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竞争 脱颖而出
鹰的自述:一只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我们的巢穴很高,所以捕猎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于是,哪只小鹰抢得凶,就给哪只小鹰吃,吃不到食物的小鹰就饿死了,而最凶狠的就存活了下来。这样一来,老鹰一族就愈来愈强壮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职场中的人也是一样,只有勇于竞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竞争,王者的“残酷”游戏
鹰虽是“空中霸主”,但捕食也并非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容易。食物的来源因季节而有波动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使鹰家族越来越频繁地面临食物不足的问题。于是,在饥饿的驱使下,小鹰之间开始了相互残杀。个头较大的小鹰很快就在激烈的争斗中占据了上风,最终个头小一点的雏鹰,便倒在了巢穴里,无力再战。小鹰迅速冲上前去,把奄奄一息的弟弟啄死吃掉。小鹰的饥饿暂时得到了缓解。不久,雄鹰夫妇回来了,当它们看到一片狼藉的巢穴,小儿子的消失和小鹰喙上的血渍和羽毛,立刻明白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它们却显得非常平静,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只是更加尽心尽力地喂食小鹰。
人类是无法理解雄鹰的,我们相信“手足情深”,相信“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面对残酷恶劣的环境,“同根生”不能消除饥饿,不能免去危难。小鹰必须如此,否则就会与弟弟一块儿饿死。这就是自然法则,这就是残酷的生存竞争,强者中还需要更强者才能使这个种族得以繁衍,得以立于不败之地。
回顾雏鹰之间的“残酷”游戏,我们会发现,其实“竞争”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球类、游泳、拳击、田径、棋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比赛;有音乐、诗歌、戏剧、影视、书法、绘画等文艺比赛;有学习竞赛、演讲比赛、劳动比赛等。有组织的比赛已数不胜数,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暗下决心要赶超他人的无形竞争更是到处都存在着。
可以说,竞争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推动力量。
竞争是多维心理结构的协同活动:为了获得成就的需要而参加竞争;有争取优异成绩和获胜的明确奋斗目标;参与竞争的双方的成就高低是在同对方比较中显现的,出于自尊和荣誉,竞争者都肩负着压力;竞争者有决心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由于多种心理活动的协同活动,使参与竞争者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富有成效地完成任务。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沙利和法国科学家罗歇·吉耶曼于1955年同时宣布,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中发现,能从下丘脑分离出垂体释放的“促皮质激素释放脑因子”。从此,两人展开了分离CRF的竞争。谁都想领先分离出CRF,在22年的竞争中,虽然都未能分离出CRF,但他们在这期间的科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沙利领先分离、合成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和“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吉耶曼领先分离、合成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二人的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脑激素的存在,从而为控制某些重要疾病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找出控制人口的安全方法提供了可能性。他俩双双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J.C.查普曼和R.B.费德曾对五年级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为期十天的加法练习,每天练习十分钟。其中一组为无竞赛组,他们只是凭自己的学习态度做练习,无其他诱因。另一组为竞赛组,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天都被公布在墙上,给进步者和优胜者都标上红星。结果表明,竞赛组的成绩一直呈上升趋势,无竞赛组的成绩在前五天呈下降趋势,以后开始缓慢回升。这就是说,竞赛组的成绩远远超过无竞赛组。从这里明显地说明竞赛的激励作用。
竞争是推动个体不断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的作用在于激励人们努力奋斗,促进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一个缺乏竞争意识的人,注定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有些在工作中勤于上进和学有所长的人,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些比自己条件差的人却先于自己取得了某种成功,或者比自己升迁得快,或者比自己更被老板赏识和器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便是缺乏“竞争意识”。
人类自古至今,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之中,一个人要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就要有雄鹰一样的竞争意识,就要有一种比对手做得更好的意识。
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才是使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和在事业上卓尔不群的基本原因之一。一味埋头赶路而丝毫不顾及其他对手情况,缺乏在社会上立足的竞争意识,则很可能会成为一同起跑的落伍者。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来。一个人变得更聪明、更能干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参与竞争。
没有竞争意识,就不会有奋斗和进取的动力。这样的人,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
竞争是一种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只有在竞争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总之,不论什么方式的竞争,也不论竞争的对象是谁,竞争的具体内容怎样,竞争都是为了在感觉和利益上压倒对方,超越对方。在这种压倒和超越对方的竞争中得到心理的满足,生命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在这一点上,雄鹰如此,人更是如此!
为你的工作添一点雄鹰的竞争精神
根据动物学研究,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他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但老鹰在喂食中,并不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哪只小鹰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因吃不到食物都饿死了,只有最凶狠的小鹰能够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可见,生存的竞争是提升动物能力的重要外在条件,也是推动其发展和进化的重要原因。
对人来说,生活中出现几个冤家对手、一些压力或一些磨难,也并不一定是坏事。一份研究资料表明,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6倍。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它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长成一颗晶莹的珍珠。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方提出了战争状态下士兵的“生存能力”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全新理念。于是一种被称之为“艾布拉姆”式的M1A2型坦克开始陆续装备美陆军,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目前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它可以承受时速超过4500公里、单位破坏力超过1.35万公斤的打击力量,而这种力量被美武器专家形容为“可以轻易地将一只球送上月球”。那么,M1A2型坦克这种品质优异的防护装甲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
乔治·巴顿中校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他接受研制M1A2型坦克装甲的任务后,立即找来了一位“冤家”做搭档——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破坏力专家迈克·马茨工程师。两人各带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工作,所不同的是,巴顿带的是研制小组,负责研制防护装甲;迈克·马茨带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已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
刚开始的时候,马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将巴顿研制的新型装甲炸个稀巴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顿一次一次地更换材料、修改设计方案,终于有一天,马茨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奏效。于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在这种近乎疯狂的“破坏”与“反破坏”试验中诞生了,巴顿与马茨这两个技术上的“冤家”也因此而同时荣获了紫心勋章。
巴顿中校事后说:“事实上问题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于是我们英明地决定‘请’马茨做欢喜冤家,尽可能地用激将法,迫使他帮我们找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方面他真是很棒,帮了我们大忙。”
在现代企业中,竞争更是不可避免。投身商界,市场就是喂食的“老鹰”,每个企业就是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鹰”,企业所面临的优胜劣汰的生存境地,与小鹰所面临的情况相似。此时,企业要想从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市场中获取“食物”,让自己生存下来,除了竞争还是竞争!如果企业不会竞争,不敢竞争,缺乏竞争意识,在生意上让竞争对手抢了先,夺得了“食物”,自己就会落入“饥饿困境”;如果企业奋起直追,那么付出的代价将大得多,而且还不一定追得上。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竞争。
以小小的硅谷为例,一块弹丸之地就有几千家公司,都做信息业,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在硅谷中,每年有几百家新的企业出现,但同时也有几百家企业像不善于抢食的小鹰那样,被市场淘汰。
面对同样竞争,为什么有的企业成为过眼烟云,而有的企业却能像强悍的小鹰那样生存下来,甚至上升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呢?
关键就在于生存下来的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企业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企业竞争力的修炼。
硅谷内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机制。他们认为,没有一个残酷的竞争机制,硅谷人就不会拼命去干,就出不了一流的成果。那里的企业管理者无不注重持久性延续员工的“竞争”观念,培育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增强员工对于“竞争”的认可度。通过竞争管理机制,使员工强烈意识到竞争的存在和无情,最大可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不断进取、创新、拼搏,从而使企业拥有持续的、比较均衡的竞争力,为企业逐鹿未来市场奠定胜局。
对于一个职场人士来说,为自己的工作添一点雄鹰的竞争精神是生存的必需,一个员工能否适应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显示实力并脱颖而出,是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我们的工作中,当我们为了事业而拼搏时,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面对人性残酷的一面。人们欣赏、佩服那些能够通过竞争脱颖而出的人,成为各个行业中佼佼者的人。大凡世界上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的人,无不具有雄鹰的强烈的竞争意识,并在竞争中打败了对手,才取得辉煌的成就的。
但是,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总存在着谦让的习惯,这在激烈的竞争中并不是优势。有一次,某公司招聘一名经理,有许多人前去应聘,老总一眼就从应聘者中看中了一位小伙子。面试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应聘者走进了应聘办公室,可是那个小伙子却一直没有露面。这位老总感到很奇怪,于是就让他的秘书去了解一下情况。秘书回来报告说,那位小伙子遇到了同时来应聘的一些朋友和亲戚,于是就让他们先进来面试了。老总的眼光的确不错,那位小伙子果然显示出了高于其他应聘者的能力,但最终这位老总却没有录用他。
在竞争中,缺乏竞争性的人即便拥有超出其他人的才干,也是不足以取胜的。既然能把应聘的优先权让给别人,把重要的商机让给竞争对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竞争性正在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正如这位老总说的,没有竞争意识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
要想在今天的激烈竞争中获得自己的生存权,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表现自己,把机会抓在自己手里。真正帮助你所要帮助的人,不是把机会让给他,而是要他能够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激发他在竞争中真正地取胜。
竞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真正有才能的人推上重要的位置,发挥聪明才智,给社会创造财富。如果做个谦谦君子,把机会让给才能不如你的人,实际上就是在阻碍发展,无形当中,对企业、对公司造成极大的损失。如果这种“破坏竞争”的做法盛行了,就是在阻碍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就必须拥有正确的竞争观念。
解读雄鹰的生存法则,可以看出:竞争,是每个企业别无选择的选择,也是每一个职场人士追求成功的必然选择。尽管竞争的无情,使人们在选择竞争的时候会感到痛苦,但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我们别无选择。
多学本领才能捕获心仪的猎物
鹰在捕猎时,凶猛、迅速,被它盯上的猎物很少能幸免于难,这主要是由于鹰从小就练习了卓越的捕猎本领。
由于身体结构的原因,鹰在捕猎时能够利用的武器主要是尖锐的利爪和它的喙。当它们还是雏鹰时,母亲就会教它们如何使用它们的捕猎武器。鹰每只脚有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样的排列方式使它可以稳固地抓住树干,在烈风中依然保持坚定。鹰趾上的角质利爪又长又粗,每当捕获猎物时,爪子就会像锋利的尖刀,快速而且准确地插入猎物的要害部位,撕扯皮肉,刺破血管,甚至直接拧断猎物的脖子,其快、准、狠、猛的招数丝毫不输给狮、虎。除了脚趾,它宽大有力的翅膀也是重要武器,有时一翅扇挥过去,就可将猎物即刻击毙在地。
还有它的上喙前端向内弯曲,仿佛一个尖锐有利的金属钩。如此巧妙的构造能轻易地将猎物皮肉撕开,被啄过的动物多半会丢掉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