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000000002

第2章 特搞(1)

鲁迅和孔子,谁可以信奉?

王得后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新着《鲁迅和孔子》一书所写的“自序”,曾四易其稿,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本新着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现征得作者的同意,本书率先刊登此文。限于篇幅,编辑对文章略作删节,并另加了标题。

我这一生,自大学毕业,一直在研读鲁迅,从业余到专业,迄今五十二年。“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乐之”而阅读,是人生一大快事。我乐于研读鲁迅。研读鲁迅使我感到充实,感到痛快,感到希望。虽然,当我想写点鲁迅时,我感到没有什么话还要我来说了。

鲁迅是新文化先驱,是终身守护新文化,创造新文化,为扫荡妨害新文化成长的谬见而不遗余力、奋斗不息的一个先驱,又是新文化先驱中最富思想、最有思想业绩的一个。

新文化的滥觞,我认为是陈独秀发表于当年《新青年》的《一九一六年》。因为他提出了对于旧文化的根本挑战。他指出:“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日忠,日孝,日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人间百行,皆以自我为中心,此而丧失,他何足言?奴隶道德者,即丧失此中心,一切操行,悉非义由己起,附属他人以为功过者也。自负为一九一六年之男女青年,其各奋斗以脱离此附属品之地位,以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孔子和他的门徒安身立命的学说精魂,是儒家学说的根基,是“不可得与民变革”的根本特质。这一点,在《礼记·大传》中说得斩钉截铁:“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三纲”的精髓。朝代可以更迭,它是“不可得与民变革”的。正是这“三纲”,自孔子以来两千多年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

——“主流思想”——“统治思想”。挑战儒家的“正统思想”,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是新文化的立意、主旨,也是新文化提出的根据。新文化是对人的奴隶地位提出挑战、坚决反抗的文化,是呼唤人格独立的文化,是争取人成为人的文化。

在中国,现代的人的觉醒,现代的人道的诉求,兴起于晚清。鲁迅并不是最早的。鲁迅是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〇七年,二十七岁的时候,在日本作《人间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和《破恶声论》,才提出了“根柢在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文化偏至论》)的“立人”思想,确立了“立人”思想的基础框架。但那时人心追求的是暴力革命,是用武力外抗强权,内革清廷,鲁迅提出的这一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如“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呐喊·自序)》)不合时宜,唯有寂寞。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建立了民国。

但五年过去,“五族共和”的、“民主”的政党政治混乱不堪。陈独秀有鉴于此,作《一九一六年》,一面挑战儒家“正统思想”,一面挑战“政党政治”。风云际会,第二年,一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二月,陈独秀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再一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对于儒家设计并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家族制度”的弊病,“忧愤深广”地予以暴露。新文化——新文学冲破儒家“正统思想”的牢笼,竞走于神州大地。

还是鲁迅,早在一九一二年七月,中华民国成立刚过半年,在《哀范君三章》

中,就表达了对于政治的失望,他写道: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闻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独沈清泠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茗芋,微醉自沈沦。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是异常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有学者认定新文化的兴起是追求“文化解决问题”,这是没有细心考察新文化的文献,完全不顾新文化先驱者随后的分道扬镳,有的热衷政治,有的组织政党的事实的结论。

鲁迅参与新文化的建设,接续着他青年时期“立人”的思想。一九一八年四月发表《狂人日记》暴露儒家的“仁义道德”的根本特质是“吃人”:呼唤“真的人”:呼吁“救救孩子!”七月发表《我之节烈观》,痛批儒家钳制与摧残妇女的“节烈观”。九月发表《随感录二十五》,暴露儒家“父为子纲”把子女当做“福气的材料,并非将来的‘人’的萌芽”的根本特质,呼唤“因为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鲁迅和陈独秀一样,首先集中反抗的是儒家的“正统思想”,即儒家的“三纲”。

然而,历史归历史,孔子归孔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伟大,我认为:

一,在他的思想不但传承了两千多年,历遭攻击而不衰败,不断分化而保持着根本特质,显示出惊人的生命力。

二,主要在孔子抓住了人类社会稳定的三个根本问题,即男女问题,父子问题,君臣问题,为此提出了他的处置方法。人类男女异体,为优化传宗接代,而有夫妇;有夫妇而有子女;人类群居,在家庭之外,进入社会,是各种群体的人际关系,最高即君臣。在君臣这一体系,这一本位之中,是各级“头头”。这三种根本关系如何处理?如何求得稳定?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一方服从一方,不得有异议,不得有异动。于是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被设计出来。这是为强者设计的方案,为权势者设计的方案。弱者一方是被压迫、被钳制、被束缚的一方,是被迫的人身依附,失去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的一方。

我曾经指出,这是继承动物的法则,森林的法则,“弱肉强食”的法则。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在人类的童年,文明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势所必至的。

三,孔子是一个有理想的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在为权势者设计治国的方案之外,对于人生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可供后人借鉴,是有可资借鉴的宝贵的思想在。

不过,孔子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的人物。他的根本性的思想已经严重阻碍中国人民族性的现代化。当中国进入二十世纪,人的觉醒早已是世界潮流,蔚为大观的时候,我中国人还保守着儒家的“三纲”,让大多数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人格独立,没有思想独立,是无论如何没有道理,没有合法性的了。新文化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产物。是合乎人情、人心、人性的文化。

新文化的诞生,快要一百年,快要一个世纪了。早在十年前,一股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潮兴起,不十年而几乎席卷我中国。新文化被指责为“彻底反传统”,割断文化传统,败坏人心,导致“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浩劫。鲁迅是毁灭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罪人。这是完全违背事实,违背新文化根本特质的不实之论。一种呼唤人的觉醒,倡导人道,倡导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寻求“理想的人性”(鲁迅语)的文化,怎么会是灭绝人道,摧毁文化的“大革命”的思想资源呢?

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单一的吗?我华夏大地,春秋战国时代,即有“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才强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舆论一律”。即使这样,老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法家的思想,时起时伏,并未断绝,难道他们的思想遗产不算传统文化吗?佛教传人中国,经过“汉化”,汉传佛教也历经艰辛,站稳脚跟,得到发展与传承,难道不算传统文化吗?我们土生土长的道教,难道不算传统文化吗?孔子,儒家,不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端,被统治者御定为“正统”的一端而已矣,岂有他哉。“正统”

之外必有“异端”:“异端”也是一种传统。

把“正统”当做唯一的传统,当做“中华文化的标志”,于事实不合,于理也不安。何况倡导新文化的先驱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钟情的传统文化,姑不论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即如最严厉抨击儒家正统,“绝望于孔子和他的之徒”

的鲁迅,不是也辑校了大量古籍,搜集了大量石刻拓片,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

么?清朝翰林、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挽鲁迅联,写着:“着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难道清朝的翰林,对于“国学”,“儒学”,不如当今的教授,学者吗?

更有甚者。遥想当年,在国民党政府的门色恐怖下生活,翻译、创作和辑校古籍的鲁迅,高歌:“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一九三五年亥年残秋偶作》)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场“狂飙”,却是“无边落木萧萧下”!少的老的识时务者,纷纷谴责新文化,特别着重谴责鲁迅“激烈”,“激进”,“极左”。一群年轻的俊杰高呼:“‘五四’是弑父!我们要弑‘五四’!”要填补“五四”断裂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可惜,他们沉迷于书本,悠然于书房,完全忽视了社会的现实,忘记了文化是人们行为的规范,文化是化人的东西;文化的存在与断绝,要看现实社会人们的思想,行为。挣扎了近一百年的新文化,成功是很有限的。最大,最显着的,是用门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儒家的“三纲”,除了在大城市,在一部分人中,实行了一点“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之外,我们的农村还在“初级阶段”。即使是“男女平等”,即使在大城市,即使在“首善”之都,对于女性的歧视,从被受胎的性别鉴定,“做掉”,到上学歧视,就业歧视,同工不同酬,还多得很。至于其他,何尝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必也正名乎”?新词换旧词而已矣!谈什么“断裂”?“弑”什么“新文化”!毁什么鲁迅!

而且,鲁迅是最痛恨专制的一人,最洞察专制的祸害的一人。鲁迅早年即指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文化偏至论》)“群众专政”与鲁迅水火不相容。鲁迅历数各种专制的恶果是:

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

我们却天下太平,连冷嘲也没有。我想: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大家渐渐死下去,而自己反以为卫道有效,这才渐近于正经的活人。(《忽然想到(五至六)》)

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

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们变成沉默。

(《小杂感》)

更何况,鲁迅在回应对他的批判中阐释他的革命观,是:“再则他们,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其实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的文化,鲁迅的思想,鲁迅的左翼文学思想,能够导致“文化大革命”吗?

谁是中国文化的“民族罪人”,扪心自问吧!

为了检视鲁迅和孔子这两位我汉族伟大思想家的思想的根本特质,为了探查“弘扬传统文化”的底细,我决心编写这本书。我之所以敢于以《鲁迅与孔子》为书名,是因为我发现,孔子的伟大,在掌握着人际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的三个根本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定位人的社会地位,规范人的社会生活。孔子的这三种关系,是封闭性的,家长制的,服从性的,抹杀个性,扭曲人性的,甚至于达到“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男的随意三妻四妾、休妻,而女性只能“从一而终”、守寡,乃至殉夫的地步。

而鲁迅的伟大在“立人”,为“立人”掌握着人一要生存并不是苟活,二要温饱并不是奢侈,三要发展并不是放纵。在以人的每个个体的生存为本位,然后在人际关系中定位人的社会地位,社会生活,发展个性。而且,生存、温饱和发展,是开放性的,有最广阔的自主性的选择空间,独立的,平等的,最切合人性与人情;“不是苟活”,“不是奢侈”,“不是放纵”,才在更高的层次追求“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见《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追求“理想的人性”。

正是在人的“生存,温饱,发展”这样三个根本问题上,鲁迅与孔子,有充分的可比性。而且,对于人的这三个根本问题的思考,思想,才是文化的根基;才显示出思想的根本特质。

于是,我斗胆干了。

我要把资料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请读者自己阅读原资料,自己思索,自己判断。研究问题不能从原则出发,从预设的原则出发,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只能从事实出发,从资料出发,公开全部资料最有利于和读者交流。研究问题,搜集资料是第一步。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资料越完备,研究的基础越坚实。至少也得有充分的资料,否则,结论是靠不住的。

搜集好资料以后,是解读资料,是发现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像鲁迅和孔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没有阐述他们思想的专门着作;他们的思想分散在单篇着作或语录中。

我要请读者审视我读到的资料,鉴定我使用的资料的真伪,资料是否充足,有什么缺失,我的结论是否从资料中引申出来,是否合乎事实,是否成立,是否可信,至少是否可作参考?

研究同一个问题,不同资料固然得出不同的结论;同一的资料,由于理解不同,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人非草木,对于自己研究的作者,着作,问题,是各各带着自己的情感的。我酷爱鲁迅,信奉鲁迅。自知可能带着情感的偏爱,思想的偏向,特别要请读者来鉴定我的意见,我的研究结论。

我觉得如今年轻的读者,阅读《论语》

也许文字上会有很多困难,把专家的译文编辑出来,有利于理解原文。我的感觉也许低估了当下的青年,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学友们。经过近十年的“弘扬传统文化”,“国学悄然在燕同兴起”,国学院如雨后春笋在大学建立,儿童有诵读经典的热潮,壮年有量身定做的国学班,央视有《论语》

的心灵鸡汤,连孔子将她们和“小人”——“小孩儿”——归入“问题人物”的少女,也身穿不知道哪朝哪代的“国服”,在孔子像前跪拜而行“成年礼”了。我想,文言文的功力,也许高涨起来了,不用说一部《论语》,就是《尚书》、《易经》也不在话下了吧?不过,我记得鲁迅的意见,他说:“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病后杂谈之余》)看当今报纸对于学术明星而又美女的开讲《论语》的评点,似乎也有大讲《论语》

而《论语》亡的危机似的呢?然而,我国还有数目吓人的文盲,高中生据说还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头痛经,他们在“国学”的热潮中,应试的偷闲时,如果有兴趣翻翻这本书,还是需要《论语》的译文做参考吧?

何况,就是专家学者,他们也并不完全一致,他们也常常各有各的解读呢?

《鲁迅和孔子》这个书名,似乎可以有两种解释,而又肯定会受到非议。

同类推荐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商贸文书及金融管理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同时附上大量真实案例, 让经贸文书的写作变得简单易学!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热门推荐
  • 人贩子

    人贩子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
  • 补脑健脑食谱

    补脑健脑食谱

    现代人脑力消耗过大,无论学生、上班族或是老人都需要对大脑进行充足地补养,根据大脑所需营养素进行饮食搭配,让您了解大脑需求,吃对食物更健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重要!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先完善性格。本书以此为基点,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完善宽容、谦逊、机敏、果断、沉稳、谨慎、坚韧、自信、大胆等性格对改变个人命运的益处。本书会教你如何完善宽容性格,如何完善谦逊性格,如何完善机敏性格,如何完善果断性格,如何完善沉稳性格,如何完善谨慎性格等等,帮助您全面改善您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