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在从事活动前,对自己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或成就的标准。它是人们进行成就活动的动力,而能否成功则决定于抱负水平的高低是否适合个体的能力或条件。抱负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过低的抱负水平下,即使成功了,人们也不能产生成就感;抱负水平过高,在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所以要使个体在活动中产生成就感又不至于受到挫折,就要提出适合个体能力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
二十二 面对成功仍不断超越
无论你在什么行业,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技能,你都应该争取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的位置。永葆进取心、追求卓越永远是人类进步的北极星。它不仅促使每一个努力完善自己的人在未来不断地创造奇迹,而且造就了成大事者和杰出人士。
不进取就会被淘汰
当我们被不可动摇的进取心所驱使时,我们就会分享到它不断向前所带来的力量。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山顶上众多的到达者与山脚下的未参与者之间的不同呢?我们可以考察登山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的追求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具有不同层次的成大事者观和快乐观,有的喜欢这样的成大事者,有的喜欢那样的成大事者,这如同他们对不同的欢乐的态度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遇到了这些人,他们是那样容易被发现,可以说,存在于我们整个人生的旅途中。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人际关系里,在我们的组织机构里,甚至在新闻广播中。
有大量的人选择放弃、逃避、退却。他们忽视、掩盖并且抛弃往上爬,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这一力量的引导,他们同时也失去了生命向他们提供的许多东西。他们都是放弃进取心的人。放弃者的典型特征就是放弃攀登,他们拒绝山峰为他们提供的机会。
最令人惋惜的就是半途而废者。他们由于不想继续攀登(甚至害怕),所以就结束了“往上爬”的进取心,并为自己寻找了一个舒适的、让人满意的高处,以逃避逆境。这些人不同于放弃者,也不同于攀登者,他们走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停下来,并说:“这是我能(或我想)到达的地方。”
半途而废者不同于放弃者,他们至少承担了“往上爬”的挑战,他们获得了点什么。他们的旅程可能是挺容易的,也可能充满艰辛,有时候他们为了得到所希望得到的东西,还会努力地工作甚至牺牲许多东西。半途而废者的“往上爬”是不完整的,更是不彻底的,我们也正是根据这一点来定义进取心的,它是一个人自我改善以及其生命扩展的整体标志。但一些人可能也会把“成功者”这个词加在他们的头上。这仅仅是那些把成功者视为达到一个特定目的地的人所说的成功者。这些人总有一个普遍的误解,他们没有看到整个的旅途,而只看到旅途中的某一点,他们的目的是达到这一点,而不是在旅途中继续努力往上爬。所以,半途而废者虽然可能实现了他的个人理想,但是,由于他放弃了继续往上爬的进取心,所以他仍是不成功的。
而只有进取心才会促使我们改变现状,只有不满足的激情才会激励我们去追求完美。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奥秘。生活中最令人泄气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雄心勃勃的人满怀希望地出发,却在半路上停了下来,满足于现有的温饱和生存状态,然后庸庸碌碌地度过余生。对于一个满足现状的人来说,他没有任何更好的想法、更美的愿望,他不知道是不满足造就了人类伟大的精英。
实际上,只要进取的愿望足够有力,在你更为积极的努力下,都可以把目前已经满意的事情做得更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不仅会使人停滞不前,丧失进取心,而且还可能酿成悲剧。法捷耶夫29岁时就名震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了苏联作协主席的交椅。然而,在他后来的岁月里,他忙着出访、开会、作报告去了,一生中再也没有写出一部作品。
杰克·伦敦也是一个典型,他写出了《马丁·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起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而功成名就之后,他就一度沉浸在享受之中,不思进取,长期脱离创作,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导致他精神失常。1916年,他在自己的大别墅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中国教育报》曾在同一版面刊登如下两则新闻:一则是上海交大取消两名本科生“直升”研究生的资格;另一则是南航学生郑穗江成绩优异,提前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主要是因为郑穗江同学不断进取,在被确定为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后,还设计了相当于三四个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而上海交大那两名本科生,10月份被批准作为优秀毕业生,免试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后,就认为自己的未来有了保障,于是丧失了进取心,结果期末考试均有两门课不及格。
突破现状、不断进取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美国公司的主管在录用新职员时都说:“你要不断进取、发挥才能,否则你将被淘汰。”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对职员的要求就是这样。
洪秀全出生于清朝末期,由于政治腐败,洪秀全在科考场上屡屡失意,转而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1851年11月1日在金田举起旗帜起义,继而挥师出桂,攻长沙,破武昌,下九江;1853年3月29日攻进南京城,定都为天京,这其中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这时的洪秀全是一个典型的进取者、成功者。其军事胜利史极其辉煌,进取气势也可谓锐不可当。
可是,到了南京后,洪秀全渐渐地变了,他心中只有一座天京皇城,不再有明确的进取心了。在生活上日益腐化,大兴土木建宫殿,年年生日挑选美女入宫,供他享受。在军政上,正确的决策不多,且压制明智与锐意进取的部下。甚至在一次朝会上,在石达开恳请“天王不要耽于半壁江山”时,洪秀全竟然回答:“贤弟,我们能有这半壁江山,难道还不满足吗!”
这样,洪秀全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既不能团结诸王,同心同德开创大业,又无远大的目标,致命地打击清王朝。于是,兵败身亡,太平天国灭亡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
进取精神对于人生事业,不仅在于创造未来,也因为有了未来,过去与现在的成功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那些将自己整个生命都献给“往上爬”的人才是真正的有进取心的人。无论背景如何、优势或劣势、好运或坏运,他们都会永葆进取心,攀登者是可能性的思想家,他们从不去顾及年龄、性别、种族、身体或精神的残疾以及“往上爬”的途中可能遇到的其他困难。他们的宗旨就是不断进取,因为他们彻底达到了人所拥有的内在的那种驱动力,并且能够激活那种力量。
联系实际来说,无论你在什么行业,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技能,你都应该争取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的位置。永葆进取心、追求卓越永远是人类进步的北极星。它不仅促使每一个努力完善自己的人在未来不断地创造奇迹,而且造就了成大事者和杰出的人士。
巴西著名足球明星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在采访时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大红大紫,成为世界著名球王,踢进1 000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在事业上大凡有所建树的人都同贝利一样有着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
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在这方面无数成功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你想取得成功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没有什么比你的进取心更重要了,这种态度包括你对自己的评价和你对未来的期望。你必须高屋建瓴地看待自己,否则,你就永远只是一个小职员。你必须幻想自己能拥有更高的职位,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则,你永远也得不到。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而狭隘的,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平庸的人生。不要怀疑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否则,就会削弱自己的决心。只要你在憧憬着未来,就有一种动力驱使你勇往直前。
如果你不好好地利用机会向上爬,你一定会抱怨运气不佳。而且,你往往还感到奇怪,为什么比利或者约翰这样的人升迁这么快。记住,如果你有足够的进取心并付之于坚韧的努力,你就一定会成为成大事者。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进取心,那么,你也许会看到那些条件不如你但有着更大进取心的人走到你前面去了。
爱因斯坦说:“我对于那些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的建议是,开始时就要有坚定的进取心和明确的目标,除非业已实现,否则绝不要轻易放弃。”
当缺乏内在动力的时候,我们不会自觉地做任何事情。一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对未来目标的追求所带来的激励,可以说,人的每一次行动都需要一定的激励。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生命中最大的推动力往往取决于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带来的进取心。
进取心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东西。所有来自社会底层的成大事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都受到内心力量的有力牵引,几乎无法抗拒,这就是进取心所带来的力量。
对于北极的幻想使探险家罗伯特·皮里树立了征服地球极点的目标;进取的力量将亚伯拉罕·林肯从小木屋推向了白宫;同样,坚定的进取心使得年轻的本杰明·迪斯累利从英国的下层社会奋斗到上层社会,直到最后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首相,这一成就的取得当然来源于坚定的进取心和明确的目标。
进取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像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样明显。在这种求胜的本能的驱使下,我们走进了人生的赛场。最后请你牢记:进取的力量在于,它能使你从弱者变成强者!
永不满足现状
进取心,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的一种辩证的否定。条件恶劣,应奋起改变现状;条件优越,就应该努力让生活更充实。
对于那些已经有成就的人士而言,进取心使人清醒、深沉。对人生,任何成就都是过去的,为过去的成就沾沾自喜,或者认为“够了,能这样就不错”,是人生失败的开始。这种想法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
进取心,表现为人在不满足现状的情况下奋起,但细察起来,最引人注目的意义还在于对不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例如古代穷书生发奋攻读,梦想金榜题名;今天农村的莘莘学子,为争取考上大学,而含辛茹苦、熬更守夜的拼搏精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与意义,大而言之,是报效国家;小而言之,则在于改变他们自己相对艰苦的生存环境。正因为这样,无论古代的科举,还是今天的高考,总是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革命家背叛有权有势的家庭,如雪莱、恩格斯,则是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不满:为真理与正义而战。
许多人都不满足于现状,正是由于这种不满,才促使我们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起初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似是而非,不能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判断。所以要想确定你自己的志向,想像力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有多种梦想,就有多种机会,也就有了多种选择,即使是别人从没见过的。有梦的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如果你有梦想,即使不能实现,也是会给人以追求和动力的。
1944年4月7日施罗德出生在下萨克森州的一个贫民家庭。他出生后第三天,父亲就战死在罗马尼亚。母亲当清洁工,带着他们姐弟二人,一家三口相依为命。
生活的艰难使母亲欠下许多债。一天,债主逼上门来,母亲抱头痛哭。年幼的施罗德拍着母亲的肩膀安慰她说:“别伤心,妈妈,总有一天我会开着奔驰车来接你的!”40年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施罗德担任了下萨克森州总理,开着奔驰车把母亲接到一家大饭店,为老人家庆祝80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