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600000006

第6章 茶的采制工具(1)

一、原文

籯,一曰篮,一曰笼,一曰宫,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籯《汉书》盈,所谓黄金满籯不如一经。颜师古云:籯,竹器也,容四升耳。)

灶,无用突者①。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箄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箄;既其熟也,出乎箄。釜涸,注于甑中。(甑,不带而泥之。)又以毂木枝三亚(亚当作桠,木桠枝也)者制之,散所蒸芽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捲。以铁制之,或因,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②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牧者力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籯子,一曰篣莨,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

綮,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朴,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日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栅;全干,升上棚。

穿音钏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山峡川,纫毂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锁,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搪煨火,令愠愠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育者,以其藏养为名。)

注释:①无用突者的突,有的版本作塞,还有的作究。

②原文“檐”。檐,应是檐的误植。下文两檐字俱照改。

二、解析

工具是重要的生产手段。我国有一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工具向为人们所重视。《茶经》把茶的釆制工具列在第二章,不是偶然的。通过这些采制工具可以看出,唐代的饼茶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茶经》中的采制工具,系专就当时生产饼茶而言。《二之具》中所说的工具,现在看来,已很落后,但这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社会条件下的必然现象。生产工具,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采茶工具,为什么要用竹编的篮?蒸茶的灶,为什么要用没有烟突的?梅雨季节,为什么要用“育”补火?自有其一定的原因。研究这些问题,对发展现代化的制造机具,也是有好处的。这里不拟详述唐代的釆制工具,只着重地探讨工具与成茶品质的关系问题。

工具与制造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茶经》所述,饼茶的制造,“自采至于封,七经目”,即采、蒸、捣、拍、焙、穿和封(见《三之造》),本节按此顺序,择要加以述评。

三、采茶工具

在手工采茶的时代,采茶的用具只是一只盛鲜叶的容器,所以,在《茶经》的写作年代,仅有一只竹制的簇,也就是竹篮。

在我国产茶的地方,一般都产竹。用竹制篮,就地取材,取用不竭,而且竹子轻,竹价低,可说是价廉物美的材料。做成竹篮,既通风透气,可以避免鲜叶叶温升高,发热变质,同时,还可手提背负,或系在腰间,便于采摘。竹篮成为我国最普遍的采茶用具,就是因为有这样多的好处的缘故。

《茶经》说:“籯……茶人负以采茶也。”可见唐时是背着竹篮采茶的。但稍后于陆羽的皮日休,在他的《茶人》诗中,却说“腰间佩轻篓”,这样看来,竹篮的携带方式,在唐代就有两种,一种是《茶经》所说的“负”,一种是皮日休所说的“系”。两种方式,哪种比较方便,这决定于树丛的高度与密度,也与采摘的习惯有关。携带的方式不同,竹篮的制作形式也必然各异,但《茶经》,并未说明竹篮的造型,只说明了竹篮的容量。竹篮的容量,自5升至3斗,饼茶的原料多是带着芽叶的嫩梢,篮的容量应根据鲜叶不受紧压和运输条件而定,其前提是必须保证芽叶的质量。

现在,鲜叶的采摘正从手工采摘进到机械采摘的时代,采茶的工具今后将由采茶机来代替。人工采摘的主要缺点是费工太多,特别是大面积的茶园,在摘茶旺季,劳动力的供应成为极大的问题。人工采摘的好处,主要是可以保证按采摘标准采茶。人工采摘,已由单手摘进而为双手摘和铗摘;我国广大茶区已大量运用铗摘,这就是用剪茶铗套上小布袋来采茶。至于我国采茶机械的研究,也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先后设计了手动、电动、往复切割不同形式的样机,现在可供实用的已有数种。但现在的采茶机,不论我国或其他国家的产品,都还不能具备自由选择的功能,因使用采茶机与茶树品种及栽培管理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有成行的茶树,整齐的树冠和一致的萌芽期,才能有效地运用采茶机。所以,用机械代,替手工采摘,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改进采摘机的设计,向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二是改进茶园的基本条件,包括茶树长势、芽叶萌发整齐度、茶树的高幅度、树冠面培育状况等,以尽可能地适应采茶机的要求。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采摘所需的劳动力,约占总劳动量的50%,对采茶机具的改进,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四、蒸茶工具

《二之具》中所说的蒸茶工具,共有五种,即灶、釜、甑、箄和叉。具体地说,就是没有烟突的灶,有唇口的锅,木制或瓦制的圆筒形的蒸笼,竹制的篮子状的蒸隔,再加一个是有三个桠杈的木叉。

所谓灶,实际上是一种极简陋的土灶,《茶经》所强调的是“无突”,唐陆龟蒙《茶灶》诗中曾有“无突抱轻岚”之句。皮日休《茶灶》诗中更明确地说明“灶起岩根旁”,“薪燃松脂香”,这灶是临时性的灶,燃料是松柴。土灶的进柴口大,如有烟突,通风充分,火焰直上,热量易于消失,灶内温度降低,就不利于煮水。锅要用有唇口的,主要便于在水干时加水,因为锅与蒸笼的衔接处是用泥封住的,这样可以防止漏气和移动,如果用没有唇口的锅,就得打开蒸笼,从顶部加水,蒸气从而会大量散失,可见这种设计是很合理的。蒸隔用篮子状的而不用平板式的,这是为了便于取出所蒸的芽叶,考虑得都很周到。木叉是用以翻动抖散蒸叶,不使汁液流失。

用蒸青方法制茶,最重要的是“高温短时”,即迅速提高蒸气的温度,抑止酶性氧化,这只能用提高蒸气压的方法来解决,因此,要尽可能把蒸具密闭起来。《茶经》中所说的蒸茶工具,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设计的。但《茶经》没有提出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的蒸青温度、时间、投叶量和摊放厚度等,这与陆羽在《五之煮》里细腻地阐述水沸的情况相比,就可以了解《茶经》作者对制茶技术并不如他的煮茶技术那样高明。

如何掌握蒸茶,《茶经》没有说明。宋黄儒《品茶要录》和赵汝砺《北苑别录》中各有一段话,倒说明了问题,这两段话可用下列三种情况表示:

不熟色青,易沉,味有“桃仁之气”、“草木之气”;

适度味甘香;

过熟色黄,粟纹大,味淡。

以上对蒸青程度的鉴别,除“粟纹大”的“粟纹”可能说的是皱缩纹外,其余的评价是确切的。

蒸过的芽叶,水分很多,叶温较高,叶汁使芽叶粘在一起,因此必须用叉翻动,以解块散热,部分水分也随着汽化,水分减少,汁液也就不会流失。但摊凉散热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叶色变黄、茶汤浑浊和香气低闷,因此,摊凉与成茶品质有密切关系。《茶经》只说“畏流其膏”,把摊凉的作用缩小了。

五、成型工具

饼茶是一种压制茶,压制后,形成了一定的形态。唐时,饼茶的原料比较粗放。因此,在压制以前,有一道“捣”的工序,即使原料碎烂;“捣”后即“拍”,所谓“拍”,就是装模和紧压;“拍”后再“列”,“列”即摊晾,使其定型。经过捣、拍、列,饼茶的成型过程也就完成了。

成型的工具共有六种。

捣茶工具:杵、臼(碓);

拍茶工具:规(模或椿)、承(台或砧)、檐(衣);

列茶(晾茶)工具:芘莉(籯子或蒡莨)。

杵臼就是民间用以脱粟的木杵和石臼。这两种工具,由来很古,“昔圣人教民杵臼而粒食资焉”,“杵臼,舂也……‘黄帝尧舜氏作’,‘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均见元王桢《农书》卷十六《杵臼门》)。这几句话,说明在有了粮食作物以后,随着就有杵臼了。在唐以后,杵臼有了发展,如宋代的捣茶工具就有专用的茶臼(见宋秦观《茶臼》诗),除了起“捣”的作用外,还有“榨”、“研”、“磨”的作用,即操作的动作已起了变化。

规、承、檐是三种拍茶工具。规就是模子,是造型工具,铁制有圆形的、方形的和花形的三种。承是放置模具的砧礅。檐是普通的油绢、旧衣,用时,放在砧墩上,它实际是一种清洁用具。在拍茶时,用檐摊在承上,再把规放在檐上,然后把蒸过捣好的芽叶装入规内,压紧后取出(即出模)放在列茶工具——芘莉上进行自然干燥。

《二之具》关于成型工具的形制和使用方法,虽作了较详的记述,但没有说明规的规格(深度、圆径或长度、花的形式等),这就使后人无法了解饼茶的大小和重量;同时,也没有说明捣茶和紧压的适当程度,这虽然属于“造”的技术,但在《三之造》中也未加以说明,这就使后人无法知道饼茶的松紧程度了。

宋黄儒《品茶要录》对饼茶的压榨程度曾有所说明,但黄儒说的是建茶,与陆羽时代的饼茶有所不同。他说:“如鸿渐(指陆羽)所论,蒸笋并叶,畏流其膏,盖草茶味短而淡,故常恐去膏。建茶力厚而甘,故惟欲去膏。”从现在看来,茶味以厚而甘为好,黄儒为什么要“惟欲去膏(汁液)”,他自己在同书中已作了回答“试时……其味带苦者,渍膏之病也”。渍膏即不去膏。

六、干燥工具

饼茶成型以后,含水量还很高,现在的蒸压茶,出模时一般水分含量在15%以上,但饼茶以鲜叶蒸压,水分当比现在的以原料茶蒸压的高得多。在上述列茶摊晾定型过程中,饼茶已进行自然干燥,所以,饼茶的干燥过程,实际上开始于定型阶段。

饼茶在定型中,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其降低幅度则与定型时间的长短和大气湿度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定型以后即须进行人工干燥——烘焙。但饼茶与现在的紧压茶不同,须用“綮”穿孔,用“朴”串起来,使其解开便于搬运。然后另串在“贯”上,放在“焙”上的“棚”上烘焙,至干燥适度为止。

饼茶的干燥工具,除上述的芘莉外,包括下列五种。

穿茶工具:棨(锥刀);

穿茶及解茶工具:朴(鞭);

烘茶工具:焙、贯、棚(栈)。

同类推荐
  •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介绍了在从事烹调过程中所用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常见的专业术语、烹制法,以及味型等,让读者在操作时能加深理解。书中主要介绍了常见菜品的制作,介绍的原料以常见的海鲱、鸡、鸭、鱼、肉、时令蔬菜等为主,介绍了传统的川菜、粤菜、创新的重庆菜、江湖菜以及返璞归真的农家菜,满足消费者追求奇、新、异的消费心理。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
  •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根据季节变化时人体所需的营养结构,精选了近百道滋补汤的做法,配料科学,运用巧妙,富含营养,让你吃得营养,补得滋润。《四季滋补汤》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
  •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搜狐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000,崔怡用真挚的心为你呈现独具匠心的地道东北菜,红红火火的味道酣畅淋漓的体验。跟热爱美食的她学做最正宗、最地道、最经典的东北名菜,崔怡倾情传授经典东北家常菜烹调技巧。健康、美味、保健……东北菜中最经典的传统菜式,给你“原汁原味”的大师级口感。
  • 金牌当家菜

    金牌当家菜

    本书中收录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及菜谱。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热门推荐
  • 谁为谁憔悴

    谁为谁憔悴

    山区青年石大川通过考大学从农村进入了都市,毕业后为生计他以“晓雄”的名字“服务” 于都市的富婆们。开公司的种文欣感情上屡受挫折,她在晓雄这里得到了慰藉,于是用金钱买断了晓雄的自由。钟文欣的女儿钟蕾天真纯洁,在网上结识了“黑马王子”并身不由已地爱上了他。石大川就是“黑马王子”,他在网上是纯洁而昂扬的。作者对人格的多面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 无限之配角的逆袭

    无限之配角的逆袭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主角,他们无不是天地间的宠儿,好东西是他们的,好妹子也是他们的;每个世界都有N个配角,他们无不是为了衬托主角而存在的,面对主角的强势,他们只能苦逼的送出自己的一切供人挑选;你敢逾越抢主角的东西?抱歉,绝症在等着你,意外在看着你……面对配角们日益艰辛的未来,苏易勇敢的站了出来。伟大的配角拯救者苏易,他一个人代表了穿越者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住!他不是一个人!“让我们反抗吧!抢光主角的宝贝,抢光主角的气运!”苏易高举农奴翻身把歌唱的的旗帜奋勇向前。新书已...
  •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这座神秘的城池,不仅没有城门,里面还遍布着巨大的人骨坑,狼窟,只有谷爷爬回来,东家组队上山。巨大的狼形石雕,(新书《憋宝人》已经上传)三十年前,一支神秘的勘探队在大兴安岭深处全军覆灭,半空中悬挂着手腕粗的铁链子,背上刻满了地图,手掌上刻着“三十年后……”;三十年后,谷爷的外孙小七,在北京过着皮货店掌柜的悠闲生活,突然间得知一位猎人死在大兴安岭林子里,临死前扒开桦树皮,咬断手指在树干上血书小七的名字……为查明真相,风干的肉干。一个足以颠覆想象的宿命轮回抹平了时间的痕迹……,却发现另有两支队伍也在暗暗行动。经历种种后,他们被莫名的力量引到阴山狼城
  • 大唐公主之古鱼梦

    大唐公主之古鱼梦

    (本文架空,轻松不虐)刁蛮任性连皇上都要担忧其婚事的大唐公主居然穿越到了一千年前的西周,邂逅了一个地方小国的鱼国国君。这个鱼国国君很小气啊,动不动就生气,学学她大唐公主如何美丽大方、清新脱俗、思想开明吧。还是老顽固一个,浪费了一副好皮囊,看她盛世大唐的思宁公主如何对付他,等着接招!
  • 大风刮过

    大风刮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凤命逆天:庶女不下堂

    凤命逆天:庶女不下堂

    前生,她助他夺天下之位。十年倾心相付,换来毒酒一杯。携恨重生,她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再一次,他许她皇后之位,想要娶她过门。她笑,皇后?她早已做腻,不稀罕!这一世,逆天命,改乾坤,且看她如何独步天下!八字箴言道破她前生今世,三生三世的牵扯,到底是孽缘还是良缘?
  • 欲望都市

    欲望都市

    风靡全球的HBO电视剧《欲望都市》原著小说,令所有女人痴迷的幻想蓝本。在充满欲望与诱惑的都市里,男人、爱情、时尚一个都不能少!本书的主人公是四个纽约曼哈顿的单身女人,她们虽然个性不同,但都事业成功,都时髦漂亮,虽然已不再年轻但却自信、魅力十足。她们共享彼此间牢固的友谊,也都面临共同的困扰——在这充满欲望和诱惑的都市里,真正的爱情和归宿究竟在哪里?
  • 天月变

    天月变

    重拟天纲!,背负血海深仇,身怀无上绝学,驰骋修真界,纵横天地间!仇人的头颅将滚落在脚下,仙魔的魂魄将弥漫九天!天道从不会庇护弱者,因此,当奇遇在他身上发生的那一刻,他就决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定要弑神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