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9800000010

第10章 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9)

问题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系统中,其消极的有碍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有碍于人性健康发展的因素也十分之多,像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缺少开拓创新冒险精神,或片面强调精神而轻物质,个体独立意识较弱甚至否定个体,无为思想,不争意识,顺应自然……等等观念,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是有着相当大的消极影响的。而中国书中,大量记录的、宣扬的正是这些思想,提倡的也正是这些观念。因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需要皇权稳固,需要社会稳定,因此必然会以适应统治者需要的价值观念来教化人民,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道德伦理及其思想标准的臣民。这样,替帝王立谱、为圣贤立言的书,其所写的内容就可想而知。无论人们接收什么样的理想,积极的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消极的如“无为不争。在封建时代,这在本质上都是消解人的独立意志,培养“忠臣孝子,泯灭个体创造性的。所以,在中国大量的人生训条和人生格言中,除了让人为统治者尽忠效力的一些话语不无活力外,余者多数是按“顺民的要求来拟定的;诸多的礼数、规章、律令,从根本上讲,是对人的约束,不是人的解放;是对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的严重压抑,而不是让这些合理地得以表现。一言以蔽之,即鲁迅所说的,是让人“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试想,在一个过分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民族里,尤其是“礼无处不在的国度里,个人又能有多少作为,人生还有多少活动的空间?实际的人生被“礼虚饰掩抑了,剩下的只能是对“礼的顺从,是对“礼所规定的人生内容的实行。反过来看,西方民族由于所处的环境、人文传统有别于我们,在价值取向上,与我们有着鲜明的差异。

自文艺复兴以来,当西方人从神的桎梏下逐步解放出来以后,人的观念得到了根本解放,开拓创造,冒险扩张的意识也日益浓厚。于是,它们在世界上开辟殖民地,掠夺别民族,成为不可一世的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一方面,我们并不赞成把灾难与痛苦强加给弱小民族和国家的强盗行径,我们要大力谴责把强力建立在掠夺侵略别国基础上的非正义道路;另一方面,也应清醒认识到,这些不道德的的野蛮行为,客观上也显示了西方民族的进取、争斗的精神,表现出了它们敢于冒险的思想。所以,当接触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图书时,就会强烈意识到灵魂的不安与骚动,感到顽强的斗争抗争思想,领略到积极的为生存发展而奋战的生命跃动。这就是鲁迅所谓的“读外国书……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感慨之所发。经过上面的分析,就可明白鲁迅劝青年少读或不读中国书而读外国书的用意何在,即使他没有说明,可实际上就是要青年学外国精神、思想、文化之长,来补己之短,以振奋自己民族的精神,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上,在斗争日益激烈的民族之林中,为自己的民族谋生存之路,选择适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一句话,他希望中国青年面对更广大的人生,尤其是在民族独立与富强这样的面对世界的人生问题面前,作出自己的选择。于是,我们认为,鲁迅的话,即使偏激和片面,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其中包含了更深的内容,其真实动机和目的是为了国家与民族。

其次,我们要看看鲁迅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一贯态度是什么,看他是不是有民族虚无主义。同样,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的,鲁迅没有文化虚无主义。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予以猛烈批判,否定民族思想中不适宜现代中国人生存发展、独立富强的因素,是鲁迅坚持到生命终结的态度。但是,除了在一段时间内,为了启蒙、为了迎击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和顽固守旧派的“国粹鼓噪外,他的态度是继承与批判共存的。

早在一九〇七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就指出:“中国在今,内密既发,四邻竞集而迫拶,情状自不能无所变迁。夫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固无以争存于天下。第所以匡救之者,缪而失正,则虽日易故常,哭泣叫号之不已,于忧患又何补矣?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得,得其神明,施之中国,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这段话十分清楚地表明了鲁迅扬己之长,取人之长,开创新路的思想,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要在世界上争一席之地的正确选择。稍后,他又写了《摩罗诗力说》,在文中,他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怀古,也肯定了“怀古的意义,但他明确指出“怀古必须与向前进结合起来,只是作为借鉴,否则就是危险的。他说:“夫国民发展,功虽有在于怀古,然其怀也,思理朗然,如鉴明镜,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长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死。若不知所以然,漫夸耀以自悦,则长夜之始,即在斯时。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将自己辉煌的过去与未来突进结合,不能时时汲收新的营养,“过去终将不保,而光明也难以出现,这已是今天人们的共识。由此可见,鲁迅在九十年前的思想不是十分精辟而深刻吗!

在“五四运动的十年时间中,鲁迅主要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但他明确的基点是建立在只有革新才能保古、只有批判文化的消极性特质才能保证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发展这样的前提上的。他说:“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所以他认为: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到了三十年代,鲁迅对传统文化消极面的批判仍未停止,言辞当然有所缓和,没有“五四前后那么峻急。他说:“中国人要在这世界上生存,那些识得《十三经》的名目的学者,‘灯红会对‘酒绿的文人,并无用处,却全靠大家的切实的智力,是明明白白的。如果联系到现代以来我们民族面临的生存压力,想想当时一些“国粹派的不肯变革的顽固态度,鲁迅的批判是有的放矢的,何况他并没有像全盘西化论者那样,对民族文化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而是有前提的,是从社会历史具体条件着眼的。所以,我们认为,鲁迅决非文化虚无主义者,诚如他自己所说:“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的一生实践,证明的正是这样的思想。

再次,当我们了解了鲁迅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后,就要回到《青年必读书》产生的现实社会情况上来。鲁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现实用意,恰恰是对那些复古者之流,反对新的变革的保守派的有力一击,这就是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复古主义、死守传统不思变革,在历史上是层出不穷的,似乎已成为民族思维中的定势;拟古仿古恋古迷古复古也几乎变成中国古代人的难以改变的情结。“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这一古老的思想又在一些人身上复活,他们扛起“卫道保存“国粹的旗帜,在冠冕堂皇的“捍卫民族文化的口号下,向新文化运动发起进攻,企图将走上革新之路的中国拉回到过去,让人们拒绝其它民族的先进的东西,仍然躺在老祖宗的怀抱里,做“天朝上国,“精神文明天下第一的美梦。早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际,就有“拼我残年以卫道的林纾向新文化运动发难,接着就有“学衡派登场,再就是尊孔读经的呼声鹊起。新文化反封建的成果面临着考验,科学与民主受到“昌明国粹的严重威胁。在新文化战线内部,这时也出现了分化,一些文化革命中的风云人物脱离了战斗,走进了故纸堆,胡适就是典型的代表。早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胡适就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一九二二年九月,胡适创办的《努力周报》发行《读书杂志》增刊,再次鼓吹“整理国故,并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引导青年们“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即到故纸堆中去作所谓的“学问;“踱进研究室去实践他所推崇的“实验主义的方法。本来,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整理中国的古籍,研究中国的文化,是完全可以的,但胡适的观点和方法并非代表了真理;尤其是在国难当头之际,让青年人埋头古书,蜗居研究室,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社会人生种种问题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无动于衷的态度,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既助长了顽固派,客观上也是一种倒退。鲁迅自然要加以反对。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鲁迅对胡适就提出了批评,他说: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就现状而言,做事本来还随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古籍,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帜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

除鲁迅外,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主将,都对此展开了批评。郭沫若就认为“向着中学生也要讲演整理国故,向着留洋学生也要宣传研究国学,好像研究国学是人生中惟一的要事,那他是超越了自己的本分,侵犯了他人的良心了。茅盾说得更坚决:“因为做白话文朋友们第一步的退让,遂引起旧势力‘倒底还是文言好!的嚷声;因为做白话文朋友们第二步的退让,遂引起了复古运动;于是乃有目前颇占优势的反动运动!“我也知道‘整理旧的也是新文学运动题内应有之事,但是当白话文尚未在全社会内成为一类信仰的时候,我们必须十分顽固,发誓不看古书,我们要狂妄的说,古书对于我们无用,所以我们无须学习看古书的工具——文言文。显然,鲁迅劝青年少读或不读中国书是为了捍卫新文化运动的成果,是为了让青年睁开眼睛,多看中国之外的世界,去汲取别人的优点,来救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养成开放的健全人格;而最关键的,鲁迅针对胡适等人劝青年人脱离人生社会的矛盾和斗争的思想,呼吁青年不读或少读中国古书,是为了到社会实际中去,是“行,即参加社会和人生实践。试想,在一个革命的时代,特别是在“五四时期的中国,离开了行,离开社会斗争,中国的革命能成功吗?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能够实现吗?历史证明,正是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从国外引来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先进思想,并在实践中实行,才将革命推向前进,实现了新中国的诞生。鲁迅的伟大也正在这里。如果我们回溯一下鲁迅从小时候进入传统文化的幽深书山,读古书,抄古籍,整理古籍的经历,不是十分清楚地看到鲁迅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吗?正是古代文化,培养了他,哺育了他,使他具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正是古代文化,培养了他这位现代最大的叛逆者,使他能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反戈一击,成为彻底的反封建主义战士;正是传统文化,使他认识到了其中的优与劣,从而促使他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为新文化的创立,为现代新文学的建设,闯出了新路,开辟了新的空间。所以,我们在结束本章之际,可以这样宣告,鲁迅是中国传统消极文化的最彻底的批判者,又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最大的继承者,更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他,无愧于新文化方向的代表这一称号,无愧于“民族魂这一崇高的赞誉。

同类推荐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中国式养生

    中国式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与形成也随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纷纷寻求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
  •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天元大陆上一个有着人类,精灵和矮人混合血统的男孩富兰克林创造了自己的魔法世界,一个身负全系魔法的小家伙是如何得到的呢?每一系别的魔法之间的关联是怎么样的,是如何的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的?地下神奇的侏儒文明,一切的一切都在天元大陆,最后的结局都在意料之外。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最强魔法师

    最强魔法师

    紫情,医药世家继承人,却因为一男子被自己最爱的表妹背叛,成为枪下亡魂。本以为人生已到尽头,谁知胸口神秘的狐狸胎记发出光芒带她来到全新的天地——雅加达大陆。雅加达大陆,这是一个魔法与斗气交织的大陆,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地方,“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它最真实的写照。而自神魔大战后,魔法师损失惨重,人才凋零,随着其他行业的兴起逐渐处于被轻视、欺凌的地位,但大陆最强的预言师紫天曾预言:五百年后,魔族将卷土重来,那时一颗新星将要崛起,她,来历神秘,身份不明,被光明与黑暗环绕,携异兽强者追随,最终结果仍是未知之数,但她是那最后的希望……第一场:萌宠篇“嘻嘻嘻,嘻嘻,洗白白啦,洗白白,主人好美好诱人,我的口水流呀流,呀呀呀……”“谁,滚出来!”“呜呜呜,主人竟然不记得我,我的小心肝啊哇凉哇凉的!”只见一阵金光过后,紫情眼前凌空出现一只粉色的小狐狸,只有两只手掌那么大,小巧可爱,背后两只透明的翅膀忽闪忽闪地,全身的绒毛粉粉的一颤一颤地,但却摆出了像超人一样的姿势,让人啼笑皆非。……“主人,粉粉饿了啦!”一粉嫩狐狸扭扭捏捏地说。“哦。”某无良主人随口应答,头也不抬地看着书。“主人主人,你有没有听我说啦,我饿啦!”狐狸抗议。“哦哦。”某主人仍然面不改色。“呜呜,我倒了八辈子的霉啊,认了这么个主人,呜呜……”“粉粉!嗯?”某主人一眯眼,冷光乍现。“没有没有,主人啦,你好好啊!”某粉狗腿地夸赞,内心内牛满面。第二场:感情篇某女:“你这是干什么?”某男面不改色:“就寝。”某女瞠目:“咳咳,你,你,……”某男:“怎么,我们都是男人,你怕什么?”某女哑口无言,恨地牙痒痒。……“情儿,你热么?”某男冷冷地问。“没啊,怎么了?”某女疑惑。“还说不热,你看你都出汗了,我帮你散散热。”某男镇定自如地开始剥女人的衣服。“住手,住手,我不热,不热……”某女抗议声越来越弱,最终被呻吟声所取代。外面阴沉沉,里面暖洋洋。……本文:女强+男强,强强联手,一对一,宠文爽文,无小三,男女主身心干净。好这一口的亲们,请留下珍贵的爪印,么么……
  • 三千将羽

    三千将羽

    曾有一块顽石,纵然用地心之火也熔炼不了它,但有人却熔炼了它,不是用火,却是用水,比冰还冷但又不能凝结成冰的水。曾有一朵花,它叫座莲花,为再生之莲花,每当它使一种能力复苏时,它自身就会枯萎......曾有一种锁,叫魔法锁,它叫做锁,却是钥匙,而且是两把,它们有着奇怪的能力,并保护着佩带它们的人。佩带魔法锁的人并不知道魔法锁是一把钥匙,只到有一天,有人刻意要夺着他们手中的东西,并要把这两把钥匙合在一起......
  • 重生之杀死公主

    重生之杀死公主

    在重生回到过去之前,如果你还有三天的时间留在阳世,都能让人活的更加潇洒,你打算做些什么?安阳公主比较倒霉,第三次等等。安阳公主重生的时候,她在自己的灵堂上,也许你还需要第二次,发现了一个秘密……,不是每一次的重生。发现自己还能够以魂魄的姿态在阳间先逗留三日
  • 寒界

    寒界

    被父母抛弃的冰清迷失在迷雾树林里,彷徨无措的时候遇到了神秘的少年上官皓。上官皓似乎无所不知,对迷雾树林了如指掌,却挡不住一波波的袭击。神秘的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们有要如何突出重围,安全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真英雄!用抗震精神挑战金融危机,自强不息、坚忍坚持、互救互助、无私奉献、不离不弃、共渡难关……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都会变得战无不胜。如果能将这种抗震精神顺利转接到企业中来,将凝聚起无限的激情与力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 网游之天界

    网游之天界

    天界是23世纪,号称人类第二个世界的百分百虚拟游戏。里面的种族林立,神族,魔族,兽族,亡灵,精灵……楚天只是里面的一个无名小卒,不过当他重生到了十年前,他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吗?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传说,一切尽在网游之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