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800000032

第32章 佛教高僧的长寿秘籍 (1)

修心——佛家养生的核心

佛教养生注重在思想和精神上下工夫,强调心性的修炼,功法以禅修为代表,追求解脱自在、超越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佛家的养生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虽然佛家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脱烦恼、超生死、度众生,而只把养生作为这些的副产品,然而佛教养生祛病延年的功效还是很显著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佛教是怎样通过修心来实现养生的。

1.解开人生“烦恼结”

在佛家看来,人们的身心是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理,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的健康;反之,如苦闷、抑郁、悲观等情绪变化,使得意志消沉,也会导致身体出现羸弱、气血两衰等情况。因此,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必须杜绝各种不良心态。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专门用来解开人生无数的“烦恼结”的,比如暴戾的人,教他学慈悲;患了“贪嗔痴”的烦恼,可以用“戒定慧”来解,等等。

2.清心静性,静以养生

佛教讲禅定,就是在讲静,提倡摒除杂念,专心致志。“静”能使人心洁意纯,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涵养人的道德。《圆觉经》说:“由静力故,永断烦恼。”故佛家修炼精神,重在守意明心,认为心是极其微妙的,若被尘世污垢蒙蔽则失去明亮与清澈,不能获取智慧而进入“涅槃境界”,故也成为佛门中明心见性的主要方法。

3.上善若水,滋养心灵

佛教崇尚“善”,以善为本、善待众生是佛陀说教的中心。虽然佛教在传承中衍生出了众多派别及各种学说,但仍没有脱离其“以善制恶”的主脉。佛教认为,养生的关键是养心,而养心就必须去恶,心一旦存有恶,身体就危险了。《涅槃经》中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莫追!”因而,佛家把“善”当做修心养性的根本。

4.克己修身,以德养心

佛教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而疾病的发生也往往与不良的道德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许多佛教徒远避尘世,长伴青灯,生活清淡,修身养性。即便是佛祖本人,也是沿街乞讨,托钵化缘,过着刻苦克己的炼净生活。守“五戒”、“四大皆空”奠定了佛教徒不恋尘世,向往来生幸福的美好期望。“克己修身,以德养心”,目的只有一个,修成正果,涅槃成佛。佛教在人间教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去恶行善,净化人生,改善社会。而提倡以五戒十善、六度四摄为内容的佛教,使佛教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佛教道德的基本内容为“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等,都是旨在通过修养道德来帮助人们解除烦恼、净化身心及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获得身体的健康。

知足常乐——佛家养生的最高境界

佛教经典著作《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意思是说修行者如果能够不生邪恶的念头,节制欲望,知足常乐,淡泊钱财和色欲,就能使智慧与福德圆满无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做到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同样能够养生延年,实现人生的圆满。

有句话说,世界上最昂贵的保养品都比不上快乐给身体带来的好处。而快乐和幸福又是建立在知足的基础上的。

在白俄罗斯有位寿高116岁的老太太,很多人都很好奇她是如何长寿的,她却认为长寿很简单,只要知足就够了。她家里很穷,但她感觉生活得很幸福。她说:“我这辈子从没有到饭店或餐厅吃过饭,没去过大城市,只到过邻近的村子,现在除了去药店拿药,几乎寸步不离家门。我从不相信天堂和地狱,航天员满天飞,他们在天上没有看到任何人。人们把地球几乎挖了几遍,也没有发现地狱。其实天堂、地狱都在每个人的心里。”她长寿的秘诀就是淡泊一切功名利禄,知足常乐,平平安安活到老,轻轻松松过一生。知足者身贫而心富,知足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最幸福的人。这位老太太悟出了养生的最高境界。

的确,知足常乐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可以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外面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因为知足,便不会患得患失,没有了负担,轻装上阵自然如鱼得水。任何事都可以从它本身发现快乐的源泉,问题就在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周离开人世的100万人更有福气。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5亿人。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如果你银行户头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的人之列。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并且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如果你能抬起头,带着笑容,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做。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只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于上帝才能做到的。

当你读完这段话,你的内心是否受到震撼了?你或许是平凡的,但你不一定就是不幸福的。你的财富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东西,只要你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就不会被虚荣蒙上眼睛。是的,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纷争和索取都是多余的,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的了,而这种宽容、乐观的心态,会让他们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自然条件恶劣,喇嘛为何能长寿

关注藏密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修习密法的人一般都是年岁很高,身体轻健,面如童子。据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索朗顿珠对40例宁玛派学者的调查统计,其中年龄最小者为80多岁,年龄最大者达140多岁,大多数在100岁以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常理,西藏地处高原地带,大气压低、严寒缺氧、风大、干燥、紫外线强,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且西藏变幻莫测的天气对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有这么多不利健康的因素,喇嘛们是如何做到长寿的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喇嘛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由于藏传佛教的独特,使得喇嘛的生活较之其他宗教也有很大差异。茶是藏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寺院里更是如此,每天早、中、晚都是边喝酥油茶、吃糌粑边持咒诵经。在学习上,先学藏语基本知识,同时背诵一些简单的颂词及祷文。然后学习佛教经典。学经过程重学习,更重辩经。通过一系列的诵经、学经、辩经活动之后,熟谙经典。

其次,动静结合的养生理念。佛教修行以禅定为核心,养生自然以静养见长,但对于运动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视的。密宗认为,长寿之道在于经常做些必要的运动和劳动。佛教的戒律中也贯彻了这些原则,因此绝大多数虔诚奉行戒律的僧俗信徒基本上都“乐其天年而不中夭”,获得健康长寿。

最后,佛教的“调五事”有益身心健康。所谓“调五事”,即调食、调睡、调身、调息和调心。如《坛经》说:“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就是说调饮食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而睡眠也必须有定时,有节制,常常让神志保持清明,才可以入座。调身则是调整躯体姿势和动作的锻炼,也是静极而动的自发功或是自我保健按摩。调身一方面有助于大脑进入入静状态,同时也有利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并影响全身各个系统。调息是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要求用主观意志去控制和引导自动呼吸,使呼吸自然达到深、长、柔、缓的目的。调息得宜,可以祛病强体,延年益寿,体舒心旷。调心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可以增强皮层和皮层下各级中枢的协调性,降低机体的应激状态和对环境劣性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机体的修复和抗病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总之,佛教的“调五事”是佛教徒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养身之道,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因素,对促进健康长寿不无益处。

处于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喇嘛们,就是通过这些方法,常年坚持,才避免了病痛,获得了长寿。虽然我们无法与这些高僧相比,但是他们的一些养生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同类推荐
  •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红色警告:你习以为常的膳食习惯很可能是错的。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膳食能“治病”也能“致病”。到底怎么吃才健康,告诉你哪种食物与你的体质最契合。
  •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实用有效:刮痧、拔罐畅通经络保健康。好学易懂:一学就会,全家人都能轻松操作。速查速用:病症快速检索,方便对症自疗。
  • 身体健康枕边书

    身体健康枕边书

    本书让您了解真正的健康是怎样的状态,你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心态、运动以及饮食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本书重点讲述了家中的少儿、男人、女人和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提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此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和儿童及成人的急救知识以及身体发出的一些健康警读。拿起这本书,您会发现,它涵盖广、信息量大,而且条目详细又切实可行。那么现在您还犹豫什么呢?请拿起这本《身体健康枕边书》吧,试着翻翻它,觉着可以读一读的话,再试着把它置于床头案牍,时常翻阅。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健康是与它结伴而来!
  • 排毒治百病

    排毒治百病

    大家都知道要排毒,可是究竟什么是毒呢?究竟要排什么毒?什么时候该排毒?用什么方法排毒?还有更多排毒问题,本书都将一一为您解答。本书秉承了中国传统医学回归自然、尊重个体的“自然养生法”,通过对饮食、精神、运动、拔罐、按摩、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调整,重视人体的自愈机能,启动身体原有的康复系统,帮您轻松、快速打造无毒、健康、美丽的身心!要健康,就要排毒;要美丽,更要排毒!了解排毒,让您一生都健康!
  • 孕产妇菜谱

    孕产妇菜谱

    本书主要讲述孕妇在产前、产中及产后坐月子时所需的各种营养搭配的各种菜谱。
热门推荐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魔妃太狠辣

    魔妃太狠辣

    凌萧萧是现代特种兵,意外穿越异世,成为初级一阶的魔法师,遇上血族依诺奇,开始了异世生存争霸路,谁料,遇上个腹黑男,被迫成为皇妃,他淡淡开口:“皇妃的首要任务,就是替皇室传宗接代……”她淡然回绝:“你要传宗接代,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还未长成,你不能老牛吃嫩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杠上暴君:独宠弃后

    穿越杠上暴君:独宠弃后

    秋依水无意中得到一本叫做《古书奇缘》的书,睡前翻看时正好看到懦弱皇后被无良暴君欺压嫌弃的一段,气愤填膺,怒而睡觉。谁知一觉醒来,她竟变成了那个懦弱的皇后,而且第一次与暴君见面,就同他杠上了。皇帝怎么了?她才不要在他面前示弱,就是龙须她也敢捋一捋。而随着她的变化,暴君看向她的目光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 穿越重生:病娇王爷彪悍妃

    穿越重生:病娇王爷彪悍妃

    云藐觉得一定是她上辈子没烧好香,所以这辈子才被穿越到了这样一个家族里。亲爹祖母无视落水发烧的孙女,只安抚那因‘不小心’害的妹妹落水而心慌慌的庶女姐姐,各种赏赐不断美其名曰‘压惊’。云藐原想着忍到长大成人然后谋划谋划出嫁了事,却不想这各种小人奸人贱人粉墨登场,搅的她没了安生日子。云藐言:”我的日子既然不安生了那你们也不想过日子安生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龙域

    龙域

    《龙域》已经全本,敬请阅读新书《卓越》 豪门翘楚,天润富泽,紫虚真龙,其域之主;可惜福祸相依,造成十年白痴,却也得悟禅佛道境,修至大成;可他却愿做众生一员,但事与愿违,家族生意、权贵阀门、世家侠隐,无不一一粉墨登场,更有指腹为婚,天才老婆,他这个昔日的白痴,世人眼中的傻子,将如何面对?一次偶然,一次老土,惹艳上身,天之娇女,缠龙之凤,两女交相辉映,他又将如何面对? 正所谓:“我欲平凡龙不欲,龙之翱翔我乘风。”
  • 娇妃倾城

    娇妃倾城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女杀手一朝穿越,谋心谋权谋天下!俘虏了当朝最英俊的王爷,摆平了四下的乱臣贼子。当她一朝为妃时,且看那被俘虏的美豺狼如何为其争权夺势,打下天下!“樱陌,我要这天下,不过是予你最美的聘礼!”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是一部近体诗集。书中诗歌清丽纯朴,雅俗纵逸。词句温润婉约,细腻柔情,以女性特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土地、对爱情深深的向往和浓浓的热爱。期间有岁月洪流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痕,也有生命过往里夹杂的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感伤,令读者情随文转,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