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人人都要有危机意识,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位员工小小的懈怠,无所谓的态度,都可能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看似最平静的时刻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刻。作为企业的主人,每一名员工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拒绝“无所谓”心态,否则,祸患不远矣。
【落实力法则】
驱除“无所谓”心态是提高落实力的一个关键步骤,那么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驱除“无所谓”心态呢?可以借鉴以下原则:
1.消除原则。即通过周密的计划、组织和操作,从根本上消除人、物、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努力消除人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实现本质安全。
2.预防原则。即当确认后消除危险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增加防护设施,按《岗位作业标准》作业。
3.减弱原则。即在无法消除危险源和难以采取预防措施时,可采取减少或降低危害的措施。
4.隔离原则。即在前者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应将有害因素与人员隔开,如加隔离栏、防护棚等。
5.警告原则。即在易发生故障、事故或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识别标志,必要时,可采用声、光等报警装置。
假设心理——“如果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工作中没有“如果……”,责任的落实面前也容不得丝毫侥幸和推卸的心理。很多人在问题发生后,不知道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不知道及时吸取事故的经验教训,而一味地后悔,做出这样那样的“假设”:如果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事实上,这样不但于事无补,更无助于落实力的提高。
【职场秀】
某制药公司曾经对×国的一家制药厂家产生兴趣,准备和该厂家签约并进行长期合作。在考察过程中,令该制药公司人员兴奋的是,该厂家设备先进、生产和管理井然有序,在接下来的双方业务洽谈中,该厂长通晓化工业行情、考虑问题缜密……所有这些都给该制药公司的谈判人员留下了良好印象,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大有发展前途。于是,双方决定第二天正式签约。
由于时间充裕,这个制药公司的谈判人员提议到车间参观,厂家欣然同意。车间秩序井然,工人紧张忙碌,谈判人员感到非常满意。
不料,就在这时,一位正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员工,突然感到喉咙不适,本能地咳嗽了一声,到车间的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连忙用鞋底擦去,只在地上留下一些痰迹。
第二天一早,等待签约的厂家接到翻译送来的这家制药公司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尊敬的厂长先生,我十分佩服您的才智和精明,但是您的员工在车间里吐痰的一幕使我彻夜难眠。恕我直言,虽然这只是一个员工的个人行为,却反映出贵厂在职业道德上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况且,我们的生产对于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具体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仅仅是一口痰,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就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许这个员工事后会说,“当时如果我再忍一忍,如果我吐到车间外面就好了”,然而一切已经发生,无法挽回了。
“如果……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很多人在安全问题出现后,都会讲这样一句话,但“如果”只是一种假设,是最容易挂在嘴边的借口,却于事无补。有的人在问题出现以后,逢人就说“如果当初我不这样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做就好了”等,这不是对问题原因的正确总结,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假设”不能代替现实,无论懊悔也好,逃避责任也罢,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落实力法则】
“如果”二字会给责任的落实带来很多危害,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时时刻刻将“责任”记在心中
责任重于泰山,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将责任记在心中,落实到位。“我不是故意的”这个理由的确很让人同情,但事实是无情的,容不得半点商量的余地,责任的字典中没有“如果”二字。
2.不把“如果”挂在嘴边
每一个人都要保持强烈的责任心,避免因责任缺失,导致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在制度保障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是隐患排查员,带着这样的责任感做事的员工,绝不会说“如果”。
社会浪费——“我没事,反正天塌了有其他人顶着”
现实中,很多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单枪匹马地独立工作,就会竭尽全力地将责任落实;到了一个集体里,则把责任悄然地分解到他人身上。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浪费”。事实上,所谓的集体责任,往往是造成责任分解、空缺的罪魁祸首。
【职场秀】
有一家企业准备从国外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线,生产线价格昂贵,企业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为此,企业专门为这件事成立了一个“设备引进团队”,团队的成员包括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其他一些相关的领导。在开赴国外前,他们之间约定了一条决策的工作原则:决策依照民主集中制,责任由集体承担。
在实际工作中,总工程师发现,这条生产线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于是提出不要引进这条生产线,谁知,其他的领导都不同意他的意见,他们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最后,本着“决策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总工程师的意见被放在一边,引进了生产线。
可是引进之后,才发现生产线与企业现有的机器设备不兼容,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设备最后只能躺在企业的仓库里睡大觉。
最后,依照“责任由集体承担”的原则,整个小组承担共同责任。他们是如何承担的呢?每个人扣除2~4个月的工资,如此大的损失就被集体责任化解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以“集体责任”的名义将责任悄然分解的典型案例。企业的领导者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在这样一个“引进小组”中,设定每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比如,承担生产线价格谈判的责任,承担技术鉴定的责任,承担最终决策的责任,,等等,让每个人都承担起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否则,长此以往,员工都会形成这样的依赖心:我没事,我不必太在意,反正天塌了有其他人和我一起顶着,大不了责任分摊!
须知,责任虽然可以经由集体分摊来处理,但是,由于责任心不强而给企业带来的其他隐形危害,如企业的成本浪费,企业的名誉受损,等等,也能由集体分担吗?不能,因为危害已经发生了,企业已经受损了。
所以,在落实责任的过程中,员工千万不要有哪种“出事大家抗”的心态,应该树立强烈的个体责任意识,明确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出差错。
【落实力法则】
要想避免经受“社会浪费”带来的伤害,我们应该做到:
1.在落实过程中,责任越明确越具体越好
一个人能将责任落实到位,而一个集体却将责任悄然分解。在集体共同落实的时候,推诿是责任不到位的表现。责任越明确,工作落实得越好;责任分配得越具体,人就越容易发挥自己的潜力。
2.让员工都试着做一次老板
韩国某著名公司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日领导制,即员工轮流当经理,全权管理公司的大小事务,拥有一切处理公司事务的权力。他们担任一日经理时,如果发现员工有不正确的地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必须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分发给所有员工看,并让大家发表意见。而公司其他的部门经理、主管等,在收到这一记录文件后,必须根据批评、意见,随时审核、查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记录中所说的失误,所以他们必须竭尽全力在经理这个位置上表现到最好。自从“一日领导”制在公司实行以后,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大为改观,公司的向心力也极度增强,而且仅在开展此项活动后的第一年就节约了近50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
让员工都试着做一次老板,他们自然能感觉到身上责任的重量。亲自体会做老板的感受,不但可以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知道在工作中自己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该怎么去落实责任,而不会一味想着撇清自己,将责任推给他人。
【落实力自测】
1.推诿扯皮会对工作的落实造成哪些不良影响?你认为如何才能杜绝推诿扯皮的现象呢?
2.什么是“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对于责任落实有哪些危害?
3.扪心回忆一下,你有过“嫁祸他人”的经历吗?
4.你是一个具有危机感的人吗?你觉得危机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