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女孩子尤其林黛玉的爱实在是太专注了,如果爱的不专注,宝玉会出家吗?会那样的对人生如此的失望吗?为什么宝玉如此地爱林黛玉。他们都有一颗善良、敏感的心,这是他们爱的基础。有人说,高鹗的后续有些拙劣。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高鹗的续,把宝玉和宝钗的这一充满“喜剧性”的结合,将作品的悲剧性推向了高潮。也有人说,宝玉和宝钗的结合是高鹗胡乱点的鸳鸯谱,如果让宝玉和林黛玉结合会是一种什么结果?不敢想象。是的,我们可以这样推论,宝玉和黛玉结合会有矛盾,作为夫妻是正常的。或者按现在的观点他们有可能离婚。但是,宝、黛两人身上所具有的内心特质决定了他们的心有灵犀。
敏感中的忧伤
宝玉对聚散特别敏感,他喜聚不喜散,然而聚少离多。宝玉为何喜聚,因为他内心是孤独的。虽然在大观园他是中心,然而他内心的悲苦是不为大家所理解的,包括林黛玉也不能彻底地了解宝玉的内心。宝玉不喜读书,但不能不读,在这一点上他是弱者,这一点也是他不能和宝钗沟通的原因之一。本来林黛玉应该是和宝玉的心相通的,然而黛玉偏狭的性格不能和宝玉充分地沟通,导致宝玉旷世的凄楚和孤独,当然也与宝玉的人格修养与内心的艺术修养有关。
宝玉曾说: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还有:我死了,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飘起来……自此再不要托生成人。你看宝玉是何等的凄凉。王蒙先生曾说:“一个孩子会有这样的虚无、绝望、悲凉。”我想,这是曹氏的对贾宝玉的塑造,是不是曹先生的一种心态?曹曾是一位沃甘餍肥、锦衣纨绔,在美女堆里过活的公子哥儿。正因为他特殊的家庭条件,才造就了这么一位出类拔萃的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悟性、文化的伟大的艺术大家曹老先生,才有了一位旷世孤独、悲天悯人的贾宝玉。在这一点上,贾宝玉和曹雪芹是相同的。
2006年11月26日星期日
初读《恭顺的妓女》
《恭顺的妓女》写于1946年,应该是萨特四十一岁时创作的。
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丽瑟这个妓女是一个有良知、还有点人性的女孩。她不屈于白人弗莱特的压力,一直拒绝作伪证,甚至在警察的威胁下也毫不妥协。
然而当那位体面的参议员上场的时候,一开始我误以为是正义的化身,他高度称赞丽瑟的行为和举动,我以为这位高尚的参议员就代表着国家,是国家的象征。实际上这样理解也没有错。错的是我的判断。当参议员快要下场的时候,他话锋一转:丽瑟,你保护的这个黑人,他有什么用处呢?他偶然出生在世上,天晓得他生在什么地方!我养活他,而他呢,他干些什么来报答我……他过的是人的生活吗?他要是死了,我连觉察都觉察不出来。反过来说,另一个,就是汤麦斯,他杀了一个黑人,这是很糟糕的,但是我需要他,他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美国人,我们最老的世家之一的子孙,他在哈佛大学毕了业。在他的工厂里,雇着两千工人,要是他死了,两千工人就会失业。他应该活下去,你呢,有义务保全他的生命。就是这样。现在,你选择吧。
这位冠冕堂皇的参议员,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用他的智慧、威严、威仪给涉世未深单纯的丽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丽瑟在他的感召下,终于不能抵御参议员的压力,在证明书上签了字。这个伪证意味着一个黑人的生命无辜消失,而放过了那个有罪的白人,因为那个白人汤麦斯在法庭上的证词是黑人企图强奸丽瑟而自己是为救他人被迫开枪的。
我想故事就此而结束了。
等到第五场,弗莱特又上场了,弗莱特是要告诉丽瑟,你必须跟我走,你是魔鬼,你把我的魂都迷住了。我要把你安置在小山坡上,在河的那一边,在一所有花园的漂亮住宅里,你可以在花园散步,可是我禁止你出去,我是顶爱吃醋的,我每星期去瞧你两三次,天一黑我就到,星期二、星期四、加上周末。将有几个黑人供你使唤,还有你从来没有梦想过的大把的钱,可是你得顺着我的性子,我任性的地方可多着呢!
我看完这个故事,一头雾水。
一个纯清、坚持道德、真理的女人怎么顷刻间就成了一个被人供养的小蜜?
慢慢地想,慢慢地明白,萨特不是在写剧本,是在给我们讲述社会。
我们的良心,我们的原则,就是在日常的诱惑中慢慢地丧失的。我从一个刚正不阿、愤世嫉俗的热血青年到一个见怪不惊,所谓成熟的人,中间又经过多少这样的过渡?只不过在剧本里,有些戏剧性而已。我们的蜕变只不过是缓慢的,不是触目惊心的。
在我开始的理解,完全不能这样的写,是违背常理的。什么是常理,细想,只能是我的孤陋和愚昧。试想,一个身无定所的女人(我很不愿意称呼她为妓女)面对这样一种诱惑的时候,她能够不妥协吗?
我现在回想过来,这篇剧本的题目就叫《恭顺的妓女》。萨特所写的是20世纪的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种族歧视直到现在都像幽灵一样游荡在美利坚合众国的上空,挥之不去。放到今天的背景下,《恭顺的妓女》都有它独特的现实意义。她的内心恭顺了外表的意志,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一例外地恭顺了社会的、别人的意志。
只是我们不太感觉。
不过,我仍无法准确理解萨特,他毕竟是一位思想的巨人。也无法理解《恭顺的妓女》所要表达的准确含义。
2007年3月18日
一次艳遇,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读茨威格的小说有感
茨威格的小说总是在惯常的故事中,给出一个不寻常的结局。他能在普通的生活中捕捉到不流于凡俗的东西。《灼人的秘密》就是讲述了一对男女之间的艳遇,不落俗套的是这并不是故事的主旨,而是女主人的不谙世事的儿子成了故事的主角。
故事的开始,一个奥地利贵族的男爵到奥地利着名的避暑胜地塞默林度假,生性不喜安静的男爵不喜欢孤独的旅行,他要找一名游伴度过他为期一周的休假,最好是一名女性,使得他这一趟旅行变得有些刺激。
他开始像猎人一样寻找他的目标。在酒店的餐厅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快要进入中年的犹太女人,身材显得稍微丰满,热情充沛,他特别欣赏她那两道弯弯的、美丽的眉毛……一个美丽成熟的女人进入男爵的视野。接下来男爵开始算计怎样接近这个优雅的女人。这个女人身边带了一个孩子,一个脸色苍白的小男孩儿。男爵认为,接近女人最好的办法是先接近小男孩儿。男爵按自己的步骤一步步实施。男爵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和男孩儿交上了朋友,他用讲故事的方法深深地吸引了男孩儿,也顺理成章地接近了孩子的母亲。一场好戏拉开了序幕。我抱着自己有些窥阴的心理来看这出好戏上演。
然而我随着作者的笔触在故事的波峰浪谷中颠簸时,发现男爵和女人之间的好事,一次次被幼稚、纯真的孩子无意地打搅。其实这个名叫埃德加的男孩儿,并不是有意和自己的母亲过不去。开始,埃德加对母亲的嫉妒是单纯的,认为男爵叔叔是我的朋友,你不能随便地抢走,男爵是我先认识的,起初我认识的时候,你还不允许我和陌生人交往,怎么在短时间内你们就对我视而不见了。其实,孩子稚嫩的内心世界和成人世界是两个不同的内心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单纯而透明的,而成人世界是残酷而唯我的。当他们一次次想背着埃德加去幽会的时候,埃德加总会不失时机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搅乱他们的幽会。埃德加是不会理解他们的举动的,他无法知道成人世界的法则,所以他不得不一次次地闯入他们的视野内来探个究竟。可怜的孩子,当你作为一个桥梁把男爵叔叔和自己的母亲相连以后,你被无情地抛弃了,当你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场合时,母亲愤怒了,认为你太缺乏教养,不听大人的话。成人世界的法则就是执行命令。这个时候,我感到了孩子的无辜和大人的冷酷。
但埃德加的母亲把埃德加反锁在房间里又和男爵去幽会的时候,埃德加从窗户跳出去又一次跟踪上了自己的母亲。
当男爵紧紧拥抱住自己的母亲的时候,母亲的喘气声越来越脆弱……
母亲发出微弱的呻吟,你放开我,你放开我……埃德加认为男爵要对母亲下毒手了!是否母亲遭遇到了危险?小小的埃德加愤怒了,不顾一切冲了上去。尽管自己是一个小孩儿,但他毫不屈服,战斗一分钟就结束了。
战斗的结果是男爵在招架埃德加的进攻时手被咬破了,趁这个机会埃德加逃回了自己房间。
第二天一早,埃德加在餐厅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显然母亲还没有从昨天的恼怒中走出来。埃德加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母亲仍然恼怒不已,并警告埃德加:“我不想再谈你昨天的所作所为,我一想到它,就感到丢脸。这是你最后一次单独在大人中间。我已经给你爸写信了,得给你找一个家庭教师或者送你到寄宿学校,去学一些礼貌,我不想再为你烦恼了。”
成人世界和幼童的世界又一次发生了冲突。我们不能说埃德加是错的。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埃德加可以说不惜一切冲了出去,然而得到是母亲的责骂,出力不讨好。我又一次看到幼童世界的纯洁被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蛮横剥离得鲜血淋漓,然而更为严重的情形还在后面。
母亲发出指令,说:“你要给男爵道歉,男爵已经动身走了。现在我口授你写,不许还嘴。‘非常尊敬的男爵先生:十分遗憾的获悉,你已经离开了塞默林,请你原谅我的鲁莽。正如母亲告诉你的,我尚处在重病的康复期,易受刺激。我经常把看到的事情加以夸大,但随即感到后悔……’”
“我不写,这不是真的。”埃德加以孩子般的童真抵抗着自己母亲的谎言。
在成人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谎言之中。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要诚实,你不能说假话,我们需要孩子的真实。事实上在我们成人世界里,如果没有谎言,是无法生活的,(比如哪怕是虚伪的恭维,都是谎言的陷阱。)但我们不允许孩子撒谎,这是多么的不公平。我们大人撒谎的时候,可以解释为善意的谎言。在我的头脑里,只认为东方文化是这样的。事实上,人类不管多么的进步,科学多么的发达,人类的感情生活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这不是真的,我没有做什么后悔的事,我没有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要赔礼?我是听到你喊叫来救你的。”
“我呼救了?你疯了!”母亲不承认自己遇到了危险。是的,我承认母亲没有说假话,她肯定在那样的情形中是很难记得自己说了什么,虽然是戏剧效果,我却难于笑出来。
“是的,你呼叫过。我听到了,在黑暗中并且声音很大。”埃德加肯定自己没有记错。
“你撒谎。我从来没有和男爵在过道里呆过,你是在做梦。”
如此大胆的谎言。令幼小的埃德加震惊。
“难道我身上的伤痕也是在做梦。”
“谁知道你同谁打了架。不要和我争论。”成人世界的法则和社会的法则是不容置疑的。
“去。你必须马上写。”
“我要不写呢。”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埃德加的脸上。接着又是一记……埃德加在盲目地挥舞着拳头回击过去,他觉得打住了一块儿软的东西,是打在了母亲的脸上。这是埃德加万万没有想到的。也就是这一记耳光又延续了后面的故事。
埃德加在愧疚和矛盾的心理中出逃了。
当他坐着火车,辗转来到外祖母这里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在那里等着他。
当父亲问他你为什么要逃跑的时候,在父亲的背后,埃德加看到了母亲眼里流露出的近似于乞求的眼神。是求助的、又是无助的眼神。母一次艳遇,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亲轻轻地将食指放在唇边,做出个不要说的动作。瞬间,一股暖流化解了埃德加对母亲的怨恨,这是源于对母亲的爱。在父亲面前,这种爱使他们第一次成了盟军。这是埃德加和母亲一种灵魂上的妥协。故事也进入了高潮。
这显然不是父亲所需要的答案,但有教养的父亲是不会追问到底的。
我在为埃德加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艰难的困惑,虽然埃德加源于对母亲的爱顺从了母亲的意愿,但他也从纯真走向了复杂。他走进了成人世界。这是矛盾的地方。人不能永远幼稚,但走向成熟的时候,也走向了虚伪,走向了堕落的成人世界。
茨威格的小说给我的是无尽的沉思。
我此时想到,在他的小说里出现过一句这样的话:靡菲斯特的目光。
靡菲斯特是《浮士德》里的一条黑狗。它那犀利的目光能洞察一切。茨威格便具有了这样的目光,他总是在司空见惯、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的小说以我之见,并非都是亲历体验,他依靠弗洛伊德的精神心理分析,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推理、刻画得细腻而逼真,他为后世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宽广的门,使我们受益无穷。
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于临沂
由隐私想到的……
茨威格的这篇小说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了成人世界的一种隐私。
我不反对成人世界的隐私,相反的是我特别尊重人类的隐私权。如果人性的隐私受到某种限制,人会活得很艰难。问题是当纯真的幼童世界发现成人世界的矛盾的时候,作为“大人”我们怎样面对孩子们。我们粗鲁近似于残暴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内心世界造成伤害,甚至能够伴他终生,在他的一生中留下阴影。
我觉得成人世界需要虚伪,需要作伪。试想,一个人的一生是很难不说假话的,有时候假话不全是坏事。比如,一个人得了癌症,家人为了不让患者遭受打击,会哄骗他说,没事,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没有一个人说这种哄骗是错误的。而埃德加的母亲这种过于简单的方式,是对埃德加心灵的一种粗暴的践踏。虽然埃德加最后没有戳穿母亲的谎言,为母亲保守了秘密,那么会在埃德加的心灵上留下什么?茨威格没有说。
我也很难说清茨威格是在叙述什么。在中国的所有评论或导言中可以说众口一词、惊人的相似:揭露了成人世界爱情生活中的表里不一。这种特殊的带有中国式印迹的语言是一种假正经,但我以为,这种保守秘密的方法是不公平的。你们享受幸福,让埃德加承受痛苦,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埃德加的母亲站在埃德加父亲背后将食指放在嘴唇边的时候,在那一瞬间我是同情埃德加母亲的,觉得她很可怜。实际上我觉得她拥有这个权力。不幸的是她在使用这种权力的时候损伤害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