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观察老板的做事风格
老板的做事风格包括他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通过正面观察老板的做事风格,员工可以从中发现老板的好恶与性格特点。
办公室是观察的最佳地点,有的老板办公桌上的办公用品放置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这种老板往往着重形式,墨守成规,害怕新事物,缺乏革新精神。在他们手下做事,一定要谨慎,宁可无功,也不要犯错,一旦出错,你的前途可能就会从此黯淡无光。特别是不要迟到或早退,上班时做私人事务,或在办公时间闲聊。若不巧刚好在你稍微放松时被他看见了,他可能就会认定你是个偷懒的人。
有的老板办公桌较为凌乱,报纸、文件及办公用品随处放置,没有特别归类。这种老板多半是注重“结果”的人,无论员工多么努力,只要成绩不出色,便很难得到他的青睐。他不会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理由来原谅你,如果犯了错误,最好不要找理由解释;否则,他会以为你在塞责敷衍,对你的印象会变得更糟。这种老板热衷新思想,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往往虎头蛇尾,办事虽然雷厉风行,却常因小失大;但一般而言,与这种老板相处较轻松。
另外,可以从老板的眼睛看出端倪。有的老板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员工很难从外表上看出他的脾气,这时该怎么办?“观其眸子”,再有心计,也能从他的目光里看端倪出来。
江湖的武林高手对阵时,有“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的信条。那又如何知道对方“若动”而先动呢?最基本是盯着对方的刀剑拳脚,较有效的是盯着对方的肩胛,上上之策是盯着对方的眼睛。对方若要先发动攻击,目光里一定会有所暗示,因为目光永远是一个人心灵秘密的揭发者。有些老板笑容可掬,眼中却闪着一丝狞笑,你不难发现其心必如蛇蝎,时刻准备择人而噬;而有的老板表面上威严苛刻,目光中却充满和善。
从服饰及举止上来看老板个性,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有的老板穿着严肃,西装笔挺,皮鞋擦拭得熠熠生辉,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即使在大热天也不肯松开衬衫的领口和领带。这种老板多半严肃,不苟言笑,对工作极端认真努力,而且不能容忍员工的失误。一旦员工做错事,便很难通融。而有的老板穿着随便,马马虎虎,这种老板往往注重工作的内容和结果,更加讲究实际,与严肃老板比较起来,这种类型的老板较易相处。
从走路的姿态与速度上也可以看出不同个性。有的老板走路总是急如星火,频率和步幅都很快、很大,这种老板多半性急,追求效率。有的老板走路不疾不徐,稳健庄重,这种老板多半稳重而理智,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具备领导才能,可以临危而不乱。
从正面观察老板,可以作为做事的标准和依据,甚至可以“依样画葫芦”,以求获得老板在心理上的认同。观察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还要善于从细节着手,在琐碎平凡中发掘深远的意义。而且,要深入地寻找关联性,作翔实的分析,力求掌握到老板真正的意图和脾气。
侧面观察老板的做事风格
首先对老板欣赏的员工进行观察,找出他们身上值得老板欣赏的特质,从而将他视为你学习的榜样。特别是那些获得老板青睐,而晋升有如坐电梯般快的“前辈”。
若对老板欣赏的员工们加以观察,铁定可以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若能加以学习,对于日后的升迁之路可谓益处多多。
前车之鉴,切勿重蹈覆辙,你必须要对老板不欣赏的员工,甚至是被炒鱿鱼的员工多加注意。失败者所走过的路就是自己的镜子,千万不要步人后尘,白白断送自己的前途。
从老板欣赏的员工身上找到值得借鉴的特质,可以加速成功步伐,但切忌模仿。没有人会因模仿他人而成功,伪造得再好的艺术品也只是赝品。一味模仿他人,将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到时“画虎不成反类犬”,会贻笑大方。
当然,老板毕竟有其远超他人之处,要想全盘知晓绝非易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能跳出成见,只为了观察而观察,就无法切中核心,纵然你有多角度的把握,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有些人虽然想看透老板的心,但观察多年,还是懵懵懂懂不明究竟,最后只能哀叹:老板心,海底针啊!
其实不只洞悉老板难,就是想看透身旁的朋友也绝非易事,正所谓“人心隔肚皮”。要想洞悉老板,非要有丰厚的社会阅历不可。但是,多方面的社会阅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岁月不饶人,要等到社会阅历丰厚到可以看透老板心思的时候,可能已是白发暮年,那该怎么办?其实只要有信心,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做个“有心人”,你的“火眼金睛”定能早日修成。
信心从何而来?老板也是人。以己推人,有何困难?只要你这样想,树立这样的信念,信心就有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洞悉老板,不仅要找出老板存在的人性共通点,更要发现他的独特性。
秦桧是历史上极贪财、善逢迎拍马之辈。一天,他的一名手下为了讨好他,送了一张十分名贵的红地毯来。秦桧请仆人把地毯铺开,发现这张地毯与厅室地面的大小一致,分寸不差。于是秦桧为此生了疑窦:“此人太工心计,送我礼物时居然事先把屋子估算过了,此人不除,终为心腹大患。”
送礼的人虽然精明,却过了头。他发现秦桧贪财就投其所好,却忽略秦桧奸诈且过于猜忌的性格。显然,送礼的人未发现秦桧个人的特殊性情,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活该倒霉。
对老板进行反洞察
某次,公司经理带着一名业务主管出差。投宿在某家旅馆里,但旅馆主人见他们是外地人,遂加价收费,狠狠“宰”了一刀。经理很生气,但人在异乡,强龙不压地头蛇,也就只好作罢。
第二天清晨,两人办了手续准备离开旅馆,经理发现业务主管的旅行袋撑得鼓鼓的,但他们来此地并没买什么东西,就问:“你的行李袋装了些什么?好像比昨天重了许多。”
业务主管神秘兮兮地说:
“经理,我可是帮你出了一口怨气啊!旅馆主人一定会气得发疯。”
“到底怎么回事?”
业务主管把行李袋拉链拉开,取出毛巾、茶杯、水瓶,甚至牙膏、洗面奶、沐浴乳等旅馆里为顾客准备的东西,炫耀道:
“哼!他敢多收钱,我就拿走他的东西,一物抵一物。”
经理默然不语,这位主管却还沉浸在报复的喜悦中,以为老板会给予赞许嘉奖,殊不知,老板的心里已经对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出差回来后,经理便借故把业务主管革职了,主管不服气,便去质问经理。经理以蔑视的口吻说:
“像你这样贪婪的人留在我身边,我担心将来有一天你会因为私欲得不到满足,把公司和我也出卖了。”
这名业务主管犯下的大错误,就是没有意识到老板也随时随地在观察员工,考验员工的品德及能力。
由于老板和员工在公司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间的关系复杂,为了维持或改变这种关系,不仅员工们挖空心思以求“洞悉”老板,老板又何尝不想看透员工们的心思。
作为老板,不仅想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要对公司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了尽好自己的职责,达到目标,必须发挥好员工的作用。为此,老板们也在设法洞察员工的心理,从而激发员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与员工洞悉老板所不同的是,老板熟悉员工更显得武断和片面。老板看透员工是为了提拔重用或贬谪调任,但因手下员工众多,往往是只凭一两件事或些微细节,甚至只凭第一印象好恶而对员工做下结论。当然,老板的洞察力比一般人敏锐,常常不经意中就能看透员工的人品、办事能力和优缺点。
老板也在观察员工,然而很多员工却忽视这一点,更不用说反洞察了。反洞察亦有术,但方法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把你的长处、工作能力、勤勉与认真让老板知道,扬长避短。
如果你把自己的一切都呈现给老板,那老板会认为你太单纯稚嫩,不足以担重任。
然而明知老板在观察你的时候,却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风,这更是犯了大忌。老板若看不透你,久而久之一定就会不耐烦,同时会以为你这人城府太深,自然无法信任你,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所以,反洞察时一定要把握一个限度。正如炒菜要把握火候一样,暴露给老板的不可太多,也不能太少。
反洞察的原则是要知道老板什么时候在洞悉你,以便掌握反攻的最佳时机。
此外,老板在准备擢升员工,或准备给某人加薪时,也是反洞察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老板准备擢升你时,会给你繁多的工作,而且要求高质量完成,甚至会提一些超出你分内工作的要求,以考察你的能力。
对于这些繁多的工作和超出分内工作的要求,你不但不可以抱怨,反而应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特别是不要和同事们抱怨或炫耀。有时候,老板会征求你的意见,“这些工作你能完成吗?你是不是会觉得吃不消?”怎么回答才恰当呢?这时你必须说:“我想,老板给我这么多工作,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去做,相信能够达到你的要求!”
反洞察老板的技巧,说来深奥,实则简单,百变不离其宗。只要你看准时机,把握显露自己的限度,不仅不用怕被洞察,而且还能乘机利用这个机会使老板注意你。
老板的领导方式
一个西方经济专家指出,不管一家企业位于何地,也不管它经营什么,企业的老板都必须培养一种指导性的哲学,以使企业能实现最大增值。这一哲学决定着老板的领导方式。
决策型领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