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000000003

第3章 特搞(2)

一种解释,是“鲁迅与孔子的比较研究”,没有暗示褒贬取舍,是中性的。但是,这样,不如干脆加上“比较研究”四个字,消除歧义。可是,如果加上,理应扩大研究的内容,必得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等诸多和他们俩有关的方面,才名实相符。而我,目前还不愿意这样面面俱到地评议。

另一种解释是:“要鲁迅,还是要孔子?”暗示褒贬取舍的趋向。于是,三十年来致力于破除“二元对立思想”,破除“非此即彼”的考量与选择的读者,就要提出批评了。他们要追问:为什么一定要不是要鲁迅,就是要孔子呢?他们俩不能并存,不能兼容并包吗?是的,在不少方面,他们俩的观点,思想有相同、相近或相通的地方。鲁迅肯定过,称赞过,甚至赞美过孔子的“伟大”。但是,在根本特质上,是不能兼容并包的。鲁迅参与革皇帝的命,终身极力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维护革除皇权专制的、实行“共和”的民国,这和孔子的“君君臣臣”能够兼包并容吗?有所谓“创造性的转化”一说,但三十年来,我并没有看到教授学者论述“君君臣臣”如何“创造性的转化”为现代民主的论述。新儒家所谓儒家和现代民主如何如何,那是新“儒僧”,新“道虚”。至于“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似乎更少有论述了。是不?

三十多年来,思想解放,提出了“二元对立”的思想问题。这大概是对于中国特色的辩证法——“一分为二”的反拨。所以有“一分为三”的哲学问题的提出,有“一分为多”的哲学笔记的记忆。

“二元对立”的思想,是一元与多元问题中的一个子问题。多元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是多元的,人类是多元的,社会是多元的。人本身的多元,产生人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多元的。文化的多元性,思想、观点、学说、主义、道德等等都是多元的。不仅是多元,而且是多样的。因之价值的多元性随之而来。二元是多元中的一种;“二元对立”也是一种常态。是非,利害,对错,爱憎,好恶,美丑,高尚与卑鄙等都是“二元对立”的。人,只要保有自己的个性,就有独立的自己的思想,独立的爱憎,就有自己的选择。选择往往是一元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人的一生,常常发生“是,还是不”;“要,还是不要”的选择。孟子清楚地阐述了这一点:

“孟子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就是“多元”和“多样”。但在“百家”中人是有选择的。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就是一种选择,一种在儒家和儒家之外的根本特质的思想,即“为我”,还是“为君”;“兼爱”,还是“亲亲”的思想方面,孟子就作出了“非此即彼”的选择。这种选择,不能责怪他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只能批评他的选择是否正确。

自然,“二元”并非必然对立。“二元”

之间有相当的空间。“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有“不革命”;“左”和“右”之间,有“中左”,“中左偏右”。“二元对立”的选择,必须审慎分析。

特别是对于“人”,又特别是对于“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家”如鲁迅与孔子。他们思想丰富,复杂,涉及范围非常广泛。鲁迅没有研究过经济,但鲁迅在论及妇女的解放问题的时候,始终强调必须掌握“经济权”,有独立的经济力量,在家庭有平等的经济分配权利。孔子没有研究过军事,“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论语·卫灵公》)但孔子说出了一段至理名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从社会、人文的不同方面,以“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

的原则,思想丰富、复杂的伟大思想家,都是总有可取之处的,都是可以“择善而从”

的。在这一方面,鲁迅和孔子也不另外。我是要鲁迅,也要孔子的。

但是,在思想的根本特质方面,即在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方面,我是只要鲁迅,而不要孔子的。并且认为,凡是不愿作奴隶的人,不愿从家里到社会甘愿臣服他人的人,大概不会选择孔子吧?我是信服鲁迅的一个人。我也时时警惕自己对于鲁迅是否“偏爱”而产生“偏至”。

孔子当今在我中国的复活,并且不是“乘桴浮于海”,不是只有一个“由”跟随着他,而是乘风破浪,举国护驾,落户世界各国,似乎真的要在彼岸开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样子了。然而,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么?那个预言二十一世纪是我中华文化的世纪的长者,不是明确坦承“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门虎通》三纲六纪之说”么!既然“三纲”是中华文化的“定义”,我期待今天的国学家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而直截了当地阐释这“三纲”的内涵、意义、作用,对谁有利,为什么今天还是治国的宝典,国家的“软实力”?为什么世界各国将会信奉孔子,并改弦易辙实行孔子和他的之徒的“三纲”?

我期待青年朋友,想想孔子和他的之徒的“三纲”,想想鲁迅向你们建议的当下的三个当务之急,冷静地想一想:在当今之世,谁是可以信奉的?谁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存和成长有益,有利?

二OO九年八月五日

江青与“文艺革命”

李洁非

上世纪,中国文艺屡兴“革命”。很多着名的例子,文艺史必然讲到。但是,有一场最大的“文艺革命”,自其寿终正寝以来,三十多年不载于史着,论文研讨亦属鲜有。所以如此,与它的“身份”有关。它由江青借政治之力,鼓吹、推动,并在其中充当“旗手”,“文革”结束后,被指为“阴谋文艺”,而“文艺革命”称谓消失。

然而“文艺革命”的存在,是确实的。

一九七六年初,“反击右倾翻案风”期间,也是“文艺革命”十年之际,江青等控制的写作班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发表《否定文艺革命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人民日报》1976年3月6日),就“文艺革命”表述如下:

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文艺革命,对戏剧、文学、电影、音乐、舞蹈、曲艺、美术等,进行了深刻的改造,文艺在方向路线、创作思想、艺术形式、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个表述,明确、具体、完整。指出“文艺革命”有三大特征:一、以“样板戏”为标志;二、全面涉及文学艺术所有门类;三、在“方向路线、创作思想、艺术形式、队伍建设”四大方面取得成果。三个特征是否成立,是否属实,只须揆以当年实际,即可验明。对这场“文艺革命”的政治含义及性质,可另行批判,但它作为一项事实,却不必回避。

江青出场

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一九六四年六月四日《对林彪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谈话的批语》写道:

江青阅。并于六月五日去找林彪同志谈一下,说我完全赞成他的意见,他的意见是很好的,并且很及时。

这个材料清楚地证明,毛泽东已经做出安排,让江青出面代表他介入文艺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迹象。

事情应追溯到一九六三年。这年十二月十二日,毛泽东在一份《文艺情况汇报》

上做出批示,指责“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文化部党组立即检查近几年的工作,并于一九六四年三月下旬,决定在全国文联和各协会全体干部中进行整风。两个月后,中央宣传部写出《关于全国文联和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告》(未定稿)。毛泽东拿到后,又写下第二个批示:“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此即着名的“两个批示”。薄一波曾说:“现在重新回顾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两个批示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可以合理地推断,严厉批评文艺,是为即将开展的狂风暴雨式阶级斗争运动服务的,此后,毛泽东继续对文艺谴责,希望看到突破性的事态:“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他在同毛远新的谈话中说,文化部是谁领导的?电影、戏剧都是为他们服务的,不是为多数人服务的。八月二十日,我向毛主席汇报计划工作方法革命化问题时,他又说:文化团体也要赶下去。

文化部可以改为‘帝王部’,最好取消。农村工作部可以取消,为什么文化部不可以取消?十一月十六日,他在听取三线工作汇报时插话说:文化系统究竟有多少在我们手里?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或者是一半?还是大部分不在我们手里?我看至少一半不在我们手里。他甚至说:整个文化部都垮了。”(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把他们统统赶下去”的思路,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就提到过。文化团体“要赶下去”,文化部则“可以取消”

——实际上是要把现有文化战线推倒、打烂,或者说,开展一场革命。

时任中宣部、文化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写道:

一九六三年以后,我同江青的接触多了。同江青打交道,本来应该是周扬的事,但他不愿意管,要我同她联系,我无法推辞。江青曾对我说,她不是以主席夫人的身份来管文艺,而是主席让她来管文艺。(《“文革”前的几场文艺风波》)“一九六三年以后”,“江青元素”突然变得活跃,主管文艺的官员发现不得不经常跟她打交道、接受她的来访,而她则四面出击、指手画脚、臧否是非……现在我们知道,所有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江青亲口所说的“她不是以主席夫人的身份来管文艺,而是主席让她来管文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文艺事务的管理,有相当完备的体制。从上到下,诸多环节,百密无一疏。中宣部、文化部、文联作协,层层相叠,各司其责。这种文艺体制的运转和工作流程,当时业已非常成熟,无论在日常事务和重大运动斗争中,历来显示出有力良好的效率。而这种缜密管理,体现了党的意识形态对文艺的高度组织化要求,是非常严肃和必须保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江青当时在文艺体制中并无正式身份与职权,她这样具体、深入地介入文艺事务,既缺乏合法性,更不可避免对正常的文艺管理造成严重干扰。对此,毛泽东应该最清楚。现有文艺秩序,是他本人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一手建立和努力加强的,现在,却放出了“江青元素”——一种明显意在解构以致摧毁原有秩序的元素。

没有这个背景,“文艺革命”既不可能那样波澜壮阔,也无法持续十年之久。不过,毛泽东的目标,并不在于文艺。“文艺革命”是他整体政治运动方案的突破口,在实现这样一个作用之后,就降为比较次要的方面。而接过“文艺革命”旗帜,把它当做主业来经营,加以发挥和具体实践,取得建树并从中取得利益和资本的,是江青。

京剧革命

第一个批示做出,除了引起全国文艺界整风,另一重要事件是以文化部名义举行一九六四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联系毛泽东反复指责“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这个行动可以解释为受到批评的文化部,起来积极改正错误。然而事后人们才看清,观摩演出大会的实质并不在此。这次盛大活动真正的历史意义,是为江青走向文艺领导者地位铺平道路。

自从一九三七年进入延安并于翌年成为毛泽东夫人,过去二十七年,江青极少公开抛头露面。批判《武训传》时,她活跃过一阵子,一九五一年《人民日报》和文化部发起组织武训历史调查团,成员十三人,其中一个叫李进的,就是江青。《武训传》事件的前前后后,江青的确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那是幕后的、隐蔽的,仅为内部所知。后来,江青一直作为毛泽东秘书之一,影响未逾红墙之外。

以今所知,江青最早着手抓京剧现代戏,在一九六三年初。当年二月二十二日,她在上海红都剧场观看由爱华沪剧团演出的沪剧《红灯记》,说:“这个戏很不错。”

(顾保孜:《实话实说红舞台》)结合薄一波所回忆的毛泽东于一九六二年底第一次提起“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话头,江青一九六三年初光临沪剧《红灯记》演出现场,显然有备而来。限于身份,当时江青“还不能直接给剧团下达任务”,所以她让林默涵(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布置将沪剧改编为京剧,林便指派阿甲担任京剧《红灯记》的编导。

不久,情况有值得注意的变化——一九六三年底北京京剧院排演《沙家浜》

(《芦荡火种》)时,江青已不再委托他人布置任务,而是直接出面组织其事。北京京剧一团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一篇大批判文章《旧北京市委破坏京剧革命罪责难逃》中透露:“江青同志在一九六三年底,就开始亲自指导我团进行京剧改革,排演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文章说:

在这个剧本的创作和修改过程中,江青同志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要突出武装斗争,体现人民战争思想,要加强正面英雄人物形象。江青同志具体指出,要删掉破坏剧情的“三茶馆”一场戏,削减反面人物刁小三的戏,加强正面人物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形象。

数月之间,江青身影迅速趋于活跃。

这样一个身影,不知有没有引起当时人们足够重视。数年之后,它被证实是改变整个文艺领导格局的迹象。表面上,此时江青实际职务没有变化。但异乎寻常之处在于,她以“口唧天宪”姿态亮相文艺事务。

考之于历史,这种人物出现,往往蕴涵不可思议的力量。

一九六四年六月五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隆重揭幕。历史地看,这就是江青执中国文艺之牛耳的揭幕式。大会持续近两个月之久,七月三十一日方才落下帷幕。中国党政最高领导,除毛泽东外,悉数在会演期间现身捧场。新华社欢呼“社会主义的新京剧诞生了”,《人民日报》

刊登社论《把文艺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祝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胜利闭幕》,《红旗》杂志也发表社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称“这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一切都被提到最高层面上,竭力颂扬其远超出文艺本身的意义。

就像恢宏壮丽的加冕典礼,有人在庄严圣歌、匍匐者的膜拜与欢呼、硕大耀烨的礼花衬托下,光辉登场。但当时,那个神秘受益人的名字在相关报道里并未提及。

这罕见的气势,这无尚的荣耀,究竟归于谁,为谁而呈现呢?事隔三载,一九六七年五月十日,谜底揭开。这一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第六期《红旗》月刊,一同发表江青的《谈京剧革命——一九六四年七月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人员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人们于是恍然大悟,当年的超高规格,是为第一夫人步出深宫、临朝问政铺就的红地毯。

同类推荐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热门推荐
  • 校草的日租恋人

    校草的日租恋人

    女流氓叶诗语醉酒,粘上韩觅,不愿意放开,韩觅无奈,半夜带回家,被吃光豆腐。第二次,由于叶诗语没有完成任务,被逼出去卖,再一次撞上了韩觅……第三次,女流氓叶诗语直接冲到韩觅家里,就为了抢那一块藏有重大秘密的阴玉。江湖上,人人都想要得到那一块有着重要秘密的阴玉,但,目前却没有人知道那一块阴玉里的秘密是什么!相传阴阳玉本是一对,上官云分别给了儿子上官鹏,女儿上官蓉,而上官蓉在二岁的时候被劫,落入别人手中……
  • 爬上墙头当红杏

    爬上墙头当红杏

    【全文三十万字,半价促销,某才首度尝试架空历史类小说,决定颠覆女尊架空潮流,走男强女弱风,轻松爆笑之余,来点温馨小浪漫,将言情俗套剧情演绎得另类绝伦!】★-----☆-----★某花蓬头垢面、满身淤泥、头顶大肿包,非常狼狈地出现在段萧竹面前,杏眼泛着层层委屈的晶莹。“头儿,你说他家戒备森严、机关重重,不可打草惊蛇,取地下之道才是明智之选,于是我非常听话地照办了。”“然后呢?”“可你没说他家地底下都是花岗石啊!”“…”☆某花衣衫不整、发丝凌乱、手持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块出现在段萧竹面前,杏眼瞪圆,始终维持高度紧张状态。“头儿,你说他武功盖世、出手不凡,如若撞见,不可轻举妄动,吞下「矣漓」便可假死一时辰,于是我再次非常听话地照办了。”“然后呢?”“可你没说他还留有一狠招--关、门、放、狗!”“…”☆某花裹紧夜行衣,鼻间系个歪斜的蝴蝶结,此时很没形象地挂在后墙上蠕动着,并未发现身后多了一道身影。“墙太高了?”“废话,没看见我翻得这么辛苦吗?真是的,没事把墙砌这么高干嘛,难不成他怕他家娘子红杏出墙?”“…”“我看八成就是,他那么残忍、那么腹黑、又那么变态,娘子红杏出墙是迟早的事!”“残忍?腹黑?变态?”“不止不止,还有冷血、心机重、语障、面瘫等等等等。”“…”“兄台,改天再聊,我得赶紧溜了,要是被他抓到,我又得被残害了。噢,对了,你看我这一直都回不了头,也瞧不见你长相,敢问兄台大名,明儿个好找你。”“乔楚翎!”“啪!”地上腾起一层朦胧的灰尘,它们在这种充满杀气的氛围里活跃地蹿上蹿下,有点太过明显的幸灾乐祸吧?☆“你们谁打得过…他,我白花花就嫁给谁!”某花抬手指向靠在圆柱上一脸悠闲的北漠,摆出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架势,杏眼贼溜溜地与台下人海中的某个黑影传递着暗号。“要是没人打得过我呢?”北漠凤眼一眯,嘴角扬起一丝戏虐。“谁赢我就嫁谁呗!”最好来个全败俱伤,这样我就可以趁乱逃跑了。☆“花儿,你终于可以嫁人了!”“爹,我不要嫁!”“啊?为何?这不是你自己定的规矩么?谁赢你嫁谁!我看这女婿挺好的,又有银子又有气魄,武功又高,最重要的啊,就是肯为你拼死拼活。”“他这么拼是为了把我娶回去好天天把我吊起来抽,不给饭吃,不给床睡,好活活虐死我然后站在一边叉腰仰天大笑…爹,你忍心看你女儿被那种禽兽不如的家伙残害致死吗?”“…可是…”
  •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难产,一缕芳魂幽幽而去。然而因为一个最初的错误,来自现代社会的孤儿若水投生到刚刚死去的长孙身上,代替这个完美的皇后走完她的下半生。前朝、后宫;外臣、内戚;天子,还有那几个可爱的孩子……若水渐渐地融入了这个古老的年代。此时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兴,朝廷的求才若渴在臣子和百姓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外族对于中原虎视眈眈,日夜窥伺。若水的到来,不但悄悄改变了长孙皇后的命运,更改变了臣工争权夺势、皇室骨肉相残的可怕局面。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古墓探索之谜

    古墓探索之谜

    “人点灯,鬼吹灯”,古墓一直是被人探查的地方,不仅因为其埋藏的珍宝,更因为其有太多的让人感到新奇的事物接连出现于人前。千年干尸为何死而不腐;金字塔中承载着怎样的秘密;海底如何能建起成群的墓地……走进本书,为你打开通往古墓谜底揭开之路的大门。
  • 重铸仙域

    重铸仙域

    一个小城少年,走在复仇的路上,遇上了道法妙深的老仙人、恐怖强悍的奇妖,还有各种温婉淑娴的大家闺秀、灵精鬼怪的小女子……重铸仙域,是巧合?还是宿命?
  • 我的世界我做主

    我的世界我做主

    《魅力英文:我的世界我做主》为英汉对照典藏版。非常适合中学生、大学生及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抱有热望的人们来了解英文欣赏英文。该书收录了百于则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青春、爱情、理想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之时,《魅力英文:我的世界我做主》会给您以力量……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天境神王

    天境神王

    前世的女人?哥让她爱上自己;冷美人?哥把她捂热了。有时候要江山也要美人,有时候不是英雄也救世。能量分九等,这里有精彩纷呈的术,天术是术的最高境界,一次天术的运用便会毁灭掉星球的一半。神秘的天术和扮猪吃虎的主角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
  • 蛮妻休夫

    蛮妻休夫

    姜雪见太郁闷了,天下竟然这么倒霉的事情都能给她碰上!好吧,她承认,她平时烧香拜佛没怎么虔诚过,而且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没少做可是也不是老天捉弄她的理由吧先是莫名其妙的混进了青楼,春宵一刻,缱绻缠绵,妈的竟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长什么鬼样再是一道晴空霹雳,老爹老娘把她给直接“扫地出门”了,原因竟然是他们要笑傲江湖,没空管她,给她随便找了个人家给嫁了美其名曰:指腹为婚唉!嫁就嫁吧,这能怪谁啊,只能怪自己的命太不好了,谁让她摊上这么对爹妈……夫君神秘的让人想抓狂,竟然让她独守空房三天之久好吧!算你有种!不过再想进这房间,门儿都没有!毫不留情,直接把亲亲爱爱的夫君一脚揣出了新房外,还十分关心的叮嘱他小心着凉,看吧,她可也是个传说中的贤惠妻子呢再扮个大花痴吓得他魂飞魄散的,反正这婚结的太没意思了,就干脆找点乐子了。没想夫君太黑腹,竟然还是个喜新厌旧之辈,好!你纳你的妾,她一纸休书,夫君,为妻的没时间陪你玩!外面天大地大,哪儿没男人陪我玩!哈哈…大方做上青楼花魁,堂而惶之的招蜂引蝶,乐此不疲啊嘿嘿,真是俗话说的好,家花不如野话香呀,看看,前夫竟然自己送上门了………※※※※※※※※※推荐自己的文:《蛮妃的契约》《囚爱狂君》※※※※※※※※※推荐好友的文:落雪轻盈:《背叛婚约》唐淫才子:《夫君别硬来》松下野客:《神经公主》文若曦《王爷的双面王妃》甜味白开水《英雄难过囧女关》夜初《娘子,你别太嚣张》潇湘小笔《灰姑娘的天价宝宝》花花非公子《护士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