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9800000005

第5章 生死之间(2)

生死之抉择

世间诸法如幻,生死犹若雷电。法身自在圆通,出入山河无间。

颠倒妄想本空,般若无迷无乱。三毒本自解脱,何须摄念禅观。

只为愚人不了,从他戒律决断。不识寂灭真如,何时得登彼岸。

智者无恶可断,运用随心合散。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若欲断除烦恼,此是无明痴汉。烦恼即是菩提,何用别求禅观。

实际无佛无魔,心体无形无段。

──(明)瞿汝稷:《指月录》

普化禅师在临济禅师座下。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求法衣的布施。信者用上好的袈裟给他,但他又不接受人们供养的法衣。

有人把此事报告临济禅师,临济就买了一口棺材送他,普化非常欢喜地说道:“我的衣服买回来了。”

普化立刻扛起了棺材,跑到街上大声叫着说道:“临济为我做了一件法衣,我可以穿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第二天,普化准时扛着棺材到了东门,一看,人山人海,都想来看此一怪事。普化对大家说:“今天看热闹的人太多,不好死,明天去南门死。”如此经过三天之后,由南门而西门,由西门而北门,再也无人相信普化禅师的话,大家说:“我们都被普化骗了,一个好端端的人,哪能说死就死?再也不要上他的当了。”

到了第四天,普化扛了棺材至北门,一看,没有几个看热闹的人,就非常欢喜地说道:“你们非常有耐心,东南西北,都不怕辛苦,我现在可以死给你们看了。”说罢,普化进入棺材,自己盖好,就无声息了。

衣冠如棺材,身体是皮囊,禅师领会到精神意志的永远,如此肉身或生或死又有何干系。生死只是万物遵循的自然规律,生命虽有长短,却沿袭同样的轨迹,只是世人难于探明其何去何从,不能预测生命的终点。禅师只是望尽了天涯路,看到终点的站牌,适时下车而已。

性空禅师出家后,自号妙普庵主,结庐于青龙山野,日常除了修习禅定外,常以吹笛自娱。建元初年,徐明举兵反叛,经过乌镇,纵兵劫掠,滥肆杀戮,百姓逃亡一空,性空禅师慨然:“我不能不救。”

因而策杖独往贼营。贼首见他外貌庄严,以为他有诡异之谋,便大声喝道:“你是什么人?到什么地方去?”

“我是出家人,要到你们贼窝去!”

贼首大怒,喝令斩首!

性空禅师毫无惧色,对贼首道:“要头就砍去,不必发怒。不过我还没有吃饭总不能让我做饿鬼吧!请给我一顿饭,作为我的送终饭如何?”

贼首叫人拿来猪肉饭菜给他。他也不管是什么,首先一本正经地念起供养咒来,然后和在寺内一样用食如仪。贼众看了,都在一旁发笑。

性空禅师念好供养咒后,又对贼首道:“今天我死,什么人为我写祭文呢?”

贼首被他这种奇怪的举动弄得大笑起来。性空禅师望着贼众又说:“没有人替我作祭文,请拿纸笔来,我就自己写吧!”

贼众拿来纸笔,他便从容不迫地大书起来,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祭文。他还大摇大摆煞有其事地朗诵一遍。读完,拿起筷子又大啖菜饭,贼众看了反而哄然大笑。

吃过饭后,性空禅师对贼首说偈道:

“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

于是大呼:“斩!斩!斩!”

贼首见他如此慷慨豪勇,不禁骇异动容,不仅不杀他,反而向他合掌谢罪,护送他回山。乌镇一地因此得免于难,远近道俗对他越加敬重!

活得从容,死亦慷慨,以一番执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去死,即使是强盗也要敬畏三分。

——《佛教故事》

生死几层次

先念一段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请您老人家替我医病。’曹山禅师回答说:‘我不医。’僧又问:‘为什么您不替我医?’曹山禅师说:‘我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若由普通人听起来,好像禅师好残忍!但是对于修行“禅”的人来讲,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我把“生和死”这个问题,分为四个层次:

不知死活第一个层次是“不知死活”。这指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愚昧的、醉生梦死的众生,连“死活”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而各类众生当中,灵性的高低是有差别的,如灵性较高的动物,我们对它好,它知道感谢;对它不好,它也会记恨在心。我们看到丰子恺所画的《护生画集》里头,有一位屠夫拿刀要杀牛,那头牛跪下来流眼泪——表示它晓得“它要死了”。但不一定所有的牛都知道要被杀,只有那些比较有善根的牛才会知道。

猪也是一样,绝大多数的猪,在没有上屠宰台以前,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死亡?”可是,我有一次看到一个乡下人卖猪,猪贩子进了猪圈里,不管怎么打,猪就是不肯出来,它晓得自己就要死了,结果,猪贩子一手抓它尾巴,一手揪它耳朵,这么一提,就提上车子,载走了。

另外,我也听到从马祖的离岛北竿那儿回来的充员军人讲:他们从马祖本岛买了一头猪,运到小岛上去预备给军人过节加菜。一下船,猪硬是不肯走!士兵将它往前拉,它的屁股就往海边退,似乎它已晓得:“往前多走一步,便更接近了死亡一步。”但士兵比较聪明,脑筋一转,反过头来将猪往海里拉,那猪依旧往后退。因此,就这样一边拉,一边退,最后便退到军营的伙夫房里去了。畜生还是可怜哪!只晓得逃命;越逃,反而离死亡越近!

还有一个故事,这是我童年时亲眼看到的:过年时,邻家的人要杀羊加菜,殊不知道母羊肚里怀了小羊;而那头母羊在两天前就知道了,便不肯吃草,且日夜地叫,叫得很凄惨!主人还说:“这只羊八成遇到鬼了,好端端的叫什么?”等到剖开母羊肚子时,赫然发现里面有了三只小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们想:“羊也有灵性啊!它肚子里有小羊,且知道我们要杀掉它!”这是属于有灵性的动物。除此外,还有两种很有灵性的动物便是狗和象,往往在要死以前,它们会知道的;特别是象,将要死时一定会走到隐秘处去。

众生之中,有很多低等动物是不知死活的,但是稍微高等的动物就已经知道死活了,因此,我们在净土宗的《往生传》里头,看到狗、鸟、鸡、鸭、猴子等等,这些比较有灵性的动物也会往生净土,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动物都知道“生死”。

人类当中,有没有不知死活的呢?有,不过不是终身不知,而是有时不知。比如台湾的治安机构,最近雷厉风行地实施“打黑”的扫荡运动,各帮派的黑社会组织头目纷纷被捕。我们看看那些人,在舞刀弄枪、逞凶斗狠、杀人越货之时,他们不会知道被他们杀害及杀伤的人,是多么的痛苦,是那么的凄惨!他们杀人就跟踩死蚂蚁一样;也不在乎一旦被治安机关逮捕后,会有什么结果。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没有“生与死”的界限,一旦被捕定谳,临刑命终之前,同样畏惧死亡,只是后悔莫及了。

另有一些人,不知生的可贵与死的可悲;稍想不开,就要寻短见,并扬言:“我死给你看!”好像把死这桩事当做儿戏!殊不知致人于死和自杀同样地不知死活是什么。譬如做儿女的要结婚,父母不答应,就死给父母看;男孩追女孩,追不上,就要死给女孩看;女孩被男子遗弃,或者遇人不淑时,就去寻短见等。他们不知道生命得来不易;留着生命,尚有其他的机会;失去了此一生命,并不等于就有另一个更好的机会等着你。所以佛说:“杀他、杀己都是犯了杀人罪。”这种人,佛陀称之为可怜悯者。这种人多了的话,对于家庭是沉重的负担。如果人人把死亡当儿戏,那么天下会大乱!

现在社会中,动不动就有人拿出枪来,使得大家生活在一种动荡、不安、时时恐怖、处处危险的环境里。只要有一个人杀人,便为他自己造成遗憾,为他人带来灾难,为社会制造了动乱;只要有一个人被杀或自杀,不仅毁灭了他个人的宝贵生命,也为他的家人、亲友带来厄运和麻烦。有的人在自杀之前,干脆也把家里的妻小杀光,认为这样一来,便不会连累他们了!这是何等的愚蠢!他们不知道生存和死亡是绝对不同的——从习俗、法律、佛法的观点而言,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他人及自己的生存权利。

从生理而言,有生有死是自然现象;从佛理而言,死亡是一期果报的结束,也是另一期果报的开始,是无可避免的现象。

但是,杀人与自杀都是罪行、暴行!用暴力达成的任何目的,皆违背了自然的因果律,人们必将付出更多的代价。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被杀或自杀,可能导致好几个家庭的悲剧;而且影响到其他人,他人会跟着模仿、学习!凡是有一件离奇的案子发生后,往往就会接连地发生同类的案子。

贪生怕死第二个层次是“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好现象!人如贪生就会爱护自己的生命;因为怕死,所以会悉心照顾自己的健康。人类为了谋取生存,在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发挥了智慧和人性的光辉。由于互助而促成了社会的进步,由于彼此的沟通,产生了语言文字与文明,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全。所以,“贪生怕死”乃是为人带来文明和文化的动力。

可是,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许多人的安全而自己去冒险犯难,乃至牺牲生命,称为“成仁取义”;这也正是从贪生怕死的基础上,显露出人性的升华。行菩萨道的人,便是常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众生的安乐;唯有肯定了生命的可贵,始可见出舍身救人的行为的崇高伟大。

了生脱死第三个层次是“了生脱死”。首先必须明白,依佛说,众生都已经过无量生死,可惜,业力虽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我们却对过去无从记忆。若不出生死,不论何人,除了随业流转生死,别无自主的能力。生不知从何处来,死不知往何处去,现世为人,来世不知为何物,除非能截断生死之流,否则业力溯自无始,缘熟即报现,谁知道下一世再以什么面孔见人。

成仁取义、慷慨赴死,虽有功德,可以生天,或成为神,然其报尽,仍入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或者,有好多人不懂佛法,也不知道因缘生的万法,都是生灭无常的。所以为了生存得更久,或者企图不死,人间便出现了些长生不死的方法和传说。比如在印度的古老传说中,有所谓的“甘露”,饮后就可以不死。

古代中国的秦始皇曾派了五百男童女童到蓬莱仙岛,去寻找长生不死的药。中国道书中将不死之药称为“金丹”,结果又好多人烧炼铅汞,服后中毒死亡。道书中的方术,无非是些医药卫生及调气、按摩以健身的方法;长生不死则是神话而非事实。佛法的了生脱死,不是叫长生不死,而是生与死跟我不相干。

我们只要有身体在,就没有办法离开生死;心执着这个身体,妄认这个身体为我,叫做生死法;同时,心缘自心也是生死法。只要有心的执着和攀缘,便不能脱离生死。

缘外境固然是生死因,心缘内境也是生死因;迷于物欲是生死因,执着悟境,也是生死因。所以,凡夫畏惧生死,宜求解脱生死而趣涅槃;但畏惧三界苦恼煎迫,而求出三界、生净土,虽然是修学佛法的初阶,唯其尚有所取舍,并不是究竟。所以临济慧照禅师要说:“设有修得者,皆是生死业。”也就是说:到了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厌离生死而修行证果,便出离生死;出离分段生死,便出三界,证小乘果;出离变易生死,便证佛果大涅槃。

生死自在第四个层次是“生死自在”。一般人对于生前与死后的认知,不是如唯物论者说,人死如灯灭,生是开始,死是结束。便是如灵魂不变说者,以为人生是由灵魂投胎,人死是因灵魂离开了肉体;投生如蜗牛入壳,死亡如放下负荷。前者,佛法称为“断灭论”,后者佛法称为“常见论”,均是邪见,同样地不是事实。否则,断灭论者,固然一死百了,不必再对其生前的行为负责;常见论者,也会视死亡为现实苦难的一时解脱。所以有人说:“死后的灵体,无重量、无阻碍;死不可怕,倒是活着比较麻烦!”因此导致一般人以死亡为解脱的错误认识。

实际上,“生”是由过去无始以来所造业力的果报;若非大恶大善,人的寿命及福缘,在其出生之时,大致已经决定。生存期间,是受先世业力的牵引;死亡以后,若业力尚在左右生死,则紧接着又将接受另一期的生死。如此流转,佛法称为“六道轮回”。既有六道,就不一定再来投胎为人;同在人中,也不能与先世的亲友相识、相认。所以,死亡绝对不是解脱,倒是另一个业报之身的开始。

纵然有些人在生时积功累德,死后成为有福的鬼神,暂时不受苦迫;福尽寿终,仍旧未脱生死。深一层言,小乘圣者出三界而住涅槃,虽已不再生死,仍执生死为实有;不入生死,并不即是得大解脱。唯有不受业力牵引而入生死,也不以生死为实有而不入生死,才是大涅槃、大解脱的“生死自在”。

佛菩萨之化世、度众而出现于世间者,有以暂时现身的“变化身”;有以入胎出胎的“托化身”,而且是随类托化,无方不现。他们的托化身,照样现有生死相,不过不以生死为苦,也不以生死为乐;所以有许多大德、高僧及大修行者,能够不畏生死而自主生死,自由来往于生死之间。

置生死于度外你把自己放掉、放开,然后是不是要把众生捉着呢?也是不行的。不过,在开始的时候要有个起点,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有”,到后来要“无”。“有”是有愿心、有愿力;“无”是无得失心。像诸位报名时,心中要想着:我在打禅七这七天中,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就。这是愿力,是不可不要;可是正在修行的时候,要不要?修的时候如果老是想要、要、要,结果是要不到,只是在妄想里兜圈子而已。

譬如我们开车的时候,开车以前,要先查查地图。认识路线,如果一面开车,一面看地图,一定会撞到人、撞到树,或车子翻了。所以,在没有开始修行以前,要发愿——我一定要有成就,这就是叫“有”。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放下一切,什么也不要管了,我只要照着方法去修行,只顾修行。像开车子时,脑子里已经知道怎么走了,按照既定路线行驶,自然会到达目的地。同时,自己开车时,也不可以一边看看别人开得怎么样,欣赏别人的技术,这叫做一心二用,车子是要出危险的。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被诅咒的奖金游戏

    被诅咒的奖金游戏

    答对了越多的题目,奖金累计得越让人垂涎,诱人的巨额奖金,这是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奖金游戏。最后得到的人只有一个,只有答对所有题目的人能够拥有这份巨大的财富。羡慕,嫉妒,欲望,往往能将最单纯的心污染侵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警界穿越:丑后奴皇

    警界穿越:丑后奴皇

    她一个小小的卧底警察,被同行菜鸟一枪打死,竟然穿到了丞相府不待见丑女身上,还被逼着嫁了太子……新婚之夜“这般无盐模样,果然宁愿让人直接跳下护城河,幸好本宫备有良药。”她只是若无其事地拍开放在她脸上的爪子,无视他所谓的良药她的太子夫君当着她的面,在她与他的新婚床上与青楼歌妓共赴巫山云雨。“你们做就做,莫要扰我休息。”“言语这般粗俗,加上这模样,果真连她的一根脚趾头都比不上。”手指着赤果的歌妓。新皇登基,后宫三千佳丽,他独宠她一人,后宫三千的矛头直指于她,每日她都疲于应付争斗。但如果松懈,也许她的命便被人拿走了。光脚不怕穿鞋,大家要斗就斗到底!
  • 圈养七岁小王妃

    圈养七岁小王妃

    她被亲生父亲给卖了,卖给姐姐的前男友。只可惜,她不会认人摆布,早早起来逃跑,却不幸被花盆砸中。还有没有比她更倒霉的?自此,她一个现世的小厨娘。穿越到一个未知朝代七岁半的奶娃娃,家族被人陷害,本该充军的她,被指腹为婚的夫君护着。硬是逃了厄运。可是,奶娃娃毕竟从小身子弱,没等嫁入夫家就一命呜呼了片段一某一天,嚣张跋扈的大小姐指着奶娃娃的鼻子,大骂“你就是个逆臣之女,在我面前嚣张?告诉你,赶快滚出王府,本小姐饶你不死”奶娃娃哼着曲儿,玩着手里的猫猫,口气非常平淡“管家,把侧妃轰出去”管家胆战心惊了,虽然这个是王妃,可是那个毕竟是将军之女,而且,眼前使唤他的还是个奶娃娃“王妃说的话,你没听见吗?还是你聋了?”某个男人一身素袄,站在她的身边,厉声警告片段二“皇后娘娘,请问,现在是不是该给我爹爹清白了?”某个不良的奶娃娃一脸认真的问道“本宫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给本宫出去”“王爷,王爷,她凶你娘子”一脸泪痕,某个奶娃娃冲进一边那个坚实的怀抱“谁敢凶你,本王给你出气,别哭了,嗯?”他抬起她的小脸,心疼的抹掉脸上的泪珠“皇后,以后见王妃如见本王,要是你再敢对她怎么样,如同对本王”阴势的眸子,冷烈的神情,让在场的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片段三“王爷,王爷,不好了”门口的通报大呼小叫“讲”他慵懒的声音从卧榻传来“王妃她,她”通报欲言又止“说”他的声音冷冽三分“王妃她,打了太子妃。”“王妃受伤了没?”“禀告王爷,王妃没受伤”“传本王口谕,太子妃废了”
  • 无主神话

    无主神话

    一本书,五个主角;五个人,一段传承有序的神话。无主线,有主角,带你体味,不一样的精彩。
  • 鬼颜之废材狂妻

    鬼颜之废材狂妻

    当腹黑毒舌的她附身在人人耻笑的鬼颜小姐身上,命运会发生怎样的逆转?她是花痴、废材、丑颜集一身的大小姐,血统低贱,无才无德,甚至拥有半张被人唾弃的丑陋鬼颜!因自小与皇子定下婚约,遭族妹嫉妒,陷害而死,再次睁眼,冷冽逼人!九幽大陆,一个契约召唤、强者为尊的世界。无法召唤,天赋为零的废材大小姐?睁大眼睛看看,姐可是绝无仅有的全系召唤师!痴恋皇子,人皆众知的花痴草包?也不照照自己的熊样,拜托请别来污染姐的眼睛好吗!丑陋恐怖,血统低贱的无颜女?眼搓了吧,姐可是倾国倾城,拥有高贵血统的鬼族王氏!契萌宠,唤魔兽,召唤万兽,唯我独尊!修武技,练剑气,人称“天下第一剑”!欺她、辱她、耻她者,且看她如何灵武双修,主导乾坤,横扫天下!【文文一对一宠文,男女双强,简介无能,请看正文!】*以下为部分片段*【半面倾城:】某日,一空灵绝美的倩影小憩在灵气袅袅的小溪边,白裙翩翩,犹如山谷中的精灵。俊美无双的皇子呼吸一窒,惊艳的看着眼前如梦似幻的女子:“美人儿,我愿娶你为妃,你可跟我走?”女子冷声嗤笑,缓缓拉开遮在另半面脸上的秀发,露出半张魔魅鬼颜:“这样,你可还敢娶我?”“你…竟然是你!”【毒舌篇:】一气焰嚣张的少年不屑的睨着眼前的鬼颜女子:“拔剑吧!我要跟你比剑!”“嗤!”某女嗤笑一声,“比剑!比贱?少年还真是好才识,我自知不如你贱,实在是有心无力啊,唉…”【逆袭篇:】“夜家是没人了吗?竟然派了一个毫无召唤力的死废物出来!莫非是看不起吾家世族吗!”华服少年振振有词道。某女冷冷挑眉:“对付你,还轮不到我出手,我怕脏!”随着她话音落下,一张硕大华丽的召唤阵瞬间在她的脚下出现,一抹飘渺的黑影渐渐凝聚而成…【情深篇:】某被众人围观的高台上,两抹绝世身影睥睨天下。男子摩挲着女子的半边鬼颜,探手抚向胸口,满含深情的说道:“心儿,这儿有你,颜如鬼魅又如何!这儿若没有你,艳绝天下又如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闻言,女子悠悠而笑,半面倾城,半面魔魅,在众目睽睽下揭下了那张恐怖的鬼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