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任务不走样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人,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他似乎听得很认真,记得也很仔细,看上去听明白了,但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要做什么,然后就开始执行,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偏差或者大打折扣。
作为一个执行者,完成任务不走样,这是对工作到位、完美复命的最基本的要求。要想自己的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在执行之前就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只有在事前多做准备,在执行中才能多省心,也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复命的结果。
【职场秀】
在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一位师傅需要一把扳手,于是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来。”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了好长时间,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说:“不是这个大扳手,要的是小扳手。在库房里,你去找吧。”小徒弟没有说话,又急匆匆地跑出去了,结果这次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三个扳手,这三个大小不一的扳手都比上次那个要小一些。他气喘呼呼地说,因为库房工具箱里有三个比上次那个小的扳手,他不知道师傅到底想要的是哪一个,就只好把三个都拿来了,好让师傅自己挑一个。
其实这个师傅是知道扳手在哪里放着,并且明确需要多大尺码的扳手,即他明确告诉做一件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如果师傅一开始就告诉徒弟但是这个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或者徒弟能够主动问一下,是要多大尺码的扳手,是放在库房的什么位置的,那么,徒弟就用费劲跑两趟才完成任务了。
这么一件小事情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要想做到执行任务不走样,不仅要完全领会上级的指示,这就要求在执行之前和上级领导做好沟通;还需要事先明确执行的方式方法,这一环节需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总之是,在执行任务之前,先要问好想好多操一些心,这样才能有力地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再费尽心思大费周折而使结果大打折扣或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最优化法则】
为什么上级对同一项任务预期的结果和汇报上来的结果相差甚远?接受任务如何能够保障执行的结果不会偏离目标太远?这些都是关于任务不走样的追问,下面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你启示:
1.真正地领会命令的精神。上级在分派任务或下达命令时,一定要认真地听,对于指令中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切实做到真正地领会命令的精神。千万不能自以为是,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事了,至于结果怎样就管不问了,接受命令者很有必要和上司在事前对任务完成后要达到的目标,达成一个共识,这样有助于真正地执行出结果。更不能够因为对领导的惧怕,就不敢去问,与其等到最后做错造成损失,还不如在第一时间问清楚,做到位。
2.接受命令时要积极回应。在接受命令时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姿态,首先要乐于去接受上级给予的新指示;第二是上级下达命令时一定要认真,态度端正,即使当时你正在赶一个很紧急的任务,或者当前很难抽出时间,都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3.做好记录。好记性不如 ,再好的记性,都会有所遗漏,尤其是上级布置任务较多的时候,就一定要带上笔记本,把分派的任务逐条记下来。要做好笔记可以记录下指示的内容,以确保准确无误,以及交代的注意事项或与上司的交换意见,便于日后复命时确认。另外记录下复命的摘要,方便执行时逐条核实,确保执行效果不走样,保障了复命的完美。
4.听完任务之后,要复述一遍,确保没有遗漏。在军队中,下级经常会对上级复述命令。复述命令能够确保没有遗漏,即使遗漏了内容,也能够及时补上。
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
企业领导是怎样利用执行力这把双刃剑击败对手,又是如何摆脱执行怪圈,远离黑洞,不做执行的奴隶的?答案就在于完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科学的程序是一个企业的执行力能否贯穿始终的关键。这里的“科学” 指的就是效率化。管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就是指管理要非常的科学,也就是非常有效果和有效率。
任何一个企业,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强化执行的结果。强化执行不能只依靠口头传授,而应该言行一致,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程序来确保执行的效果。
【职场秀】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专门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为员工设计了一张任务清单。清单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任务分类、任务安排、任务总结。根据公司的规定,公司员工将根据项目内容灵活地被划分为多个项目小组,在每个项目小组当中,除了工作内容变动极大的秘书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必须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填写一份任务清单。
清单的第一部分是任务分类,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员工传达一种对待任务的态度。在这一部分当中,员工的任务被分为四个类别:必须及时完成的工作,必须完成、但可以稍微拖后的工作,完全没有必要完成的工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够完成的工作。这样,在填写清单的时候,员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把自己的任务分门别类。
第二部分是任务安排,它有些类似于工作日志,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员工和主管人员明确每天的工作内容。
第三部分是任务总结,每个星期结束的时候,将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填写这部分内容,并在填完之后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上交给项目主管。
任务清单不是简单地罗列任务,它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你一天的工作内容,次序以及你处理工作的计划及思维方式。规划一份任务清单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是它可以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最优化法则】
那么,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哪些环节是执行的重要保障?希望下面的建议能够给你带来启示:
1.目标本身一定要可量化、清晰化,就是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本身不能模棱两可,因为目标是关键技术指标。
2.要有明确的时间表。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开始的时间。董事会决定做了,我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二是管理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大家很多工作都是只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没有结束的时间,好像这项任务永远也完不成似的。这个底线一定要遵守。
3.优先顺序的概念。有很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用80%的时间解决重要的事情,20%的时间处理琐事。
4.指令一定要明确简明。指令是否明确也是当领导最重要的工夫之一。有歧义或自己想当然地认为下属已理解,后果是严重的。对指令要确认,下属理解的是不是这么回事。下属也要确认领导是不是这个意思,得到确认之后再去执行,会减少很多的偏差。多了这一句话,但效果却不一样,执行中很注重一些细节问题。
5.要下属做出承诺。“第一目标清楚吗?能不能完成?授权够不够?资金有没有问题?”既要看相应的资源条件具不具备,又要看能力怎么样,包括现实能力与挖掘潜力后的能力。
6.要跟进。定个制度不是万事大吉,然后就靠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企业管理的问题不能形而上学,不能唯制度论,过程还是要关注,必要的时候要去督促、去指导,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判断。跟进对企业领导来说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7.执行要有反馈机制。这样形成工作闭环,强调正强化和负强化,链子断的地方就是反馈的环节,对员工非常小的评价,而且要及时,为公司争荣誉,拿到单子,开发了重要客户,有一种反馈;做得不好,是什么原因不好,是不可抗拒的呢,是能力不够呢,是授权不充分呢,还是资源欠缺?
另外,团队如何吸引执行力强的人?这就是要给这些执行力强的人放手,不仅给他们丰厚待遇,还有要把这些人搭配好,使他们能够有权力。责权结合,能够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个人的未来,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补充新的决策权力。人才难留,执行力强的人更难留,关键是企业本身也要发展,不断有新的业务、新的市场,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量化你的工作
火箭飞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飞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才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质量,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接近月球了。
分级火箭的设计思想启示我们:有了正确的目标之后,要到达目的地,还需要根据所处形势与自身实际,把目标分解开来,分成许多个分目标,然后一个个地去实现,逼进最终目标。在落实工作任务,尤其是落实复杂艰巨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这种方法有益于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职场秀】
理想的目标内容应能够具体叙述“目标成果”,而且能够用具体方式、具体数字将规定期限内应完成的成果加以表达;还要将目标数量化,陈述实施的具体内容,使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标准。
量化目标对于执行到位是非常重要的,把具体目标定量化,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数个小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这样,操作就容易到位。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海尔集团推行的做法,“妙用‘资源存折’”。
在海尔集团事业部信息塑胶分厂喷涂车间,喷漆工刘忠计的工位上挂着一张每天都要更新数据的“资源存折”,上面的数据显示:
2002年12月29日,他给25英寸电视机前壳喷漆时,油漆的“额定用量”是1187千克,而他的“实际用量”却是11.96千克,折合成金额,亏损6.75元,按10%兑现,当天他欠企业0.675元。
2003年1月5日,油漆的“额定用量”是18.78千克,而他的“实际用量”是13.91千克,到当年已经累计挣到了45.55元。
原来,这个“资源存折”和“银行存折”是一个道理,也有“贷方”和“借方”。贷方是企业,上面记录着企业按操作标准应该为员工提供多少资源;借方是员工,上面记录着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企业多少资源。借贷相抵得出的数,便是这个员工收入的盈亏数。
这个量化目标的方法非常简单明了!这样,员工就能够根据具体的数字来确定工作中要达到的目标,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