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交响曲》是一部表现三峡工程的抒情长诗,由序、10章和尾声组成,共4250行、近9万字。谢克强表示,自己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一个嘱托”。他回忆1996年10月首次拜访徐迟老先生时,徐老说自己是为了三峡工程才举家从北京搬到武汉来。而当年12月最后一次走进医院探望徐老时,徐老又一次说起三峡,并不无遗憾地说“我老了,怕看不到三峡工程蓄水发电的那一天了,到时你代我去看看吧!”于是,作家来到采石场上,在开山炮中,在大坝的浇筑仓里,与第一线的工人、工程师交流。在酝酿、构思这部抒情长诗时,诗人曾多次到屈原的故乡秭归采访,也多次拜谒屈原祠,也曾只身来到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寻找屈原的生命轨迹,让内心产生兴发与感应。长诗名为《三峡交响曲》,“主要是《黄河大合唱》的影响。1997年三峡工程截流,我开始构思《三峡交响曲》;两年后的一天,从冼星海音乐风格中受到启发;2003年元旦开始写作,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了‘扎钢筋的男子汉’、‘电焊班的女工们’、‘一群浇筑工’等三峡建设者。在写法上一改以前的‘一泻千里’,将长诗分成若干个章节,用一条感情长线贯穿始终。”
作者将长诗置于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深广背景上,精心选择了大量典型动人的人物、场景和事件,以壮丽的画面和澎湃的激情凸现出三峡工程在当代中国的象征性意义,描绘了三峡建设者的英雄群像,凸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三峡交响曲》是第一部以诗的形式描绘三峡建设的宏伟诗篇,是全方位歌颂长江、歌颂三峡,歌颂三峡人改造长江、建设三峡的时代赞歌、英雄赞歌,是一曲震天撼地、气壮山河的交响乐章。
《三峡交响曲》激情洋溢。谢克强:“好以最质朴的文字/抒写人类惊世的杰作/构筑历史显赫的经典/谱写时代瞩目的史诗”。面对三峡工程这个“人类惊世的杰作”与“历史显赫的经典”、“时代瞩目的史诗”,谢克强力图用“一种大气派、一种大构思、一种大手笔”来进行“宏大叙事”,弘扬主旋律。充满了赞歌色彩。人大会议就要通过三峡工程议案,诗人和春草一样激动着,踮起脚尖瞩望:“我看见/远方的青草也和我们一样/早早踮起脚步尖/在瞩望着”(《喜讯,从北京飞出》),三峡工程开工典礼,诗人献上花与酒抒写的贺词。“1994年12月14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带来一束花/还有一杯酒/和一首用花和酒抒写出的/贺词”(《写给三峡工程开工典礼的贺词》)。来到坝区工地,诗人“在汗水、旗帜和机器的轰鸣里/或者笛声、号角的脚手架上/寻找诗的光芒”(《一群诗人,如鸟飞过工地》)。目睹大江截流这个使世界为之一惊的一刻:“我和所有的中国人/不我和所有全世界的华人/与太阳一起睁大眼睛/目睹了这壮观的一刻/目睹了这醉心的一刻/目睹了这使世界为之一惊的/横锁长江之战”(《十一月八日记事:大江截流》)。诗人是带着对三峡工程的崇仰之情去歌吟建设者的丰功伟绩的,诗情饱满酣畅,一泻千行。“于是我在波涛与激流里/以阳光与雨露熔铸的音符/和爱与恨交融的旋律/开始歌唱/长江呵”。(《长江,从我心中流过》)《三峡交响曲》构思宏伟。“从云贵高原苍莽的峡谷/从昆仑山下漂泊的云里/从红河两岸移动的帐篷/从葛洲坝上练兵的营地……夕阳如一滴精壮的血/滴进长江/这意象/唤起我焦灼的向往。”诗篇充盈着阳刚之气。“我试图用诗歌来表达时代的大美、时代的壮美。将直抒胸臆寓于意象重现。一个诗人与他生活的时代总是息息相关,应该开放所有的感官去感知,做时代的歌手!”《三峡交响曲》是力与美的交响。叙事抒情,刚柔相济、张弛有序。诗人全方位地多色调地描写了三峡建设的宏伟场景,如开工典礼、移民迁徙、大江截流、采石战歌等,描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峡建设者的英姿。可歌可泣,十分感人。《三峡交响曲》细节动人。“典型的细节可以直抵事物的本质,传神地显现出“思想的表情”。注重细节的力量,是谢克强诗歌一以贯之的特色,在《三峡交响曲》中更是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很难想像一首数千行的长诗没有丰盈的细节支撑。他把枯燥的会议表决写得充满诗情画意,靠的是细节的铺垫。他写扎钢筋的艰辛也是从每一个动作展现出来。在《移民图与世纪大迁徙》中,诗人还选择拆除老屋等细节,“惊动相伴几十年的蚂蚁/或许还有老鼠/它们在老屋深处吓醒/惊魂稍定之后还赖着不走”。迁徙途中:“跟在一头黄牛后面/一只黑色的狗/牵在一个孩子手上/缓缓向车队走来/缓缓走了几步/又不时回过头去/向渐行渐远的山村/不停地狂吠”。对动物描绘也展现了人情世态。“以典型的细节去暗示主题,以构筑抒情诗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是谢克强《三峡交响曲》的艺术特色之一。”
2005年9月14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湖北省作家协会、长江文艺出版社举办的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谢克强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发来贺电:“《三峡交响曲》以激扬的情绪,动人的笔触对三峡工程建设作了生动的描述,三峡的沧桑巨变和勃勃生机,建设者的精神风貌,万千移民的无私奉献,跃然纸上,感人肺腑。这是诗人个人创作的成功,也是当代新诗的一个可喜收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代表中国作协向研讨会表示祝贺,向谢克强表示敬意。陈建功在讲话中说:三峡工程,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已逐步变成现实,举世瞩目。诗人谢克强关注三峡工程、关注三峡工程建设者,既表现出一个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达了一个诗人对诗、对生活、对时代的忠诚与热情。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理应给予热情关注和大力扶持,以推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沿着“三贴近”的道路不断健康发展。
与会诗评家认为这部抒情长诗以丰厚的生活积淀和情感积累为基础,对生活进行了充分的观察、体验和理解之后,进行了既富有浪漫色彩又符合生活真实的艺术构思,使诗的形象和意象既突出了生活、劳动的温馨,又书写了大气磅礴的时代背景,不仅体现出一个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达了一个诗人对诗、对生活、对时代的忠诚与热情。有评论家表示,当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越来越式微的时候,出现这样一部重量级长诗作品,打破了诗坛的沉闷格局,使大家看到诗歌的新希望。
(三)其他政治抒情诗
1.时事抒情诗
时代重要事件的抒发,往往带有政治意味,因此也可称为广义的政治抒情诗。1998年长江沿线的抗洪救灾,武汉处于最前线,全国关注。“而江汉平原的大树/那些普通而平凡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于是,成为洪水中不沉的生命之舟/在不开花的季节/它开满了绚丽的生命之花/在不结果的季节/它结满了丰硕的爱情果/这是一棵普通的树/一棵江汉平原普通的树/历史的风掀动着树叶飒飒地响/讲述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江汉平原的树》)董宏猷《江汉平原的树》、罗高林《防汛纪念碑作证》,都是鼓舞人心讴歌大爱之作。《诗刊》当年11月号头条发表熊召政的长诗《写在八一军旗上》,也是抗洪英雄的赞歌。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湖北诗坛有很多活动。《诗歌月刊》(下半月刊)策划《本刊行动》,发表车延高、谢克强与阎志三位诗人的组诗。阎志诗原名《汶川九章》,阎志诗因地震事件而起,但并不是应景之作,因为他在诗中表达长期积累起来的感情,充满自己的气质与个性,比如那种对父亲、母亲与自己祖国的深切理解。因此,整组诗作感情深厚、情感真挚、语言纯洁,是一组值得重视的时事抒情诗。阎志此诗,分别以一个拥有十岁女儿的父亲身份、一个拥有小孩的母亲身份、一个捐一亿以重建灾区学校的企业家身份与小孩进行虚拟对话,诗人擅长用形象与意象表达真情:“妈妈只想做你温暖的怀抱/做你身边轻轻的风/一直陪着你长大”(《你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孩子,其实你什么也没有说/你无助的手只是紧握着笔/你想画下明天的太阳还是昨天的笑脸”(《建震不垮的学校》)阎志:《汶川九章》,“阎志的这一组诗,关注正在发生的时代重大事件,善于从报章杂志上刊载的报道中发掘出诗情与诗意,并总是从自我的人生经历出发进行思考,因此写得情深意长、境界开阔。”
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诗人车延高掩饰不住内心的悲痛,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对抗震救灾战士的赞美。如《最可爱的身影》。
“你们是我最熟悉的人,耳熟能详/但我无法逐个记住你们的面容/你们是一个群体,一种青春才能染出的颜色/你们是最危急时刻用血肉筑起的一道城墙……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困难和牺牲扎堆的地方奉献热血、青春/累的时候,靠在祖国的肩头打个盹/如果牺牲了,长眠的地方/会有一棵和军装相同颜色的青/还是顽强的身影/风雨中我们叫他军人。”
朴素的字句、低婉的吟颂,道出了对时代军人的爱与赞。
关于抒情诗,车延高有自己的思考。他说抒情诗是使诗人在汉字上舞蹈的一个诗体:“我们现在进入了和平年代,我们的新诗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个需要探索和思考,这个定位我也没有想成熟,大家可以在网上看了以后做一个思考,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政治抒情诗是在贫瘠的年代和发烧的年代写的,现在是在逐步走进小康的年代,大家吃得比较好,喝得比较好,他说我劝你这个少写一些,小心高血压,但是在写的时候我是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写的时候就是从生活出发,属于生活抒情诗。”
从政治抒情诗到生话抒情诗,车延高的诗歌创作,显示了转型期湖北诗坛的变化:由政治向生活,由单一到丰富,由明晰向广杂。
2.地域性政治抒情诗
地域性政治抒情诗是本书临时性使用的概念。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土的政治性抒情,或者说是对本地区的赞美之诗。由于湖北地缘地貌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丰富性,地域分鄂东、鄂南、鄂西、江汉平原,少数民族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诗人把目光专注于自己生活的地区,或讴歌历史的进步、或赞美现实的新变,而进步和变化鲜明带有政治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并成为诗人的着重点,因此可称之为地域性政治抒情诗。如鄂南诗人柯于明的诗集《豪情万丈》、鄂西诗人杜李的散文诗集《乡歌,梦里的老家》、柳忠秧的《楚歌》。
柳忠秧,1969年生于湖北新洲,现任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联文学院特聘副院长。
柳忠秧2009年以古体抒情长卷《楚歌》跻身诗坛,随后又有长诗《岭南歌》问世,在地缘性政治抒情诗人中,他豪情澎湃、以通过地方性历史抒发中华文明和英烈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