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300000029

第29章 北朝—一个民族融合的舞台

南北朝时期,汉族在南边建立国家的同时,北方则是少数民族占据。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形成与南方对峙的局面,这些北方王朝就统称为北朝。不同的民族统治下,国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北朝又有些什么自己独特的特点呢?

北朝石窟,誉满天下

由于北朝统治者历来都把佛教作为本国的国教,因而北朝的佛教发展非常发达。佛教的发展带动了佛教雕塑的兴盛繁荣,而佛像雕塑多在石壁上进行,于是这一时期,在北方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石窟。如闻名于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巩县石窟、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等。毫不夸张的说,石窟雕塑艺术的故乡在北方。

但是北朝石窟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也受到了南方汉文化的影响。这从北朝石窟前后三个阶段佛像雕塑形态的不同就可略窥一二。起初,佛教石窟艺术刚刚伴随佛教从新疆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内陆,这时的佛像雕刻作品就带着浓郁的西域人特点,高肉髻,隆鼻深目,大耳垂肩,上唇有胡须,典型就是舶来品。到了北朝中期,汉族文化强烈冲击影响着少数民族,民族融合在北方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时的佛像作品,表情恬静含蓄,衣纹流畅规整,显得优雅典丽、圆润柔美,标准的南方所谓“秀骨清相”的典范。说明南方汉族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到了北朝末期,南北文化进一步融合,佛像雕刻亦结合了北方的狂野严肃和南方的温婉优雅,这时的佛像雕塑呈现出神性与人性、威严与慈祥、壮大与婉柔、崇高与平和、高雅与世俗融合汇流的趋势。可见,石窟艺术的故乡是北方,但石窟艺术的精髓却是南北文化的融合。

石窟艺术的发展反映了北朝佛教的繁荣发展,同时,通过石窟雕刻作品的内容也反映了北朝当时另一项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音乐。在石窟雕刻作品中,有很多吹奏乐器的乐奴形象。在雕刻作品底层吹弹乐器的是现实生活中为贵族表演的乐奴,在雕刻作品上方挥袖飞舞的是被神化了的为佛表演的乐奴。不管怎样,都反映了当时北朝音乐的发展已经比较普遍,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否则也不会安排乐奴在佛的左右。

可见,北朝重石窟,南朝重画卷,北朝重音乐,南朝重诗歌,两朝的文化发展重点虽然不同,却都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南北文化的融合,对日后中国的多民族统一更是意义重大。

民歌:唱出了谁的故事

虽然北朝不似南朝般诗人辈出,名诗满天,但北朝诗文多融合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粗犷豪迈,和南方诗歌各成一派,尤其是一些被普遍传唱的民歌,质朴简约,描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也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北朝时期流传北方的一首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的民歌。相传当时东魏高欢曾攻打西魏玉璧,初战即败,不免士气低落,高欢便令敕勒族大将斛律金在大家面前高唱此歌,以安定军心。歌中唱出了北方大草原广阔无垠、浑沌苍茫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极具一种原始的风味,而这种原始之中又透露出一种强悍与粗犷,这正是一贯持“温柔敦厚”的大汉民族所不具有的自由生命力。这首歌也向世人昭告了——北方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天下。

《木兰辞》是北朝民歌的经典代表作。“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歌中描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功成身退的故事。诗歌源于生活,通过这首民歌,木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更让世人看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彪悍尚武的一面。就是女子也不是整天围着闺房转,动辄就是针织女红,而是和男子一样习武练剑,弓马娴熟,武艺出众。让许多须眉男子也为之汗颜。传达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优越感。

木兰

当然《木兰辞》更多的是传达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北朝是由尚武的民族掌权,征服是他们的本性,战争从来都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北方不同民族之间有战争,为的是成为北方霸主,而北方与南方的战争也从没有间断,为的是统一南北,成为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需要战士,于是,北方才会有“可汗大点兵”之举,每户人家必出一男丁出征打仗。这才是木兰替父从军的前提。此外,北朝百姓都明白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习武不再只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也开始耍刀弄枪,为求保家或保国。木兰也许只是民间抽象出的一个角色,但北朝的现实生活中绝对不缺少花木兰的影子。这是一个时代的荣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孝文帝学汉用汉

北朝前后五个国家,其中统治时间最长,统治疆域最广的是鲜卑族拓跋部于公元386年建立的魏国。北魏的建立结束了西晋灭亡后北方五胡十六国割据的混乱局面,开启了单个少数民族一统半壁江山的新局势。

到了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期,北魏达到了全盛时期。完全压制住南齐,北方优势明显大于南方。拓跋宏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促进中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大功臣。拓跋宏能壮大北魏关键在于他摆脱了少数民族刚愎自用的大民族主义,能很正确的看待汉族文化,承认汉文化的先进之处,借鉴汉族先进管理制度,促进了汉文化在本国的传播与融合。

拓跋宏五岁登基,从小就认识到汉文化的先进,誓要将本族人由野蛮带入文明。他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为了这个,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有一次,他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通过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汉族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政治制度都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发挥了其先进作用,北魏一时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大地上呼风唤雨的大哥级人物。前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有魏孝文帝“学汉用汉”,两个例子都说明只有那些善于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国家才能变得强大。

只可惜魏孝文帝死后,他的子孙平庸,鼠目寸光,废除孝文帝的民族政策,恢复鲜卑族的特权,使孝文帝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结果自然是北魏走向衰落。公元534年,孝武帝不满权臣高欢的耀武扬威,一气之下离城出走,得到长安宇文家族的护佑,在西边建立政权。高欢也不示弱,另立元善为帝,在原来的势力领域发展。自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国家。

夺走民心的幽灵

元善既为高欢所立,这东魏自然是高氏掌握实权。父谋权子谋位的历史情节再次上演。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齐。由于东魏的领土范围一直大于西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北齐在初期国力也远远大于同一时期在西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北周。再加上齐文帝本身并不英明,北齐一时欣欣向荣,尝够魏氏内乱的百姓们也终于有了一段安稳日子。

好景不长,文帝之后的皇帝都是些昏君,大民族主义更是强于北魏后期的皇帝。一方面,他们瞧不起汉族人,歧视汉族人,滥杀汉族人,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另一方面,他们连前朝北魏贵族也不放过,大肆屠杀元姓人士(上文已提到过拓跋宏早将拓拔一姓改为元姓)。和二战中实行灭绝种族政策的希特勒倒是有一拼。这样一来,北齐皇帝算是公厕里扔石头——激起公愤了。这皇帝还真是愚蠢,他也不想想在汉室江上和北魏板块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国民该有多少是汉族人和鲜卑族人?虽然他们没有明着反抗,可心里估计早已把高欢都骂了千百遍了。一旦北齐有难,他们是断然不会出手相助,只会拍手称快的。

由于北齐皇帝的残暴昏庸,国力大不如前,很快就被北周反超。报应也随之而来,北周军队兵临城下,北齐境内的汉族人和鲜卑人都袖手旁观,不战而逃。北齐皇帝可没后悔,人家这时候心里还在骂呢:“一帮软骨头,没用的家伙,早该杀尽的。”真是讽刺。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消灭,前后仅仅27年,要说主要原因当然是民族政策没做好。

由此可见,一个多民族国家要繁荣发展,民族和谐定是首要问题。不能否认中国历史几千年民族融合的曲折过程为民族的团结稳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懦弱皇帝斗不过野心权臣

同北齐建国一样,西魏的宇文家族也篡权夺位,建立北周。

建国之初,北周的实力明显弱于北齐,经常受北齐的欺负,通常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国家都会出一个明君来一转乾坤,北周再一次印证了这个历史规律。公元561年,北周转运的关键性人物周武帝登基了。

在北齐,皇帝诛杀外族,造成人心不附,而周武帝可没那么傻。不但对外族一视同仁,对上下阶层也积极缓和矛盾。周武帝勤政爱民,看见奴隶被奴隶主欺负感到非常难受,觉得同是他的子民,不该有这么严格的区分,百姓过得不好就是他皇帝做得不好。抱着这种想法,周武帝赦免了许多奴隶,将他们的身份变为平民。这一举措大大缓和了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人民拥戴周武帝,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起义之类危害国家安宁的事。

国家安定了,周武帝才能安心发展国内经济。一方面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周武帝本人却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历史证明,这样的皇帝是最被百姓喜爱的。在周武帝的统治下,北周的实力逐渐上升,终于反超过北齐。公元577年,周武帝灭掉宿敌北齐,终于成就一番大业,带领北周进入了其史上最强盛的时代。

公元578年,周武帝病逝,传位于周宣帝。奈何宣帝无能,军事大权落到了外戚杨坚手中。历史的梦魇又一此重现,懦弱皇帝自然斗不过野心权臣,公元581年,杨坚废宣帝继任周静帝,建立了对中国日后统一发展意义极为重大的隋朝。北朝至此灭亡。

还有一说认为北朝灭亡的时间应该是公元589年杨坚灭南陈,这种说法大抵只是想将南北朝灭亡的时间统一起来,多少有些牵强。不管如何计算,北朝的几个主要国家的的确确是在这一年成为了历史。

虽然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都有所停滞,成就不大,只出现少有几个社会相对繁荣的昙花时期。但由于少数民族进入汉族传统领地,不可避免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反而促进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甚至是几个民族本身的交融,为将来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基础。

同类推荐
  • 昏君

    昏君

    生活压力很大?那就来当昏君吧!找工作被白眼?那就来当昏君吧!老板剥削厉害?那就来当昏君吧!房价高买不起?那就来当昏君吧!谈女朋友没钱?那就来当昏君吧!股票一路大跌?那就来当昏君吧!老婆不让抽烟?那就来当昏君吧!我们的口号是,当皇帝,就要当一个想干啥就干啥的千古第一昏君。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有啥票就投啥票~~
  • 穿越之戏游江湖

    穿越之戏游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可怕的,有血腥和杀戮,有刀光和剑影,充满神秘和魔幻。我却觉得江湖应该是可爱的,潇洒的。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有结拜兄弟的肝胆相照,有奇人趣事的引人注目……江湖应该让我们戏游畅玩!这部小说将带你走进一个可爱奇趣的江湖。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热门推荐
  • 凤毒天下:神医十小姐

    凤毒天下:神医十小姐

    平庸?废物?她驭神兽契魔宠一招拍碎你!阴了她?她明着还回去!想害她?她左手幻力右手灵素夹着毒药让你生不如死!看似乖巧可人实则睚眦必报,一朝离奇穿越,她成了沧阑大陆容家的那个幻力灵术双废家族耻辱的十小姐。凝眸之间,却阴差阳错地学毒,温软甜笑,乖巧可爱,却是纤纤素手,一指天下,(已完结)容西月,谁若敢造次?哼哼!那就看看她如何笑看天下!…..当如此逆转之后的容西月,遇到了火爆如他,面对她‘乖顺’的脸他常常暴跳如雷,医学天赋极高,却陪她弑神杀魔,若有人胆敢伤她?“伤她?!吾,不准。”
  • 绝世妖姬:红颜倾天下

    绝世妖姬:红颜倾天下

    她:相国之女,有倾城倾国绝色之姿,有惊世造国之才,却为了他甘愿隐藏一切,哪怕是背弃所有爱她的人。他:当朝一品大将军,掌握全国三分之二的兵权,却纵容他的小师妹打掉了他们的孩子。他:当朝太子,在她五岁那年就爱上了她,只一心娶她成为他的太子妃,唯一的妻,为了她可以倾尽所有,哪怕是国、是命。他:当朝最神秘莫测、最有财富的九王爷,世人不知道他的年龄,样貌,只知道他权势滔天。那么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谁能陪她畅游天下,谁又能阻止她成为那祸国倾天下的妖姬呢?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跟我说爱我

    跟我说爱我

    在异乡的城市街头,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意外重逢,岁月把一切固有的秩序打乱,甚至颠覆了师生关系。《跟我说爱我》交叉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途。一个务虚的诗人。一个务实的商人。他们一同成长,彼此有个约定,一个求学,一个求财,看谁跑得更快。这注定是一场无法等值换算的比赛,而三位女性的出现,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命途不断博弈,两败俱伤,三位女性也先后沦为牺牲品。而新的背叛与救赎还在上演,直至殊途同归。
  • 铿锵紫罗兰

    铿锵紫罗兰

    2年前在大马被警方误当妓女而扣留8天的中国女作家李俊杰,如今《铿锵紫罗兰·我的坐牢日记》书籍即将在新加坡问世,她将8天内的扣留事迹,以及扣留后的事迹,公诸于世。
  • 魅生(幻旅卷)

    魅生(幻旅卷)

    一行四人,奔向苍莽北荒路,寻获一样样千载难求的异宝,留下一段段溢彩流光的易容故事。看紫颜那双对天改命之手继续覆雨翻云——万千声色,百般变化,十分手段,只此一人。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九天逍遥神

    九天逍遥神

    灵兽山脉的中央区域终年人迹罕至,这里时而有着帝级巅峰的灵兽出没,恐怕才有帝级巅峰者才有胆量横穿灵兽山脉。而这一次,张子枫却是来到中央区域,而后一直沿着灵兽山脉的中轴线一直朝北方前进。如此壮举,恐怕就是一般帝级巅峰强者也不会这么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