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900000007

第7章 中国古代文学(3)

《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情采》篇说:“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其中“质”是本体,是实质;“文”是文采,是修饰。水面有波纹,树木开花,水和树是本体,是实质,波纹和花朵都是依靠水和树木而存在的。但是虎豹身上的毛刮掉,没有了文采,那就和犬羊的皮一样了;犀牛的皮虽然可以用来做甲,也要涂上丹漆的颜色才美观耐用。可见物质的实质也有赖于文采。这说明实质是主要的,文采是次要的,但是实质也离不开文采。当运用到文学上,“实质”就是情感。而“文采”则是表面的东西,指的是修饰、藻采。但《情采》的“情”,不仅仅指感情,还包括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文章内容。而“采”不仅包括颜色方面的文采,也包括声音方面的韵律。“形文”和“声文”都属于“采”的范围。正如情采篇说:“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对于“情”“采”之间的关系,则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认为:思想内容是实质,是根本的。而文章的形式是派生的,它附属于思想内容。这就是文质论的基本精神。形象地阐明了形式必然由内容转化而来,又将内容包含在内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关系。

刘勰把古代的作品分成“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类。在《情采》篇中,他大力提倡“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强调文学创作要以“述志为本”,创作的目的是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表达虚假的感情,这样的文章是不能够取信于人的。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反对无病呻吟和堆砌辞藻等形式主义文风。认为创作构思为“情变所孕”(《神思》),结构是“按部整伍,以待情会”(《总术》),剪裁要求“设情以位体”(《镕裁》),甚至作品的体裁﹑风格,也无不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还论述了在创作中,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即“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认为作家观察外物,只有带着深挚的情感,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艺术表现上才会有精巧的文采。《文心雕龙》对于物与我﹑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对唐代及唐以后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影响。

(四)贵古贱今文人相轻需改良

《文心雕龙》关于批评的论述,颇多精到的见解。其中《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献。它提出了批评的态度问题﹑批评家的主观修养问题﹑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等。

篇名之所以称为《知音》,是因为文章开始就说道:“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此篇一方面讲文学艺术难以理解和鉴别。另一方面说知音难遇的原因。关于“知音难遇”的问题,刘勰举出三个典型事例予以说明:第一是“贵古贱今”,即读者多思慕古代的作家,对于和自己同一时代的作家却不以为意。第二是“崇己抑人”,即推崇自己,贬抑他人。这也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的现象。第三是“信伪迷真”,指学识浅薄,相信讹传,不明真相。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文学作品才很难遇到知音。针对以上问题,《知音》篇要求批评者提高自身修养、理解作者、博观圆照,进行公平的批评,并且提出了若干条从事批评的客观原则。

首先,刘勰提出了一个在后世也非常著名的论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认为任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只能是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基础之上的。见多识广,才能鉴别得当,而不至于“信伪迷真”。而且还要“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只有不具私心,克服了偏好的缺点,“然后能评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这不仅对当时作家们“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曹植《与杨德祖书》)的不良批评风尚具有积极的针砭意义,而且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次,刘勰提出批评文学作品的六项原则标准。即所谓的“六观”。“一观体位”,就是观察“设情以体位”做得如何,看是否是根据思想情感来安排文章的体制,是否是根据体裁明确了文章的规格要求。“二观置辞”,观察在辞藻的运用上安排得怎样。“三观通变”,观察在继承与革新方面做得怎样,是不是能够推陈出新。“四观奇正”,观察在“新奇”与“雅正”的关系上处理得怎样,是否能够“执正以驭奇”,而不致“逐奇而失正”(《定势》篇)。“五观事义”,观察能不能像在《事类》篇中说的“举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就是举出和要说明的论点类似的事例作为论据,或者运用典故来以古证今。“六观宫商”,观察作品的音调。

再次,刘勰提出要进行深入的钻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因感情激动而发为辞章,看文章的人,通过批阅文章而深入作者的内心。这样就像是沿着波纹去寻水源。虽然作者的含意深刻,也不免会显露出来。这样就容易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了。

关于批评态度问题﹐刘勰非常强调批评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因为作家的才能禀性不仅“修短殊用”“难以求备”(《程器》篇);而且﹐由于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批评家就不应“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否则就会出现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现象。各执成见,难以全面。

(五)文学审美辞彩华丽源于道

《文心雕龙》在《丽辞》《熔铸》《章句》《声律》等十篇集中谈修辞问题,对声律、骈偶、用典等当代文学中普遍使用的修辞手段,加以充分肯定。在此以前,专门讨论修辞的文章还不曾有过,所以,《文心雕龙》在修辞学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丽辞》篇

“丽辞”,就是骈俪之辞。相当于“对偶”。此篇专讲对偶。刘勰首先拿肢体作比喻,说明人生来耳目手足都“自然成对”还有古人的诗句也是“岂营丽辞,率然对尔”。如“满招损,谦受益”。他主张“奇偶适变,不劳经营”。

后面又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刘勰将对偶分成相容的两组四种:以内容分,言对、事对为一组;以意义分,正对、反对为一组。言对事对各有反正,两组互相包容。“理殊趣合”是说用两种不同的事理,从不同的角度来合成一种意趣,它字面上相反,反衬比较有力,所以说“反对为优”。“事异义同”是指举的例子不同,但是意义相同。

在具体运用方面,刘勰指出“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刘勰生活在殊重骈俪的时代,其本人又对骈俪青睐有加,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心雕龙》,通体骈俪为文,足以证明他对骈文的喜爱,所以才倡导骈文。

2.《章句》篇

“章句”中的“章”,在这里相当于文章中的段。“句”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而是指说话时一个停顿单位。

《章句》篇说:“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章是安排思想感情和文章内容的单位;句是安排语言的单位。按内容,要“控引情理,送迎际会”,即根据表达的情理,有时枝蔓扶疏旁征博引,有时紧扣题旨不蔓不枝;按语言,则“若夫章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刘勰主张,在句式的选择上,可用长用短,或长短穿插,整散结合,完全要符合情韵需要,情韵急,少音节短词句,情韵缓,可用舒曼之长句。

最后,刘勰讲到虚字的用法,提出“夫、唯、盖、故”是发端用的字;“之、而、于、以”是作句中连接词的;“乎、哉、矣、也”是用于句尾的。如能善于运用这些字,“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

3.《夸饰》篇

“夸饰”含有夸张和修饰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夸张性的修饰。刘勰肯定夸饰手法的必要性。像描写山海的气貌、宫殿的体势时,要写出楼台的壮观“莫不因夸以成状,沿势而得奇也”。这些栩栩如生的形状都是依靠夸饰表现出来的。

在《夸饰》中,《文心雕龙》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必要的夸张,以使作者表现的事物更为突出,但他又主张“夸”也要懂得分寸,反对夸张失实。因为“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意思是如果夸张能抓住要领,便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夸张过度,就不合事实情理了。所以他提出夸张的标准是“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这样才能发挥夸张的作用。

4.《声律》篇

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主要讲的是人为的音律。而刘勰这里所说的,则偏重于自然的音律,认为人的语言中有自然的音律。他把听乐器的声音进行调整,叫做“听外”,把吟诵时听诗赋文章的音调叫做“内听”。“听外”的调弦,用手来调就可以,所以比较容易。而文学作品的声调纷乱,不容易调整。

《声律》篇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所谓“飞沉”就是字调的抑扬,这是构成沈约“四声谱”的音调基础。所谓“双叠”就是双声叠韵,这是构成沈约“八病说”的声韵基础。刘勰没有像沈约那样“碎用四声”,而只是从原则上指出飞扬的字调和沉抑的字调,要像“辘轳交往”似的交互错杂地使用。

5.《炼字》篇

《炼字》的“炼”是选择,“炼字”就是选用恰当的字。文章先从文字流源讲起,说汉朝文人的作品里多有古文奇字,难以辨认理解。只要是通用的字就容易辨认,不通用的字就难辨认。所以在写文字时,对于字的取舍,要以“世所同晓”者为准,“时所共废”的不用。同时刘勰又提出炼字的标准“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诡异,生僻险怪之字,如汹呶;联边,相同偏旁之字,如峥嵘;重出,同字相犯即同一个字在句中重复使用;单复,字形肥瘠笔画多寡”。

“诡异”就是稀奇古怪的字。“联边”就是同偏旁的字,要尽量少用,如果堆叠,就不像文章了。“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对偶句里要权衡轻重,尽量避免重复字。

刘勰能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提出这些精辟的修辞理论实在是难能可贵。其修辞论,既有理性的阐释,又有言证、事证,既涉及文章内容形式,又关乎作者思维、气质、涵养、才情。他承认“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辞必巧丽”,在这种观点指导之下,他从内容决定形式的认识出发,建立了系统的“剖情析采”理论,同时又提出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些修辞观在今天来说,也是必须遵循的一条修辞美学原理。

同类推荐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混沌圣人

    混沌圣人

    出身本在天地间,无极无相也无天;位列圣人巅峰道,逍遥自在寰宇间。
  • 妃不倾城

    妃不倾城

    她其貌不扬,堪称丑女,却被立为妃,成天下奇谈。他被迫娶她为妃,新婚之夜却弃她而去,与其义妹狂欢。迎接她的,是没有止尽的折磨与践踏。她义妹表里不一,明里好似亲姐妹,暗里却连同侍妾,频频设计陷害于她。他不但坐视不管,还推波助澜,腹中胎儿的痛失,最终让她欣然离去!
  • 龙在飞

    龙在飞

    这是一个只有魔法的世界,这里没有所谓的剑士骑士,一切都是魔法,龙的踪迹还在,他们未曾灭绝,龙骑士不是拿着龙枪在战斗,而是拿着魔法杖的魔法师。这里即将迎来巨龙满天飞的时代……
  • 武逆苍穹.A

    武逆苍穹.A

    乱世争锋,谁掌乾坤??洛归明,卑微之身,却蒙上天垂怜,一朝打破“强生之门”,迈入武者行列,从此开始了彪悍的一生。执念禁门,以武破天,摧枯拉朽,谁能阻拦!斗恶霸猎美人,怒马长刀驰骋天下,纵横万载无双,看我武逆苍穹!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藏獒法则:强者的生存之道

    藏獒法则:强者的生存之道

    本书这些独特的视角是其他挖掘藏獒的同类书籍中所没有的,与许多自然界中的强者相比,使之区别于宣扬赤裸裸的丛林法则的图书。藏獒的性格中还有几分信义,本书为读者展示了藏獒的独特品格和强者有的特性,忠诚的元素
  • 毒医傻妃

    毒医傻妃

    Z市高级住宅区,一栋别墅里面,一对妙人儿,对面喝着茶,聊着天,男人和女人都露出淡淡的笑,脸上的幸福不……
  • 宫主闯天下

    宫主闯天下

    咦,这是什么地方?她们干嘛一脸感动地看着我,什么,我是你们的宫主?可是宫主是什么东东?要做什么?不用做什么,只要像女王一般高高在上就行了;没事干就修炼修炼拯救一下苍生?可是.可是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啊!!!不会吧,我竟然拥有操控万物的能力,那.那是不是只要我想就可以拿闪电劈人啊?除了这个还有?你们还说没什么事呢!又骗人!不会吧,竟然是要我传宗接代,我又不是母猪,我要逃啦.谁知道一出来就遇到一只拽猴子,看我怎么戏耍它,让他乖乖跟我出去流浪。两年时间这位颠婆宫主要怎样收复帅哥们的心呢?小王爷?江湖高手?谷主......是不是都会被我迷得团团转呢?当一点一点的责任压在身上的时候,我只能尽力地让自己成长起来,可是,有一天我却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我还只是那个平凡的我,这样的落差我该怎么去承受呢?本文小NP,非女尊!敬请期待!!风铃其他作品:偷窥的惩罚我的王请让我爱你顶包王妃新作——夜色迷情(2010年五月六日开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