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600000005

第5章 汉代儒家

(一)今文经学

1.学派简述

承秦制的汉王朝,以“除秦苛法”为号召收拢民心,从而为自己取得一个较为稳固的统治基础。与这种政治需要相适应,在思想方面,汉初统治集团便推崇黄老,以“无为”之道来折中法家的严酷。这时,儒学并未受统治者的真正重视。不过,儒学的处境,总比秦时有所改善,作为一种学术得到了官方的庇护,少数传授儒学经籍的人还当上了朝廷的经学博士。几乎湮没的儒学,又逐渐复苏。后来在孔子故居又发现隐藏的一部分儒经,以孔子时代的蝌蚪文记载,刘歆做了整理,称古文经学。汉朝时,五经通过年迈儒者的口述得到复原,以汉隶书写,称今文经学。此派中最初传经的以齐地人居多,他们的传经之学便又叫“齐学”。这种“齐学”,受战国时齐人邹衍一派阴阳五行家的影响很深,所以他们传授的儒学中感染了阴阳五行的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神学化的儒学。其中,董仲舒作为今文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西汉儒学不容回避的标志性人物。

2.董仲舒及其主要思想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今文经学代表人物。汉武帝元光元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 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补法家严苛峻急之弊,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成绩,但也逐步酿成权力分散,诸侯专恣,威胁中央皇权的严重危机。贾谊、晁错诸人向皇帝出谋献策,力主“强干弱枝”,加强君主集权,削弱群藩——矛盾的发展,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这一切都表明“无为而治”的政策已经需要改变。武帝时,汉王朝凭借经济上的雄厚条件,决定改行“有为而治”的政策,重新加强君主集权。继秦始皇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出现鼓吹极端君主专制的高潮。儒学适应这种变化,取代了黄老的地位,而被“独尊”;而倡导“独尊儒术”的第一人就是董仲舒,正所谓“天人三策称圣意,董生一举天下知”。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糅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春秋》一书记录了几百年的天象资料,所以后世灾异要以《春秋》为根据来解释。他通过援引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春秋》考察其中与天灾人事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以“天人感应”论为基础。董仲舒认为有“天命”、“天志”、“天意”存在,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天有着绝对权威,人为天所造,人符天数,天人合一,于是天命在论证君主权威的重要性方面得到了空前提高。把君权建筑在天恩眷顾基础上,君权乃天所授。人君受命于天,奉天承运,进行统治,代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世,一切臣民都应绝对服从君主,“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杯》),从而使君主的权威绝对神圣化。这有利于维护皇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天人感应在肯定君权神授的同时,又以天象示警,异灾谴告来鞭策约束帝王的行为。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这就使得臣下有机会利用灾祥天变来规谏君主应法天之德行,实行仁政;君王应受上天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这在君主专制时期无疑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有利于政治制约和平衡。

“天人感应”为历代王朝帝王所尊崇,影响深远。天人感应对皇帝的警策作用,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光武帝等几个皇帝,在出现日食、旱灾、蝗灾、洪灾、地震等灾异时,都下“罪己诏”。后世皇帝每逢灾荒年实行免租减赋、开仓赈灾等措施,无不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方面董仲舒通过君权神授论竭力为君权的合理性作出证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以此依托君权来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儒家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假上天之威,对皇帝言行提出要求,皇帝必须时刻注意天的喜怒哀乐,按上天的旨意来行事。而“天意”的解释权则牢牢被儒生抓在手中,这样就实现了儒家对君权的限制和控制。儒家与权力的结合使得儒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和对入仕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在治国方面,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人亦应以德政为生以生成为意。……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汉书·董仲舒传》)

因此他主张“德主刑辅、重德远刑”,并以春秋决狱,来匡正律令严峻的弊病。认为人君应当施仁政。董仲舒的德主要是指人伦纲常。孔孟认为人间有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而董仲舒则择其要者改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再将原先儒家主张的五种德性(仁、义、礼、智、信)合为“五常”。并认为三纲五常可求于天,不能改变。“三纲五常”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根基。但是在同时又起到了制衡君主权力这样一个目的,“三纲”里的“父为子纲”,使得皇帝(天子)也要“事天以孝道”,皇帝也必须信奉天人感应,施行仁政。

董仲舒所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是单纯以尊儒为目的的,它的目的是树立一种国家唯一的统治思想,用思想上的统一来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他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此外,在教育思想上,董仲舒提倡建立太学,改革人才选拔制度。为儒生进入政治权力机构,参与权力运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儒生逐渐成为政治思想界的决定性力量,有力地维护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儒学在董仲舒之后赢得了“独尊”的地位,但钱穆先生认为这种“独尊”无论在政治主张上,还是在理论形态上,都大大背离了孔子儒学的原貌。从董仲舒起,以后的儒学政治学说,已经再也不是孔子和孟子学说的原本状态了,而是釆择和拼凑儒法两家政治观点的混合物。这是历史上儒法思想的第二次大交流。正是由于法家的政治主张已为儒学所融汇,所以从董仲舒以后,法家就再也没有作为一个与儒家相对立的独立的学派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董仲舒对这套政治主张的理论表述,是采取宗教化的神学形态,谶纬迷信之风到西汉末年便盛行起来。东汉章帝时召开的“白虎观会议”,名义上是为了“讲议《五经》异同”,事实上则是借皇帝的威势,用图谶纬书来妄断经义。官方儒学至此完全丧失了理论上和学术上的价值,堕落成专言灾异祥瑞的宗教巫术。

(二)古文经学

东汉末古文经学盛行,陆续出现过马融、郑玄等名家。他们力图调和古今文之争,建立统一的经学,在经学训诂上颇有成就,在理论上却无所建树,更谈不上结束神学化儒学的统治了。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的农民以道教的口号动员和组织群众,并以此与官方的神学化儒学相抗衡,起义虽归失败,但东汉王朝却在起义的烈火中被埋葬,儒学的尊严也扫地以尽。拥兵割据的军阀们,转向探求如何富强的法术。同时,被披上道教外衣的老、庄思想,也重新活跃起来,从而一步步演化出魏晋间玄学风靡一时的新局面。何晏、王弼等以老子哲学解《易》,援道入儒;嵇康,阮籍则公然师法老、庄,反对礼义。在“名教”与“自然”这种似乎纯哲理的争论后面,隐藏着地主阶级不同阶层、不同集团间利益上的冲突。从传统思想的消长盛衰上看,老、庄思想昌盛了,儒学沉寂下去了,儒、道交流结合而成的玄学,已经没有多少儒学的真实内容。这是汉代儒学独尊局面的否定。不过,它也透露出一种趋势:儒道的合流是不可避免的,用老庄的思辨哲学来补充、解释、阐发儒学的政治观和伦理观,恰是统治思想解脱危机的一条出路。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期空前兴盛,与儒、道鼎足而立。儒学又添了一个强大的外来竞争对手。儒、佛、道之间经过长时期的反复较量,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取。一度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但那只是反映出统治者的一种愿望,并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上的融合。唐初,太宗命孔颖达修《五经正义》、颜师古考定《五经》文字,没有突破汉末古文经学训诂的窠臼。不过,在唐代这个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儒、佛、道之间具备了一个充分交流思想的好条件。盛唐时,儒生讲习佛、老哲理,已成风尚。僧人而通儒学的,也多起来。这种儒、佛、道融合的新场面,恰恰在韩愈为主要代表的保卫“道统”、排斥佛教的运动中,奇异地拉开了序幕。柳宗元直接主张儒、佛、道的合一,韩愈却以“纯正不二”的儒学道统继承者的面目奠定了自己在儒学历史上的地位。

同类推荐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兽帝邪妃

    兽帝邪妃

    魔灵大陆,强者为尊,灵力幻力盛行,魔兽妖灵难求。穿越之前,她只是一个一心修炼的孤儿,穿越至此,还是刚出生的婴儿便遭遇追杀,身世成谜,明明想低调,无奈麻烦总是找上门。她虽懒散,却从来不是好欺负的人,有仇必报,方是正道,害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风起云涌,天罚降世,九重天乱,创世神归。一切只是开始……“招来天罚的邪恶生灵,理当受地狱炎火灼烧,焚尽一切罪恶!”既然被认定为邪恶,那她就算翻天覆地也属应当!雾仙岛,睥睨世间万物?她偏要踩到脚下!大长老,一神之下万人之上?她照废不误!创世神,很了不起?她照样让他服服帖帖!“谁若敢伤她,本尊定要这世间万物陪葬!”前世今生,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她。魔帝重回,万魔归一。神魔之争,延续万年,由她重启,是否能由她结束?【片段一】小妖兽突然觉得自己也该表白一番,于是乎:“若若,从你四岁的时候我就喜欢你了,很喜欢很喜欢哦,要不怎么会一直跟在你身边呢?”某人白眼一翻,毫不领情:“你那时候还是一颗蛋,想走也走不了!”【片段二】小妖兽越想越委屈,“若若,我的情敌好多,我给你数数,男人、女人、魔兽、妖灵……”某人满头黑线,“你可以直接说这世上一切生物都是你的情敌了,小妖,太夸张不好,做人要老实,做兽更要本分。”小妖兽眼泪汪汪,它哪有夸张,明明就是大实话!【一对一,无误会,无出轨,无互虐!】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模仿,谢绝借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女尊之妖怪的白月光

    女尊之妖怪的白月光

    (完结文)一个现代米虫,一朝穿越到架空的女尊王朝,是意外,还是互相牵绊的命运……一男:青梅竹马,“可儿,无论怎样,我都会等你。”二男:忠诚护主,“小王爷,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别想赶我走。”三男:拥有让女人自惭形愧的容貌,无视女尊男卑观念“如此有趣的可人儿,我怎么可能会放过呢?”四男:暗黑装酷的狐狸男,“师弟都跟了你,我只能将就将就了”五男:被当做女孩子养大,死缠烂打,“可儿,你要负责!”六男:几生几世的寻找,终于天随人愿“如今寻得你,我便不会再离你半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

    本书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100位女性的爱情、命运的大致勾勒和简单评介。书中的人物大多为人耳熟能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100位女性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对历史走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字晓畅,幽默活泼;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人的命运和爱情,给人以启迪,视角独特。
  • 倾心计:第一皇妃

    倾心计:第一皇妃

    他是杀伐决断,果敢狠辣的王。她是艳绝天下,唯我不二的幽冥宫宫主。风起云涌,她金戈铁马,谈笑间令千军万马灰飞烟灭。凤凰涅槃,谁家江山?回首一瞥,那一身火红衣衫,尽乱世人眸眼。她曾说“我尹逝不得的东西,宁毁不留!”言犹在耳,可是谁又是舍了心,只为那曾经不堪一击的温情,甘愿纵身火海,落下万丈深渊。他一身玄袍冷眼看尽世间,自认为舍去的只是一枚棋子,可最终为何空了心,丢了一腔想念?那鲜红的景象还在眼前,他怀中那僵硬的尸身笑意不去。死了心,可伊人再见,兵临城下,她火红长袖一挥,将他逼出百米远,冷声道“你是谁?”
  • 冷血雷神

    冷血雷神

    2012,世界真的会毁灭吗?是毁灭还是侵略?如果地球毁灭,人类能否幸存?如果人类幸存,如何生存下去?申磊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孤身行走于异世,仗剑傲立于苍穹。上古五大神器,人间三大法宝,为了复仇,我要定了。灭世星魔,绝世战神,为了复仇,我灭定了。杀人便可升级,无视瓶颈。我,就是雷神,冷血雷神,逆天雷神……
  • 恶女从良

    恶女从良

    族中姐妹,费心费力帮她出谋划策,她以为是真心待她,不过是一步步将她推进恶女的深渊,毁掉她的名声,成了勋贵世家眼里的恶女。重生回到开始,她要改过自新。任她如何贤淑,恶名仍与京城的恶少们并肩而立,元喜抚额感叹:闺秀难为啊。恶女从良翻身史,更是恶女与恶少们的故事。新文《女配是重生的》前世她被荣华富贵迷花了眼,堕落一生。今生不想再重蹈覆辙,势要将那颗虚弱的心泯灭掉,重生后就算当个女配也要拥有精彩的人生。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