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8400000008

第8章 清代“官当”的作用和弊端(2)

乾隆时期继续执行这种赐本求利,以利银给内务府官役兵差人等作开支的办法。当时已经形成了“生息银两”制度。所谓“生息银两”即由内务府经奏准,在“内帑”资金中拨出总数以百万两计的巨款,分别交给府内外各单位“滋生”。“滋生”而来的利银一部分归入皇帝的私囊,定期向皇帝报账并解交内库;另一部分则用以支付用款单位官役人等的某些需要,作为皇帝对这部分人的在官俸之外的额外补贴。在发放、调拨和使用生息银两本利时,往往与皇当的业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皇当有时亦奉钦派承担了一部分的工作。

皇帝通过内务府,以北京地区为主设置了若干皇当,对它们的运用和控制抓得很紧,这显然不是基于一时的投资兴趣,也不是仅着眼于有限的利润收入。内务府经营皇当,对于朝廷的统治和皇帝本人都有有利和方便之处。皇当对于了解社会上的金融讯息并调节其流通,以具有强大后台的官方金融机构的身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在当时当然会起到不容低估的作用,并从这一个角度维护和加强清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皇帝利用分赐当铺以照顾皇族中某些成员,将当铺利润加惠于身边的侍从警卫人员,以当铺收益顶充某些应由公帑开销的支出,既实惠又灵活,而且并不违背规定,当然是很合算的。故此,当时较大量地设置皇当,皇当在清中叶曾存在并兴旺过百年左右,乃是有其多方面的需要和条件的,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区区一当,实亦关系全局。

(二)“官当”带来的弊端

“官当”以“生息银两”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而生息银两制度本身却存在很大的弊端。

1.滋生腐败

清朝大力推行“生息银两”制度,加强对“生息银两”的管理,甚至不惜使用封建法律的强制力,以图防堵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弊病。但是一法立而一弊生,各种贪贿行为一直与“生息银两”制度相始终。

在当时贪婪成风的封建官僚政治体制下,不论内务府抑或户部,以及各旗省官库,但逢发放较大笔银款,总被经手官员视为发横财的机会,看做是油水充足的肥差。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即曾密奏说,朝廷拨借出去的生息银款,领借人实在领到的最多只有八成。翌年,长期深受康熙宠信的文人、时任经筵讲官的王鸿绪向康熙密告,当时主管铸造和发行铜币的部门钱法堂对经谕旨允借给户部宝泉局工役人等的“生息银两”,也敢肆意克扣,在借出10万两的一笔中,“钱法堂满汉堂司扣银二万,内赖都扣一万二千两入己余,八千两满汉钱局官员书吏分肥”。可见,当时的大小官吏们在经手“生息银两”的各个环节中,在一放一贷一收之间,无不要猛刮一阵,总是要雁过拔毛,中饱其中相当一部分。他们对于从白花花的银子所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都具有本能性的敏感和特殊爱好,这些堂皇高坐,口头上讲究致君泽民的官老爷们,其实都是一些见利必争、当“财”不让的家伙。可见,所谓“生息银两”制度,本来就是建立在一个很不健全的制度之上的,它不过为各级官吏又提供一种可以大肆贪污的机会而已。以“生息银两”作为资金来源的官当铺,其所得本钱必然也是七折八扣的。官府经营的当铺,只能是在当时官场中日趋严重的污浊习气中存在和发展,这是很清楚的。

清代的“生息银两”制度以职司宫廷管家的内务府掌管的为主体,其发放款项的数目亦为最大宗,除此之外,八旗各省各级文武衙门亦多有自己的“生息银两”以供营运。嘉庆以后,由于时局动荡,财政窘困,内务府逐渐收缩以至完全取消发放“生息银两”,由内务府经管的属于皇室所有的当铺亦基本关歇停业,以凑集资金应付军政急需,但各旗省及其下属各级官府本身掌管的“生息银两”及所开当铺,则大体上保留下来,有些一直维持到清末。因为文武各级官府都乐于自己掌有一笔周转资金,也乐于运用这笔资金以不断滋生利息,既可满足本衙门人员的一些实际需要,也可以满足官府或其主管官员某些特殊的开支。康熙中叶以后,清朝的吏治日渐废弛,贪黩成风,贿赂公行,地方各省派人到中央的户、礼、兵、刑、工各部办事,都必须交纳一笔费用,才易于了清手续,领回公文。这笔费用被称为“印结费”,意即非纳费不予用印结案,也有被笼统称为“部费”的。于是“若无部费,虽当用之项档册分明,亦以本内数字互异,或因银数几两不符,来往驳诘不准报销。一有部费,即耗费钱粮百万,亦准奏销”。其实岂止中央各部门如此,地方各府、州、县官到省级督、抚、司、道衙门办事,也必须送上“省费”礼,到盐差漕运等衙门办事,也必须送上名为“院费”的规礼,还有必须按时馈送各级长官的寿礼、节礼以及各种门包席金等等费用。各级地方官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也为了应付上官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进一步谋取升迁,往往尽力攫取一切可能到手的钱财。他们在正项钱粮库账以及养廉俸银以外,也巧立各种名目以勒收本地区的规费,尽可能掌握一部分可供运用周转的款项,多方面扩大自己的财政来源,于是各级官府掌管的“生息银两”以及开设的典当铺便很自然地成为本部门重要小金库之一和生财部门之一。由官府管理的各种“生息银两”利息中相当大的份额,甚至一部分母金,往往被当权的官僚们挥霍掉,真正被用到一般兵役身上的福利费用,自然就微乎其微。登入账籍,上报并上缴的一些“余利银”,实际上只能是贪官污吏们中饱克扣的唾余之物。这就是“官当”利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官僚们恃借职权靠生息银两侵用本利的事件,一直与“生息银两”制度相终始,其趋势愈演愈烈。

2.国家资产流失

官当的存在为一些官员隐匿不义之财提供了方便,一些官员利用官场上的关系网,把贵重物品、金银放在当铺保存。雍正四年在查抄李维钧(李陈常之弟)之家时,一开始只抄出三千多两银子,经浙江巡抚李卫用半年时间的查访,才将其寄存在当铺内的24万两白银抄出。

清朝一方面强监督管理,将内务府及各省旗的“生息银两”本金分别交由各省督抚及分管各旗的亲王“承办”。“承办”一词,是当时的用语,其主要内涵是,各督抚亲王等领出辖属省旗的“生息本银”,负责其全部管理及运营,要求他们按期缴交月息一分的利息银(在内务府系统,后来曾将月息减为八厘)。为什么乾隆要责成清王朝最高的贵爵亲王们来分管内务府各旗的“生息银两”事务呢?很可能由于,他认为各亲王份属国亲,位尊势隆,由他们分管内府各司院或各旗的上述事务,能够令行禁止,内府及各旗的官员不敢违犯亲王们的指示和检查:而且,各亲王均拥有厚资,不一定会再在钦派承办的“生息银两”工作上再图沾益,万一发生赔累,也不怕他们赔不起,可以信任和放心。为执行谕旨,乾隆初年,好几位亲王都接受了承办的任务。据记载,恒亲王弘晊领出“生息银两”10万两,承办内务府部分司院的经营滋生事务;简亲王神保住领出白银10万两,承办正黄旗满洲、蒙古旗份的经营滋生事务;显亲王衍潢领出白银10万两,承办正白旗满洲、蒙古旗份的滋生事务;康亲王巴尔图也领出10万两白银,承办正红旗满洲、蒙古旗份的经营滋生事务。乾隆本以为,使用如此重要的亲贵以责成,内务府各旗的“生息银两”事务必能重新振作起来,步入正轨。但是,这些亲王们如果论悠游享受,图谋私利,差不多都是行家里手,若言经营管理,解决问题,则无多大的能耐,而且大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庸才。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事实证明这种经营方式是不成功的。

另一方面规定领到“生息本银”的各省旗,均责成主管必须按照规定的利率(具息八厘到一分),定期定领上缴利银,不问经营运转的情况绝不允许拖欠,逾限不交,抄没家产。这种做法,显然是挟皇上的威权,运用法律和纪律的强制力量以对各省旗主管官员施加压力,硬性规定必须上缴的最低数目,用来保证“生息银两”制度仍能继续存在和正常运转。本来对于“官当”来说,按当时的商业利息率每月息八厘到一分,应该说是极低的利率,对于各省旗来说,本来已经给予了很大的优惠,应该说是大有可为的。只是由于当时的皇当、官当、皇店、官店以及其他营业,本身都存在非常严重的腐败现象,经管人员层层中饱,漏洞百出,达到了病入膏肓的境地。到乾隆时期,相当一部分的皇当官店,均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连非常低微的利银也交不出。

同类推荐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轩辕传

    轩辕传

    张醉侠原本是有着大侠梦的好青年,一日忽然听养大自己的姑姑说自己其实是木迟峰这个一代名门大侠的转世,从此走到哪里都被人奉为上宾,还直接白捡了云剑门的掌门当,可这些人眼里装着的都是木迟峰,而‘张醉侠’三个字直接被人忽视,眼看张醉侠再无出头之日,从此便恨上了木迟峰,干起了离家出走的事情。娘子被前世宿敌的弟弟杀了?杀妻仇人打不过,没关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功夫不行就苦练,大可先寻娘子的转世,结果娘子没找着,木迟峰的旧情人云紫心跑出纠缠不休,满嘴念的都是“木师兄,杀了轩辕绝替师门报仇,木师兄~”听着就心烦。最后云紫心当真还找来了自己上辈子的仇人,貌似这仇人还与自己的亡妻有所关联。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荣格谈心灵之路

    荣格谈心灵之路

    本书收录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生的智慧经典。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的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极富有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情怀的思想家的心灵之路。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价值理念,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白雪红灯笼

    白雪红灯笼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重林巨蜥

    重林巨蜥

    这是一个蜥蜴成长为巨龙的冒险故事,也是一部玄幻和科技文明的战争史。让我们以一头巨龙的视角,来体验这种宇宙星空的恢弘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