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9800000004

第4章 生死之间(1)

悟思

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世间没有常驻不灭的东西。如果将一个人的出生作为人生旅途的起点,那么,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旅途的终点,在奔向他的末日。正是由于我们的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死亡,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每个生命的经验均以死为方向,这乃是生命经验之本质,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到了寿终正寝之时,黄泉路上就完全平等了。佛教依据缘起的智慧考察生命现象,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生命不仅包括了我们的现在,还有着生生不已的过去和未来。我们这一期的人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段。生命像流水,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生命又像铁链,一环套着一环。我们现有的生命形式,仅仅是其中的一片浪花、一个环节。人的“生”与“死”的关系,就如同“冰”和“水”般互相转递,水可以凝结成冰,冰也可以溶化成水;死了以后可以再生,生了之后还是会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们在生死轮转之中,其实我们的生命永远不死。

但是,生命每时每刻却在不停地消逝,然而能洞察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洞察到能够超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通常,人们总是沉浸在种种短暂幻化泡沫式的欢乐中,不愿意正视这些,生命从来就没有停止流逝。现今社会多教育人如何成功,但是很少有人传授如何享受生命,学着思考生死,正视死亡,超越死亡带来的恐惧。当前人类面临许多重要的生存问题,但由于死亡是生存的必然归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在无痛苦中自然死亡的方法。人类的无奈在于,明明知道生命必然的归宿是死亡,却似乎对此无能为力。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一切的消失——人死如灯灭,“到了生死关头,一切都没有什么可爱的。”死亡作为个体生命的结束,充分体现了人生的有限。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无法逃避。

人不可能选择生,同样不可能选择死,但人可以选择如何的死去,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标准,一点也不为过。人的一生是极为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总应该做点什么。汶川地震中——舍小家为大家、舍亲人为他人、寻声救命、救苦救难的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其他生命,以自己的生命为更多的生命奉献出来,当肉体消亡时,其精神价值历万劫而不灭,这便是佛菩萨所实践的生命体现。“一次伟大的死去,更是一种崇高无限的新生。”生与死之间的抉择并不难,你的心会给你答案。也许,我们的生命没有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也许我们的生命没有面对灾难的环境特性,但只要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可贵,理解了慈爱的光芒,我们就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死抉择。

必然的归宿

今世众生之命,没有定相,不知能活多久,它悲寂、苦短,为苦恼所系缚。

凡是活着的,都无法逃避死亡。

一旦衰老,死亡就将来临。

生命的规律,其实就是这样。

熟透的果实,往往会过早落下枝头。

同样,活着的生命也必定死去,死的恐惧总是围绕着他们。

仿佛陶工烧制的陶器终将全部坏损一样,众生的命也是如此。

年轻人也好,壮年也好,愚者也罢,智者也罢,都将为死所征服。

一切必走向死亡。

——《释迦牟尼妙语录》

人的死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死得过早,一种是死得太晚。

不过,任何人的一生都会有了结,死亡就是一生的了结。

正因为死亡之线横在前方,我们才必须对一生进行一次总决算。

你,不是你的一生之外的任何存在。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诊视以后都相继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忽而至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妇人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地喃喃自语:“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他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今后我要依靠谁啊?……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四天、五天过去了,妇人一粒米也没有吃,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啊!

这时,远方的佛陀在定中观察到这个情形,就带领了五百位清净比丘前往墓冢。佛陀与比丘们是这样的安详、庄严,当这一行清净的队伍宁静地从远处走过来时,妇人远远地就感受到佛陀的慈光摄受,她认出了佛陀!她忽然想到世尊的大威德力,正可以解除她的烦忧。于是她迎上前去,向佛陀五体投地行接足礼。佛陀慈愍地望着她,缓缓地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孤单地在这墓冢之间呢?”妇人忍住悲痛回答:“伟大的世尊啊!我唯一的儿子带着我一生的希望走了,他走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随着他走了!”佛陀听了妇人哀痛的叙述,便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世尊!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佛陀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妹妹一个月前走了。”“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向佛陀说:“大德世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

佛陀见因缘成熟,就对妇人说:“这个婆娑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老妇人听了佛陀为她宣说无常的真谛立刻扭转了自己错误的观念知见,此时围绕在冢间观看的数千人群,在听闻佛法真理的当下,也一起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佛教故事》

佛教生死观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一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害怕。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便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老师走到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

“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

“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佛教故事》

中国文学受佛学影响,经常用一句话:“人生如梦。”不错,人生是如梦,但是梦也是人生。我们在刹那之间做一个梦,有时几十年的生活都反映在梦中。像有名的“黄粱梦”,是中国佛道两家的名人吕纯阳得道以前做的梦,他梦到自己考功名、中状元、出将入相,四十年功名宝贵、家庭儿女样样圆满,最后犯罪被杀头,头一砍醒了。醒后看到旁边有个老头在煮饭,饭还没有熟呢!四十年中一顿饭还没熟,形容人生的短暂。因此吕纯阳想到这个就修道去了。

实际上一个梦几十年在一顿饭里还太长,真正的梦再长没有超过五分钟的。有些梦从年轻梦到老,经历很多事,其实没有超过五分钟。梦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的时间是相对的,证明一切时间都是唯心相对。人生如梦,梦也是人生。活到八十岁的人回头看过去的八十年,仿佛昨日的事。我经常说走路可以看到人生,爬山走路看前面还有那么远,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很短,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生灭当中是有,但它不是永恒的存在,这个地方要细细地体会。念念是生灭,但是能够使你的念头发动、跳动的那个东西,它不生不灭。因此,我们晓得“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它本来是空的,“而能得大报”,为什么最后要受大果报?不要认为念头空,无所谓,想一想没有关系。真正了解佛法的人,单独一个人坐在房间,或坐在高山顶上四顾无人,一个念头都不敢乱想乱动,一想,因果历然。

——南怀瑾:《宗镜录》

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在各项进步当中,有一项非常可喜、可贵的现象,那就是“生死学”,不但受到社会大众的关心,甚至热心研究。

生死,这是人人都免不了的问题,然而过去大家一直都忌讳而避开不谈;不过到了现在,大都已能坦然地面对生死,而且不但不再逃避,反而有心来揭开生死的面纱。

在古老的观念里,生之可喜,死则可悲。当人之生也,弄璋弄瓦,皆在庆贺之内;一旦撒手人寰,即呼天喊地,万分的感伤悲泣。其实,当人出生之时,就注定了死是必然的结果;所以人之生也,都要死亡,又有何可喜呢?当人之死也,如冬天去了,春天还会再来,死又有何悲呢?生死是一体的,不是两个,生了要死,死了还会再生,所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生也不足为喜,死也不足为悲啊!

人之死亡,如住久了的房子,一旦朽坏,就要拆除重建,才有新屋可住;当新居落成之时,这是可喜呢?还是可悲呢?一部旧的汽车,将要淘汰换新;当换一部新车之时,我们是欢喜呢?还是悲伤呢?老朽的身体像房屋乔迁,像破落的汽车汰旧更新,这是正常的过程,应该可喜,不是可悲!

人之惧死,就是认为生可见,死是灭,所以灭之可悲也!其实,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跌坏了不可复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装回茶杯里。茶杯虽然不能复原,但生命之水却一滴也不会少。

人之身体,又如木材;木材烧火,一根接着一根,纵然木材不同,但是生命之火,仍会一直延续不断。

信仰佛教,并非就没有了生死问题,只是要人看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人生世缘已了,随着自然而去;重重无尽的未来,也会随着因缘而来。能把生死看成是如如不二,生又有何喜?死又何足为悲呢?

——星云法师:《迷悟之间》

生死的痛苦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首先,生死是痛苦的!凡愚众生,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努力的结果,也都无法达到绝对完美的幸福!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有生必有死,死亡,谁都不愿意。

生与死,具有极大的束缚性。我们现在无法知道生与死的来源和去处,这就使我们局限在短暂的人生中思索。离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对于过去和未来,都毫无知晓,毫无把握,最多也只是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却无法重现它们的真实面目。整体的生命似乎被分割成无数个零落的碎片,随风飘逝。而感觉中,我们总还以为拥有什么似的。对于生前死后的凌乱与隔阂,这种无知的状态,佛法中称之为“分段生死”。

现实的人生,就是分段生死的展现。形体的美丑,寿命的长短,知识的多寡,情绪的高低,智慧的深浅,人人各不相同,自有特色,彼此之间难以沟通,难以理解,难以想象,种种差别情景,都是“分段”之意。分段生死具有最基本的三种痛苦:苦苦、行苦、坏苦,通常称为三苦。

苦苦,就是直接的、具体的、客观的、痛苦的感受。一切不如意的痛苦感受,具有强烈的逼迫性,逼恼身心,不堪忍受之苦。生老病死谁替得?咸酸苦辣自承当。爱者有别离,怨憎却相会,所求不如意,五阴常炽然,忧悲恼苦,难以尽言。旧苦未去,新苦又来。如麻风病未痊愈又生毒痈,毒痈未好又生疮;年老体衰已经行动不便,偏又摔跤骨折甚至瘫痪。屋漏更遭连夜雨,人生之痛何堪言!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职务,从生到死,总要接受各种苦难的折磨。在一切苦苦当中,老、病、死之苦,是最根本的痛苦。

行苦,就是间接的、无形的、变化的、不苦不乐的感受。一切事物无常变化,没有永恒的存在,亦即这种不知不觉使人迁流在三界六道之中,受尽苦楚。时光不待人,渐渐皆远去。看看他人老,不觉轮到己!人生在世,能让自己快乐和痛苦的事情,在时间的比例上并不是最多的,而不苦不乐的感受,才是最多的。从生到死,能够留下的记忆实在少之又少,因为大部分的光阴,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却是何等的无能为力?一任时光流失,一任岁月蹉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无常之鬼面前,众生显得何其脆弱!何其无奈!

坏苦,这是指直接的、具体的、主观的、快乐的感受,必将坏灭,从而产生痛苦。所有的快乐感受,都会形成感官上的强烈对比,在失去快乐时,内心就产生极大的痛苦。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亲人的别离,相爱的分手,青春的逝去,才华的枯竭,财富的消耗,荣华的衰落,无一不是乐极生悲之惨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有快乐,终必损败,无常世间,谁能久留!人们只知道追求幸福,却不知道正在幸福的时候,幸福已经渐渐的离去!临死之际,回首人生,一切都是无常、败坏、不安之相。

凡夫众生处于生死之中,不知诸法缘起缘灭,未明生命本质内涵,对于身心苦乐感受,产生欣厌,执取坚固,就是如此的习惯成自然!不能从痛苦中认得真相,不能从苦难中锻炼心志,而是苦上加苦,苦不可言。也不能从快乐中悟得真理,不能由欢乐中升华生命,而是乐极生悲,徒自兴叹。亦不能从不苦不乐中晓了实相,不能因为不苦不乐而倍加珍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豁达超越之胸怀,而是糊里糊涂、得过且过,浪费生命。于是,受苦固然是苦,就是快乐也变为痛苦的根源,不苦不乐亦成为痛苦的重要因素。

人生中,最大之苦,莫过于老苦、病苦、死苦!在十二因缘中,“老死”同属一支,当然这一支还包含了出生之后的种种病苦,以及忧悲恼苦。所以,在佛法中正面的临终关怀,就包括了对于人生的老、病、死的关怀,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这项工程就建立在“生死是苦”的基础上来进行。明白生死是苦,这绝对不是消极、胆怯、懦弱的表现,而是如实观察的结果,正是一种对生命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对人生的局限充满挑战性和大无畏的精神。面对一切事业和行为,就能够坦然地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了。所以,在照见“生死是苦”的黑暗之后,进而就能看到解脱此苦的光明!

——达照法师:《饬终:佛教临终关怀思想与方法》

同类推荐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热门推荐
  • 精神光芒

    精神光芒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是英国文学大师柯林斯的侦探小说代表作,也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一部杰作。这是一个由一颗巨大钻石引起的曲折离奇的侦探故事。18世纪末叶,一个英国上校在一次战争中夺得了举世闻名的月亮宝石。后来,他在临死前立下遗嘱,将月亮宝石赠予其外甥女雷茜尔。不料,就在雷茜尔生日宴会的当晚,宝石突然神秘失踪。围绕寻找月亮宝石的下落,作品展开了一场生与死、正与邪的较量。小说揭示了现实社会的世态炎凉,暴露了宗教的虚伪,揭露了慈善事业的真相。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 笑面罗刹

    笑面罗刹

    姿色平平的女子,恬淡的笑容,司马家没脾气的三小姐。不显山,不显水,她是天山上雪老的关门弟子。“一个月内,把为师教的都学会,知道了吗?”仙风道骨的雪老刻意板着脸吩咐下面的弟子。“是,师傅”如出一辙的抬头,斜眼,懒懒的回答,准备散开,不想理会这个闲得无聊的老头子。“笑儿”古怪的撒娇声出自雪老之口,对象却是一个稚龄女童,淡淡的微笑挂在嘴角。“听到师傅的话了吗?”温柔的语气像是在询问。“是,师妹”整齐而洪亮的回答,却让一旁的雪老再一次的暗自落泪,师傅竟然不如徒弟有威信。不胆怯,不畏惧,面上依然是淡淡的微笑,她是幽萝谷谷主的唯一传人。“禀谷主,叛徒已捉拿回谷,请谷主明示”蒙面的黑衣人指着同时被扔在地上跪着的几个男子,恭敬的等候幽萝谷谷主吩咐。“背叛我的人,从来就只有死路一条”谷主阴沉的吐出,却见下面跪着的人反而露出了解脱的神色。“笑儿,交给你了”同样蒙面的黑衣谷主看向这里唯一的一个露出真面目的少女。“请谷主饶命啊,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起彼伏的求饶声顿时响彻了整个幽萝谷。新文:《嚣张宝贝黑道妈》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带着宝贝嫁豪门

    带着宝贝嫁豪门

    “嘀铃铃……嘀铃铃……”午夜电话再一起的响起。程晨立马接起,就怕吵醒了在熟睡中的女儿。午夜凶铃也不过如此,只要是丈夫不在家的夜晚,家里的座机总会准点响起。好像就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接起,“啊……啊!”又是如此劲爆的又销魂的声音,还夹杂着男人粗重的喘息声。这样的电话,快要将程晨给折磨疯了。不是没有想过不去接这个电话,甚至她将电话……
  • 尘埃飞扬

    尘埃飞扬

    小说集全景收录阿来成名前后的21部小说,勾勒出阿来创作走向成熟的轨迹。不仅如此,小说集还将阿来的诗句、心情感悟以卡片形式夹在书中,全方位展现“智者阿来、诗意阿来”的魅力。
  • 弦音星球

    弦音星球

    仿佛听了一场真正的演奏会的故事。音乐+无法实现的爱情+坚定不移的梦想,构建出精彩紧张的剧情,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深深的牵绊和感情,这些都是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基石,有血有肉,魅力无穷的人物则是感动读者的核心。
  • 7天速成销售精英

    7天速成销售精英

    销售就是一场博弈战,你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销售精英吗?本书集销售方法、与真实案例于一体,传递全新的销售理念,迅速提高你的销售业绩,让你立刻跻身销售精英的行列。
  • 少爷别太酷

    少爷别太酷

    从他第一眼看中她,她就注定要成为他的!那年她八岁,他十一岁,车内车外的擦过,将他们紧紧的困绑在一起,在他眼里,她不过是世上最廉价的,只配供他游戏,她从最开始对他的憎恨,到爱上别人到嫁给他,到为他生孩子到爱上他……
  • 错嫁成妃:王爷,请自重

    错嫁成妃:王爷,请自重

    大婚之夜,王爷夫君就给她送了两个极/品美男侍//寝,她怎能拒绝?欢欢乐乐入洞房,却气得他前来搅局,她勾着他的脖颈:“美人,哪个馆子的?以后爷去找你。”他直接扯开她的衣服:“本王是你夫君!”她的手划过他脸:“夫君,我不碰!”联系QQ:2378264528
  • 营销总监

    营销总监

    小说以中国竞争最白热化的白酒业为背景,“赤裸裸”地再现“血淋淋”的市场争夺格局。职业经理人毛华临危受命,以营销顾问的身份加入家福泉集团,通过在危机时期立竿见影的营销策划活动和一系列成功的品牌推广,得到集团老板黎江湾的高度认可,很快被提升为集团营销总监。但是,作为一个职场空降兵,突然掉进白酒这个竞争惨烈的大酒缸,困惑、无奈、矛盾和痛苦纷沓而至:品牌间的对抗、上下级间的博弈、新旧势力间的冲突、企业潜规则和规范管理问的矛盾、事业、爱情问的两难全强者得以生存,破局方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