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听惯了表扬、夸奖,在一路高歌中成长,一遇挫折,更容易产生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不良感觉。班主任应注意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告诉他们人生并不是一路鲜花,一路赞歌。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优生有较强的超群愿望,一旦有人超过自己就会产生嫉妒。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尽力去缩小这个差距,赶上甚至超过他们,这才是一个优生应有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应营造一种团结互助、你争我赶的良性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优生有诸多优点,学习成绩好,热爱、关心班集体,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威信,善于团结同学等。班主任可利用这些优点,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让全班同学都取得进步。
2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有人又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把思想品德有一定问题的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把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称为“双差生”。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对这些概念的使用应特别谨慎。
关注后进生是班主任的职责,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上下工夫,使所有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后进生这部分人占班级人数比例虽小,但影响力很大,如果不重点教育,不仅会导致其自身的堕落,还会影响其他人的进步,甚至阻碍班级和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班主任要通过做好后进生工作,真正实现教育的“两全”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爱成绩好的学生不难,一般都能做得到,能不能爱后进生这是检验一个班主任有没有“真爱心”、“大爱心”的试金石。要知道,教育不是变着法子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恰恰相反,教育应该是千方百计地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这不是绕口令,不是做文字游戏,而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1)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自尊心扭曲。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受到较多的责罚,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而自卑,但呈现于外的却是与众不同的、畸变的自尊心。他们既不能容忍老师当众的批评,往往硬撑面子不肯轻易认错,也不能容忍老师以恩赐的态度或对弱者庇护的口吻对待他们。有时,为了满足自尊好强的欲望,不惜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方法以求得突出自己,例如在课堂上搞恶作剧等。
学习动机不强。后进生经常得到否定性评价,甚至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得不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成一种沉重的负担,从而导致学习动机的泯灭和枯萎。表现为经常逃学,讨厌他们不喜欢的老师所讲授的课程,遇到困难时不能坚持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
意志力薄弱。意志力是人们克服障碍、调节自己行为与思想情感的精神动力。后进生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力,经不起种种诱惑而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情。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正,即使改了,碰到相同或相似的情境,很容易“旧病复发”。
(2)后进生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把优生培养成才,固然是成就、是业绩,把后进生转化过来,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至少是不对社会造成破坏力,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功劳。班主任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发现优点,欣赏学生。发现并真诚地欣赏学生的优点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法则。或许有的班主任会说:“那帮学生整天不知干什么,浑浑噩噩,我怎么欣赏他们?”那么,请先看一则材料:
魏书生当班主任时,他要求将年级中表现最差的学生都集中到自己班上来。首先他让这些学生找自己的优点,然后向老师汇报。这些学生长期生活在批评声中,能说出自己一大堆缺点,但要寻找优点,反而使他们手足无措了。几天过去了,大多数学生都找到了优点,只有小张始终找不到。魏老师批评他说:“人怎么可能没优点呢?再找不到就要罚你写一篇说明文!”魏老师为学生找不到优点批评学生,那学生心里会恨老师吗?肯定不会,一定是充满了感激。
又过了一天,魏老师问小张:“找到优点没有?”他十分难为情地说:“找到了一点点。”“一点点也是优点,具体说说?”小张羞涩、腼腆地说:“我心眼好!”魏老师接着肯定地说:“心眼好是个大优点,怎么会是一点点呢?心眼好,爱帮助人,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这个过去跟老师打架的小张,从此积极为班级做好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优点。泰戈尔在他的《失群的鸟》中写道:“每个孩子都带来消息说,上帝还没有对人完全沮丧,因为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多值得赞赏的优点和生长的力量。”魏书生说:“你把周围的人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周围的人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天堂里,那么试着去寻找或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由衷地欣赏他们,那你就可以生活在天堂中了!
②关心爱护,尊重人格。说到关心学生,班主任会说,我真的是关心学生的。但学生却抱怨,老师更关心的是我们的成绩。成绩对于学生固然重要,可是在学生看来,老师太在意学生的成绩并不是真正地关心他们,而是关心教师自己,因为学生知道,他们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到教师的利益。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学生呢?真正的关心学生是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关心学生作为人的需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任何一个不付出爱的老师的任何“宏图”都只是空想!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班主任爱他们,并且是真爱,爱得深、爱得持久,就有可能改变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教师的心理。有句话说得好:“在清新的春天,老树也能萌发新绿。靠近春天,冰雪就会融化。靠近音乐,生命就会舞蹈。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
【相关链接】
不妨高看后进生一眼
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担任校长期间,非常精彩地处理了一件事。一天,他派一名曾是小偷的学生谢苗去几十里外取一笔不小的钱。谢苗不敢相信这种信任,认为校长在捉弄他。他问马卡连柯:“如果我取了钱不回来怎么办?”马卡连柯真诚而平静地回答说:“少说废话,既然委托你,你就去!”当谢苗取回钱后请校长清点时,马卡连柯说:“你数过就行了。”然后随便地放进了抽屉。面对校长如此的信任,谢苗事后激动地说:“一路上我都在想,要是有人来袭击我,哪怕有十个人或更多,我都会扑上去,用牙咬他们,撕他们,除非他们把我杀死。”
读后我(一位班主任,编者注)深受启发:为什么一个曾有偷窃行为的学生能不为金钱所动,甚至想用生命来保护它呢?这是因为校长高看了他一眼。校长用信任架起了他与学生间心灵的桥梁,让学生感到了做人的尊严和快乐,他怎能不弃恶扬善呢?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奉劝年轻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了这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这位教育家的观点也无疑是在提倡:不妨高看学生一眼,尤其是后进生。因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出发,个别学生由于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在某些方面的落后,那是暂时的,一旦克服了这些消极因素,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更何况,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一直是个后进生的。作为班主任,认真分析,恰当施教,用信任作钥匙,什么样的心灵都可以打开。
③抓住契机,激发动机。任何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班主任要善于“长善救失”,利用“闪光点”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作为推动他们转化的良好开端。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在班队活动中,一些后进生因为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实现“差生可能不差”,班主任要适时鼓励,并引导他们实现学习兴趣的迁移,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
谈完了对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之后,我们来思考教育中一个流行很广、很久的命题——“抓两头,带中间”。我们认为,学校生活的大量事实表明,往往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抓两头,丢中间”的结果,也就是说,中间状态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吵不闹、不好不坏最容易被老师忽视。今天的班主任能否创新工作思路,尝试一下“抓中间,促两头”,可能效果会更好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好的学生看到中间状态的学生赶上来了,他们会觉得更有压力、更有动力了;而成绩差的学生看到中间状态、原本比他们好不了多少的学生都一个个上去了,他们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信心可以上去,这样,好、中、差生都能够各得其所,得到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
(六)组织班会活动
1班会及其特征和种类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班会有三个特点:
一是集体性。所有学生都参加这个活动,他们在班会中接受教育,同时每个人又都在塑造着这个集体。
二是自主性。班会的组织者一般是班干部,参与者是所有学生,不是通过班主任的说教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争论形成共识。
三是针对性。班会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些)问题展开的,不是雅兴忽来、漫无目的而进行的。
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常规班会又称班务会,如晨会、周会等。生活会是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讨论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引导学生发扬优点、纠正缺点的班会活动。
2主题班会及其组织形式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1)主题班会的形式
主题报告会。选定一个主题,请人做专题报告。
主题汇报会。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活动(如参观、访问、读一本书等)以后,由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在班上交流汇报。
主题讨论会。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达成某种共识而进行的讨论会。
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这种形式具有明显的竞技性。
主题竞赛。如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等。
主题晚会。如诗歌朗诵会、野营晚会等。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确定主题是开好班会的基础;精心准备是开好班会的关键;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情绪,并要善于处理意外事情;效果深化即把班会的成果巩固与深化,把它推上一个新台阶。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问题
主题不能过杂。一次班会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宜,议题一多,就会蜻蜓点水,无法深入。
要有的放矢。立足于本班实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主题班会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包办代劳。
(七)做好班干部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班干部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1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积极分子有多种类型,可以是全面发展的,也可以是单项突出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
2班干部的产生要做到公平、公开、民主、平等,杜绝开学后家长忙着出面“跑官”、“要官”的不良风气,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民主的程序,行使民主的权力。
3班干部职数不妨多一点。学生群体跟成人社会不一样,成人社会讲求“精兵简政”,追求“金字塔式”的角色结构,但这种结构显然不利于学生社会化。学生群体的角色应该多样多量,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4班干部要采用轮值制。某种程度上说,班干部职数是班级的公共资源,全班同学都有平等地享有这项资源的权力,不能由少数同学“垄断”,出现“当班干部的总是班干部,当群众学生的总是群众学生”。乌申斯基说得好:“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与承认的那些老师。”学生在你班上,跟了你三年、六年,连个小组长都没有干过,这是不公平的。作为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送去希望,送去鼓舞!
5班干部队伍也有“保先”的问题,对他们要做到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一旦担任了班级的某个职务,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便有一种“人小得志”的感觉。从下面的事例中可以略窥一二:
“自习课上,某班干部挽着袖子,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挥着——很有领导风度。厉声呵斥:‘不要讲话,谁谁谁,你敢再讲话我就把你名字记上去!’一学生不服,还讲,该班干部立马上前,用教师的教鞭在其桌子上猛打,并揪其衣服将其拖上讲台,被揪学生声泪俱下,而班干部则声色俱厉。”(引自网见:《班干部到底造就了什么?》,《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2月6日)
班主任既要肯定学生干部的成绩,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尤其要教育他们不能盛气凌人,要让他们知道“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相关链接】
班干部轮流当
唐千惠是昆明金康园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下面是她的“履历”:一年级由老师推荐任小组长;二年级因劳动积极同学选她为班劳动委员;三年级在班诗词会上因古诗背得最多而被选为班长;四年级毛遂自荐成为校“学生督导小队”的一员;五年级担任“学生校长助理”以及中队长。
在金康园实验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列出这么一份当过各种学生干部的“履历表”。因为该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班级配备指导员和副指导员(由教师担任)各一名,不设班主任,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以及“学生校长助理”制,依班级情况班干部每月或半学期一换,加之选拔制度有很大的灵活性,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所以唐千惠任过那么多学生干部职务在该校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