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300000022

第22章 即兴采访篇 (2)

证严法师:我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觉得一个人在家庭也只不过是为这个家庭而已,大好的人生只是为了一个家庭,为了一个自己,不值得。所以我才会离开家庭。

杨澜:那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呢?

证严法师:应该就是出家没有挂累……

杨澜:你以后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了?

证严法师:有;现在我的母亲就是我的委员。

这种把问题化整为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的办法,既可以减轻访问对象的心理压力,又便于双方交流。这种自然的交谈,比起一个人笼而统之地谈出一堆感想来,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是新闻报道中需要展开的部分,甚至需要“再现”的情景,那就更要非常仔细地问,一个接一个地问。

《光明日报》一位记者,在收集光学专家蒋筑英的事迹后,写出了通讯《为中华崛起而献身的光辉榜样》。通讯中谈到蒋筑英最后去成都出差那天凌晨离家之前的情景,是这么写的:“第二天凌晨4点多,蒋筑英起来把昨晚锅里的剩饭加上水,做成稀饭当早餐。妻子给他拿了6个鸡蛋,要他煮熟了路上吃。他煮了4个,自己要了2个,留下2个给孩子。”这样一个比较简单的细节,记者却向蒋筑英的爱人提了好几个问题:蒋筑英那天几点起的床?起床以后做了些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早餐?你当时帮助做过什么?拿了几个鸡蛋?是他煮的鸡蛋吗?他煮了几个?煮的鸡蛋是不是都带走了?如果不是这样一点一点地问,像这样感人的细节就出不来。因为访问对象并不知道这样的细节有新闻价值,往往会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他那天早晨起来吃了点东西就走了。”一些缺乏经验的记者,听到这里也感到满足了,不知道还要细问,还要具体化。当然,像这样的细节,记者也可以先提大一点的问题:“蒋筑英最后是怎么离开家的?你把当时的情况给我说细一点,行吗?”等对方讲过以后,如果记者发现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进一步细问。

记者要在提问中把开放式和闭合式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既需要充分的准备,也需要记者广博的知识(包括社会生活知识),还需要临场的应变能力。到底是提开放式问题,还是提闭合式问题,提闭合式问题又怎么具体化,都需要记者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掌握、运用。

主持人的提问主要起着“引导”和“发掘”的作用,引导谈话的方向,推进谈话的层次,发掘谈话的深度,激发谈话的新意。常用的提问方式无非是正问、反问、侧问、潜问、追问、隐问、设问、迂回问,等等,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建立并发展良好的谈话氛围,使谈话变得有兴味、有立体感。

a正问,是最常用的,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b侧问,是指主持人运用逆向思维,突破常规思维、顺向思维的惯例,寻找新的不同的角度提问,常能使问题反映得更加全面、深刻。

白岩松事先了解到家就在靖国神社附近,提问就从散步切入,得到渡边恒雄态度很坚决的回应。

白岩松:我听说你住的家,离靖国神社很近,您经常会在神社周围去散步,

您看到的更多是什么?在散步的时候,面对它的时候,你想到的更多的什么?

渡边恒雄:我的家住在靖国神社的附近,所以我经常带着我病身的妻子,还有我养的狗一起在旁边散步。靖国神社里有一部分区域叫神域,就是狗不能进去的地方,是要拜的地方。像这些的地方,狗不能进去,对我来讲狗更重要。所以狗不能进去,我当然更不愿意进去,我也不想进去。所以我就和妻子,还有狗就不到这样的地方去。并且游就馆从外面可以看到,从外面只要看一眼我就感觉到非常的生气。因为在这里面,摆设着军马军犬,等等,他们摆设着好像都是英雄,战争让它合理化,神圣化。所以我看着就非常生气,所以我从来不到这样的地方去。

这样的侧问,能反映多角度、多层面的事实,采访也能避免“老一套”的沉闷而显得别具一格。

c反问,一般指正面提出问题而对方回避时采用的“迂回前进”、“曲线救国”的方式。比如在一次人物专访中主持人问道:“女性搞作战指挥研究,好像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你认为自己从事这个专业优势在哪里?”不料采访对象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她说:“这不好由我来说,要由别人客观评价。”主持人理解这是出于她的谦虚谨慎,就没有追问下去,而是就势反问道:“那么,你认为女性搞作战指挥研究有什么局限性吗?”这个问题她就不能回避了,在她做了回答之后,主持人又迂回到先前的问题:“你周围的同事对你搞作战指挥研究怎么评价?”换了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她怕担“骄傲”之名的顾虑被冲淡了,很有兴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于是她那种自信、自律、坚韧、顽强,有主见的个性渐渐地凸现出来。

d潜问,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需言传”的提问方法。从表面看,记者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可是在言谈中记者已经把问题告诉了对方。这就是说,在交谈过程中,记者可以有意识地把某些话说给采访对象听,从而引起采访对象的某种注意或兴趣。这个时候,记者哪怕只用语气引发一下,就可以引出对方心中很多的话。

到底怎么“潜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证。这是水均益在专访好莱坞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时的一段谈话:

水均益:在《弦动我心》里,您还学习了拉小提琴,那一定很难。

梅丽尔:是很难,但我做得很好。

水均益:您真了不起。

梅丽尔:但是时间不够。

水均益:您一天拉六个小时。

梅丽尔:练了两个月,每天六小时,没错,但最后我可以拉巴赫的曲子了。

水均益:那真是一项大工程。

梅丽尔:是的,但是在很大的岁数还能学点东西也很让人兴奋,因为你总是会觉得学不会了,但是,能够面临新的挑战很不错。

水均益:对我来说,学习拉小提琴简直是个疯狂的想法。

梅丽尔:现在我还想要学学中文呢,因为他们老在我旁边说笑,而我却一点都听不懂,我真想知道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从上面我们看到,水均益并没有直接询问想了解的问题,而是以聊天的方式将问题隐藏在对话之中,使采访对象领会意思,自己说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e追问,一般是对已经展开的话题发出进一步的、细致的或深一层的跟进式的问题,往往是挖掘细节的简短插话、提示、质疑,抓住主要矛盾引对方做深入剖析,使之或真相大白,或迎刃而解。

一位主持人在一次采访中问:“中国人一般传统的家庭模式是‘男强女弱’,您的丈夫已从部队的领导岗位退下来,您却依然担负着这么重要的工作,有这样显赫的位置,您的丈夫心理平衡吗?会不会觉得不自在?”她回答:“开始有,慢慢磨合,有时不高兴了他也说。”笔者忙追问:“他怎么说?”她模仿丈夫的口气说:“你了不起!你是大法官!”笔者紧接着追问:“那您怎么办?”她说:“我不应战,‘环顾左右而言他’。”

这样的追问就把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断面展开,主持人不需加什么评论,蕴含尽在其中。

f隐问,这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问,在这种提问中,记者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本意,而是从侧面隐晦、曲折地提出来。从对方的回答和表情里,记者就能作出某种推测和判断,或者得到某种证实。西方记者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在旧中国,著名女记者浦熙修、彭于冈、杨刚也常常使用这种方法采访当时的一些头面人物。主持人在访问需要讲究策略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

西方记者想了解某位科学家的家庭关系怎样,是不是和睦,一般不正面去问。他们遇见对方,往往这样提问:“您穿的这身衣服真‘帅’,看样子是您的夫人精心给挑选的吧?”听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对方的家庭关系不错,肯定就会高兴,少不了要把他的夫人美言几句。如果对方关系不好,或者正在闹矛盾,那么,对方的反应就会很冷淡,或者有意把话题岔开。

g设问,常以“假如”打头,“假如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或者在提问的落脚点设计几个答案供对方选择。设问往往是问对方平时一般不去考虑的问题,突然给定或限定条件,这时的回答会很真实,可以增添谈话的情趣。但是如果是模式化的、“想当然”的设问,用滥了,也会显得虚假浮泛,就成了“套话”。如果假设的供选择的答案不符合对方的实际情况,还有可能弄巧成拙,对方不愿配合。因此设问一定要合乎逻辑,合乎对方的实际,不可自作聪明、主观武断。

总之,提问的方法是很多的,这里只列举以上七种。这些方法都不是死的,每个主持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这些方法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一个主持人掌握了每种方法的要领,就可以在访问的过程中运用自如。

提问方式是艺术,更是对人的尊重,对访谈的执著。主持人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提问方式,不强人所难,更不与访谈对象“顶牛”。

有一次在采访河南新乡京华贸易公司总经理刘志华时,主持人通过头一天晚上的外围采访,从一位以她为原型创作电视剧的作家那儿了解到刘志华青年时代的抱负、坎坷和创业的艰难,以及许多生活往事,因此对刘志华的事迹及个性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也知道她比较厌烦采访。

第二天采访时,为了突破她比较“矜持”的心态,提了一个较为尖锐的问题:“倒回30多年前,你是否也像今天涌向城市的农民一样,要跳出‘农门’,脱离黄土地?”谁料刘志华矢口否认:“不是,我对城里人有看法!”虽然这个问题并非主观臆想,是有根据的(当年她因为出身不好不能报考大学,但她全力帮助自己的丈夫考上了北大),但是如果这位主持人固执己见,就可能出现“顶牛”,无法谈下去了。由于有头天晚上外围采访获得的情况垫底,这位主持人立即明白了她话中所指,同时也直接领教了她倔强的性格。于是转而谈她过去所受的委屈:“我知道,你天赋很高,年轻时有很多理想,但是都无法实现,还被打成‘白专典型’,你家里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那种情况下,是不是一些现实就逼出了你这种叛逆的性格?”这番话换来刘志华的真情,回答问题时她说:“今天我跟你掏心窝子说……”专访进入这种状态无疑是让采访者感到欣慰的。

如何发问之二——提问的技巧

主持人的提问技巧与记者采访技巧相同,目的都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尽快而全面地向采访对象了解欲知的事情。梁一高在《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一书对采访技巧作了以下概括。

一次成功的访问,不但提问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而且还要善于提问,问得巧妙,问得艺术。可以说,提问是衡量一个人的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要尺度,而提问的技巧,则体现了记者或主持人、访问对象、受众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作为一个高明的问者,几句话一出口,就能给访问对象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就能在对方的心理上激起一种兴奋与兴致来。当然,我们前面讲的提问方法,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特别是提问者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方法,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来,那也就是一种技巧。我们这里着重从提问的内容来分析一下提问的技巧。常言说:善问则裕,巧妙的提问能使谈话步步深入,获得“珍宝”。

当节目主持人接受采访任务后,他(她)本身也就成了一名“记者”,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节目主持人的即兴采访。

一、要问得恰到好处

所谓“恰到好处”,就是提问要有特点,要有个性,是只有由“这个”采访对象来回答才最为合适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样,该问谁的问题就问谁,问得非此莫属,问得到位。

同类推荐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公司中最强大的执行力是克服一切管理困难的利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就是一切,不注重小节,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 绝色妖狐魅红尘

    绝色妖狐魅红尘

    她,银行的小职员因为一次抢劫事件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里与他相遇,为了帮助他,她成为了四品中书侍郎之女,进宫为妃。在皇宫之中她与皇帝善妒的后妃们展开了一场恶斗,让皇帝与至亲的兄弟反目成仇,最终她由一个小小的才人一步一艰辛的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就在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之时她才发现自己心里爱着的人却是那亲手将她送入宫中的人。
  • 傲焰

    傲焰

    艳,一个冷若冰霜却又艳绝天下的女子,冷艳这个词似乎就是为了形容她的存在。从江湖顶尖的杀手到护卫一国的将军,她不是多变的女子,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有人畏她如蛇蝎,有人敬她若神明,也有人为她痛彻心。她不是一个迷,而是一个神话,带着现实的酸甜苦辣,却终究达到了凡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站在深情的帝王身旁,她是被天下尊称的“焰将”,长剑所指,血红一片。美貌,身姿,气质,这都不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她的冰冷与炙热带着一种奇异的吸引力,让人不可自拔的陷入,然后愈陷愈深,最终迷失了自己。武功,才情,谋略,这都不是她自傲的地方,她最让人惊叹的是那种洞悉一切的观察力,冷冷的看着世事,用一颗明悟的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堕落也好,辉煌也罢,她终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翻新你的大脑

    翻新你的大脑

    另外 ,思考力、分析力是长于逻辑思考的左脑的两项最核心思维模式。作者还对思考分析能力与知识的关系、思考分析能力与直觉的关系等进行 了论述。考虑到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样的“思考”、“分析 ”才是真正有效的。书中先是指出了人们在思 考分析问题时存在的常见误区以及不良,进而,从根本上对于思考、分析这 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又在实 践上为人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法。,并告诉了人们一些具体的方法去提升这两项能力。总体上,作者既在对思考分析能力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阐述,《翻新你的大脑(跟李教授学左脑思维养成法)》由李 夏所著,在结构上便以此分为两部分来分开论述
  • 封灵师传奇:宿舍有鬼2恶灵游戏

    封灵师传奇:宿舍有鬼2恶灵游戏

    305寝室的恐怖传闻,恶魔契约的交易,消失的日记,受害者身边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奇怪的借读生……灵异事件不断折磨着高三毕业生李馨,昔日好友逐渐变得陌生,隐藏的凶手步步逼近。仇恨、嫉妒、阴谋,离奇事件反复上演,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恶魔?眼看事实真相就要揭露,所有的猜测和推理全被推翻,怀疑对象一个个莫名死亡,她又该如何自保?
  • 十七英里

    十七英里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豪门冷少:恩宠新妻

    豪门冷少:恩宠新妻

    知道会遭到情敌的百般蹂躏,如果月汐知道爱上蓝枫是自己的宿命,她依然不会后悔最初的选择。果照、暗杀、屈辱……每一次让她痛不欲生的伤害都让他们的心更近一些,他们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呢?
  • 爱情到处流传

    爱情到处流传

    “母亲”和“四婶子”围绕“父亲”有了一场较量,这场较量,表面不动声色,暗里波涛汹涌,这是一种太沉重的平和,作为悲哀的胜利者,“母亲”耗尽一生的力气。“父亲”的文化和“四婶子”的风姿是很协调的,是很靠谱的一种互相吸引。“母亲”“危”中不用费尽心思寻“机”,需要做的只是在游离着的爱情逼迫自己时告知:我们都是被绑缚的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母亲”和“四婶子”都是刚强,隐忍的,“母亲”继续苦心经营着这份爱情,“四婶子”用终生逃离的方式也在远远守卫着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