他弹奏的时候,每隔一分钟就脱一次帽,然后又戴上。作曲家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是不是觉得热。罗西尼说:“不,我只是有一种习惯,不管什么时候,遇见熟人我就把帽子脱下来打招呼。而在你的曲子里,我觉得很多东西是从我的熟人那里来的。所以我不得不连连点头打招呼。”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罗西尼可是一句也没说,但可以肯定,你什么都清楚了!当然作曲家也是。
一位美国人到餐厅去喝酒,在啤酒杯里发现了苍蝇。美国人微笑着对侍者说:“以后请把啤酒和苍蝇分别放置,由喜欢苍蝇的客人自己把苍蝇放在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
叫人生气的事,却说得令人发笑,显然,用幽默来沟通这件尴尬的事情比发火更有风度和别有趣味!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它使语言在瞬间闪出耀眼的火花。而这火花在沟通中的作用和能量,决非普通言辞可比。
1细窥幽默的情状
“幽默”这个词起源于古罗马人的拉丁文,形成于古法文,起初是个医学术语,指人的体液。它作为美学范畴的一种特定含义是16世纪以后的事情。汉语中最早出现“幽默”一词,据考是在《楚辞·九章·怀沙》中,是寂静无声的意思,与现在所说的“幽默”不同。我们现在说的“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有“会心的微笑”,“谑而不虐”、“非低级趣味的、只可意会的诙谐”等意义。这种解释只是书面上的。现实生活中,幽默的含义极为丰富,各家各派因此众说绘纭,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十分确定的含义。但是幽默的特征倒是十分明晰,以下几点就是它的主要特征。
a机敏诙谐,有趣味性。
有这样一段对话:
“昨天你骑马骑得怎么样?”
“不太坏,不过我那马太客气了。”
“太客气了?”
“是呀!当我骑到一道篱笆的时候,它让我先过去了!”
人们一听便知道是马把这位先生摔下来了。而主人却自我解嘲说是“马太客气了”,由此产生了逗人发笑的效果。
一个青年人开车飞驰,一个警察骑着摩托追上去把他拦住了。青年人问:“我的车开得太快了吗?”警察:“不,小伙子。你的车不是开得太快,而是飞得太低了。”
b巧用修辞,玩笑中有深度。
1961年,溥仪在中南海毛泽东同志的家里做客。吃饭时,毛泽东对溥仪说:“你是我的顶头上司哟!”接着又夹菜说,“尝尝我们湖南的苦瓜吧。”待溥仪尝过,又问:“怎么样?味道还可以吧?”
毛泽东虽然是说笑话,却内含深意,寓庄于谐。
c含蓄,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幽默讲求寓深远于平淡,藏锋芒于微笑。但特殊情况下它也有尖锐刺痛,有时也有一针见血的穿透力。幽默的这种穿透力,一两句话就能把畸形的、讳莫如深的东西端出来,对一切卑微可笑的东西可谓是当头一棒。但幽默的尖锐刺痛并不是破口大骂,它具有含蓄深刻、一语中的的特点。
曾经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每天看着20多岁的俊男靓女在电视屏幕上预测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着在大街上遇到卖假药的心情。”
某厂,两位工人正在评价他们的厂长。
“厂长看戏为什么总是坐在前排?”
“那叫带领群众。”
“可是看电影为什么又坐中间了?”
“那叫做深入群众。”
“来了客人以后,餐桌上为什么总有厂长呀?”
“那叫做代表群众。”
“但是他成天坐在办公室里,车间里看不到他的身影,又怎么说?”
“傻子,这都不知道,这叫相信群众嘛!”
谁都知道这两位工人正在心照不宣地指白道黑,讥讽厂长的领导作风。话尽管不符实,却赢得了成功的讽刺效果。
d温和亲切,富有平等意识和人情味。
听了别人说的笑语能发笑,这是正常人起码的幽默感。自己能来点幽默,让别人笑,这人则具有相当的幽默感。拿自己开玩笑——自嘲,这是最高品位的幽默。可见,富有平等意识和人情味是幽默的重要特征之一。
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的长相实在让人没法恭维,他自己也不避讳这一点。一次,道格拉斯与他辩论,指责他是两面派。林肯回答说:“现在,请听众来评评看,我如果还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我会戴着现在的这副面孔吗?”
幽默是人性善良的体现。幽默者不论是指出那些可怜或可鄙的小古怪,还是指出他人的愚笨可笑,或是在取笑别人的同时也取笑自己,其情绪是自尊和自嘲的混合,因而在化解困境、嘲讽丑态中,能体现出真正的人情味。
2幽默的沟通力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的社交场合都离不开幽默的谈吐,幽默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a幽默的语言,具有愉悦美感作用,能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使人摆脱困境。
幽默大师萧伯纳在街上被一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肇事者吓得不得了,连忙向萧翁道歉,萧翁却对他说:“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那就成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名垂史册啦!”
b借机反讽,可以用作半智的有力武器。
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天在公园里散步。冤家路窄,不巧在一小径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批评家摆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机敏的歌德回答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温和地讥讽对方的蠢话,其中蕴含着说话者善良的气度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c除此之外,幽默还具有批评、教益的作用。在适当的场合,幽默的谈吐可以增强交际的生动性,增添亲切感。
清朝的康熙是一个颇有文化素养的皇帝。据说他在一次出游中,因一翰林学士把路旁一尊名曰“翁仲”的石人像,说成“仲翁”,回宫之后,就此写了一首反语打油诗:“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做判通。”
此诗妙在将错就错,以讹反讹。翰林学士把“翁仲”读做“仲翁”,他就在诗中故意把“功夫”、“翰林”、“通判”三词统统来个颠倒,用这一连串的反语冷嘲热讽,奚落戏弄,十分辛辣,而且机智俏皮,幽默风趣,读来可笑而又感到有一种含蓄之美。
四、幽默沟通“内功”口诀
沟通力是需要时刻练习的,每日的生活、工作中,分分秒秒都是您实际演练的好机会。
1练心
我们都熟悉那个永远是乐呵呵的大肚子弥勒佛,他的哲言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我们应该学学这位乐观的觉者,在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或难对付的人时,不妨笑一笑,或来点儿幽默,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不要自寻烦恼,对人生百态,即使是无聊可笑的事,也以从容、宽厚的态度来看待,这便是幽默精神。
a宽容之心
今天,能够容忍他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年轻人在和他人相处时总是抱持着玩玩的心态,特别是在对待亲人和朋友以外的人时,尤为明显。也许正因为大家总是虚应故事,才使得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很难再保持昔日那种良好的互助关系。
有一天晚上,我催太太赶快出门,但她老是拖拖拉拉、动作很慢,我很不耐烦地说:“你快一点好不好?每次动作都那么慢,连乌龟都比你快!”
不料,我太太说:“是啊,你动作比我快,你是乌电啊!”
呵,她嘴巴真是厉害,竟然反“将我一军”!
所以,人要有同情心,不要随便拿“人跟动物”相比。
其实,只要社会大众彼此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容忍,我们的生活就能很融洽。但可悲的是,人们总是明知故犯。能够得到他人的容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它不但会让你内心踏实,同时还会自然而然地对宽容自己的人产生好感。
剧作家萧伯纳某日接到一位小姑娘寄来的信,信上说:“您是一位我最敬佩的作家。为了表示敬意,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人家送给我的一条狮子狗,不知您同意否?”
萧伯纳回信说:
“亲爱的孩子,读了来信颇觉有趣,我赞成你的打算。但重要的是,你必须同狮子狗谈一谈,看它是否同意?”
作为情感的凝聚物,幽默对幼稚和纯真总是不吝啬自己的爱抚,由此折射出幽默家宏大、宽厚、仁爱的品格。
为什么人们会对懂得宽容的人产生好感呢?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宽容就是Plus Stroke;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透过信赖、信任、赞扬、鼓励等方法,促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宽容,每个人都希望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正因为他人的宽容满足了自己此种需求,所以才会对对方产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