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当兵: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工作
尽管战争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军队里的口号依然未变:“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或许有人会说:“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用这么老土的口号?”然而,人民解放军能够永葆青春、赢得尊重,也恰恰在于这一点点“老土”。时代在变,人却不会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不会变——这跟战争年代的“为人民打仗”是一脉相承的。
入伍之初,部队里总要举办若干次大的思想教育活动,讨论“当兵为什么”、“为谁当兵”等问题。新老同志之间,官兵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老同志谈自己入伍几年来在部队的成长经历,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自己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新同志则谈自己来当兵的目的,以及到部队后的感受和愿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官兵们都树立或重温了“为人民服务”、建功立业为祖国的理想,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树立了这一理想的士兵很少有消极懈怠的时候,走入社会后也更能主动地融入工作当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朱德也曾语重心长地对部队官兵说:“我们打仗究竟为谁,过去许多同志不知道。我们有的同志说国民党军队是帮蒋介石打仗。我们是帮毛主席打仗,说国民党军队帮蒋介石打,这是对的,可是说我们帮毛主席打,那就错了。同志们要知道,正相反,我们是为你们,毛主席和我都是为你们,为士兵服务,士兵又为人民打仗,为自己翻身打仗的。”正是由于较好地处理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问题,广大官兵们作战时才能显得如此英勇顽强、奋不顾身。
相比之下,现在的很多公司则因为理想的缺失,丧失了起码的工作热情。2004年底,中华英才网对6000多人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调查的统计显示,有586%的受调查者出现了轻微的工作厌倦状态,即对工作不再抱有以往的热情;有265%的受调查者出现中度的工作厌倦,即需要借助休假或跳槽来进行自我调整;还有91%的受调查者则表示极度厌倦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为何工作,缺乏工作热情,遑论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了。
一家公司正在招聘新员工。来了不少应聘的人,看起来一个个精明干练。面试的人一个个进去又一个个出来,大家看起来都是胸有成竹。面试只有一道题,就是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认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一个人都没有被录取。难道这家公司成心不想招人?
“其实,我们也很遗憾,我们很欣赏各位的才华,你们对问题的分析也是层层深入,语言简洁畅达,令各位考官非常满意。但是,我们这次考试不是一道题,而是两道,遗憾的是,另外一道你们都没有回答。”经理说。
大家哗然:“还有一道题?”
“对,还有一道。你们看到躺在门边的那个笤帚了吗?有人从上面跨过去,有的甚至往旁边踢了一下,却没有一个人把它扶起来。”经理最后说道,“对责任的深刻理解远不如做一件负责任的小事,后者更能显现出你的责任感。”
一些人或许会觉得这个考官城府太深,但人品的优劣、事业的成败往往就体现在细节上。工作中,应多想想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对社会有何贡献,而不是想着我是在为某个老板打工、为某家公司服务,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承担责任,从平凡、繁忙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今天这个时代,提倡纯粹的奉献是不现实的,但绝大多数工作在服务社会与完善个人方面的方向是一致的。好的员工不仅能够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这种负责、主动的心态还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詹尼斯在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总是对我吹毛求疵,他总是说我做得不好,而且还说,我只有在他的监督下才能做得好。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他的朋友对他说:“是不是老板不在,你就很放松呢?”
“那当然了,谁不是这样?”
“如果你总是在老板的监督下才干活,那么你现在辞职走了,轻松的是不是老板?”
“大家都是这样。”
“我建议你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运营过程完全搞通,甚至如何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那么你再看看老板是不是还是那样的督促你。如果他还这样说,那么你就拍桌子走人。你用他们公司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学会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有收获又出了气吗?”
詹尼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暗学,下班之后,也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一年后,朋友问他:“你现在许多东西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詹尼斯不好意思地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也不再监督我了,最近更是不断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红人了!”
这就是心态不同的结果:以前老想着为谁工作,被谁监督着,很被动,也很辛苦;如今想着是自己要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就没了那种被动感了。好的员工就是要这样,不管最终是为人,还是为己,都要学会主动担当,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工作。
愿景是组织不断成长的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环境十分艰难,条件也很艰苦,但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一路走来,不断地胜利与成长,就是因为他们有着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这种理想与信仰的支撑,胜利便是不可想象的。在很多时候,精神的力量要远远超过物质力量,甚至可以说,没了精神的支持,物质力量再强也没有用。
抗战期间,毛泽东就曾指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军官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论持久战》)在公司里,这种“进步的政治精神”则被概括为愿景。
中国共产党的愿景是求得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公司的愿景则有大有小,但有一点是固定的:愿景是组织不断成长的力量。管理者有了愿景,才能产生持久的前进动力,永不懈怠;员工们有了愿景,才能激发起无限的热情,跟公司一起奋斗;公司有了愿景,才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社会,赢得世人的尊重。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公司获得新生的5月5日这一天,对全公司168位主管宣读了第一份现代企业家的“宣言书”。他的宣言书是这么写的:“我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为了松下,而是战胜贫穷,实现民众富有。怎么办?那就是大量创造民众所需的产品,为民众创造更多的财富。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像自来水一样成为人们时刻离不开的重要产品,做到既方便又便宜地满足民众需要,贫穷就会消失。这个设想,需要许多时间,可能要两三个世纪,但永远不要放弃这个看法。从今天起,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神圣的呼唤,将成为我们的理想和使命,让我们分享为追求这个使命带来的乐趣和责任吧,为后代人幸福努力奋斗!”
这样的宣言让人为之动容,也激发了松下员工的工作热忱。从此,松下公司沿着松下幸之助所设立的愿景不断地奋斗,直至今天。
事实上,公司的愿景也是员工自己的愿景,员工在其中既能看到宏观、伟大的愿景,也能看到细微、切己的愿景。革命之初,中共将领拿什么来感召自己的士兵?答案很简单: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中共最振奋人心的口号之一也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些口号振奋了一代人,吸引了无数贫苦穷人和知识分子加入这个团队中,坚定地走革命之路。在这里,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愿景,也能看到革命的愿景,既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能在革命中铸造时代的伟大。每次打仗结束之后,我军都会把作战所得和上次结余汇总平分,俗称“分伙食尾子”,让每个人都享受到组织成长所带来的快乐。
对此,美国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则说得更加具体,“我要让我的工人买得起T型车”,把公司的愿景跟大多数员工的愿景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因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繁荣。”
尽管“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一说在今天被断章取义,受到了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很好地把员工团结在了公司周围,让双方的愿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方向基本一致。从1914年开始,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向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而当时工人普遍的工资只是每天2~3美元。一时之间,求职者在福特汽车工厂外排起了长队,希望能够获得一份工作。不久,福特又宣布福特汽车公司改变两班倒、每班9小时的工作制度,而将实行昼夜工作、三班倒、每班8小时的工作制度,从而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福特公司的一位代表如此说道:“我们相信,社会公道在国内开始了。我们要让那些帮助我们产生这一伟大制度并保持它的人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成果。”从此,美国工人所得的工资不再仅是维持生计的部分,而劳资工系也逐渐包括了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不久,美国的中产阶级由此诞生了。
一个组织有了愿景,才能更好地激发成员的斗志,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好的愿景更是能将组织的愿景与个人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让个人在组织的工作中看到希望。共同的愿景导致了共同的关切,共同的关切则是共同奋斗的根本动力。《基业常青》一书的作者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说道:“目光远大的公司更强烈、更彻底地向雇员灌输公司愿景,它们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崇尚其愿景的氛围,就像崇拜宗教一样,它们在行动上与其愿景更加一致——比如在制定目标、战略和战术及组织设计方面。”相反,缺乏共同愿景、不重视共同愿景的团体只能是乌合之众,逐利逐名而走,到了关键时刻难免溃不成军、一哄而散。
旧中国的军阀几乎都是投机分子,信奉的是“有奶便是娘”。例如,湖北督军王占元一生数易其主:1895年他到小站投靠袁世凯,袁死后投靠冯国璋;张勋复辟时,他积极参与,复辟失败后立即翻脸不认账;冯国璋死后,他投奔直隶的曹锟、吴佩孚,但又与段祺瑞的皖系藕断丝连;与直系闹翻,被曹吴赶出湖北后,便极力巴结张作霖,但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被赶回东北,王占元摇旗一变,又重新巴结曹吴,出任陆军检阅使。1924年直奉第二次大战后直系惨败,张、段对其所为渐生反感,于是他失去活动余地。北伐战争爆发,王占元就彻底销声匿迹了。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留给军队与公司的教训都是深刻的。
《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公司要拥有上下“协同的力量”,取得长足的发展,恐怕唯有从创造共同愿景、重视共同愿景做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