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萝卜
一、概况
黄州萝卜原产地为黄州区的城区及其管辖的陶店乡、路口镇、堵城镇等地。黄州萝卜专指当地生产的传统斛斗型、斛筒型萝卜两个品种。斛斗型萝卜肉质根上小下大,底部平,中间微凹;肉质根入土部分1/2,呈白色,出土部分1/2,呈黄绿色;质地紧密,味稍甜。斛筒型萝卜肉质根形状与斛斗型萝卜相似;肉质根入土部分3/4,呈白色,出土部分1/4,呈绿白色;质地紧密,味甜、香脆。黄州萝卜长得粗壮,形似冬瓜,人称“冬瓜萝卜”,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以清香甜脆著称。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黄州萝卜体大皮薄,水分充足,含糖量高,肉脆味美,生食甜脆可口似水果,熟食味佳回锅而不烂,有“生萝卜甜、熟萝卜香、腌萝卜脆,冬藏春吃更有味”之称。其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糖、钙、镁、铁、磷、胡萝卜素、还原型维生素C、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素等。
黄州萝卜独特品质与生长的环境条件关系十分密切。黄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2082小时,雨量充沛,年均降雨日为100.1天,降雨量为1213.4毫米,年均无霜期为261天,四季分明。立地条件为灰潮泥沙壤与棕壤混合型土壤,土层深≥30厘米,土壤pH 值6.0~8.0,土壤有机质含量≥1%。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黄州萝卜独特的品质。一是黄州萝卜主产区土壤中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加之黄州萝卜独特的基因型,使得黄州萝卜中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也高;二是黄州萝卜由于含有较多的镁离子,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外地产的萝卜高,能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干物质,因此黄州萝卜水分少,干物质含量多,煨汤、腌制都适宜;三是黄州萝卜产区地处滨江滨湖平原,光照、热量充足,温度、湿度适宜,特殊的小气候造成黄州萝卜维生素C 较外地产萝卜高。
黄州萝卜种植历史悠久,据传说,早在东汉时期,曹操驻兵黄州时,曾因“兵吃萝卜、马吃菜”而盛名天下。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居住黄州所食之“东坡肉”、“东坡鱼”都要用黄州萝卜相佐。黄州有句流传颇广的顺口溜,“过江名士笑开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萝卜本味佳,盘中新雪巴河藕”。享有中国“医圣”之称的黄冈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萝卜有滋补药膳之功效”、“乃蔬中最有利益者”。因此,黄州萝卜又有“大众人参”、“菜中人参”的美誉。黄州民间更有了“萝卜上了街、药铺不用开”、“冬食萝卜夏食姜,少劳医生开药方”等食疗谚语广为流传。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9月,“黄州萝卜”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按湖北省黄州区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对黄州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黄州政函[2007]60号)划定为湖北省黄州区的陶店乡、路口镇、堵城镇、禹王街道办事处、东湖街道办事处、南湖街道办事处共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三、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原黄冈县政府组织科技力量,加强对黄州萝卜科技攻关。1992年又被选入湖北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项目库,成为湖北省具有开发前景的名优农产品资源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黄州萝卜提纯复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经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检测认定,黄州萝卜因多项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萝卜而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1989年版《湖北蔬菜品种志》近600个蔬菜产品中名列榜首。2007年,黄州萝卜在第三届全国绿色食品博览暨采购大会上被评为畅销产品,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名优蔬菜。
目前,黄州萝卜种植面积3万亩,总产量10万余吨,其主要加工企业有黄冈市永通食品有限公司、黄冈市康尔达食品有限公司、黄冈市永康食品有限公司和黄州市绿叶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年加工量达6万吨。其中,台商独资企业黄冈市永通食品有限公司是湖北省龙头加工企业,于2004年10月注册成立,总投资350万美元,注册资本300万美元。公司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主要生产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调理食品等,产品大部分外销,出口日本与韩国等地。2006年销售收入550万元,利润27.5万元。
黄冈市康尔达食品有限公司注册
资金 万人民币,主要从事种植和加工黄州萝卜,注册商标“菔贝”,公司以华中农业大学为坚强的技术后盾,参与和指导黄州萝卜的种植和深加工。公司拥有博士生导师 名,高级农艺师 名及一批生产技术骨干,并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 市场”的产业模式,实行公司利益与农户利益紧密挂钩,构建与农户共存共荣的利益体。公司计划种植特色蔬菜面积逐步达到 万亩,实现年收获和加工特色蔬菜?万吨,销售收入从 年的 亿元,到 年可实现利税?
万元,安排城镇就业职工 余人,并带动从事种植特色蔬菜的?万余户农民致富。公司 万吨 年无公害蔬菜深加工产业项目发展前景极其广阔。黄冈市永康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永康”牌,成立于 年 月,现有员工及管理人员 人,年加工量 万吨,产值 万元。主要加工的蔬菜品种有黄州萝卜,该公司现有蔬菜原料生产基地 亩,依托南湖蔬菜标准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 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公司多次聘请蔬菜专家到基地授课,推广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菜园清洁技术,保证了加工原材料的品质。
(二)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差,难以保障黄州萝卜的品质。黄州区黄州萝卜的生产设施建设大部分是在新中国成立到 ?世纪 年代初完成的,近 ?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需要除险加固的水库多,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不配套,黄州萝卜生产受水利条件制约因素较大,“雨养农业”的格局依然存在。虽然黄州萝卜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但都未形成拳头产品,规模不够,形成不了市场优势,不少只是“珍品”、“贡品”、“礼品”,未能产生名牌效应。主要还是“原”字号,或只经过简单的初级加工,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的不多。黄州萝卜加工增值不够,形成“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滞后局面。
(2)黄州萝卜生产投入不足,科技研究应用滞后。用于扶持黄州萝卜生产的投入有限,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缓慢,对黄州萝卜的提纯复壮工作和无公害化规范栽培技术的研究应用手段落后,农民群众学无榜样,看无样板,急需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
(3)黄州萝卜生产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科学的产业规划。历史上黄州区大多数农户都栽培少量黄州萝卜,主要用作家庭日常蔬菜、腓渍酸萝卜和萝卜酢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优质黄州萝卜需求量增大,价格上涨。受利益驱动,黄州萝卜在黄州区大规模栽培起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和科学规划,无论是在栽培区域还是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上都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严重影响着黄州萝卜生产综合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4)缺乏统一的种植和检测标准,黄州萝卜的效益未完全发挥。由于黄州萝卜生产没有良种供应体系,所需种子主要是农民自己留种或在自由市场采购,加之品种的布局不合理,同一地区生产栽培的品种过多,在同一小范围的地里,既有黄州萝卜品种,又有异地萝卜品种;既有常规种,又有杂交种,良种保纯极其困难,造成黄州萝卜品种种性退化、混杂严重。在栽培技术上,没有一套系统的栽培技术规程,农民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栽培,大多是以个数求产量,一块地收获的萝卜大小不一,品质较差,售价较低,农民得益率低,栽培管理技术原始粗放。在黄州萝卜产品的检测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标准,市场销售存在鱼目混珠现象,黄州萝卜的生产和加工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黄州萝卜易于包装、保鲜、无虫害,在深加工产品上,它有很多的产品系列、深厚的药膳价值。黄州萝卜的产、供、销都有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它未来的市场潜力。
预计到2015年,黄州萝卜种植面积达6万亩,总产量24万吨,总产值2.4亿元,可为当地农民增收7200万元,可为企业提供加工原料19万吨,可实现年加工产品销售收入3.04亿元,利税3040万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黄州萝卜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大,因此要加大黄州萝卜种子市场的管理和品牌产权的保护。
(四)产业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黄州萝卜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的方式,由农业等相关部门牵头,在黄州萝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乡镇建设6个单体面积不低于8000亩的黄州萝卜生产基地,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力争2015年黄州萝卜总生产面积不少于6万亩。其次,争取在示范区产生聚集效应,黄州萝卜产业的聚集,可以使生产者容易得到生产资料,减少前后关联企业的运输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从而节省费用。产业在空间的聚集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设施,便于交流科技成果和信息,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质量。
(2)实行黄州萝卜生产技术规范,实现生产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才能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才能提高蔬菜的质量和增加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蔬菜大产业。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已制定了蔬菜的标准,到了70年代以后,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更是迅速发展,以此来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黄州萝卜已形成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者要按照生产技术规范来生产,才能实现生产标准化,从而壮大黄州萝卜产业。
(3)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加大黄州萝卜的深加工。黄冈市康尔达食品有限公司已申报黄州萝卜深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利税1800万元。加上生鲜萝卜的运销,可实现经济收入1.5亿元,利税3000万元。
(4)建立网络化营销体系,促进黄州萝卜产业化经营。黄州萝卜生产和加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提高专业化程度。针对国内外市场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逐步建立起内联农民,外接市场,基地、协会、企业、超市为网络分布的营销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模式。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民之间稳定的联系,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5)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黄州萝卜的市场体系。黄州萝卜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产品性能、检验方法、卫生指标(农药残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种植区域及种植技术都有了严格要求。工商、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和农业主管部门在黄州萝卜整个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严格进行监管。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标志性产品永不褪色。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农户与公司间的商业行为,规范管理“订单农业”行为,只有市场规范了,才能谈发展。在规范过程中,政府、企业要引导成立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加大各方面监管力度,以保障各方利益。
构建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不仅能保护农民的利益,还可以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迄而成为新一轮企业主。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和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逐步形成集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创建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从“公司+种植户”到“公司+合作社+种植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6)实施品牌战略,塑造黄州萝卜名牌。黄州萝卜要成为名牌,必须使用高新技术,运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营销理念,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安全食品,这必须以不断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制高点。黄州萝卜品牌一旦形成,必然会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名牌产品、名牌服务、名牌企业、名牌产业及其相互关联产业的名牌经济链条,促进农业经济产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进一步加大黄州萝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保护好“菔贝”牌黄州萝卜商标的规范使用,支持参与优质农产品即著名商标的评比,打造知名品牌。在适当时机和季节举行“黄州萝卜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黄州萝卜的知名度,促进黄州萝卜向更高层次发展。
巴河莲藕
一、概况
巴河莲藕又称“芝麻湖藕”、“九孔藕”,专产于闻一多故乡浠水县巴河镇芝麻湖地区,为鄂东四大名产之一,明清以来被列为朝廷贡品,为世人所称道。
巴河莲藕与普通莲藕不同,普通莲藕一般有七孔,藕身呈圆形,表皮呈锈黄色,多节而有节毛,贮藏5天后易褐变,生吃涩口有渣,熟炒易变色,煨炖易碎浑汤;巴河莲藕花单瓣,颜色粉红,藕身粗壮,略呈方形有一凹槽,有九孔,不生锈色,表皮白色,每枝三节,节长无毛,贮藏10~15天色泽不变,生食脆甜可口,熟炒不变色,煨炖不散不浑汤,清香四溢。据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1983年的分析报告,巴河莲藕含水分76%,总糖量为1.40%,淀粉含量为15.5%,蛋白质含量为2.06%,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28%,每百克鲜藕中含维生素C25.9毫克,维生素B2、B6分别为0.17毫克和0.15毫克。所含营养成分除总糖量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莲藕。2009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23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其中9项农残指标均未检出。除极佳的食用价值外,巴河莲藕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各部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巴河莲藕为“灵根”,可缩小肿瘤,服食驻颜,防皱白面,可养血乌须黑发,醒神明目,滋阴补肾,坚骨髓,可减肥健美、美肌防斑,止渴安神、止血安胎。