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00000030

第30章 体验空无的状态(2)

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便能经验无碍的空寂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自我,这个独立出来的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那时明镜般的意识就会经验到完全无碍的空寂。

——《解脱之道》

宇宙意识就是我们内心那份能够觉知的、很原始的作用力本身。当我们处在如明镜一般的宇宙意识里时,意识的基本作用就是没有任何曲解地反映真相。

这其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真相就是,在一切事物还没有诞生之前,空无就已经存在了。在你还没发展出自我感之前,就曾经有过那种无疆界的合一感。而在这种合一感出现之前,还存在着一种更大、更深的无合一状态,也就是既没有界限又没有合一性的空无状态。

阿玛斯曾说:“原初意识或无分别的全知,乃是处于任何一种层次的心,体认到它最扩张状态的必要条件,即心扩张到宇宙意识的要素。”举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一个人可能会经验到澄明心,但如果他不能体认到无分别的宇宙意识,那么他的心仍然会被局限在清晰的头脑里。如果我们的心曾经体验过宇宙意识,那么它就会不断扩张,而这种纯粹的意识又会跟澄明心相互融合,然后,我们会体悟到那种纯然明透、清晰无碍而且毫无中心点的境界。这种无碍的澄明心有时也会被视为空无本身,或是一种能够觉知到空无的意识。它是彻底体认到空无的必要条件。

人们曾经用各种方式描述和体验过空无:真空、蓝色意识、澄明心都是人们对空无的称呼。我们这里所说的澄明心指的是能够如实地觉知事物的透明之心,而不是那种关于宇宙意识的无分别状态。但是如果我们头脑里的活动又开始工作了,澄明心就会消失,不过我们内在的空无性并没有被污染,即使我们仍然有无妄的念头、感觉或界分感,那份空无性也不会消失。要知道,一切事物都是空无的一部分,都可以被看做是色相。任何一种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存在都是一种色相,但色相只是空无的一个面向。这份空无性就是所谓的觉醒之心,禅宗称它为“没有中心点的真空”或“心的本质”,在它之中并没有一个独立出来的个体在觉知这份空无,因为空无是被宇宙性的澄明心所觉知的。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要了悟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心的本质,也就是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什么是真空。真空不可能被彻底知晓,除非我们头脑里的分别意识完全消除了。而觉醒的澄明心时时刻刻都在保持着知觉,它在白天保持觉醒,入睡时则是祥和的。它完全保有心的本质,就像一片深黑的寂静,所以它能够觉知到空寂的宇宙意识。心的本质常被人形容成蓝空、澄明或意识的黑色面向,它们可以被看做心的本质的状态。因为心真正的本质是彻底的空寂。彻底的空寂就是指一种无分别的意识,也是一种清明透彻如夜空一般的境界,在它之中永远存在着一种能够觉知到空无的意识。这种意识会被我们的个人意识所制约,以至于我们无法如实地见到它,感受到它,否则它是可以进行无限扩张的。只有当我们的自我彻底融进宇宙意识里时,我们才有可能经验到这种彻底的、无碍的空寂。

放下对身体的执著,死亡空无就会出现

死亡是一种深黑的空无,当我们放下对身体的执著,就会发现真正的死亡是什么,我们会认清我们根本不是我们的身体,死亡只是一个转化过程。

——《解脱之道》

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是被自己的欲望和身体所奴役,一辈子忙忙碌碌,害怕衰老,害怕失去好的物质生活,也害怕失去生命,因为生死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最根本的大问题,所以很多人带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今天,不管明天”这样的想法一味追求肉体的享乐和刺激。生死常常就在一线之间,这一线捆绑住了无数人的心,让他们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留恋。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虚无、黑暗、痛苦,所以,死亡往往成了绝望的代名词。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来源于自己的想象,自己被自己所想的欺骗,因而生出了害怕的心理,又让这种心理占据了内心,影响了活着的心情。

一个仆人惊慌失措地跑到主人面前禀告,他在市场上见到了死神。死神面容冷酷,表情狰狞,一直盯着他,并恐吓他。他请求主人准他的假,以便尽快赶到撒玛拉去,因为只有在那里,死神才找不到他。主人答应了仆人的请求,自己却跑到市场上去见死神。主人找到死神后,便责问他为什么恐吓、威胁自己的仆人。死神回答说:“我并没有恐吓、威胁他,我只是感到十分惊奇,没想到居然会在市场上见到他,因为我们原本约定的是今天晚上在撒玛拉见面的。”

我们是不是也像故事中的仆人一样对死亡心存恐惧,其实,人们对死亡恐惧,来自于对死亡的无知。其实,死亡只是一个转化过程,就像佛家认为的:“死了还会再生。”生死是人生的轮回。死亡也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新一层空无的觉知,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空间感,我们将这种觉知称为“死亡空无”。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一定会经历死亡,会跟肉身脱离联结,很像是肉体的死亡。

死亡就是一种深黑的空无,我们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体认到死亡是空无的,不需要等到肉体死亡。如果想要体验到死亡的空无,只需要我们放下对身体的执著。这时,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死亡是什么,也会认清我们根本不是自己的身体,然后原先对身体的执著就消失了,我们也会明白跟肉身不再有联系的滋味是什么了。

当我们了悟到这个层次,就算真的面临死亡,也会清楚地知道我们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肉身不见了,我们的潜意识仍然存在,然后就会明白死亡也只是一个转化过程。当我们不再执著于肉体上的身份,明白我们的身份并不是身体,就能体验不同层次的空寂感。这时我们对身体执著的恐惧和欲望也跟着消失了。一旦看透对身体的执著,我们就会立刻体认到死亡的空无。所以,要想所有的执著开始消解,只有放下我们对身体的执著。

真正的如如不动,是洞穿到底的觉知

真正的如如不动指的是一种能够洞穿到底的觉知,如果能彻底接纳当下的真相,我们就不再有期待或欲求,那时我们的心就是如如不动、彻底静止的。

——《自我的真相》

《金刚经》上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意思是说,那些修行成功的佛在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境遇时,心里不会产生执著或惦念,完全以一种随缘和平静的态度来应对。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在外人的辱骂指责中泰然自处,很少有人能够在名利诱惑之下不为所动。正是因为我们都做不到,才会将心浸在苦水中不能解脱。

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家附近开了一个小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经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大了起来,不禁颇为震怒,追问缘由。女儿起初不肯说出那人是谁,但是在父母的苦苦逼问之下,终于说出“白隐”两个字。

这对夫妇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禅师理论,禅师只说了一句话:“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之后,就被这对夫妇送给了白隐。此时,白隐虽已名誉扫地,但是他并不介意,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这个孩子,他向邻舍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一切用品。

时隔一年之后,这位未婚先孕的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向父母吐露了实情:孩子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在鱼市工作的青年。

她的父母立刻把她带到白隐禅师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他们当年的错误,并请求他允许他们将孩子带走。

白隐禅师依旧无话,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就是这样吗?”

白隐禅师的修为正是“如如不动”最好的体现。他没有将被人误解、诽谤看做是坏事,而当误会得到澄清时,他也没有过多地表现出欢喜,一直默默地承受,心平气和地对待整件事情。很多时候,只有像白隐禅师这样的人才能获得自己内心的快乐与清净。

我们的内在人格每时每刻都在造作,根本无法静止下来,也使得我们在不断地对很多东西如痛苦、快乐、冲突、困境说“不”,也不断地期盼着美好的事情发生。观察一下我们自身,你会发现这种造作的行为和反应是不断循环的,心中先出现了某种活动,然后对那个活动说“不”,接着就会开始期待另一个东西产生。这就是对当下的抗拒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渴求,而这一连串的活动会导致一种追求成就的欲望。只有当我们能够彻底接纳当下的真相,才不会再有抗拒和期待,那时你的心就是如如不动的。阿玛斯认为:“真正的如如不动,指的是一种能够洞穿到底的觉知。”

但如如不动并不是说让你不能有任何身体或心智上的活动,只是让你如实地觉知各种感觉、反应、经验,并彻底地接纳真相和那个不动的东西,也就是你的本体或觉知本身。

没有一个“人”在经验无垠空间,是空无在经验空无

正常意识一旦消失,我们就会经验到彻底空无的无心状态,心中所有的事物都空掉了,就连事物空掉的感觉也空了。

——《解脱之道》

我们的正常意识是非常有限,而且会受到很大制约的,它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制约、局限、分化、分类,还有把事物概念化。由此可知,我们的正常意识在经历事物时永远会把自己和所得到的经验分开,而这就制约了我们,让我们无法在不改变、不限制、不认知的情况下去经验到空无。

阿玛斯将那种空无的经验称为止息、寂灭或彻底的死亡。其实死亡确实就像阿玛斯说的那样,你根本不需要等到肉体坏死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当你的肉体死亡时,你就会亲身体验到死亡这种意识活动的彻底幻灭。阿玛斯曾经说:“人格所拥有的意识活动必须完全消失,另外一种意识才会出现,然后才能经验到完整、无碍、无限的空无。”这就是在提醒大家,如果你还处在自己之前的意识活动里,是不可能经验到那个无碍无边的境界的。如果你真的经验到那种无碍而又彻底的空无,你的意识本身就不会再受到任何的局限了,但也意味着你失去了个人性,也不能再跟经验对立。这种无限的意识被我们称为宇宙意识或初心。

现在,我们要在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心的另一个定义就是所谓的纯粹意识。在纯粹意识之中仍然有知觉的作用,但这份知觉除了它本身的作用力之外并没有一个可以让它产生作用的对象。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要探讨的就不仅仅是空无,还有心本身即知觉或意识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都具有这种纯粹意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里,我们会意识到很多其他的东西,如眼前的茶杯、自己的手掌或头脑里突然闪过的一个念头,却从来没有觉察到纯粹意识本身的存在。这都是因为我们有限的知觉的运作方式使我们一直以来都把意识当成了意识的内涵,从而与真相失之交臂。

一旦我们能够体验到心的本质即是纯粹意识,并看清纯粹意识的原貌,便体认到了所谓的宇宙意识和“知”的本质。通常,我们的个人性意识必须经历自我的大死,才能重生为宇宙意识,也就是说个人性意识可以通过摆脱自我而扩张成宇宙意识。这个重生或扩张的过程就像是空无在经验空无,而不是有一个人在那里感受无限的空间感。在那种状态里,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念头和想法,所以,要想详细地给别人描述宇宙意识或说明心就是纯粹意识是很困难的事。但是,只要我们内在有什么念头生起,这个念头的内涵就会把你和纯粹意识完全界分开来,这样你就会知道,纯粹意识里容不下任何思想。

在这个无垠的空间里,你会感觉自己的脑袋一直在扩张,意识一直在无限延伸,它既没有边界,也没有中心,也没有任何人在那里与你一同经验这个空间。每一样东西都变成了无碍无边的宇宙意识,心中所有的事物都空掉了,连这种空掉的感觉也不存在了,这就是空无在经验空无。

同类推荐
  • 培养青少年走向成功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走向成功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都是青少年朋友顺利通向成功之路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本书收录了培养青少年的成功意识的经典故事,通过这些哲理故事,使他们坚定目标,一路前行。让这些故事成为最有效的强心剂,为青少年们注入无限的精神力量,也希望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在这些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犹太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有一种没有性质、没有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做是种智慧,修身是智慧的升华。本书从做人和修身两方面帮大家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在道德上完美、做人上成功的人。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情商力

    情商力

    情商力,是运用情商来帮助自己在人生中各个方面成功的能力。要运用好情商力,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包含了了解自己情绪、控制自己情绪、自我激励、了解他人情绪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这五方面的能力。情商力就是这五种能力的综合。为了让每位读者更迅速有效的掌握情商力,更快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生活与工作中来,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情商与情商力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重新建造了一个“情商力模型”。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自如的应用情商力,帮助自己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取得更多的成功。
  •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陆漂移、神奇的极光、木乃伊心脏跳动、古希腊齿轮计算机、火星的未解探秘……这些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对于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一定可以引起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青少年朋友跟随本书来一次科海遨游吧!
热门推荐
  •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分别从身体、心理、情爱、交际、工作和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心态决定成败这一主题,内容涉及到了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希望它能帮助所有人安全度过生命的每一个低谷,让每一个人心灵的天空清净、明朗,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真正的健康,都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也更接近于成功。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
  • 君临

    君临

    此刀当碎虚空界,此剑当开造化权!血戮尘寰世无双,傲视三界笑红尘!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年轻人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会有所帮助!《每天懂一人情世故》做事之前先“做人”!处世之前先“懂事”!在迷茫失落时,从前人经验中获取前的力量;在无力无助时,从古老的智慧中学习圆通之道。一言一行修炼做人基本功,一一滴积累处世大智慧。
  • 医手遮天:千面皇妃

    医手遮天:千面皇妃

    1世纪金牌医生穿越成废柴嫡女,被亲爹和未婚夫扔进瘟疫村。既然世人骗我,欺我,害我!那她就:毒他,辱他,灭他。看她除瘟疫、治难疑、整恶亲,戏王爷,医手遮天,傲世天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怒斩苍穹

    怒斩苍穹

    “天若欺我,斩碎就是……”凡世少年破格选入天下第一修仙宗派——缙云宗。本应风光无限,却无法突破修仙初阶!难道一辈子是修炼的废才了吗?但为何脑内总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呢?要是这些记忆是真的便好了……重铸道基、真龙之血,记忆中的自己十年修炼飞升成仙!这个传奇能重现吗!
  • 养生要养根:同仁堂特聘专家马必生的长寿之道

    养生要养根:同仁堂特聘专家马必生的长寿之道

    本书以中西医结合养生保健原理为基础,应用中老年养生保健中所取得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把老年人自我养保健概括为“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精神保健、日常生活保健”四大方面。
  • 百年美联储

    百年美联储

    本书以美联储的百年历史为线索,叙述了美联储成立的历史背景、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以及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本书在美国金融博物馆提供的历史资料和《美联储100年》大型展览内容的基础上,由中国金融博物馆组织编著。以简洁、精炼、发人深省的笔调,配以珍贵历史图片,深入浅出地把这个金融帝国的独特性和巨大影响介绍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