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400000005

第5章 封建制五刑(1)

奴隶制五刑中,有四种属毁人身体的肉刑,汉初文帝时被废除。自汉至隋唐,统治者又逐渐规定了几种新的法定刑来代替原来的五刑,被称为封建制五刑,即笞刑、杖刑、徒刑、流放刑和死刑。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一直通行,其中大多在之前就已存在,到隋唐才被正式确定为主刑和法定刑罚来使用。

(一)笞刑

笞,即笞打,击打使人受痛,行笞刑时一般打臀部、背部等部位。

笞刑在古代社会中早已存在,在用于国家刑罚的同时,也多用于一般教育所用的教刑,如李悝的《法经》曾规定对太子行笞刑:“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由于战国时的笞刑既是一种可随时使用的刑罚手段,又是一种可对正服刑者加施的惩戒手段,所以它的使用比较随便。秦朝时使用笞刑较多,它多用于对刑徒的管理,如服城旦舂劳役的人毁坏了官家的陶器、铁器或木器,制造大车时折断轮圈,主管者要立即笞打,按所毁坏的器物算,每值一钱笞打一下;笞也可作为工作中罚劣的手段,如秦《厩苑律》规定:用官家的牛耕田时,牛变瘦了,牛的腰围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服城旦劳役的人工作被评为下等的,每人笞打一百下。

汉初文帝、景帝改革刑罚制度,把笞刑变成了比城旦、鬼薪等劳役刑更重的法定常刑,并需要较严密的诉讼程序决定、以较正规的形式执行。起初,汉文帝决定改劓刑为笞三百,改斩左止为笞五百。而实践起来,由于笞数太多,受刑者常被打死。景帝时,又下诏将笞五百改为三百,笞三百改为二百,但在执行时还是经常出现行刑过程中人被打死的情形。因此,景帝再次减少笞数,将笞三百改为二百,笞二百改为一百。由此,汉代刑罚体系中便出现了笞刑两等。景帝时,笞刑的执行也更加规范,他定了“箠令”,规定了笞打犯人的箠的规格:长五尺、粗一寸,若箠是竹的,末梢粗半寸,竹节要削平;还规定了笞打的部位及执行笞刑的方法即笞打犯人臀部,而且不管犯人受笞多少,中间都不得更换行刑的人,一人受罚只能一人施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仍采用汉景帝时的箠令之数,而笞打位置有所不同。如汉代规定笞打部位为臀,而北齐有鞭背;又如汉箠令规定对同一犯人行笞不得更换执行人,而北齐规定每打五十下换一次执鞭人。此外,北周时还常将鞭刑与笞刑并用,先行笞刑再加鞭刑。

隋唐时期,将笞刑列为封建五刑中的轻刑。唐朝时对笞刑又有了明确规定,将笞刑分为五等,自十至五十;执行笞刑的杖,长为三尺五寸,大头径二分,小头径一分半;执行笞刑,要腿与臀部分受等等。以后各代笞刑基本上都沿袭唐制。元代的笞数稍有变化,笞刑分为六等,自七至五十七,每十下为一等。为何起数为七呢?据说元世祖定制时,实行宽缓的政策,认为对犯罪无知的小民应该加以宽恕,“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因此笞刑便减了三下。

(二)杖刑

杖刑,也为击打刑。常与笞刑并用,也属封建制五刑中的轻刑。

汉代已将笞刑规定为一种法定常刑,一种重刑,执法者甚至君王都不得随便以笞责罚他人,而古代统治者又需要一种比较轻微的责罚手段,以便对那些不构成犯罪但又使他们气愤、不能容忍的行为实施惩戒,于是实践中便又慢慢创造出一种“鞭杖”之刑。它也像春秋时的鞭,战国时的笞一样,可以由执法者或君王对那些有轻微不遵教令行为的人实施几下、十几下或几十下的临时处罚。东汉明帝时,这种鞭杖的刑罚对那些有轻微失礼、违旨行为的官员也可使用,百姓则更不必说。三国时期,由于战争环境打破了正常的法律秩序,于是鞭杖之罚越用越多,越用越滥。到魏明帝时,面对许多因轻罪而死于鞭杖之下的现实,不得不将鞭杖之制变成法定惩罚,不得滥用。于是,鞭杖这种起源于法外惩罚的手段进入法典,甚至曾取代笞刑成为法定常刑。如《梁律》有鞭杖刑六等,北周有杖刑五等,自十至五十;鞭刑五等,自六十至一百等等。而这个时期的笞,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徒刑等的附加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仍有鞭、杖、笞等名目。而隋统一中国后,立法从宽从轻,除去了鞭刑,留下了笞刑和杖刑,并规定笞为轻,杖为重,笞的刑具较细而杖的刑具较粗。唐朝继承了隋的制度,并对杖刑的刑数、刑具、受刑部位做了规定:杖刑五等,自六十至一百;常行杖(即执行杖刑的杖)长三尺五寸,大头径二分七厘,小头径一分七厘;执行杖刑,要背部、腿部、臀部三个部位分受,若受刑者愿意打背和腿两个部位,可以满足要求。同笞一样,以后各代基本沿袭唐制,元代随笞刑一起,也减刑三下。

宋金时期还实行一种折杖法,是一种宽免刑罚的制度,即把笞、杖、徒、流刑都折合成一定杖数,只用杖刑而不再执行其他刑罚。如宋代规定,凡犯罪本应笞杖的,一律用臀杖,原笞杖自十至一百,折为七至二十。那些应用徒刑处置的罪犯,用背杖,从一年至三年共五等,分别杖刑十二、十五、十七、十八、二十,杖后则将其释放,不再服劳役,同样,那些应当处以流刑的罪犯也按其犯罪程度折合成不同的杖数,而不用再服流刑。

自汉将笞、杖定为法定刑,隋唐将其纳入五刑之中,历代也都对执行笞、杖之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法外用笞杖刑罚的情况却一直难以杜绝。唐代宗时常有对某人“重杖一顿”的指令,而一顿是个无确定数目的概念,这常使执行者得以任情轻重,欲其活则施轻罚,欲其死则施重罚,而这也会使执行者常常因难以摸透君王的心理而受指责甚至处罚。

谈到君王的法外用杖,就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一项特别制度 廷杖,即由皇帝决定,在殿廷之上对违法抗旨的大臣施用的杖罚。这种制度盛行于明代,但由来已久。后汉明帝对大臣都可以施加鞭杖,这可以算做廷杖的萌芽。而正式行使廷杖是隋文帝时开始的,据《隋书·刑法志》记载,隋文帝疑心重、好猜忌,常常在殿廷之上打人,有时一天之内能痛打四人之多。开皇十年(590年),尚书左仆射和治书侍御史等人恳谏朝堂不是杀人的地方,殿廷也不是杖罚的地方,文帝才同意撤销殿廷内所设的刑杖。而隋高祖又以“有些官吏不守礼法,按照法律,其罪轻,而以情判断,其罪又重,不立即杖罚而没有可以惩罚的办法”为由,恢复了廷杖。

明代使用廷杖最为频繁。明太祖朱元璋时,工部尚书薛祥就死在廷杖之下。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汪直诬陷侍郎马文升等五十六人,宪宗以容隐的罪名将这些人每人廷杖二十。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想要去南巡,群臣用国事劝谏,想要将皇帝留住,结果一百四十六人被廷杖,致死十一人,像这样类似杖打群臣,并致十数人死亡的事件据记载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明初,大臣们受廷杖时都穿着朝服,因此有些大臣为防止被杖打伤,每次上朝,在朝服里都穿着厚厚的内衣。而正德时,宦官刘瑾专权,开创了大臣

受刑时要脱去朝服的先例。

(三)徒刑

徒刑,是强制犯人劳役的刑罚。《唐律疏议·名例》解释说:“徒者,奴也。”即劳役。

同类推荐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婚姻呼叫转移

    婚姻呼叫转移

    (正文完)番外系渣男回头的暖宠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当爱情待罪的羔羊---题记廉诗斐曾经为了逃避对徐贺湛的暗恋只身到了异地,当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回来参加姐姐廉诗语和他的婚礼时,在他眼里她成了推姐姐摔下楼的人,姐姐成了植物人,而她成了罪人。十天后她代替姐姐嫁给了他,从此她活在自责与折磨中,她曾经以为只要她真心地对他,真心地照顾姐姐她的生活就没有遗憾了,只是她忘了她也是有感觉的人,她最怕的就是徐贺湛对她的冷漠与憎恨。女儿的到来也没有让他改变对她的看法,反而让她对他彻底失望了。当她知道姐姐摔下楼的事是姐姐和曾经的恋人设计好的时,廉诗斐觉悟了,原来今天的一切不是她错了,而是她太傻了。她曾经对徐贺湛说我不是非得爱着你才能活下去,少了对你的爱也许我会过得更好。只是她当放弃了那份爱,徐贺湛才发现,她的放弃让他感觉到痛苦。
  • 盛世贵妻

    盛世贵妻

    传闻她痴笨如傻,泼如无赖;传闻他才华横溢,俊朗无双。一朝圣旨,奉命成婚,大婚当日,她出尽洋相,未拜堂便被直接撵走。明里她粗鄙不堪,是右相痴傻长女,冀王府的痴笨王妃。暗里她是神医妙手,也是柳州第一‘公子’,一心想摆脱与皇家的牵扯,却和离不成,反与自己的丈夫‘结拜’。知她真实身份,他震惊,愤怒,满心欢喜,却痛苦不堪。“你明知我一直在找你,你明明就在我身边,是我锗天予的妻子,却要骗我写下休书。司如影,你好狠的心!”“可我不想做你的妻子。”后来,她只知,她是他烙在心上的人,逃不掉,也躲不开。
  •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法布尔《昆虫记第九卷: 圆网蛛的电线报》
  • 蓝色泌紫

    蓝色泌紫

    如果我在“祝你永远幸福并快乐着”后面加上“省略号”,则表达着我此刻正在为你祈福,接着许愿这个“祝福”永远有效……结束了……画上“省略号”……是因为,我不忍心画上句号……
  • 穿越之独为你(完-番外中)

    穿越之独为你(完-番外中)

    她,本应有一个都市型的浪漫爱情,但却为他,放弃自己”唯一“的原则,因为她爱他。他,本应有古代帝王的后宫三千,但为她,他只取一瓢,因为他爱她。文文结束了,言言想问一下亲们,对独为你里面那个情节印象最深?言言的QQ:1033274219亲们可以加言言哦!有建议可以给言言提。记得在身份验证中写个独为你,或者是青楼冷姬,亲看的那本就写那本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本宫代号007:王爷,有种就单挑

    本宫代号007:王爷,有种就单挑

    世上排行001的人有很多,蓝羽并不是其中之一,她的代号是007!但不管任何时空,蓝羽都绝对是独一无二第一人!一个修罗般冷硬绝情的女佣兵穿越到异时空,取代蓝家废物大小姐之后,颠覆了谁的国.......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爱的守候

    爱的守候

    父母在车祸中逝去,她与12岁的弟弟相依为命,被生活逼迫她不再纯真无邪,在这个时候相遇的两个人,到底会走向怎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