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时间很短,如果充分合理利用,工作次序会大大提高。就如同考试前几分钟,往往这几分钟里注意的是试卷的整体概况,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即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说,提前工作几分钟是为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准备,而不是在浪费时间,对工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有条不紊,胸有成竹。
一个缺乏准备的人必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很多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
在吸引了几乎全世界人眼球的拳坛世纪之战中,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泰森根本没有把已年近40岁的霍利菲尔德放在眼里,自负地认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对手。同时,几乎所有的媒体也都认定泰森将是最后的胜利者。美国博彩公司竟然开出的是22∶1泰森胜的悬殊倍率,人们也都将大把的赌注压在了泰森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已经稳操胜券的泰森对赛前的准备工作——观看对手的录像,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充足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都敷衍了事。
但是,比赛开始后,泰森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手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总能突破自己的漏洞。于是,气急败坏的泰森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人都震惊的举动:一口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只耳朵!
世纪大战的最后结局:泰森成了一位可耻的输家,还被内华达州体育委员会罚款600万美元。
虽然泰森的实力确实比霍利菲尔德更胜一筹,从年龄上也占尽了优势,但他最后却一败涂地。霍利菲尔德的成功和泰森的失败皆因赛前的准备。是的,每一件差错都是因为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都是因为准备充分。提前工作,先做准备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永远领先半步”是美国甲骨文软件公司为提升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恪守的经营理念。甲骨文公司开拓新市场时总是领先市场、领先竞争对手半步,而这半步就是经济学家和经济评论家常说的领先市场,引导消费。正因为能领先半步,所以能赢得先机和市场,甲骨文公司的一位高层员工曾向媒体透露:“别人的软件还没有上市计划,甚至还正在开发的时候,我们的软件就已经上市了,但是我们通常只比别人提前1个月时间。”
也许谁都会知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道理,但对所有商人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走出这“领先的第一步?”
曾有人这样形容现代职业人的竞争环境:“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在人满为患的跑道上和拥挤的行业竞争通道中,怎样才能成为一匹骏马,成为令人羡慕的领跑者呢?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比别人早一点做好准备。
有哲人说,你永远不可能比别人多长一个脑袋。但预先准备,却能使你变得不可替代。在一个企业中成为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人,是每个人都想做到的。有人说过:“成功等于准备加上适时的机遇。”那么,当这种机遇到来时,你能不能抓紧它,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完全准备好。
安娜在一家服装公司做销售工作,业绩一直不错。最近公司为了开拓第三市场,压缩成本决定减少服装的生产量,裁减员工。
现在,所有员工都面临着被裁减的危险,大家都人人自危。面对这种情况,安娜却镇定自若,似乎并没有太在意。最后的结果是销售部人员走了一半,副主管也被辞退了,而安娜却升了职。
原来,安娜在平常的工作中,就十分注意整理所有客户的资料,又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编程工作,为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为销售渠道的正规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升职后的安娜除了将销售方式正规化外,还积极联系境外的销售客户。当第一次与意大利出口贸易签单时,总经理发现安娜竟能用流利的意大利语来与客户交谈,不禁更加对她另眼相看。不久安娜理所当然地升为副经理,成为这家公司的骨干,在销售领域无人可以替代。
俗话说,“春耕莫等东方明,插秧莫等鸡开口”,生活中丰衣足食,工作上一帆风顺的人都是比别人早走一步、早做准备的人,然而提前做好准备的工作在现实中已经被人们忽视了。安娜的工作业绩一直不错,表面上看和大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安娜已经在平时一点一滴地做好了许多能够增加自己价值的准备而领先了。无论是编程还是客户的积累,以及意大利语的学习,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做好准备工作的人,是一个用准备赢得未来的优秀员工。
抓大放小,培养重点思维
做事就像培植花木一样,要抓大放小,看准一项集中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埋头苦干,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有经验的园丁往往把树木上许多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一般人会觉得很可惜,但是园丁们知道,为了使树木能更快地茁壮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忍痛将这些枝条剪去。否则,若要保留这些枝条,那么将来的总收成肯定要减少无数倍。
那些有经验的花匠也习惯于把许多快要绽开的花蕾剪去。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花蕾不是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吗?花匠们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养分集中在剩下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一定可以成为罕见、珍贵、硕大无比的奇葩。
做事就像培植花木一样,要抓大放小,看准一项,集中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埋头苦干,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二战”结束后不久,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副校长安排他听有关部门汇报,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只安排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每位谈半个钟头。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不耐烦地问他总共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回答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接见。想不到,做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的首长。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但又不能不细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好处。你制定的那张日程表,可以取消了!”
艾森豪威尔后来又当选美国总统。一次,他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一个签名即可。谁知艾森豪威尔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上各签了个名,说道:“请狄克(即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批一个吧。”然后,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
工作效率最高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却对那些较重要的事情无法无动于衷的人。一个人如果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他就什么都做不好。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找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能卖给他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维·李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效率50%的最佳方法。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以此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的公司的人也这样做。这套方法你愿意试多久就试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并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字。”
舒瓦普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很有用,不久就填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给李。舒瓦普后来坚持使用艾维·李教给他的那套方法,五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舒瓦普常对朋友说:“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要事第一、抓大放小的观念如此重要,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我们必须让这个重要的观念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每当一项新工作开始时,都必须首先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最大精力去重点做的事。
大的、重要的事情通常是与目标有密切关联的并且会对你的使命、价值观、优先的目标有帮助的事。这里有5个标准可以参照。
1.完成这些任务可使我更接近自己的主要目标(年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2.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我为实现组织、部门、工作小组的整体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3.我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许多问题。
4.完成这些任务能使我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最大利益,比如得到公司的认可或赢得公司的股票等。
5.这些任务一旦完不成,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生气、责备、干扰等。
要务优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来组织和行事,你就能把工作逐一归类,合理地支配时间,做最重要的事,那么你就将不再为繁忙的工作所累,也不会再在没有多大意义的事上浪费时间。
有这样一段材料: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空了。
第二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如果我们先把沙子和水放到杯子里,就相当于我们先把琐碎的事情优先处理,重要的事就如同那块大石头放不进杯子里一样,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精力去完成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主要精力放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那么重要的事情就很难完成了。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如果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就会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静不下心来做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