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8500000009

第9章 悲秋之气

不是逢摇落,谁知宋玉愁。

及关方浩叹,出峡又扁舟。

驿路成倾盖,霜天各蔽裘。

萧萧词客鬓,几度异乡秋。

——《遇王大邦誉》

君问十年事,凄然欲断魂。

一无如我意,尽可对君言。

刖屡足犹在,鞭多舌幸存。

相期著书好,归去掩蓬门。

——《遇伍三》

终日相对或兀兀,别去乃积千万言。

谁知此地复携手,仍无一语如从前。

世人但解别离苦,今日相逢泪如雨。

风尘满面霜满头,教人哪得有一语!

——《遇故人》

每每在《两当轩集》中读到这样的诗,我都要深吸一口气,为仲则一叹,却又不只为他,叹的是这古往今来,不可胜数的失意落寞之人。

这一类人,兴叹九原,属怀千载。闭门读书,只觉得胸中浩然之气长存,要做天地间的奇男子,建功名以不朽;开门望去,顿觉衣食无着,生计乱心。这世间处处促狭,竟不给人松快的余地。

仲则这三首诗便给我这种鲜明的感觉。第一首《遇王大邦誉》约作于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间的某个秋天,后两首《遇伍三》和《遇故人》大致作于乾隆三十三年到三十四年间。三首诗都是他在异乡遇到故旧,与人相逢之后的感怀之作。

按照年龄来算的话,乾隆三十一年,仲则将将十八岁,迟至乾隆三十四年,他也不过才二十一岁。就算古人早熟,就算他年少不识愁滋味,只是引经据典,鹦鹉学舌,我依然不免为他的诗才惊动。

诗文之工整且不说,这位兄台才二十岁出头啊,竟然能将人世的忧患苦困写得如此深刻,而且还不是假装,一吟一咏皆是发自肺腑。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气馁得想弃笔不写了。

好吧,以他三十五岁英年早逝的状况来看,我们可以将他的二十岁左右视作是他的中年。这几首诗所表露的忧患落魄之感,确实是人到中年才能有的感受。

仲则写道:“不是逢摇落,谁知宋玉愁。”这个悲,不是寻常的悲。屈原谢世,他的弟子宋玉悲秋,仿《离骚》而作《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儣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廊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令人悲伤啊!秋天的气息!萧瑟啊!草木摇落气象衰沉。凄凉啊!心境仿佛是要远行,登山临水徒增伤感。空旷啊!天高气清。寥落啊!积潦消退秋水明澈。忧伤叹息啊!薄寒袭人。失意怅惘啊!背井离乡。坎坷啊!穷士落魄失官去职。孤独啊!流落在外没有朋友!惆怅啊!形单影只自我怜悯。)许是因为古人对生命的感知更为细节和具体,昼夜轮转,花开花谢,四时变换都不曾等闲视之,对一切的离别和重逢都不似如今这般朝发夕至,云淡风轻。而留下传世文字的这些人,又是历代文人中的翘楚,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悲伤也是美好的、精致的、优雅的。

后人称颂宋玉的辞赋影响深远,措辞高妙,为此列举种种例子,从司马相如说到庾信、李白、杜甫,乃至其后的宋词、元曲……不可否认,宋玉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命题——悲秋。

可以不甚严谨地推究:自他之后,以诗人为主体,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更为自然贴切,文学转向内在、细致、私人化的情绪表达——这是一种美妙深刻的体验。“悲秋”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母题之一,延续了千年,直至今日和以后——这个评价不是不高吧。

传为宋玉所作,流传下来的辞赋有多篇,真伪相杂,不可尽信。王逸《楚辞章句》定《九辩》是宋玉所作,是可信而无异议的。我必须坦白交代,《九辩》在年少时的我看来,亦只觉得和《离骚》一样牢骚满腹,实在叫人难以卒读。耐着性子读完,却不明白有些事为何值得抱怨。对其间的情绪和态度难以欣赏,至于文章的价值和成就,我并不曾全心认同。

幸好现在读来,体味已有所不同。必须要人到中年,有所阅历之后,才能对人世忧患给予人的磨折考验有所体悟。

我想,除了这些年,年纪和阅历的增长,阅读的深入,亦令我悄悄修正着自己当初的判断。

宋玉是不是美男子不知道,可以确认的是,他不是佞臣,也不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登徒浪子。关于宋玉的生平,所载不详,众说纷纭,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一段生平记述极简略,鉴于太史公著史的权威性,我更愿意相信他的记载。

诚如太史公所言,宋玉以辞赋见长,身为文臣,不敢直谏君上——这毕竟也不是什么大错。他固然不是直臣,但即便如是,以一介小小的文学侍从之身,指望他在政事上左右国政多少,实属强人所难。

何况宋玉侍楚王,未必见得多被重用,多半是仕途颇不得志,更不用说他出身寒微,人微言轻。即便如屈原般出身贵族,一生秉道直行,到头来照旧行到了汨罗江里。

宋玉作《九辩》抒怀楚之意,追想楚国昔日的辉煌,感念国势衰微,由此念及个人际遇的坎坷,三者之间主次是不可颠倒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一层,就如当初的我一般,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栗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昔日的楚国,强盛之态,天下莫能当之。今日的楚国,不复当年的繁盛,如秋之萧瑟。今昔对比之强烈让人悲从中来、无可奈何,而个人命运的流离也加强了悲怆的感受。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宋玉在辞赋中一再抒发时不我待、人之将老却一事无成的忧患之感,他之所以赢得后世士大夫的普遍认同,是因为他的心理根源是忧国忧民,自发地融身世、国事于一身,位卑未敢忘忧国。

三十岁左右时,宋玉被逐出都城,穷困潦倒、流离失所,“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充满委屈没有头绪啊,流浪在莽莽原野荒郊。没有皮袄来抵御寒冬啊,恐怕死去春天再也见不到。)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作为一个逐臣,宋玉所持有的信仰依然是:“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与其没有道义获取名誉啊,宁愿遭受穷困保持清高。取食不苟且求得饱腹就行啊,穿衣不苟且求得暖身就好。私下追慕诗人的遗风啊,以无功不食禄寄托怀抱。)清初的唐甄说过一句名言:“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相当愤世嫉俗,相当醒目。如果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蟊贼也好处理,偏偏是打着“受命于天”旗号的帝王,一个个轮番上阵,粉墨登场。儒家虽有“仁政”的美善理想,并且孜孜不倦地传承千载,然终钝化成帝王的驭下之术。

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力太弱,空泛而松疏,是不争的事实。皇权总要将官僚体系变成实现自我意志的工具,不断强化自己的直接权力。即使是出现盛世贤君的时代,暴力的本质依然难以消退。稍不留神,混不吝的暴君就横空出世了。

礼法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法则,对群体的道德感和自律性要求甚高。大多数时候,君主与臣下能够维持表面的和气和尊重,君臣共治,官僚士大夫阶层尚可以维持基本的尊严,一旦点儿背遇上罔顾礼法、独断专行的暴君,最彻底最无力的抗争也无非就是天灵盖对狼牙棒了。

宋玉精神上的困顿在于,他一方面渴望着致君王为尧舜,成为帝王师,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对君主抱有宗教式的感情。

在事与愿违的现实面前,他除了将希望寄托于君王的醒悟和贤明,找不到别的方式和出路,这和他的前辈屈原是一脉相承的。后世文人之所以不断重复阐释宋玉式的悲郁,是因为他们陷入几乎同样无解的困境。所受的教育,经史子集中的道理不能给出治本的答案,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不能怪责任何人。

与死后的巨大声名相比,宋玉的死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式的悲剧”——大约在六十七岁的时候,他于楚国灭亡的兵荒马乱中死去,悄无声息,如被秋风扫落的叶片。

杜甫在咏怀宋玉时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道今疑。”

有人说得好,谬托知己的好处,是令生者不寂寞。杜甫追悼宋玉正有此意,而仲则的很多诗意亦起源于杜甫的诗。他生活的际遇和传达的情意,说穿了,和杜甫亦没有不同。

解释了这个“悲”字,这三首诗的诗意就一目了然了。久别重逢,尽是他乡之客,陌路相逢,同病相怜。

俗话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自古以来,贤人失志,贫士失职,就是说不清、诉不完的话题。

士风之变,从先秦的初立,到两汉的昂扬,再到魏晋的狷介,从唐宋的舒展,转到明清的焦愤,具体呈现到仲则身上就是无可奈何了。所谓相期著书好,归去掩蓬门,不过是心有不甘的自我安慰罢了,难免还有再作冯妇的期待。

“刖屡足犹在,鞭多舌幸存。”从技巧上来说,这个同类对用得极好,在用典方面,仲则亦曾下过一番功夫,此处借用战国时张仪为相之前曾遭鞭打折辱的典故来激励自己,虽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愤,更多是肯定自己的才能。

仲则一生飘零失意,他的才华表现在诗文上,没有机会具体展现在政治事务上。我知他不能相信和领会,即便让他得到了张仪、苏秦那样的成就,合纵连横,谋通六国,他还是很难如愿以偿。

旧的烦恼剥落了,依然会有新的烦恼,只要欲望还存在,烦恼就不会消减。世面上八面玲珑的人,私下里亦难免失意之处。

毕竟,对普通的小知识分子而言,“任运自在,随缘自适”这八个字,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热门推荐
  •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内心淡定的力量》是卡内基亲笔所写,从童年时代到去世前夕,从少年打工到领军钢铁业,从一穷二白到身家亿万,从积累财富到致力于慈善,让读者详尽地了解卡内基的同时,领悟到卡内基成功的奥秘所在,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版式设计,都非常具有创意,称得上是一本经典励志书!
  • 武道神通

    武道神通

    荒古雄奇的异界;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追逐武道、神通,历经时代变化、纪元沧桑!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超市营销新思维

    超市营销新思维

    本书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认识超市营销;第二章超级市场开发策略;第三章超级市场形象营销策略;第四章超级市场促销策略;第五章超级市场价格营销策略;第六章超级市场顾客需求营销策略;第七章超市品牌形象策略;第八章超级市场公关营销策略;第九章超级市场发展营销策略;第十章超级市场营销活动控制与考核。
  • 中国寓言故事(新课标必读丛书)

    中国寓言故事(新课标必读丛书)

    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它是一种饱含生活经验与人类感悟,焕发智慧光芒与道德色彩的寓言式文学体裁。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以简单的故事喻示出深刻的道理。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那一曲军校恋歌

    那一曲军校恋歌

    书中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娓娓道来了六个军校女生四年的情感路程,性格运命各不一样,共同的是执着,军人骨子里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和所有大学校园一样,即便是在严谨的军校,鼓荡的青春也是永远的主题。女主人公小米和所有战友一起接受着独特的洗礼,有关信仰、有关使命,同时也有关爱情。
  • 毒医凰后惑君心

    毒医凰后惑君心

    现代女化身古代女,波澜不惊的凤眸再次睁开,潋滟的风华,一袭红衣,傲绝天下,谁与争锋。一支玉笛,一曲音杀,她强势回归,只因当初的一纸承诺。他是一渊之皇,噬血残忍,狠厉无情,却在见她的第一眼,卸下一身狂傲,化身成为绕指柔。世人都说白诗羽冷心无情腹黑狡诈,他却说:“她只是没有遇见我”。当强者碰撞上强者,是否会掀起别样的风云,亦或者是携手共看浮生轻若云。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