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超级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可以关注到自身的优势,坚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比普通的人超常,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自信,并且不自觉地朝着好的方向努力以证实自己的判断。
6.“超级小孩”能够主动地为自己设定目标、关注自己的未来。
7.“超级小孩”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自己心中的模范榜样,并且不是普通孩子心中的那些俗套的偶像。
这个研究案例有力地揭示出了积极心理学对人格重新建构的重大意义。沙哈尔老师认为:如果想防止那些住在inner city 中的孩子滥用毒品,只是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还不足以构成治疗的手段,而更应该充分调动青少年身上已经具备的优点。有很多孩子其实是非常有潜力的,但是最后却没有做好,原因就是他们把自己的很多优点都忽略掉了,很多的潜能都在沉睡。
人类在天性中许多固有的优点可以抵抗精神疾病,这些优点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人际交往能力、信念、工作、伦理、希望、诚实、坚韧、洞察力,以及沉浸体验……等等。通过学习乐观可以防止儿童和成年人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可以使未来两年的发病率降低。
不快乐永远会存在,因为我们是人
一个无所不知的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这是沙哈尔曾经给自己的目标。但是,他失败了。
即便是一个幸福的人,也一定会在情绪上有起有落,但是在整体上,幸福的人还是可以一样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会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很少被那些愤恨或是内疚的情绪所控制。在这样的人生中,快乐永远是常态,而痛苦则只是小插曲。
一次,沙哈尔老师在哈佛学校的食堂里遇到了他的学生,那位学生问他说:您就是那位教人如何快乐的老师吧。那你要小心噢,因为我的室友选择了您的课,如果哪天我发现您并不快乐,我就要告诉他,别再上您的课了,那些都是骗人的。而沙哈尔老师却看看他说:没有关系,我现在就告诉你吧,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候,因为我们都是人。
经常会遇到有人问沙哈尔老师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帮助我消除掉痛苦?
沙哈尔老师则一定耐心地开导这个人:你为什么总是要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痛苦呢?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我们从苦难当中可以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就是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面临悲伤,但是很多人依然可以活得很幸福。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总是期盼着无穷无尽的欢乐,最后只会感受到不满,并且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在沙哈尔老师刚开始讲积极心理学的时候,他曾很希望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但是无论如何刻意地模仿,他都无法达到那种他想要的效果。
最后,沙哈尔老师领悟到了,他这样的心态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因为他在给学生表演错误的典型,告诉学生的是一条永远走不通的路。只有打开自己,袒露自己真实的人格,才会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敬。基于此,沙哈尔老师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也要学会接受痛苦和失败。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记住这一“要点”,沙哈尔老师还给学生们简化出了10条小建议:
1.遵循内心的热情。选择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且能够让自己快乐的课,而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
2.尽量多和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的工作缠得不可开交,亲密的人际关系才是获得幸福感的捷径。
3.正确地看待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将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烦乱与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坦然地接纳这些,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再问问自己,接下来做什么来让自己感觉更好一些。
5.简化自己的生活。更多并不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未必对自己有利。审视自己是否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应该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为自己安排锻炼。体育运动应该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事情。适当地做一些体育运动,能够大大地改善身心健康。
7.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每天保持7-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在醒着的时候,会让自己感觉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感到更开心。
8.做人一定要慷慨。没有钱没有时间一样可以帮助别人。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在帮助自己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依然向前。
10.始终保持一颗感激的心。在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的存在。他们将是我们回味无穷的礼物。
掌握幸福的方向,你也可以
大家都习惯更加关注弱势和不足,而没有足够地来审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失去了这样的提醒,这些原本存在于内心的美好东西就很有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无论是东方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人们总是习惯于问同样的一个问题:还有什么不足吗?弱势在哪里?还有哪里是做不好的吗?
正因为如此,大家都习惯更加关注弱势和不足,而没有足够地来审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失去了这样的提醒,这些原本存在于内心的美好东西就很有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难道在教育的路上,就只能关注弱点,不可以关注长处吗?这样做的最终结果会导致人类的心理学只能发现问题,会将原本就在眼前的美好事物忽略掉了。
为了驳斥这样的观点,沙哈尔老师可以理直气壮地抬出他最尊敬的老师:玛瓦·科林斯(Marva Collins)女士,正是这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坚定了沙哈尔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
科林斯女士出生于1936年,父亲是非洲人,母亲是美国人。有远见的父亲在她小的时候就坚信她将来一定可以成功,竭尽所能地给她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科林斯长大之后,成为了一名秘书,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她却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自己,她更愿意去教书,所以,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办了一所小小的学校。刚开始来她那里上学的孩子只有几个,但到了后来人数就逐渐增多了。她的学生中有很多是被常规学校放弃的孩子,父母们把他们送到科林斯女士那里念书,也并未对他们抱有太大的期望,只要他们不流落街头、吸毒犯罪就可以了。科林斯女士宽容地接纳了这些孩子,并且耐心地鼓励他们。在她的努力下,家长眼中“无药可救”的孩子竟然奇迹般地变好了,每个孩子都上了高中念了大学,成为了有用之材。科林斯女士自然而然地出名了,两任总统邀请她担任美国教育部长,她都婉言谢绝了——理由是她觉得她更适合从事教育,也更希望从事教育。
科林斯女士在教育孩子的思路有何不同?她怎样改变那些被父母放弃的孩子们的?这里也涉及到积极心理学——当她发现一个孩子犯了错误需要惩罚的时候,就会惩罚他用100个单词来形容自己的优点,而且将这些单词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好。孩子在接受惩罚的时候,同时也在唤醒自己的潜能,当这些孩子完成作业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为什么还要犯错呢?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每个被“惩罚”的孩子,都会产生这样的积极暗示,科林斯女士正是用的这样的手段使孩子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
在这些孩子当中,科林斯女士本身就是个榜样,她不仅要求孩子们努力学习,自己也同样努力学习,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她能够看到孩子们的潜力,欣赏他们、相信他们、尊重他们。
科林斯女士在晚年时写了一本著名的书《玛瓦·科林斯之路》,在其中介绍了很多自己的教育回忆。
科林斯女士的事迹使沙哈尔老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任何一个孩子,一旦积极的心态被调动起来,一定可以迎来更光明的人生。沙哈尔对我们每一位听众说:“停止责备别人、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带你到达幸福的彼岸,只有自己才能够对自己的幸福、快乐承担责任。”没有比着更好的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