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900000006

第6章 中国古代文学(2)

《神思》篇开始从文思酝酿的想象出发,活用庄子中的典故,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屹立巍阙之下”明确指出了“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是说形象构思可以想到很远,千载以上和万里以外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想象而宛然在目。而且还认为艺术想象并非凌虚蹈空而生的,它以“博见为馈贫之粮”的形象化的比喻,说明艺术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是说当作家吟咏或注视着他所想象的这些丰富而生动的情景时,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看到风云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所起的作用。而且构思还是有规律所循的,可以被作家所掌握的。因此刘勰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遯心。”“神”即“神思”,是六朝时期的常用语汇,意即思维的特点是不疾而速的;“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物”即客观现实。“神与物游”即指作家在艺术想象的全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感性的物象,两者始终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文心雕龙》还强调指出,唯有当作家的精神心理处于“虚静”状态,用志不分,不受外界的纷扰时,才能更好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当想象力驰骋时,文思像泉涌一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者如果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物中去,便意趣盎然了。但是人的思路,并不总是那样畅通的,当思路闭塞时,意象就枯竭了。此时,需要让心保持“虚静”,还要积累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才能,并顺着自己的情思去寻求适当的辞令。接着,《神思》篇进一步谈作家的精神和外界事物的关系,指出:人的思维易通过眼耳受到外界的影响,作家的创作也是这样,然后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谓“志气”,是指人的意志和气质。“志气”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关键”。要使构思进行没有阻碍,就必须注意“志气”的修养。

刘勰认为,精神和外界事物是文学创作中两个重要的因素。作品要深刻地描写事物,必须使这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有来自外界事物的刺激;一方面要有出自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只有这两种因素相交融,才会有意象的产生,艺术的构思才能得以进行。如果没有外界事物,或者离开外界事物,思想情感活动就会成为空洞的、没有根基的悬想;离开了思想情感,外物就成为“死物”,从而不能进入艺术的领域。所以,艺术构思的形成,必须先有外界事物的影响,这种来自于外界事物的思想感情的酝酿过程,便是构思中思路运行的过程。此时“神”与“物”紧密结合,从而产生出驰骋风云、气象万千的意境。

在阐述了“神与物游”的道理后,刘勰又从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一是精神上的修养,一是写作能力上的锻炼。这就是他所说的“秉心养术”。“秉”是操持的意思,所谓“秉心”就是节制人的心神活动。关于“秉心”刘勰主张“无物苦虑”“不必劳情”。如果思考过度,就会损气伤神,不能保持旺盛的想象力。《养气》篇中的“气”,指的就是神气。“养气”就是修养心神。“心虑言辞,神之用也”,通过修养心神,能促使文思通畅。在进行创作时,必须保持从容的精神状态,因为“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意思是顺着人的心意而任其自然,就会感到感情顺畅思路融洽;如果钻研磨砺过分,就会感到精神疲惫,气力衰竭。

关于“养术”,刘勰提出“学”“理”“阅”“致”四个方面。“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志以绎辞”。一是要把知识当做宝物一样,在平时要不断地积累起来;二是要明辨事理,以充实自己的创作才能;三是要参照自己以往的经验阅历以求认清事物的真相;四是要培养自己的情致,以达到能准确运用文辞的目的。他不仅要求知识的丰富,而且要能辨别、认清事物的真相,只有这样,经过作者想象构思而成的意境才能不致违背事理常情。而最后一点非常重要,有的人往往“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构思很巧妙,但用具体的文辞表达出来时,就大为减色了。因此作者必须培养自己能够准确运用文辞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最后,刘勰用“博而能一”四个字,对“秉心”“养术”两个方面加以总结。“博”即“博练”“博见”,是指上述四个方面的全部修养。“一”即“贯一”,避免混乱。“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在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又能贯通一致,创作构思,便可以顺利进行了。

2.风骨论——“风清骨峻”

“风骨”在六朝时代,本是用来品评人物的,它最初是指一种清高而豪迈的风神气度。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用“风骨”来评画。梁袁昂用“风骨”来评书法。刘勰最先把“风骨”一词用到文学评论上来,并把它当做一个文学理论上的专门术语而赋予其特定含义。

《文心雕龙·风骨》曰:“《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风骨”一词本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概念,但为了论述的方便,刘勰往往分别加以阐述。“风”是“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这说明“风”能起感化作用,而且是志、气的一种标志。也就是要求作品有情志,有感动人的力量,写得鲜明有生气,写得骏快爽朗。“骨”是“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骨”也就是要求有情志的作品写得文辞精练,辞义相称,有条理,挺拔有力。所谓“风骨”,也就是指一种鲜明、生动、凝练、雄健有力的风格。这是刘勰对文学风格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或更高标准。

《诗经》总共有“六义”,“风”居首位,它是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根源,作者情志气质的外在表现。所以作者表达情志,必定首先注意作品的风貌;推敲作品文辞,没有比注意骨力更为重要的了。因此,骨力塑造文辞,犹如骨骼支撑人体一样;情志所包含的感染力就如同形体蕴有生气。遣词造句挺拔,文骨就形成了;表情达意爽朗,文风就彰显了。如果一篇作品辞藻丰富,却缺乏风骨,那么文采也不会鲜明,声调也不会响亮。所以运思谋篇,一定要使意气饱满,刚健之气充盈,才能鲜明生动。

文章如果“风”“骨”兼具,就可达到“风清骨峻”的理想境界了。所谓“风清”,是指教育作用的显著。“骨峻”是指文辞骨力的高超。这种“风清骨峻”的境界,就是刘勰对文章风格的最高要求。做到了“风清骨峻”,就如高飞之大鸟舞动双翼。因此篇要求文学作品应有充沛的生气;用词造句必然精要;表达情致必然显豁。锻炼文字坚实而不轻浮,运用声韵凝重而不板滞,从而达到刚健明朗的美学效果。这得力于对文章风骨的驾驭。如果内容单薄而辞藻堆砌,就会繁复冗杂而失去条理,那是无骨的征象了;思想感情不饱满畅通,表意牵强缺少生气,那是无风的证明了。“风骨”说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曾有过重大影响。以后“风骨”成为文学批评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至于怎样才能使文章“风”“骨”兼具呢?刘勰提出“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意思是说要陶铸熔化儒家的经书,作为写作的典范,并要广泛吸取百家史传的写作手法;要深刻理解情感的变化规律,并详细了解各种文体的规格要求,然后才能孕育出新的内容,雕画出辞句来。可见,刘勰的方法是向经传子史去学习,从古代经典中去汲取营养。

3.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情以物迁”

六朝时期,大多数文人都喜欢游山玩水,山水诗很盛行,骈文中也用大量的篇幅对风景作了描绘。这使刘勰看到了自然景物与写作的关系,所以写成了《物色》篇。“物色”是指景物的声色,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包括在内。《物色》篇是专门讲情和景的关系的。

作品首先指出:“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意思是说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不断更迭。阴天会使人觉得沉闷,晴天使人觉得舒畅,万物景色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心情的波动。文学作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因为“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而各种景物又有不同的形状,人的感情会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文辞正是由于情感的激动而产生的。一片叶子落下会引起人的感触;几声虫鸣足以勾起人的心事。何况是有着清风与明月的夜晚,芳林中春光明媚的朝阳呢!这样所发出的情感自然会产生文学作品了。

接着《物色》篇又写道:“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虽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当诗人受到外物的刺激时,就会引起无穷的类似的联想。当他在各种景物之间流连徘徊的时候,他是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委曲婉转地写出它们的神态相貌的。当他在所见所闻的声色之中沉吟的时候,他所运用的辞藻和音调是与他的心情一致的。这是说,在恰当描绘出外在景物形象的同时,也要表达出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揭示了文学创作中景物、文辞、情感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先为作者受物象感召,善于联想类似事物;而后进行体验,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再为写气图貌,随物婉转,抓住突出特征,以少尽多,不能只图形似来区显毫芥,由此而化入物色尽而情有余的审美意象。

4.文质论——“为情造文”

同类推荐
  •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将自己在美国四十多年生活和参政经历真实地告诉自己的同胞听,就是因为她同时爱着两个“祖国”,而她的两个“祖国”之间却对对方真实的东西了解得实在太少,太片面。
  •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热门推荐
  • 藏地密码5

    藏地密码5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藏獒之王海蓝兽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3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女神试炼

    女神试炼

    普通穿越者在魔法世界成长生活冒险的故事。小奥顽皮好动,小赫低调强势,两小只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冒险,与腹黑奸滑的小吉一起守护萨拉洛瓦。神佑之城萨拉洛瓦,神迹无处不在,诸神试炼也无处不在。圣殿责任:拒绝圣战,和平万岁,光荣永存,赞美萨拉洛瓦。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4)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霸道休夫倾城妃

    霸道休夫倾城妃

    什么?不过当了个替身演员都可以意外坠崖,还能在狗血点吗?不过事实证明这不是最狗血的!再次醒来竟变成人们眼中的废材王妃!不怕,我可是来自21世纪!相公不爱?休了。侧妃陷害?老娘让你终身不育!且看女主如何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叱咤风云。不但用智谋赢得天下,更是抱得美男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妈咪又又又又跑啦

    妈咪又又又又跑啦

    他一定是太过仁慈,才会这么在意他身边这个特别的小秘书,甚至几日不见就开始怀念起她的味道,更可恶的是,这个女人早在多年前就怀了别人的孩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言语等,都将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本书从现实生化出发,对商务礼、职场礼仪、社交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用餐礼仪、说话艺术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礼仪常识进行详尽地阐述,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 刀马旦

    刀马旦

    周海亮,《读者》、《思维与智慧》等杂志汁签约作家,《新锐作家》、《小小说火山屏》、《月明中》等文学刊物顾问,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之一。周海亮的文笔很细腻,很温馨,文章虽短,呈现出的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