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的“万岁军”
在谈到中国的军队时,毛泽东曾不无自豪地说道:“我们就是不怕牺牲,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我们的县城只剩下一个,但我们并没有退出边区,吃树叶就吃树叶,就是要有一股狠劲。”“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正是这么一股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的狠劲铸造了顽强的作战风格,成就了朝鲜战场“万岁军”的神话。
朝鲜战争初期,中国的人民志愿军突破敌军防线,大胆穿插,迂回到敌人后面,将十几万联合国军队“包了饺子”。担负穿插敌后这一艰巨任务的便是38军的113师。当时113师刚完成德川战役的迂回任务,已连续作战两天两夜,官兵饥困交加,极度疲乏,而从德川到美第8集团军腹地还有150多公里的山路。但接到命令后,官兵们二话不说,立即行动,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翻山越岭,急行军14个小时,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并且在退地之敌和增援之敌的夹击中坚守阵地,为包围西线敌军立下了奇功。战后,彭德怀元帅在一份电报上亲笔批示:“38军万岁。”“万岁军”的美名由此而来,并不胫而走。
这一仗打得美第8集团军信心全失,士兵不相信指挥官,指挥官不相信还能打胜仗,所有的人一门心思就想着回家。最后,新上任的军长李奇微不得不到各个阵地四处视察,和宪兵一起用手枪把南朝鲜兵逼回了前线。每到一地,他就把军官们集合起来进行一番训话:“诸位,美国步兵的老祖宗要是知道第8集团军现在这副样子,准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儿!”“你们再看看中国军队,他们总是在夜间行军,他们习惯过清苦生活,甚至吃的是生玉米粒和煮黄豆,这对你们来说,简直是饲料,简直是不可忍受的!他们能用牛车、骡马和驴子来运送武器和补给品,甚至用人力肩扛背驮。可我们呢?我们的军队离开了公路,就打不了仗!不重视夺占沿途高地,不去熟悉地形和利用地形,不愿离开汽车,结果连汽车带人一块儿完蛋!”
正是这种特别顽强、特别能吃苦的军事作风使得中国人民志愿军“特别能战斗”,并最终把联合国军逼回了谈判桌。商场如战场,有时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特别顽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与作风。
柳传志在回顾联想的发展史时便对这种作风深有体会:“联想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情况,没法退,只有死攻,一定要不顾一切地把这件事情做完。1992年,联想刚开始做自己的机器,结果质量不好,那时我在香港,听到后很着急。回到北京后考察了具体情况,认识到症结所在,然后开了全体人员会议。我说,如果质量问题解决不了,我就下台。我下台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大砍一批。就这样,当年机器质量就上去了,一环一环牵扯不清的问题都解决了。”
对此,柳传志讲了一个时隔40多年的小故事,来说明他这种作风的思想来源。1961年,时年17岁的他被保送到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他的班主任告诉他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在辽沈战役中,该班主任所在的部队——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有一次到黄永胜的总队里去配合作战。黄永胜跟该团团长约定好占领某制高点的时间。达到目标时,全军发动总攻。
团长坚决保证完成任务,但真打起来时,却怎么也拿不下来。眼看时间快到了,再不行的话要影响总攻了,黄永胜大怒,当场就把团长给撤了,把自己的精锐给换上,上去就打下来了。
“那些战士根本不怕死,一个个往上冲,就是那种劲头。部队的这种精神不得了,为达到目标不顾一切。”柳传志说,“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我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
不独柳传志所在的联想如此,华为、万科等国内优秀公司也是如此。创业初期,万事维艰,员工们只有英勇顽强、不惧困难地连续作战,才能渡过这一难关。别的不说,光是在华为,哪怕到了事业稳定的今天,员工们也经常为了工作加班加点,刻苦攻关,甚至吃在公司、睡在公司,不拿出成果就不出办公室。
进入新时代以后,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这种精神却永不会改变。正如人民解放军特警队队歌所唱的:“历史使命,担在双肩,捍卫祖国神圣尊严。苦练一身神功绝技,塑造一群钢铁硬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声令下,立即行动,无限忠诚听党召唤。”当代军队也好,企业也罢,要的就是这种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
“人人杀敌,争相立功”下的激励法
军队善于作战、勇于作战,除了拥有崇高的愿景、严明的纪律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手段来激发与维持,这便是本节所要谈到的激励法。激励方式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从对象上来分,又可分为激励他人与自我激励。本节所要阐述的偏重于后者。
有人说,好作风是奖励出来的。此话不假,但“奖励”二字未免偏重于物质,而且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事实上,好的激励方式不仅是领导层的事,也是成员自身的事,不仅对团队有利,对成员自身也是益莫大焉。公司里的员工跟部队里的小兵一样,免不了会有股争强好胜的劲头,尤其是面对强敌的时候。这种争强好胜固然可能由于血气方刚和经验不足而走向极端,但又何尝不是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表现?只要运用得法,一样可以发挥出惊人的作用来。
从红军时代起,我军就有奖励士兵、杀敌立功的活动。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之后,这些活动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军队甚至把它和团结互助运动、新式整军运动并列为军队群众性政治工作的三大运动。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杀敌立功活动则是在山东军区率先开展起来的。延安的《解放日报》抓住这一时机,连续发表多篇社论和短评,称赞这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新发展,号召全军普遍开展。各部队积极响应,响亮地提出“为人民立功最光荣”、“人人立功,事事立功”、“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等口号,在全军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杀敌立功运动。从战士到干部,从机关到连队,从个人到集体,从前线到后方,从战时到平时,各地掀起了立功热潮,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记功、报功、评功、奖功、庆功、贺功制度。这也成为部队激励官兵、官兵自发激励的一种有效方式,巩固了军队顽强作战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以后,军队这种奖励立功的方式又有了新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的“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到80年代的学航空兵一师、学“硬骨头六连”、学**的“三学活动”,一直到今天的争创先进单位、争当优秀士兵等活动,都在有力地促进着部队的基层建设。与之相类似的是许多国有公司的发展。如主要由转业官兵组成的大庆石油工人团队,创业时便提出了鼓励人心的口号,“为了早日甩掉我国‘贫油’的帽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种激励法有点有面,有新有旧,有物质上的,但更主要是精神上的。比如福建泉州的特步集团从2007年开始,便举办“崇尚阳光,追求快乐”的文化之旅,奖励优秀的特步员工。更重要的是,每次活动都会有董事长、副总裁等高级领导参加,“与民同乐”,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员工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激励方式运用得法,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它除了要求组织本身要有功必奖、赏罚分明之外,还需要形成一定的氛围,以及成员自我的认同和激励。在这里,集体荣誉感便显得十分重要。组织要善于营造集体荣誉感,给成员带来自豪感,成员也要自觉维护组织的利益和荣誉,形成良性循环。今日流行的“今日我以××荣,明日××以我荣”,便是这种思想的生动概括。
一般说来,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拆分为以下四个关键要素:
一是合适的环境,主要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员工开展工作的外部环境,价值观是员工工作目标定向和行为表现控制的软导向。企业文化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方式,价值观内含了员工工作成果价值判断的标准。没有和公司特质相符合的文化,没有建立公司要做什么、如何做的价值创造体系,没有建立多劳多得的价值分配体系,没有发掘努力工作对个人、对公司和对社会的崇高意义,必然矮化工作的价值,导致员工行为失去方向,脱离公司的期望。
二是合适的员工。“合适的员工”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胜任力要求,所以必须尽可能保证人岗匹配。给一个体质柔弱的计算机专家巨额的奖金,要求其从事拳击运动,无论这个奖金有多高都不会有激励作用,因为他不认为自己适合拳击,也不认为自己能赢得比赛从而拿到奖金。公司必须把握主要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和评价标准,并以此来选聘和培养人才。“合适的员工”第二层面的含义是适当数量的人做相同岗位的工作,即通常说的“定编”。定编数据是衡量和改善劳动生产率,合理优化人员结构的有效参照。但是,定编仅仅能够作为短期内人员配置的参考基准,它不是一个可以精准参考的精确值,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值。作为参考,只要始终保持和竞争对手的相对、适度领先,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人员效率和人工成本控制。
三是合适的岗位。作为分工体系的产物,岗位成为工作分割的基本单位。工作的划分不清晰、不科学,接口不严谨、不清晰、不流畅,从事该工作便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的发展。一般而言,分工越细,依靠学习曲线,员工会越来越专业,员工的成就感会越高,劳动生产效率也会越高。因此,岗位的划分可能需要适度丰富化,相应的,人员配置工作需要精细化,人才开发需要制度化。
第四个关键要素,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要素,是合适的反馈或回报。员工从事工作,必然有其追求,给予员工适当的反馈或回报就是有效激励的必然环节。在本环节,人们熟知的手段就是物质报酬的增长。
公司若能做到这四点,让员工们开始热爱工作,还会是什么难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