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9800000009

第9章 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8)

这确是对屈原的中肯之论。中肯的评价来自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早在青年时代,鲁迅就喜欢读屈原的诗,他早年写的《莲蓬人》,《祭书神文》,即可见出学屈原诗的功底。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最喜欢颂读《离骚》。“许多段落,他都能朗朗背诵。他尤其喜欢《离骚》中的“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几句诗,因为屈原追求理想的意态与鲁迅精神是相通的,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在北京时期,他在卧室兼书房的“老虎尾巴里挂了一副楹联,乃是集《离骚》句子而成,其联为“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意在勉励自己努力工作,珍惜时间,夜以继日。鲁迅在出版小说集《彷徨》时,将屈原《离骚》中的“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作为题词,反映他当时救国救民的心境,突显了小说集的总主题。在鲁迅所写的旧体诗中,有多处化用屈原的诗句,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像“荃不察、“扶桑、“美人不可见、“浩歌、“佳人、“湘灵、“洞庭木落、“渺渺、“春兰秋菊、“玄云、“蛾眉、“众女、“芳草变,都源出屈原作品。

鲁迅对屈原的评价很高,除了前面所讲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他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对屈原思想的认识、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倾向的看法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仍是肯定的。在一九三五年六月六日写的《从帮忙到扯淡》一文中,他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到得宋玉,就现有作品看起来,他已经毫无不平,是一位纯粹的清客了。……屈原宋玉,在文学史上还是重要的作家。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究竟有文采。比之《摩罗诗力说》中的评价,似乎低了一些,但对屈原缺少反抗的认识是一致的。从事实上讲,屈原的作品既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也深深渗透了替君王奔走尽心尽忠的意思,说他有“帮忙倾向是有根据的,如何评价“帮忙,那已是另一范畴的事情了。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他洁身自好不愿与浊世为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精神,对后世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的田园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也起了重要影响作用。鲁迅从读书时就喜欢上了这位诗人。他对陶渊明思想和作品理解的深入,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陶渊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隐逸诗人之宗,又是“田园诗人之祖,这并没有错,只是不全面罢了。鲁迅却能从陶渊明的作品中发现出别的意义来。鲁迅认为陶渊明虽然弃官归隐田园,种地饮酒,写诗作文,但并没有放弃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他的诗里也时有与政治事件相关的内容,不过写得含蓄隐晦而已。鲁迅指出:“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但《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另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对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一般人总认为陶诗是“静穆的,“飘逸的,似乎只有这才符合‘田园诗的特质。鲁迅自然看出了陶诗“飘逸“静穆的一面,但并未止于此。因为他读的并非选家所选的纯“飘逸的文字,也不是看的“摘句派录摘的诗文片断,而是看的全集,这就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陶诗的并不单纯的美学特质及艺术风格。他说:“如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是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看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所以他说,读者应该——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以往往被尊为“静穆,是因为他被选文家和摘句家所缩小,凌迟了。

由此可以推断,鲁迅在评价作家时,显然要尽可能读评价对象的全部作品,用这样的功夫去读书、研究,文学修养自然就会日渐丰厚,眼界也就开阔全面了,思想当然会更趋深邃。

在鲁迅笔下,陶潜诗文多次出现,有的是为了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有的是为了评说陶诗自身以及与他人的作品相比较,还有的是为了用陶诗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行文之处,顺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如其分。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用陶潜《挽歌》中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死者的哀悼以及愿死者英灵永存,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希望。

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了。一部《鲁迅全集》,以及所有的古籍整理、译著,都以不争的事实,昭示着鲁迅古典文学的深厚广博的修养;他出神入化的语言文字,简约而隽永的意义内涵,也充分说明他的来自古代文学的熏陶;至于他的人格结构里,涵融着古代优秀作家的节操风范和精神气质,更是清楚不过的了。

“青年必读书”引出的话题

一九二五年一月间,北京《京报副刊》登出启事,征求“青年必读书和“青年爱读的书各十部的书目,这项活动是由当时主持副刊的孙伏园策划的。当孙伏园接手主持这一副刊时,为了扩大发行,影响读者,于是就想了一些栏目,使之更多样化一些。征求书目的活动也就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产物,具体动机还含有加强学术界人士和青年之间的联系的意义。孙伏园作为鲁迅在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和北京大学任教时的学生,也理所当然邀请自己的老师、声名远播的鲁迅为青年开列必读书目。被邀请的学者名流如胡适等,就开出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而鲁迅则出人意料地交了白卷,且写下了引起当时争论并遭到攻击,也易让人曲解的一篇文字。现全文录下:青年必读书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附注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Δ《自嘲》手迹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此文写于二月十日,发表于二月二十一日《京报副刊》。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反响,有攻击者,也有拥护者。如攻击者认为鲁迅的经验是“偏见的经验;有的甚至说鲁迅“糟踏了中国书,“不懂中国书;拥护者则以为“鲁迅先生交白卷,“实比选十部书得的教训多,称赞鲁迅此举是“革命精神。直到三十年代,在有关“《庄子》与《文选》的争论中,还有人旧事重提,对鲁迅的《青年必读书》有所微词。文章一发表,有不同的意见,当是正常的;这篇文章在人们中引起鲁迅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认识也不足为怪。一是本来不同的人,立场观点,思想意识就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二是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有高低,思想深度和境界也有高下;三是一些人本身就缺乏独立的见解,也不能从更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上去分析问题,对鲁迅本人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四是鲁迅的文章,如不仔细思考,确会给人以片面武断偏激的印象。在这个意义上,对反对者攻击者是可以理解的,不值得惊异。

不过,问题尚须说明,是非必须澄清,尤其是在鲁迅为当代很多青年所不甚了解、许多人对待传统文化仍有不少模糊甚至糊涂思想的情况下,对鲁迅的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思想,对《青年必读书》本文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作出必要的介绍和分析,是有意义的。

首先,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中对中国书的整体评价是否有道理,这是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书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显现。对一个民族来说,书就是民族文化、精神发展过程的记载;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承传,除了人自身代代相传袭外,书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发展、承传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书、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要得到发展和有效传递,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鲁迅对中国书所下的判断,深层意义上,是在对中国文化及其民族精神下判断。那么这种判断有无合理内核?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我们知道,尽管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特质;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是汉民族的,而汉民族文化虽然是先秦诸子思想及其发展的综合,然其核心是孔孟开创的儒家文化,其次是老子和庄子创立的道家文化。这已是历史的事实,是任谁都不能否认的客观存在。不错,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进程中,正是有儒家为主、道家为辅、儒道互补并兼收其它文化而形成的思想、精神系统和价值观系统,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且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诸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顽强,自尊自立;爱国家,重社会群体,讲人伦,重情感,讲礼仪,重精神……等等特质,都是应当加以继承的,经过批判改造其中的消极因素后,完全应该使它们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热门推荐
  • 无处可逃

    无处可逃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晴语】编辑旗下出品他,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但命运之手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布下一个又一个陷阱,非让他入瓮不可。于是惊险、离奇、逃亡、追杀,步步紧跟。她,丢掉手中高智慧一族为她亲手打造的斩妖除魔的短剑,人类的命运与她何干?她只想做个女人,做一个他怀里的女人,一生锁定目标,天涯海角别想逃掉。他,言语不多,外表冷漠,却是一座活火山,内心激热无比,生着爱她无怨无悔,死后心也随她埋葬,哪怕她抛弃了他。愚爱?错爱?别人哪里体会得到:心田一寸埋连理,枝枝叶叶血育成。他,开朗活跃,玩世不恭,恨巧取豪夺贪婪不义,他日凡夫俗子空怀肝胆,今日长剑在手,天地之间我怕谁?她,懵懵懂懂不知爱是何物,却不知那爱来得悄悄,渐深渐浓,当懂得时被爱之人却已为人夫,是天天面对,还是从此远离?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高智慧种族在地心中留下了两块奇异的物质,百慕大三角的诡异现象都因此而来。一个神秘组织妄想夺到此物统治世界,腥风血雨正在袭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地下,地上

    地下,地上

    解放前夕,八路军侦察连长刘克豪,奉命假扮被俘虏的国民党军统参谋乔天朝,在沈阳军统东北站取得了站长徐寅初的信任,获取了很多机密情报,为我军顺利解放东北,立下了卓著功勋。为免国民党怀疑,组织上又派来女游击队长王迎香,假扮乔天朝的妻子王晓凤与他团聚。两个热血革命青年,有同样的理想和目标,却有不一样的性格和作风。他们在战斗中共浴风险,在生活中磕磕碰碰。解放后,他们几经波折,啼笑成姻缘。新婚燕尔,朝鲜战争爆发,王迎香要求参战,后来,不幸牺牲,留给丈夫和儿子无尽的怀念……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玫瑰绽放的年代。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超级机器人分身

    超级机器人分身

    陈新的小伙伴叫钢镚,它是一台很有文艺范的机器人,网络小说、流行音乐、日本动漫是它的最爱。当然,这是建立在钢镚能吃饱的基础上,为了养活这个大胃王,陈新不得不写小说,拍电影,做游戏,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了网络互动娱乐的巨无霸。当然,陈新也没有忘记搞一搞副业,像扮演扮演超级黑客、走私走私军火、提升一下中国制造业水平、维护世界和平等等……新书《电脑附身》7月1日发布,具体请看公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小锅饭

    小锅饭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大侠,别怕

    大侠,别怕

    抢个大侠做压寨夫人是宝宝的毕生追求,江湖生活是她的向往。因为儿时的约定,盛宝华初入江湖寻找大侠慕容云天。生着一副天真单纯样貌的宝宝其实是个腹黑的小狐狸,闯江湖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江湖险恶并不是说说而已的,宝宝其实只想拐个大侠回飞天寨成亲,但是却卷入了一场血雨腥风中,不仅丢了大侠,还差点把自己的小命也搭了进去。是天然呆少女,还是诡计多端的小狐狸?是冷峻正义的大侠,还是阴险腹黑的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