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2800000009

第9章 书札(3)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誉而无毁,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①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沉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②者过事苛责,则庸庸者反得幸全。致恽次山

① 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

② 峣峣[yáo]者:才能突出、性格刚直的人。

一般说来,做大事的人不可能只被人赞誉而不被人诋毁,不可能只被别人感激而不被人怨恨。注重修养自身德性的人,只求在基本的行为准则上不逾规矩,不能因为别人的讥嘲议论而泄了自己的深沉刚毅之气。评判一个人,要求别人有一技之长可用,而不能因为一个小缺点而抛弃人才。如果对才能出众而性格刚直的人责备求全,那么,那些庸碌无为的人反而侥幸得志。致恽次山

事会相薄①,变化乘除,吾尝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优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运气一囊之中,久而弥自信其说之不可易也。然吾辈自尽②之道,则当与彼赌乾坤于俄顷③,校殿最于锱铢④,终不令囊独胜而吾独败。复郭筠仙

① 事会相薄:世运事机相遭遇。

② 自尽:尽自己所能。

③ 俄顷:片刻。

④ 校殿最于锱铢:在细微的地方较量高下。校,较量;殿最,等级的高下。

世运事机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我曾把功业的成败、名誉的高下、文章的巧拙,都归结为运气这个“囊”中,时间愈久,愈发坚信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但是,我们要尽人事,就应当拼尽全力,与它(运气)在瞬间之间赌定乾坤,在锱铢之间较量高下,总归不让“囊”永远操纵我的命运。复郭筠仙

大非易辨,似是之非难辨。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①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②。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原固谬,狂狷亦谬。重以不知人,则终古相背而驰。故恒言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暧③,即为小人。故群誉群毁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④,不敢附和。复郭筠仙

① 黾[mǐn]勉:尽力、努力。

② 和衷:和睦同心。

③ 晻暧:昏暗的样子。这里指糊涂。

④ 穆然深念:独自深入思考。穆然,静思的样子。

大是大非容易辨别,似是而非却很难分辨。个人认为身居高位的人应当把知人(善于鉴别人的才能高下)和晓事(通晓事务)作为自己的本职。知人确实不容易做到,晓事却可以通过后天的阅历与努力获得。一个人晓事,无论是赞同或反对自己的人,都可以慢慢开导,从而消除隔阂,同心协力。不晓事,带着私心做事肯定是错的,然而秉公办事也不对;小人办事肯定错,君子办事也不对;和稀泥的人办事肯定错,有魄力有节制的人办事也不对。再加上不知人,事情做起来便困难重重,最终与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常言道,分辨君子和小人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我则认为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今天能知人能晓事,今天就是君子;明天不能知人不能晓事,明天就是小人。寅时清醒不偏私,寅时就是君子;卯时偏私糊涂,卯时就是小人。因此,对于那些众人赞誉或指责的人或事,我常常要做一个成熟的考虑,不敢轻易附和。复郭筠仙

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①。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然造端②过大,本以不顾死生自命,宁当更问毁誉?以拙进而以巧退,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即魂魄犹有余羞,是以戊午复出③,誓不返顾。复郭筠仙

① 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咸丰二年(1852)底,曾国藩在丁母忧中被起用督办团练。他严厉整治地方治安和军纪,遭到了湖南官僚和军队的强烈抵制,还引起了绿营兵的哗变,差点遭受杀身之祸。咸丰五年(1855)在支援江西时,与以陈启迈和文俊(前后两任江西巡抚)为首的江西官僚发生矛盾,他们处处与曾国藩为难,曾国藩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

② 造端:所致力的事业。

③ 戊午复出:咸丰八年六月(1858年7月13日),曾国藩被重新起用,出办浙江军务。

我过去在湖南、江西的时候,几乎被整个国家之人所不容。咸丰六年、七年这段时间,真想浩然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然而所致力的事业过于宏大,本来就不应该顾惜生命,哪里还敢在乎别人的诋毁和赞誉呢?然而以真诚淳朴之心参与进来,而以取巧投机之心抽身离去;以忠义鼓励别人,而自己苟安自全;这样做,即使死去,鬼魂也会感到羞耻。因此咸丰八年六月复出,发誓不再回头。复郭筠仙

以勤以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①。复陈舫仙

① 格:感动。

把勤奋当作做人的根本,辅之以真诚。一个人勤奋,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刚强,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真诚能穿透金石、打动鬼神。复陈舫仙

逆亿①命数是一薄德,读书人犯此弊者最多,聪明而运蹇②者,厥③弊尤深。凡病在根本者,贵于内外交养。养内之道,第一将此心放在太平地④,久久自有功效。与李眉生

① 逆亿:猜想,预料。

② 运蹇[jiǎn]:时运不济。

③ 厥[jué]:其,他的。

④ 太平地:平静安宁的状态。

揣测命运是一种缺乏德行的行为,很多读书人都容易犯这个毛病,聪明而时运不济的人,这种毛病尤其严重。凡是病在根本上的,需要内外同时调养。调养内在的方法,首先是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安宁,长久地坚持下去,自然会有效果。与李眉生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与李幼泉

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磨炼自己的内心,勤勉努力做事,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与李幼泉

养生与力学①,皆从有恒②做出,故古人以有恒为作圣之基。复陈松生

① 力学:努力学习。

② 有恒:有恒心,坚持不懈。

养生与治学都贵在“持之以恒”,因此古人常常把“持之以恒”作为成就圣贤的基础。复陈松生

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①二字痛下工夫。致李宫保

① 耐烦:不怕烦琐,有耐性。

如果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请从“耐烦”两个字上多下功夫。致李宫保

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力,则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计大局及粮饷之接续、人才之可继言之。致李宫保

用兵的方法,最忌讳势穷力竭。力,指的是将士的精力;势,则指的是战争的全局规划、粮饷的供应及人才的接续性。致李宫保

阁下此时所处,极人世艰苦之境,宜以宽字自养。能勉宅①其心于宽泰②之域,俾③身体不就孱弱,志气不致摧颓,而后从容以求出险之方。致陈舫仙

① 宅:寄托。

② 宽泰:宽舒安泰。

③ 俾:使。

您现在所处的是人世间最艰苦的境地,此时进行自我调养,最应该注意一个“宽”字。让自己的心时时处于通泰宽舒的境地,而后身体才能不至于孱弱,志气才不至于颓丧,最终从容地找到走出艰难处境的方法。致陈舫仙

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复刘霞仙

一件事能不能成功,人的努力占三分,天意占七分。复刘霞仙

外境之迕①,未可滞虑②,置而遣之,终履夷涂③。致陈碧帆

① 迕[wǔ]:违反,违背。

② 滞虑:陷入忧虑。

③ 夷涂:平坦的道路。

外部环境不顺,也不必长期忧心忡忡,只需要把它放在一边,暂时不去理睬,终有踏上坦途的时候。致陈碧帆

君子有高世①独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窥;有藐万乘②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致王少鹤

① 高世:清高脱俗。

② 万乘:万辆兵车。

君子有高超出世、特立独行的志向,却不会轻易让人看出来;有藐视千军万马的气概,却从不随便表现出来。致王少鹤

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则近于矫①,近于伪。吾与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②、不撒谎二事,虽最浅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复杨芋庵

① 矫:诈,伪。

② 晏起:很晚才起床。

但凡道理都不能说得太高深,太高深就近于做作,近于虚伪。我与僚友相互勉励,只求做到不晚起、不说谎这两件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对身心却大有益处。复杨芋庵

君子欲有所树立①,必自不妄求人知始。与张缄瓶

① 树立:建树。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具备不刻意追求虚名的心态。与张缄瓶

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则无其事也。与李次青

在危难时刻,出于敬爱之心而仍然追随自己的人或许有一两个;但因为心怀畏惧而追随自己的,却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与李次青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①,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与李次青

① 气象:气度。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成功失败都应该听从天命,诋毁赞扬让别人去说,只有自己的胸襟气度,可以自己做主。也就是说,不要因为别人的高兴或恐惧而改变自己。与李次青

平日千言万语,千算万计,而得失只争临阵须臾之顷①。复胡宫保

① 顷:片刻。

平时费尽千言万语,绞尽脑汁进行谋划,最后的成败得失只取决于战场上的一瞬间。复胡宫保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应事接物①时,须从人情物理②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莫从深处细处看。与李申夫

① 接物应事:待人接物,与外界接触。

② 人情物理:泛指一切人情事理。

订立法规并不难,难在时时按照法规办事。希望我们在订立法规以后能切切实实地执行,并能坚持不懈。待人接物时,应该从人情事理最浅显的地方着眼,而不应当从深细的地方探求。与李申夫

先哲称利不什①不变法,吾谓人不什不易旧。复陈作梅

① 什:十倍。

前代的贤人说没有十倍的利益就不能变法,我说没有超过十倍的民众也不能改变旧的制度。复陈作梅

君子不恃千万人之谀颂①,而畏一二有识之窃笑。复郭意城

① 谀颂:阿谀赞颂。

对于君子而言,千万人的阿谀颂扬不算什么,但一两个有见识的人的暗自讥笑却能让他感到畏惧。复郭意城

古人患难忧虞①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②,必不至于内伤。复陈舫仙

① 忧虞:忧虑。

② 外感:外来的刺激。

古人处在艰难困苦境地的时候,正是德行与功业长进的关头。他们在德行与功业上的增长,一方面能够使自己胸怀坦荡,同时又能使自己身体健康。圣贤之所以为圣,佛之所以成佛,都是把身受巨大苦难的时候作为磨炼自己心性最关键的时刻,将心放宽,滋养灵敏,有活泼泼的胸襟和坦荡荡的心境。如此,即使身体遭遇外界刺激,内心也不至于受到干扰。复陈舫仙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坏国丧家亡人,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①,仆自省生平惩咎②,不出忮、求二字。今已衰耄③,旦夕入地,犹自憾拔除不尽。因环观当世之士大夫,及高位耇长④,果能铲除此二字者,亦殊不多得也。忮、求二字,盖妾妇、穿窬⑤兼而有之。自反既不能免此,亦遂怃然⑥愧惧,不复敢道人之短。复郭中丞

①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语出《诗经·邶风·雄雉》篇。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忮,嫉妒;求,贪婪;臧,善,好。

② 惩咎:罪过,过失。

③ 衰耄[mào]:衰老。

④ 耇[ɡǒu]长:亦作“耈长”,年老长者。

⑤ 穿窬[yú]:凿穿或翻越墙壁盗窃。

⑥ 怃[wǔ]然:怅然失意,形容失望的样子。

之所以会发生灾祸,最大的原因莫过于猜忌。这是自古以来的通病。国家遭到破坏,家邦遭到丧亡,自身遭到杀身之祸,都是由猜忌导致的。《诗经》中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我反省自己平生的过失与招致的怨恨,原因基本都在“忮”“求”二字上。我现在已经步入老年,半截入土了,仍然没能将这两个字铲除干净。放眼当今的士大夫,以及身居高位的长者们,真正能把这两个字铲除干净的也不多见。忮与求,兼有女人浅狭的心思与偷盗者的恶行。反省自己都没能克服,便心生惭愧恐惧,不敢再说别人的短处了。复郭中丞

人才非困厄①则不能激,非危心②深虑则不能达。复袁小午

① 困厄:困苦危难。

② 危心:指心存戒惧。

人的才干不经历困顿厄运就不能激发出来,没有忧患意识和长远的谋划就不能通达。复袁小午

同类推荐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热门推荐
  • 杀手穿越:将军府六小姐

    杀手穿越:将军府六小姐

    他,东辰国五王爷,腹黑-冷魅-喜怒不形于色。她,前世是双手沾满血腥的杀手,一朝穿越,成了将军府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六小姐,她与他之间有什么交集呢?在乱世中又是如何守护自己的家人呢?(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杀手房东美房客

    杀手房东美房客

    最强杀手,回归都市执行最后任务。买了别墅做房东,保护美女成长。招租启事:诚意招租,男女不限,美女减半!★每天稳定更新,求收藏,求评论,求兄弟们的支持。流风感谢!★
  • 拐个师傅好下棋

    拐个师傅好下棋

    活了这么多年,肖白一直坚信一个真理:我不欺负你,但你也别想欺负我;就算是我欺负了你,但你……依然别想欺负我!自从来到这个莫名其妙的时空遇见了那个谪仙似的男子开始,肖白就发誓一定要追到他!什么师傅,什么下棋,那都是幌子,除了他什么都不是目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未来之宠儿

    重生未来之宠儿

    他——两世的人生,一世为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再世非人,成为野心的反击者。他——两世的人生,一世为人,差点成了末世的陪葬品;再世非人,成为新世界的制衡者。她——两世的人生,两世为人,一世惊情下的坎坷糊涂身不由己,再世失忆下的碌碌无为挣扎生存。当这个世界不再仅有人类,物种各自为政,惊现三足鼎立,当他们苏醒、相遇、相知、协防、共敌,真相那刻,敌友亲情,是纷争?是硝烟?是共处?
  • 科学修仙者

    科学修仙者

    修炼无情道的他,为她转有情,与魔界大战,身死道消;她为他,千年沉睡,送一缕灵魂进入地球。他降生之后,空有一部宝典,却因身在地球无法修炼,修仙经书变得不伦不类。于是,一个靠着聪明的大脑,拖着孱弱的身体,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科学修仙者,慢慢的生活感悟,慢慢的体验温情,慢慢的朝着目标一步步走去……
  • 无颜谋妃

    无颜谋妃

    一朝梦碎,她附体重生。说她是无颜妖物?素手轻点,嫡母恶父双双归天。说她是红颜祸水?勾唇一笑,天凤南暨战火不休。断情绝爱,偏偏百变王爷死皮赖脸,冰山皇子霸情夺爱,前世冤孽追悔不休!远离朝堂,可恨家事国事步步相逼,神秘身份不得安宁,苍生愚昧敬她如天!无颜谋妃,倾城祸水,无奈叹一声,无情总被多情扰,逆天改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的美丽小月历

    我的美丽小月历

    一本书说透女性生理秘密的健康月历,不让你错过每一天的美丽良机!12大排毒攻略,40个美颜秘技,30个不衰老小窍门,按图索骥,自备自查。应对生理期偏头疼、失眠、痘痘、牙痛、便秘、水肿、经期综合征。妙解护肤、丰胸、避孕、补肾、卵巢保养的每日法则!本书是秦文敏大夫综合以往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切身体会,提供给如今时尚女性的养生宝典。它以月历的形式,从每一天的小细节开始,详细介绍了一个月经周期中每一天的注意事项和保养方法,应对生理期偏头疼、失眠、痘痘、皮肤敏感、牙痛、压力、便秘、水肿、妇科疾病、经前困乏、经前期综合征,护肤、丰胸、减肥、祛湿排毒、卵巢保养、补充磁性激素、避孕、补肾、疏通肠道、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让你经期“Hold住”法则等。现代都市女性时刻面临各种压力,当这些压力海啸般漫过身体时,留下了不仅有疲惫的心灵,还有备受摧残身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让自己的身体深刻保持健康。
  • 纳米研究

    纳米研究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