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900000007

第7章 中国古代文学(3)

《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情采》篇说:“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其中“质”是本体,是实质;“文”是文采,是修饰。水面有波纹,树木开花,水和树是本体,是实质,波纹和花朵都是依靠水和树木而存在的。但是虎豹身上的毛刮掉,没有了文采,那就和犬羊的皮一样了;犀牛的皮虽然可以用来做甲,也要涂上丹漆的颜色才美观耐用。可见物质的实质也有赖于文采。这说明实质是主要的,文采是次要的,但是实质也离不开文采。当运用到文学上,“实质”就是情感。而“文采”则是表面的东西,指的是修饰、藻采。但《情采》的“情”,不仅仅指感情,还包括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文章内容。而“采”不仅包括颜色方面的文采,也包括声音方面的韵律。“形文”和“声文”都属于“采”的范围。正如情采篇说:“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对于“情”“采”之间的关系,则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认为:思想内容是实质,是根本的。而文章的形式是派生的,它附属于思想内容。这就是文质论的基本精神。形象地阐明了形式必然由内容转化而来,又将内容包含在内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关系。

刘勰把古代的作品分成“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类。在《情采》篇中,他大力提倡“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强调文学创作要以“述志为本”,创作的目的是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表达虚假的感情,这样的文章是不能够取信于人的。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反对无病呻吟和堆砌辞藻等形式主义文风。认为创作构思为“情变所孕”(《神思》),结构是“按部整伍,以待情会”(《总术》),剪裁要求“设情以位体”(《镕裁》),甚至作品的体裁﹑风格,也无不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还论述了在创作中,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即“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认为作家观察外物,只有带着深挚的情感,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艺术表现上才会有精巧的文采。《文心雕龙》对于物与我﹑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对唐代及唐以后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影响。

(四)贵古贱今文人相轻需改良

《文心雕龙》关于批评的论述,颇多精到的见解。其中《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献。它提出了批评的态度问题﹑批评家的主观修养问题﹑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等。

篇名之所以称为《知音》,是因为文章开始就说道:“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此篇一方面讲文学艺术难以理解和鉴别。另一方面说知音难遇的原因。关于“知音难遇”的问题,刘勰举出三个典型事例予以说明:第一是“贵古贱今”,即读者多思慕古代的作家,对于和自己同一时代的作家却不以为意。第二是“崇己抑人”,即推崇自己,贬抑他人。这也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的现象。第三是“信伪迷真”,指学识浅薄,相信讹传,不明真相。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文学作品才很难遇到知音。针对以上问题,《知音》篇要求批评者提高自身修养、理解作者、博观圆照,进行公平的批评,并且提出了若干条从事批评的客观原则。

首先,刘勰提出了一个在后世也非常著名的论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认为任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只能是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基础之上的。见多识广,才能鉴别得当,而不至于“信伪迷真”。而且还要“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只有不具私心,克服了偏好的缺点,“然后能评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这不仅对当时作家们“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曹植《与杨德祖书》)的不良批评风尚具有积极的针砭意义,而且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次,刘勰提出批评文学作品的六项原则标准。即所谓的“六观”。“一观体位”,就是观察“设情以体位”做得如何,看是否是根据思想情感来安排文章的体制,是否是根据体裁明确了文章的规格要求。“二观置辞”,观察在辞藻的运用上安排得怎样。“三观通变”,观察在继承与革新方面做得怎样,是不是能够推陈出新。“四观奇正”,观察在“新奇”与“雅正”的关系上处理得怎样,是否能够“执正以驭奇”,而不致“逐奇而失正”(《定势》篇)。“五观事义”,观察能不能像在《事类》篇中说的“举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就是举出和要说明的论点类似的事例作为论据,或者运用典故来以古证今。“六观宫商”,观察作品的音调。

再次,刘勰提出要进行深入的钻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因感情激动而发为辞章,看文章的人,通过批阅文章而深入作者的内心。这样就像是沿着波纹去寻水源。虽然作者的含意深刻,也不免会显露出来。这样就容易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了。

关于批评态度问题﹐刘勰非常强调批评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因为作家的才能禀性不仅“修短殊用”“难以求备”(《程器》篇);而且﹐由于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批评家就不应“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否则就会出现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现象。各执成见,难以全面。

(五)文学审美辞彩华丽源于道

《文心雕龙》在《丽辞》《熔铸》《章句》《声律》等十篇集中谈修辞问题,对声律、骈偶、用典等当代文学中普遍使用的修辞手段,加以充分肯定。在此以前,专门讨论修辞的文章还不曾有过,所以,《文心雕龙》在修辞学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丽辞》篇

“丽辞”,就是骈俪之辞。相当于“对偶”。此篇专讲对偶。刘勰首先拿肢体作比喻,说明人生来耳目手足都“自然成对”还有古人的诗句也是“岂营丽辞,率然对尔”。如“满招损,谦受益”。他主张“奇偶适变,不劳经营”。

后面又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刘勰将对偶分成相容的两组四种:以内容分,言对、事对为一组;以意义分,正对、反对为一组。言对事对各有反正,两组互相包容。“理殊趣合”是说用两种不同的事理,从不同的角度来合成一种意趣,它字面上相反,反衬比较有力,所以说“反对为优”。“事异义同”是指举的例子不同,但是意义相同。

在具体运用方面,刘勰指出“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刘勰生活在殊重骈俪的时代,其本人又对骈俪青睐有加,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心雕龙》,通体骈俪为文,足以证明他对骈文的喜爱,所以才倡导骈文。

2.《章句》篇

“章句”中的“章”,在这里相当于文章中的段。“句”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而是指说话时一个停顿单位。

《章句》篇说:“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章是安排思想感情和文章内容的单位;句是安排语言的单位。按内容,要“控引情理,送迎际会”,即根据表达的情理,有时枝蔓扶疏旁征博引,有时紧扣题旨不蔓不枝;按语言,则“若夫章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刘勰主张,在句式的选择上,可用长用短,或长短穿插,整散结合,完全要符合情韵需要,情韵急,少音节短词句,情韵缓,可用舒曼之长句。

最后,刘勰讲到虚字的用法,提出“夫、唯、盖、故”是发端用的字;“之、而、于、以”是作句中连接词的;“乎、哉、矣、也”是用于句尾的。如能善于运用这些字,“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

3.《夸饰》篇

“夸饰”含有夸张和修饰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夸张性的修饰。刘勰肯定夸饰手法的必要性。像描写山海的气貌、宫殿的体势时,要写出楼台的壮观“莫不因夸以成状,沿势而得奇也”。这些栩栩如生的形状都是依靠夸饰表现出来的。

在《夸饰》中,《文心雕龙》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必要的夸张,以使作者表现的事物更为突出,但他又主张“夸”也要懂得分寸,反对夸张失实。因为“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意思是如果夸张能抓住要领,便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夸张过度,就不合事实情理了。所以他提出夸张的标准是“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这样才能发挥夸张的作用。

4.《声律》篇

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主要讲的是人为的音律。而刘勰这里所说的,则偏重于自然的音律,认为人的语言中有自然的音律。他把听乐器的声音进行调整,叫做“听外”,把吟诵时听诗赋文章的音调叫做“内听”。“听外”的调弦,用手来调就可以,所以比较容易。而文学作品的声调纷乱,不容易调整。

《声律》篇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所谓“飞沉”就是字调的抑扬,这是构成沈约“四声谱”的音调基础。所谓“双叠”就是双声叠韵,这是构成沈约“八病说”的声韵基础。刘勰没有像沈约那样“碎用四声”,而只是从原则上指出飞扬的字调和沉抑的字调,要像“辘轳交往”似的交互错杂地使用。

5.《炼字》篇

《炼字》的“炼”是选择,“炼字”就是选用恰当的字。文章先从文字流源讲起,说汉朝文人的作品里多有古文奇字,难以辨认理解。只要是通用的字就容易辨认,不通用的字就难辨认。所以在写文字时,对于字的取舍,要以“世所同晓”者为准,“时所共废”的不用。同时刘勰又提出炼字的标准“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诡异,生僻险怪之字,如汹呶;联边,相同偏旁之字,如峥嵘;重出,同字相犯即同一个字在句中重复使用;单复,字形肥瘠笔画多寡”。

“诡异”就是稀奇古怪的字。“联边”就是同偏旁的字,要尽量少用,如果堆叠,就不像文章了。“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对偶句里要权衡轻重,尽量避免重复字。

刘勰能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提出这些精辟的修辞理论实在是难能可贵。其修辞论,既有理性的阐释,又有言证、事证,既涉及文章内容形式,又关乎作者思维、气质、涵养、才情。他承认“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辞必巧丽”,在这种观点指导之下,他从内容决定形式的认识出发,建立了系统的“剖情析采”理论,同时又提出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些修辞观在今天来说,也是必须遵循的一条修辞美学原理。

同类推荐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写他的困兽犹斗,中兴勋臣,写他的忍辱负重,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写他的韬略智慧,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无奈苍凉,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湖湘大儒。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内心圆满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岳飞传

    岳飞传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创作了《岳飞传》。本书对《岳飞传》进行了精编,以适合小读者阅读。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热门推荐
  • 超级黄金手

    超级黄金手

    珠宝公司实习员李阳在平安夜的救下了一个小男孩,随后被意外的提拔转正。惊心刺激的赌石,典雅高贵的青花瓷,清纯可爱的大学生,英姿飒爽的女警,美丽高傲的下属,获得了特殊能力的李阳开始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惊才艳绝的首席特工,他是琰戈大陆威名赫赫的闲散宦王!三世为人,她遇上他!他诓她,骗她,宠她,她该如何修理他?她偷他心,夺他魂,推倒他!然后,嫁给他,嫁给他,嫁给他···生生世世祸害他!江山踩脚下,养只小萌娃,闺中小谋略,毒惑全天下!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本书可作为留学生本科学生的教材。分陶瓷艺术、玉器艺术、青铜器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戏剧艺术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实例的评论,寓评于述,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品位。
  • 超级童养媳

    超级童养媳

    写在卷首:本文一对一。一帘幽梦,刹那重生。花闲本为俗世中芸芸众生之一粒凡夫俗子,没成想,前世平凡似尘如她,竟应了心比天高,命薄如纸之悲怆俗语。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获转世重生为异世花家九小姐。因有方家道士之预言在先,未出生之时便将花颜两大百年世家情牵一处,出生满月即获隆重大婚,结两家秦晋之好,一时成就方圆数百里之佳话。活着是一种修行,花闲想,或许这就是她修行29载所得之正果,因果循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死去与重生只是时空的正常变迁。她想有个不一样的重生。此一世,只做闲人,只做懒人,只做俗人,只做寄生虫,只做二世祖,只做地主婆…场景一:花闲满月,次日大婚。脸还没来的及红呢,花闲突然感觉到嘴上湿湿的暖暖的柔柔的,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嘿嘿,阿娘,你看小娘子嘴角都流口水了,我给她擦擦。”颜子君后知后觉,小心翼翼的跟母亲解释。颜母不禁莞尔。“儿子,我知道,你是因为手上脏才用嘴的。”“嘿嘿,阿娘真聪明。”场景二:抓周。花闲被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严严实实围在了中间。她站起小身子,摇头晃脑,煞有介事。伸出手,抓了一只毛笔,塞进了胸前夹袄中。众人摇头,女子无才便是德。再伸手,抓了一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又塞了进去。众人顿感欣慰,果然女子爱红妆。三伸手,一颗小金子,小心翼翼塞进了右边袖子里。众人慨叹,此女必贪财。欲再伸手,手中不知被谁塞了一把微型木质古筝。她凝视一番,塞进了小相公的怀里。转身,小手心里,又突地冒出来一快玉质小棋盘。美玉在手,思量再三,终还是笨手笨脚挂在了大她俩月的侄子颜彦的衣带上。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花闲猛的扑向身侧,起身,一把小型长枪已经被她急急塞进了左手袖子里。之后,花闲潇洒转身,迈开蹒跚小步,自行爬上床,呼呼大睡。众人皆倒。场景三:颜家小辈一字排开,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十一,老十二。只听一声锣响,“咣…”八岁的小花闲手拿铜锣,吆喝开了“好啦,大家都站好,站好。本小姐现在要宣布一下比赛规则…”“前三名均有幸成为本小姐的名誉教练,每人教我一招看家本领。另有奖品:状元奖励闲儿兄妹装系列长衫一件。榜眼,奖励闲儿香囊一个。探花,奖励闲儿桃花系手帕一条。”
  •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

    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古老的传说中,利用智慧,会让一块石头会说话,现代生活中,拥有智慧,会让人处处柳暗花明,获得成功。
  • 大漠宠妃

    大漠宠妃

    从那以后,人们似乎忘记了那些他们曾经做过的、可怕的噩梦,如今,在相隔了将近一百年后,震天的战鼓又一次地在天地间,隐隐地响了起来。渔火燃尽天边的最后一缕残阳然后高扬起漫天的星辰,子鸢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在无数从夜空里洒落下来的斑斑星光。她翻了翻身,忘记自己这是在哪里。子鸢首先的感觉是有些不舒服,然后蚀骨的冷风吹刮着她娇弱的身子,一阵又一阵。整个身子好像瘫软在木板一样的东西上,而且在随风移动着。子鸢缓缓地抬起头来,她想动动身子站起来,可是没有一丁点力气,胃里面像是翻汤蹈海,子鸢忍不住想吐出来。
  • 战帝系列(二)

    战帝系列(二)

    相距半里的遗恨湖内,一如既往地亮着点点灯光,灯光与湖水相映,颇有绮目炫迷之色,让人恍惚间以为这不是一大武界门派,而以为是声色犬马的场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拽丫头的恶魔王子

    拽丫头的恶魔王子

    开学典礼那天,她匆匆而去,却撞倒了冷酷如冰的他,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却擦出了势不两立的誓言。她骄傲发誓:“金圣月,我贝雅丽今生与你斗到底!”才许下誓言的她竟然迷失在他家豪华的别墅中,她无奈挤在他的床边,辗转难眠,回忆起那生硬的吻她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