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引人才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大多给予人才高薪,大力营造企业文化,强化人才的使命感,消除人才的自卑感、反叛情绪。
以上调查在人们面前勾勒出一幅私营企业的现状图,希望与失落同在。它向人们传递了两大信息:
一是当前私营企业面对的困难并不比国企少,而且具有普遍性。破产的私营企业的数量远远大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总数远远少于国有企业。因此发展私营企业,希望其取代国有企业的思想是错误的。
二是私营企业正逐渐成为一股社会力量。由于私营企业的不断壮大,私企老板们渴望社会接受的心理更加强烈。
老板之所以是老板
只差那么一点点
那些富于魅力的商业巨子,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家故事,以及他们真实或许已被渲染的鲜明个性,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里,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什么他当老板,你当下属?你是不是感觉到心里很不平衡?为什么人家是百万富翁,而你是穷光蛋一个?是不是觉得上天对你不公?
其实,你不要抱怨,也不要悲叹自己不是当老板的料,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要以为老板好当,你想想,假如把你放在老板的位置上,你会干得怎样?是比他更出色,还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老板在自己的企业中担负着领导的角色,是企业的灵魂和舵手。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个人魅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制定、营销策划、机构设置。
一个成功的老板必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思维通常都具有创新性、逻辑性、系统性。
有一个智慧的故事:一辆大卡车卡在天桥下,这辆卡车太高了,所以看不清楚路况。警察把城中最优秀、最聪明和身价最高的工程师都找来,集思广益看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工程师带来了电脑、笔记板和滑尺。他们彼此讨论这个议题。他们想了好几个钟头,就是想不出如何能在不破坏上面的高速公路的条件下移动卡车。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太复杂了。
后来,有一个小男孩,大约七岁,走向这群男士,他扯扯其中一人的裤管。“对不起,先生。”小男孩以尊敬的口吻说,“你们为何不把轮胎的气放掉?”
一句童语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这里并不是想批评那几个工程师的“愚笨”,而只是想通过这个小孩子的聪明说明一个道理,即常人与老板之间有时候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的智慧,或者说是只差那么一点点的“转念一想”。
老板是练出来的
皇帝上朝,为什么要坐在金銮殿上?去看看故宫就知道了,那么多重门,那么多道台阶,没有一棵树,两边全是太监,整整齐齐站着。如果你是大臣,你从那一道又一道的门中穿过,在那一双双威压的眼光下,小心地通过空旷的场院,你会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当你终于走到殿下,迈过巨大的门槛,皇帝就坐在上面,他的服饰、他的宝座、他的奴仆、他的一切,都在向你散布着威严,身在这样的氛围中,纵使你是再高傲的人,也由不得不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权威有时是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是由权力本身以及权力周围的一切共同散发出来的。
权威不是天生的,就算很有才能的人,刚登上老板位置时,往往也不像老板。
越大的官越是刻意包装,注意形象。会晤贵宾时,步子该迈几步,握手该伸成哪种角度,照相该坐在什么位置,头发是往前梳还是往后梳,都很有讲究。当老板越久,这些规矩就越熟练,以至于成了自然的事。
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再大的官,当有人亲切地称呼他小名的时候,架子就不得不放下了,不知不觉解除了武装。老板的气质也不是自己一个人修炼出来的,而是周围的人渲染出来的。当你位卑言轻,对上级毕恭毕敬时,在人们眼中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当周围所有人都低眉顺眼,敬请你指示的时候,老板的气势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老板并非生来就像老板,哪怕你确实胸有大志,身怀绝技,百分之百会成为老板,但在没有走到那一步时,你也不会像老板。一个刻意的预演,只是喜剧而已。
和本性作战
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显然学好要困难得多,正好说明了,好人难当,人类文明中所谓“好”的价值标准,恰恰是与人的本性相悖的。社会上经常在“扫黄”,但可以断定,永远扫不清,所谓“坏”的东西,往往正是人之快乐所在,本性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人学好的过程,往往就是与本性作战的过程,所以没有人能轻而易举成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接下去大家不一定背得顺溜了,但意思都懂,每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小时候都被老师这样教育过。
用民间的语言来表示,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功的过程,不仅是个吃苦的过程,还是一个失去自我的过程,前者磨炼的是肉体,后者磨炼的是精神。
一位资产几十亿的企业家说:“啥叫老板,就是磨盘旁边的动物,而且是用焊枪焊上去的,永远卸不了磨的毛驴。”
当老板就得学会演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使人觉得可依赖和受鼓舞。只有夜深人静,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才能卸下面具,恢复到真正的自己,此时白天的伪装土崩瓦解,才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空虚。
当老板责任太重大,很多时候不得不把自己暂时忘掉,搁在一边,尽管很多人当老板的初衷是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实际上当了老板之后,很多人又失去了自我,变成环境的附庸,成为一个庞大机器的一部分。
从来没有一个老板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一个人权力越大,对企业付出的心血就越多,他就越不能自由,越彻底地成为奴隶,成为他自己事业的奴隶。
老板如此,明星如此,一切想要出人头地的人都是如此,永远在戴着脚镣跳舞。
老板的个人文化塑造企业文化
在一个企业中,老板的影响力和兴趣是不同的。如果他的影响力很大并且喜欢独裁式的管理,那么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将会带有明显的个人烙印,主要特点可能是人人自危、互相提防。如果老板喜欢民主式的管理,那么员工都会感到自己很受重视,个人价值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会气氛和谐,团队合作得到加强。
我们更称赞民主式的管理,因为这种同心同德氛围所形成的凝聚力是任何企业都梦寐以求的。其实现的途径是首先要从老板自身做起。
由于老板们都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自然人,尽管许多企业在总结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等方面会喊一些相同的口号,像“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奉献、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等,但实际上,每个老板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
当然,企业文化也受大文化背景的影响,还受到历史发展的制约,美国曾经推行的“泰勒制”的管理方式与中国曾推行的“鞍钢宪法”就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松下幸之助绝不同于比尔·盖茨,张瑞敏的海尔也与韦尔奇的通用不同。
人生观涉及的是个人价值观问题。它困扰着每一个人,实际上,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也都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答案就写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中。如果他恰巧是个老板,他的人生观就写在了他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里。
我们不妨就把老板的答案称为“企生观”,结果发现,这个“企生观”不过是老板们人生观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海滩上穿游泳裤与在社交场合穿燕尾服的原来是同一个男人。
“企生观”曾与政治信仰扯在一起。那时,企业管理被扭曲、简单化了。似乎背一段语录、喊一句口号、搞一项运动就可以把企业搞好。那时你要问“企业存在的目的”,回答肯定是“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涌现出了一大批踌躇满志的企业家。一些企业好不容易抓住机遇发展起来,有模有样了,却像流星一样突然陨落了。为什么?原来是他们的理念出了问题。远远望去,他们企业文化的旗帜上只有两个字——赚钱。
哈佛的一位教授说“企业的真正使命是满足顾客”。这样说并非排斥盈利,获得利润乃是顾客满意的结果。1986年,就在我们刚刚听说国外有个CI理论的时候,与CI理论相对应的超越性理论——CS,又在美国诞生,并立刻被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接受。这些接受CS的企业立刻反省自己,并极认真地在他们企业文化的旗帜上写下“服务、顾客满意、以人为本”等充满时代感和深刻哲理的口号。
所以,尽管任何企业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企生观”,可是如果老板想让自己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并保持朝气和生命力,就必须设法使自己和自己的企业永远受到顾客的青睐,得到社会的认可。
老板不是万能的
员工为老板工作而得到薪水等报酬,但薪水和自己创造的价值相比,确实低许多,因为其中一部分被老板以“利润”的形式剥削了。老板雇用员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盈利,如果你得到的薪水和你所创造的商机相等,那老板一定是傻子或慈善家。可惜,老板一定不会是傻子或慈善家,他会理所当然地拿走“利润”,老板获得了这部分利润,占有了员工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否合情合理?
《百万英镑》中有个故事,在主角未用那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投资金矿时,人们怀疑是否能挖出金子来,矿山的股票连续下跌。当拥有一百万英镑的主角投资并认购了两万股后,股市猛涨,主角也赚了一笔,所有员工也大大受惠。
看过该书的人都知道,主角实际上并没有百万英镑,也没有拿出半分钱来投资,投资的只是那张钞票的效应;但是,假如没有那张钞票呢?股市不会涨,矿山无法维持开采,也没有人会赚进一块钱。
老板要获得利润也是如此,他必须投入资金,购置厂房、办公设备,还要以自己的智慧去拉业务。如果没有这些动作,老板当然不能获利,员工也不能得到薪水。
所以说,讨论这种“剥削”是否合理、应不应该都是不必要的,因为这种“剥削”有存在的必要性。
既然如此,老板要有利润,要赚钱,那么员工还会有出头之日吗?
有!老板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要赚钱,要满足自己成功的欲望,都要重用员工;否则,他的目的也不可能实现。更何况促进组织的其他成员共同进步,也是促使自己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独木难支”,老板的本事再高、工作再辛勤、资本再多,没有组织和众多员工的努力和协助,他的愿望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一个公司有很多事务要处理,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怎么精明强干的老板也无法分身有术,所以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合作。
中国古代,尧禅让舜,舜又传位给禹,这就是皇位的“禅让制”。老板也不得不“禅让”,即使不把事业传给员工,也要传给家族成员,因为他不可能长生不老。再说,即使是皇帝、国王,也还需有人辅佐,所以说员工有出头的机会,而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要看你自己的实力如何,以及是否获得老板的青睐了。
员工心中的无奈——魔鬼老板
金小姐称自己所在的公司就像一台绞肉机,公司中每人都时刻准备冲锋,必须24小时开机等待魔鬼老板传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